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李艳红(1985— ),女,汉族,北京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货物贸易业务货权管控、流程风险管控。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的贸易企业的数量和经营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贸易企业的经营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其贸易业务质量水平的高低也逐渐成为企业能否更好地扩大规模与提升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贸易企业在贸易业务质量中存在的风险、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措施、贸易业务质量风险管控中的不足之处以及提升贸易业务质量风险管控能力的建议四个方面,来分析现今我国贸易企业的贸易业务质量状况,以期能够为现今贸易企业在提高贸易业务质量水平方面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风险防控;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贸易企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贸易量也在不断增加,不仅国内贸易在发展,对外贸易也在不断扩大规模。而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贸易企业在贸易业务质量方面的发展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贸易业务质量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首先,在贸易企业开展贸易业务的前期准备中,也就是在贸易业务开展的战略规划与部署中,一些企业可能会忽视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以及调整的政府政策,未能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战略规划,从而使战略规划不适应环境而使得企业在贸易业务开展中产生一些风险。其次,在贸易业务的具体开展过程中,贸易业务的负责人可能对于市场的实时变化不够敏感,相关信息掌握不全面,没能及时调整贸易业务的相关工作,甚至也可能因为负责人本身的能力以及素质等人为管理因素对贸易业务的开展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贸易业务的质量高低。再次,在贸易业务开展过程中,企业也可能因为缺乏对合作方的了解,尤其是资信方面的了解,导致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合作方因为各种原因而违反合同规定,进而合作双方产生纠纷,影响贸易业务的进行。最后,企业在开展贸易业务时,在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时违反相关政策法律规定,或者损害合作方或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因而承担经济和名誉损失的风险,严重影响贸易业务的质量水平。除此之外,在对外贸易中,企业也可能忽视国际社会尤其是国际市场的变化,进而影响企业自身所开展的贸易业务,影响贸易业务的质量水平。[1]
二、贸易业务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现行措施
(一)不断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与国际接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贸易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与国际市场的不断接触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国际企业所推行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对于提高我国贸易企业贸易业务质量水平有着非凡借鑒意义。相当一部分贸易企业,在不断地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积极向国际社会学习,同时还主动遵循国际市场的惯例,积极申请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此同时,一些贸易企业还参考国际社会中一些企业的业务质量管理制度,在自身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设置业务质量管理机构,同时还重视建立体系化的质量管理制度。在组织机构和制度的双重保障下,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重视业务质量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从而推动企业贸易业务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即我国贸易企业在不断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也在借鉴国际市场中一些企业的优秀做法,在贸易业务质量管理方面,与国际社会接轨,完善企业自身对业务质量管理体系制度的建设。
(二)扩大质量测评工作的开展,质量能力得到持续改进
在制度和组织机构的保障下,企业贸易业务质量水平管理工作在开展时也需要接受测评与监督。也就是说企业在开展贸易业务工作时,不仅关注贸易业务质量水平,也关注对贸易业务质量水平的定期评估。通过企业内部贸易业务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对业务质量进行定量化与标准化的测评,从而反映贸易业务的质量水平。而对贸易业务的质量测评,则主要是从合作方对贸易过程以及贸易结果的满意度方面进行。也就是说,在此次贸易过程中,将合作方对企业所提供的贸易服务的满意度、及时率、差错率以及合作方的投诉率等作为企业贸易业务质量管理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还搜集合作方对此次贸易合作业务的意见感受等信息,综合分析企业在进行贸易业务时的质量情况,即使发现企业在开展贸易业务工作时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通过定期的标准化质量测评,及时发现企业在进行贸易业务时的薄弱环节,及时加以改进,从而在提高企业贸易业务质量水平测评能力的同时,也不断提升企业贸易业务质量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供应商和合作方管理不断强化
