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1-0141-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它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过于侧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通过对新课标的再三解读和一年多的实践,我认为,课堂教学作为课改的主战场、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一下观念。
一、重视“人”的发展,关注人格培养
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要求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由重知识的掌握向学生的发展转变。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学习、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同时又能够得到情操的陶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物理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例如,课堂上一名学生到黑板前解题,他把题解错了,可是他字写得特别工整,或这一部分的思路是正确的,教师应该表扬他的长处,肯定他正确的方面,这样学生就不会畏惧失败,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敢于面对任何挫折、任何失败的心理素质。
二、尊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我们的教育原则是使学生“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学生的各个方面都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只考虑一种教学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个标准,就会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没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没有个性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三、由教师的“教”转向促进学生的“学”
一堂课究竞怎么上,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定学”,实际上是以教师的“教”,实际上是以教师的“教”为活动中心,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渐渐消失,老师留作业他就做,老师让解题他就解题,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所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就要由“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教师为中心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要提供多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和经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一堂课成功是否,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而不应该只看老师怎么讲课。
四、教学活动“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
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 知识的传授,而忽略的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过程’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 教学的重点放在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物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本身不是讲出来的、念出来的、看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做”就是探究的过程、实践的过程。所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要由“重结果”变为“重过程”。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启发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养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五、注重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的学习都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认知过程,是智力过程;一个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智力活动,而忽略了情感过程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在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就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变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课堂上 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而,课堂教学要关注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它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过于侧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通过对新课标的再三解读和一年多的实践,我认为,课堂教学作为课改的主战场、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一下观念。
一、重视“人”的发展,关注人格培养
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要求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由重知识的掌握向学生的发展转变。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学习、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同时又能够得到情操的陶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物理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例如,课堂上一名学生到黑板前解题,他把题解错了,可是他字写得特别工整,或这一部分的思路是正确的,教师应该表扬他的长处,肯定他正确的方面,这样学生就不会畏惧失败,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敢于面对任何挫折、任何失败的心理素质。
二、尊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我们的教育原则是使学生“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学生的各个方面都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只考虑一种教学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个标准,就会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没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没有个性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三、由教师的“教”转向促进学生的“学”
一堂课究竞怎么上,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定学”,实际上是以教师的“教”,实际上是以教师的“教”为活动中心,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渐渐消失,老师留作业他就做,老师让解题他就解题,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所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就要由“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教师为中心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要提供多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和经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一堂课成功是否,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而不应该只看老师怎么讲课。
四、教学活动“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
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 知识的传授,而忽略的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过程’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 教学的重点放在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物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本身不是讲出来的、念出来的、看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做”就是探究的过程、实践的过程。所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要由“重结果”变为“重过程”。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启发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养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五、注重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的学习都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认知过程,是智力过程;一个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智力活动,而忽略了情感过程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在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就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变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课堂上 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而,课堂教学要关注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