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几十年的时间,由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也需要不断地改进。那么,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和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字:信息技术; 多媒体; 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48-001
我国从上个世纪末就已经开始认识到了信息技術的重要性,逐步在中小学开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改进,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中仍然有新的问题出现。本人结合近十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将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总结如下,以期和各位同仁共享。
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
相对而言,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可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
事实上,在一些地方,计算机教材还存在一定问题,课程内容的安排不适宜学生的接受能力,没能体现出与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区别,如开设程序设计教学等。这就使得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课望而生畏,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学阶段亦应避免简单化的教学倾向。在中学阶段,如果仅仅进行文字输入的教学和趣味程序的设计,也会使学生感到“不解渴”而丧失学习兴趣。为此,应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深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析疑解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稳定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实践性很强,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可以将数据、文字、图象、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并且制成课件后,还可以按教学的需要随时变换组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选择实用的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适合我们教学用的软件,选择安装实用的软件后,就可以方便我们的教学。
2.搜集素材,自己整理并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一些在网络中找到的课件,由于并不是根据我们自己的教学实际内容设计制作的,难免与我们教学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好已有素材,或者从网上找到一些好的素材,然后我们可以利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合成多媒体课件。
三、上机操作过程的改革及优化
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手脑并用,从理论到实践,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加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易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但是上机操作如果组织不好,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通常一位教师上课,要辅导60多位学生,由于学生上机目的不明确,准备的也不很充分,只是充满新鲜好玩的心理,或随心所欲乱做一气,或“人云亦云”,看到别人干什么,自己也干什么,结果一节课下来,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学生上完机后觉得自己一节课后好像什么也没学会。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机房上机操作前,首先利用教学软件系统把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一遍,并在上机操作以前及上机完毕后进行强调总结,包括:A.上机目的(学生通过这次上机操作想要学会哪些东西及达到什么要求);B.上机内容(根据所讲内容及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C 上机步骤(这次上机操作的简要步骤及提纲);D.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学生这次上机操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E.自我评价(对本次上机操作效果的简要评价)。其中A、B、C在上机操作以前必须填好,D、E在上机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经过以上步骤,学生上机目的明确,任务具体,出错率较少,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共性的问题可集体讲解,充分发挥了上机操作的优势。
四、重视作业的处理
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作业易被教师所忽略,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布置合理、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学习效果。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学科可操作性强,所以布置作业应多注重实际,与上机操作及上机报告结合起来。如在讲完word文字处理文字输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篇文章(字数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如上机心得、自我介绍等,进行输入、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所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的创新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讲授《网上冲浪》时,可以和其他学科教师联系,教师先留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访问教师自己的网页或课件(局域网)或相应的教育网站,自己解决这些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再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统一总结。这样学生兴趣很高,并且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与其他学科双赢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
关键字:信息技术; 多媒体; 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48-001
我国从上个世纪末就已经开始认识到了信息技術的重要性,逐步在中小学开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改进,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中仍然有新的问题出现。本人结合近十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将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总结如下,以期和各位同仁共享。
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
相对而言,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可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
事实上,在一些地方,计算机教材还存在一定问题,课程内容的安排不适宜学生的接受能力,没能体现出与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区别,如开设程序设计教学等。这就使得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课望而生畏,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学阶段亦应避免简单化的教学倾向。在中学阶段,如果仅仅进行文字输入的教学和趣味程序的设计,也会使学生感到“不解渴”而丧失学习兴趣。为此,应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深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析疑解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稳定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实践性很强,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可以将数据、文字、图象、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并且制成课件后,还可以按教学的需要随时变换组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选择实用的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适合我们教学用的软件,选择安装实用的软件后,就可以方便我们的教学。
2.搜集素材,自己整理并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一些在网络中找到的课件,由于并不是根据我们自己的教学实际内容设计制作的,难免与我们教学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好已有素材,或者从网上找到一些好的素材,然后我们可以利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合成多媒体课件。
三、上机操作过程的改革及优化
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手脑并用,从理论到实践,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加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易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但是上机操作如果组织不好,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通常一位教师上课,要辅导60多位学生,由于学生上机目的不明确,准备的也不很充分,只是充满新鲜好玩的心理,或随心所欲乱做一气,或“人云亦云”,看到别人干什么,自己也干什么,结果一节课下来,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学生上完机后觉得自己一节课后好像什么也没学会。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机房上机操作前,首先利用教学软件系统把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一遍,并在上机操作以前及上机完毕后进行强调总结,包括:A.上机目的(学生通过这次上机操作想要学会哪些东西及达到什么要求);B.上机内容(根据所讲内容及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C 上机步骤(这次上机操作的简要步骤及提纲);D.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学生这次上机操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E.自我评价(对本次上机操作效果的简要评价)。其中A、B、C在上机操作以前必须填好,D、E在上机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经过以上步骤,学生上机目的明确,任务具体,出错率较少,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共性的问题可集体讲解,充分发挥了上机操作的优势。
四、重视作业的处理
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作业易被教师所忽略,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布置合理、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学习效果。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学科可操作性强,所以布置作业应多注重实际,与上机操作及上机报告结合起来。如在讲完word文字处理文字输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篇文章(字数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如上机心得、自我介绍等,进行输入、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所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的创新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讲授《网上冲浪》时,可以和其他学科教师联系,教师先留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访问教师自己的网页或课件(局域网)或相应的教育网站,自己解决这些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再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统一总结。这样学生兴趣很高,并且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与其他学科双赢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