对于在企业在贸易业务质量水平管理中因供货商或合作方引发的贸易业务质量风险,许多企业在不断强化对于供应商和合作方的准入管理。即在与供应商或者合作方进行合作时,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评价系统对其进行评价,尤其是关于资信状况方面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企业是否与之达成合作意向的重要参考因素。同时,这种评价不仅是在合作之前,而且还贯穿整个贸易合作过程中,而且在贸易合作结束之后也会进行相关的信息采集,从而方便统计分析,达到对供应商和合作方全周期性、动态的准入管理。通过以评价为主的准入管理,在方便企业了解合作方资质的同时,也确保了贸易产品的质量,进而提高企业贸易业务质量水平。
(四)优秀的质量文化逐步形成
在一些企业进行贸易业务质量管理时,管理制度体系层面的不断完善也推动着企业优秀质量管理文化的形成。企业通过对贸易业务流程的标准化管理,促进推动业务的高效开展。同时工作的高效开展也推动了公司内部形成优秀工作文化,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员工对自身的工作更加负责,相应的,作为工作主要内容的贸易业务,其质量水平也会得到提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有利于贸易企业高效开展工作,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进而使员工对工作更加负责,逐渐形成优秀的质量管理文化,提升贸易业务的质量水平。 三、贸易业务质量风险管控中的不足之处
(一)对贸易业务风险重视度不足
在思想观念方面,主要不足之处是企业对贸易业务风险的重视度不够。一些企业虽然有相关业务质量水平管理的制度规定,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却是另一回事。一些企业并不重视制定的相关业务质量管理体系制度,而其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对于具体的管理工作与业务工作来说并不具有应有的指导性,甚至一些管理制度远离工作的实际情况,以至于在实际的贸易业务工作中产生的一些错误和问题反复出现也仍得不到解决。个别企业对贸易业务质量管理的理解不到位,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在业务质量水平管理方面能力不高,管理意识也比较薄弱,进而在实际的贸易业务工作过程中,对相关业务质量水平管理效率不高且效果也不明显,以至于在企业贸易业务开展中,质量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与实际工作开展情况脱节。
(二)质量责任制度不完善
在一些贸易业务企业中,企业对工作和岗位的设置比较复杂,尤其是对相关业务质量管理工作和岗位设置不够重视,相关安排也比较缺乏,由此导致业务质量管理工作任务在层层分派中其要求和标准被逐渐减弱,甚至还可能难以传导至各级负责人,导致在企业内虽有业务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与相关制度,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贸易业务质量管理水平仍得不到提升。在个别贸易业务企业中,负责贸易业务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对业务质量管理的相关体系制度和标准等不够了解,对业务质量管理的执行力有限,效果不明显,业务质量管理水平也就难以提升。另外,在一些贸易企业中,有关业务质量管理的责任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业务质量监控职责划分不明晰,相关工作落实不到位,相关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激励工作人员开展高效的业务质量管理工作,继而对企业业务质量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三)质量检测指标体系不完善、数据规范性不足
目前,一些贸易业务企业在开展业务质量检测时,相应的质量监测体系并不完善。也就是说,在一些贸易企业中,虽然相关业务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具体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对于如何评价业务质量水平,以怎样的标准进行评价,从哪些方面入手,具体的程序如何开展,评价标准的范围界限是什么等问题并没有标准性的规定,整个业务质量评价体系并不完善,指标制定并不具体明确,以至于在实际的业务质量评价中困难重重。此外,一些企业在对业务评价的数据的处理上缺乏规范性,数据的采集不全面,评价相关指标的数据获取存在漏洞,對数据的处理方式不统一,结果各式各样难以得出一致的结论。而在这样的数据处理模式下,虽然进行了数据的处理,但真正的效用并不高,得到的结果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难以为提高贸易业务质量提供帮助。
(四)部分贸易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在一些贸易企业与供货商或合作方进行合作时,对贸易产品的质量检验把关的关注不够,甚至在合同签订时并未明确产品质量问题的责任归属,以至于在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被要求索赔而使企业承担损失。尤其是在进行对外贸易时,企业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时并未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在与海外合作方达成合作交付货物时被合作方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或者不符合合作方的要求,从而被合作方拒收,甚至被合作方索赔,产生纠纷。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向供应商寻求符合合作方要求的产品,供应商也难以提供及时的售后服务,多数情况下企业需要承担相关索赔。此外,当贸易企业对供应商的了解不足时,而且双方合同签订存在瑕疵,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者供应商经营出现问题,企业在追责方面就会面临重重困难,贸易业务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而企业的运营也会面临重重风险。
四、提升贸易业务质量风险管控能力的建议
(一)提升质量风险管控
面对业务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贸易企业可以从提升质量风险管控入手。通过加强业务质量风险管控建设,在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的同时,重视提升质量风险管控能力。一方面,在完善体系制度建设时,时刻关注实际情况,关注业务质量风险管控的动态变化,定期对风险进行识别,并及时更新应对措施,提高企业开展质量风险管控工作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推动业务质量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企业员工在质量风险管控方面的能力,同时还可以积极向其他具有丰富的质量风险管控经验的企业学习,提高企业质量风险管控意识与能力。此外,在企业提升质量风险管控时也要注意遵守相关部门对贸易业务质量风险管控的政策要求,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进而推动企业的业务质量管理水平良性提升。
(二)推行贸易全过程管理
在提高企业的贸易业务质量水平时,也要关注贸易全过程的管理工作。也就是说,通过对贸易全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控制,提升贸易业务的质量。对于贸易业务企业而言,贸易产品与贸易服务都是贸易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提升贸易业务质量,不仅要重视贸易产品的质量,还要重视贸易业务服务的质量水平。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质量分析、诊断和监控方法,[2]实现对贸易业务的质量管控,同时也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与周全的服务手册指导实现对贸易服务质量的监管,进而提升合作方和供应商的满意度,提升贸易质量水平。此外,在关注贸易全过程的同时,也要重视贸易结束之后的总结,通过对整个贸易过程的优点与不足的分析,降低差错率,推动贸易业务质量稳步上升。
(三)提高贸易产品质量
在贸易活动中,产品是影响贸易业务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贸易产品的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贸易业务的质量水平,而贸易产品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供应商。所以,在提高贸易业务的质量时,构建高质量的供应商生态链,提高贸易产品质量至关重要。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贸易产品质量。首先要完善供应商准入管理,以科学完善的检测标准体系和先进的检测技术手段来评估供应商及其产品质量。其次要重视与供应商合作时责任的分管,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归属,同时也重视责任的落实与考核,促进双方合作更有条理地进行。最后,要重视对供应商的再评价,不仅是在合作之前关注供应商状况,在合作之后也要重视供应商的情况,形成对供应商的动态评价机制,以便为企业之后的合作提供帮助。
(四)提高质量效益
在贸易业务企业进行质量管理时也要关注质量管理的效益情况。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同时也推广精益管理,以便在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成本意识的同时,以设置了定量的额度标准为依据,开展简洁有效的业务质量管理工作相关程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而降低质量管理成本,达到在充分利用质量管理资源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质量管理质量的目标。另一方面,通过运用有效的质量评测工具和方法,对贸易全过程的质量数据进行准确有效的测定,推动质量测定的信息化管理,同时延伸质量管理链条,拓宽贸易业务质量管理范围,降低质量管理成本,从而更好地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益。也就是说,从制度建设、机构管理、评测工具以及管理范围出发,提高成本管理意识,精简管理程序,提升评测的准确性,拓宽评测的范围,在降低质量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进而提升企业贸易业务质量水平。
(五)打造良好的企业信誉度
企业的信誉度是企业贸易业务质量的外在表现,在提升企业贸易业务质量时,企业的信誉度也值得我们关注。一方面,企业需要增强品牌意识,严控产品质量,以期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服务意识,重视合作方的满意度,不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升贸易业务服务质量,提升合作方的满意度,增强客户粘度。在企业树立良好口碑与增强客户粘度过程中不断提升贸易业务质量,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贸易业务质量的同时打造良好的企业信誉度。
五、结语
总之,我国贸易企业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既会面临机遇,也会面临风险挑战。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阶段,贸易企业的发展也应该在追求规模的同时重视贸易业务质量的发展。而在处理贸易业务质量管理方面的风险时,我们更要正视风险的存在,不惧风险,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分析风险的产生,找到在实际的贸易业务质量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从多个角度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贸易质量风险,从而推动企业贸易业务质量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桂金.贸易风险防控及探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7(07):65.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的贸易企业的数量和经营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贸易企业的经营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其贸易业务质量水平的高低也逐渐成为企业能否更好地扩大规模与提升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贸易企业在贸易业务质量中存在的风险、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措施、贸易业务质量风险管控中的不足之处以及提升贸易业务质量风险管控能力的建议四个方面,来分析现今我国贸易企业的贸易业务质量状况,以期能够为现今贸易企业在提高贸易业务质量水平方面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风险防控;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贸易企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贸易量也在不断增加,不仅国内贸易在发展,对外贸易也在不断扩大规模。而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贸易企业在贸易业务质量方面的发展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贸易业务质量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首先,在贸易企业开展贸易业务的前期准备中,也就是在贸易业务开展的战略规划与部署中,一些企业可能会忽视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以及调整的政府政策,未能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战略规划,从而使战略规划不适应环境而使得企业在贸易业务开展中产生一些风险。其次,在贸易业务的具体开展过程中,贸易业务的负责人可能对于市场的实时变化不够敏感,相关信息掌握不全面,没能及时调整贸易业务的相关工作,甚至也可能因为负责人本身的能力以及素质等人为管理因素对贸易业务的开展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贸易业务的质量高低。再次,在贸易业务开展过程中,企业也可能因为缺乏对合作方的了解,尤其是资信方面的了解,导致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合作方因为各种原因而违反合同规定,进而合作双方产生纠纷,影响贸易业务的进行。最后,企业在开展贸易业务时,在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时违反相关政策法律规定,或者损害合作方或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因而承担经济和名誉损失的风险,严重影响贸易业务的质量水平。除此之外,在对外贸易中,企业也可能忽视国际社会尤其是国际市场的变化,进而影响企业自身所开展的贸易业务,影响贸易业务的质量水平。[1]
二、贸易业务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现行措施
(一)不断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与国际接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贸易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与国际市场的不断接触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国际企业所推行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对于提高我国贸易企业贸易业务质量水平有着非凡借鑒意义。相当一部分贸易企业,在不断地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积极向国际社会学习,同时还主动遵循国际市场的惯例,积极申请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此同时,一些贸易企业还参考国际社会中一些企业的业务质量管理制度,在自身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设置业务质量管理机构,同时还重视建立体系化的质量管理制度。在组织机构和制度的双重保障下,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重视业务质量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从而推动企业贸易业务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即我国贸易企业在不断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也在借鉴国际市场中一些企业的优秀做法,在贸易业务质量管理方面,与国际社会接轨,完善企业自身对业务质量管理体系制度的建设。
(二)扩大质量测评工作的开展,质量能力得到持续改进
在制度和组织机构的保障下,企业贸易业务质量水平管理工作在开展时也需要接受测评与监督。也就是说企业在开展贸易业务工作时,不仅关注贸易业务质量水平,也关注对贸易业务质量水平的定期评估。通过企业内部贸易业务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对业务质量进行定量化与标准化的测评,从而反映贸易业务的质量水平。而对贸易业务的质量测评,则主要是从合作方对贸易过程以及贸易结果的满意度方面进行。也就是说,在此次贸易过程中,将合作方对企业所提供的贸易服务的满意度、及时率、差错率以及合作方的投诉率等作为企业贸易业务质量管理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还搜集合作方对此次贸易合作业务的意见感受等信息,综合分析企业在进行贸易业务时的质量情况,即使发现企业在开展贸易业务工作时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通过定期的标准化质量测评,及时发现企业在进行贸易业务时的薄弱环节,及时加以改进,从而在提高企业贸易业务质量水平测评能力的同时,也不断提升企业贸易业务质量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供应商和合作方管理不断强化
对于在企业在贸易业务质量水平管理中因供货商或合作方引发的贸易业务质量风险,许多企业在不断强化对于供应商和合作方的准入管理。即在与供应商或者合作方进行合作时,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评价系统对其进行评价,尤其是关于资信状况方面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企业是否与之达成合作意向的重要参考因素。同时,这种评价不仅是在合作之前,而且还贯穿整个贸易合作过程中,而且在贸易合作结束之后也会进行相关的信息采集,从而方便统计分析,达到对供应商和合作方全周期性、动态的准入管理。通过以评价为主的准入管理,在方便企业了解合作方资质的同时,也确保了贸易产品的质量,进而提高企业贸易业务质量水平。
(四)优秀的质量文化逐步形成
在一些企业进行贸易业务质量管理时,管理制度体系层面的不断完善也推动着企业优秀质量管理文化的形成。企业通过对贸易业务流程的标准化管理,促进推动业务的高效开展。同时工作的高效开展也推动了公司内部形成优秀工作文化,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员工对自身的工作更加负责,相应的,作为工作主要内容的贸易业务,其质量水平也会得到提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有利于贸易企业高效开展工作,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进而使员工对工作更加负责,逐渐形成优秀的质量管理文化,提升贸易业务的质量水平。 三、贸易业务质量风险管控中的不足之处
(一)对贸易业务风险重视度不足
在思想观念方面,主要不足之处是企业对贸易业务风险的重视度不够。一些企业虽然有相关业务质量水平管理的制度规定,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却是另一回事。一些企业并不重视制定的相关业务质量管理体系制度,而其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对于具体的管理工作与业务工作来说并不具有应有的指导性,甚至一些管理制度远离工作的实际情况,以至于在实际的贸易业务工作中产生的一些错误和问题反复出现也仍得不到解决。个别企业对贸易业务质量管理的理解不到位,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在业务质量水平管理方面能力不高,管理意识也比较薄弱,进而在实际的贸易业务工作过程中,对相关业务质量水平管理效率不高且效果也不明显,以至于在企业贸易业务开展中,质量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与实际工作开展情况脱节。
(二)质量责任制度不完善
在一些贸易业务企业中,企业对工作和岗位的设置比较复杂,尤其是对相关业务质量管理工作和岗位设置不够重视,相关安排也比较缺乏,由此导致业务质量管理工作任务在层层分派中其要求和标准被逐渐减弱,甚至还可能难以传导至各级负责人,导致在企业内虽有业务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与相关制度,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贸易业务质量管理水平仍得不到提升。在个别贸易业务企业中,负责贸易业务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对业务质量管理的相关体系制度和标准等不够了解,对业务质量管理的执行力有限,效果不明显,业务质量管理水平也就难以提升。另外,在一些贸易企业中,有关业务质量管理的责任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业务质量监控职责划分不明晰,相关工作落实不到位,相关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激励工作人员开展高效的业务质量管理工作,继而对企业业务质量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三)质量检测指标体系不完善、数据规范性不足
目前,一些贸易业务企业在开展业务质量检测时,相应的质量监测体系并不完善。也就是说,在一些贸易企业中,虽然相关业务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具体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对于如何评价业务质量水平,以怎样的标准进行评价,从哪些方面入手,具体的程序如何开展,评价标准的范围界限是什么等问题并没有标准性的规定,整个业务质量评价体系并不完善,指标制定并不具体明确,以至于在实际的业务质量评价中困难重重。此外,一些企业在对业务评价的数据的处理上缺乏规范性,数据的采集不全面,评价相关指标的数据获取存在漏洞,對数据的处理方式不统一,结果各式各样难以得出一致的结论。而在这样的数据处理模式下,虽然进行了数据的处理,但真正的效用并不高,得到的结果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难以为提高贸易业务质量提供帮助。
(四)部分贸易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在一些贸易企业与供货商或合作方进行合作时,对贸易产品的质量检验把关的关注不够,甚至在合同签订时并未明确产品质量问题的责任归属,以至于在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被要求索赔而使企业承担损失。尤其是在进行对外贸易时,企业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时并未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在与海外合作方达成合作交付货物时被合作方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或者不符合合作方的要求,从而被合作方拒收,甚至被合作方索赔,产生纠纷。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向供应商寻求符合合作方要求的产品,供应商也难以提供及时的售后服务,多数情况下企业需要承担相关索赔。此外,当贸易企业对供应商的了解不足时,而且双方合同签订存在瑕疵,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者供应商经营出现问题,企业在追责方面就会面临重重困难,贸易业务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而企业的运营也会面临重重风险。
四、提升贸易业务质量风险管控能力的建议
(一)提升质量风险管控
面对业务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贸易企业可以从提升质量风险管控入手。通过加强业务质量风险管控建设,在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的同时,重视提升质量风险管控能力。一方面,在完善体系制度建设时,时刻关注实际情况,关注业务质量风险管控的动态变化,定期对风险进行识别,并及时更新应对措施,提高企业开展质量风险管控工作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推动业务质量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企业员工在质量风险管控方面的能力,同时还可以积极向其他具有丰富的质量风险管控经验的企业学习,提高企业质量风险管控意识与能力。此外,在企业提升质量风险管控时也要注意遵守相关部门对贸易业务质量风险管控的政策要求,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进而推动企业的业务质量管理水平良性提升。
(二)推行贸易全过程管理
在提高企业的贸易业务质量水平时,也要关注贸易全过程的管理工作。也就是说,通过对贸易全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控制,提升贸易业务的质量。对于贸易业务企业而言,贸易产品与贸易服务都是贸易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提升贸易业务质量,不仅要重视贸易产品的质量,还要重视贸易业务服务的质量水平。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质量分析、诊断和监控方法,[2]实现对贸易业务的质量管控,同时也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与周全的服务手册指导实现对贸易服务质量的监管,进而提升合作方和供应商的满意度,提升贸易质量水平。此外,在关注贸易全过程的同时,也要重视贸易结束之后的总结,通过对整个贸易过程的优点与不足的分析,降低差错率,推动贸易业务质量稳步上升。
(三)提高贸易产品质量
在贸易活动中,产品是影响贸易业务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贸易产品的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贸易业务的质量水平,而贸易产品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供应商。所以,在提高贸易业务的质量时,构建高质量的供应商生态链,提高贸易产品质量至关重要。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贸易产品质量。首先要完善供应商准入管理,以科学完善的检测标准体系和先进的检测技术手段来评估供应商及其产品质量。其次要重视与供应商合作时责任的分管,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归属,同时也重视责任的落实与考核,促进双方合作更有条理地进行。最后,要重视对供应商的再评价,不仅是在合作之前关注供应商状况,在合作之后也要重视供应商的情况,形成对供应商的动态评价机制,以便为企业之后的合作提供帮助。
(四)提高质量效益
在贸易业务企业进行质量管理时也要关注质量管理的效益情况。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同时也推广精益管理,以便在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成本意识的同时,以设置了定量的额度标准为依据,开展简洁有效的业务质量管理工作相关程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而降低质量管理成本,达到在充分利用质量管理资源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质量管理质量的目标。另一方面,通过运用有效的质量评测工具和方法,对贸易全过程的质量数据进行准确有效的测定,推动质量测定的信息化管理,同时延伸质量管理链条,拓宽贸易业务质量管理范围,降低质量管理成本,从而更好地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益。也就是说,从制度建设、机构管理、评测工具以及管理范围出发,提高成本管理意识,精简管理程序,提升评测的准确性,拓宽评测的范围,在降低质量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进而提升企业贸易业务质量水平。
(五)打造良好的企业信誉度
企业的信誉度是企业贸易业务质量的外在表现,在提升企业贸易业务质量时,企业的信誉度也值得我们关注。一方面,企业需要增强品牌意识,严控产品质量,以期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服务意识,重视合作方的满意度,不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升贸易业务服务质量,提升合作方的满意度,增强客户粘度。在企业树立良好口碑与增强客户粘度过程中不断提升贸易业务质量,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贸易业务质量的同时打造良好的企业信誉度。
五、结语
总之,我国贸易企业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既会面临机遇,也会面临风险挑战。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阶段,贸易企业的发展也应该在追求规模的同时重视贸易业务质量的发展。而在处理贸易业务质量管理方面的风险时,我们更要正视风险的存在,不惧风险,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分析风险的产生,找到在实际的贸易业务质量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从多个角度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贸易质量风险,从而推动企业贸易业务质量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桂金.贸易风险防控及探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7(0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