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能力相辅相成。良好的创新环境可以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创新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对河北省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的贡献测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创新环境各要素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都非常明显,但影响程度各异。提升河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可以环境为视角,通过创新环境的改善来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还应抓住重点,加强经济基础环境和市场环境建设以及环境各要素的整合,提高协同效应。
关键词:区域经济;创新环境;创新能力;贡献测度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2)02-0072-04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参与者和区域经济是否拥有突出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也是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创新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大量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分析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两个方面。国内对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关系的研究集中体现在对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将创新环境作为其中的一个构成指标来进行能力的综合评价。在这些文献中,创新环境并未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独立出来,而只是作为其中一个指标,来进行评价或对比。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2009年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居全国第19位,成为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最多的地区之一。而河北省的创新环境指标不升反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说明创新环境还没有成为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因此,如何根据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的关系,结合河北省的具体情况和数据深入挖掘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的贡献测度不仅可以完善有关理论,还可为河北省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一、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贡献测度的理论概述
(一)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说法,主流的区域创新能力界定属于中观经济的范畴,可以高度概括为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要素运用创新资源、推动创新活动、实现创新绩效的能力,并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特点。因此,本文将区域创新能力定义为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为目标,将区域内各种创新资源结合在一起,在创新活动过程中使得区域内的创新资源配置合理化,持续地将知识和信息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一种创新资源投入产出循环往复的能力。
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国内外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指标评价体系,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进行了分析。由伯特尔教授和斯特恩教授探讨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研究,是较早涉猎定量评价的典型代表。而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报告》和国际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对各国科技竞争力的评价具备较高权威。作为连续的年度报告,为各国之间的创新能力比较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依据和方法。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宫建成的创新能力绩效评价、何亚琼等的CRR模型和BCC模型的适用性比较和周立的创新集群现象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方面,以柳卸林为组长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从2001年开始每年出版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是其中的代表性研究。该报告以中国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从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五个方面建立了评价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通过多年形成的评价方法,利用大量统计数据。对各省的创新能力取值和排名进行了合理的、动态的分析。鉴于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完整性和数据的权威性,本文在进行实证分析时以此评价体系为依据,以此数据为来源进行探讨。
(二)创新环境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对于区域创新环境的构成,仍采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的研究成果,将区域创新环境划分为经济基础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市场环境、创业水平和人文环境五个组成部分。这五个组成部分也即区域创新环境的五个要素层,设计为五个一级指标。其中经济基础环境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反映了创新所需的资金和动力支持,衡量经济基础环境的指标有人均GDP、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等;基础设施环境是区域创新各要素流动的载体,也是创新的硬环境,此类指标选取较具代表性的每百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每万人国际互联网络用户数、平均公路拥有量、交通运输业货运量总计等通讯、交通设施硬环境指标,并采用相对值以提高地区间的可比性;市场的开放和活跃影响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为创新提供压力和动力,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可选取进出口差额、人均固定投资额、公共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水平这四个指标来反映市场的成熟度;创业水平的高低是地区企业创新带动力与活力的重要衡量标志,判断地区创业水平一般采用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占总就业数的比重、高新技术企业数、地方创业创新基金匹配额和企业技术开发平均获得金融机构贷款额等指标;人文环境,是创新的软环境,影响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效果。鉴于数据可获得性,作为软性要素的人文环境则主要体现在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指标。
总之,对区域创新环境的评价可以根据综合性、代表性的原则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首先包括五个一级要素层,即区域创新环境的五大构成要素。其次根据每个要素的代表性指标将这五个要素层划分为20个二级指标层(见表1)。
(三)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环境的关系
由于区域创新环境是由不同要素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也可以细化为创新环境各个组成要素对创新能力影响的整合与协同。首先创新离不开市场,高效、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是创新的场所。一般来说市场越成熟越有利于创新。而真正的创新活动源于创新软环境与硬环境的结合。软环境包括教育水平的提高、创新人才的涌现和良好的创业氛围,硬环境离不开强劲的经济基础所提供的资金支持和交通设施、网络系统的完善。通畅的信息、充足的资金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创新效率。创业水平的提高又可以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进行,深化创新活动。因此,在创新活动中只有将创新环境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效的整合才能真正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创新能力,反之则会阻碍甚至降低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区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也利于创新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对技术创新投入的不断增大,以及创新产业化、市场化能力的不断提高,会充分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形成一定的创新效应,进而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经济实力、活跃市场环境、刺激创业活动、优化人文环境等途径,进一步反作用于创新环境(见图1)。
二、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贡献测度的实证分析
(一)方法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说明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
关键词:区域经济;创新环境;创新能力;贡献测度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2)02-0072-04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参与者和区域经济是否拥有突出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也是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创新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大量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分析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两个方面。国内对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关系的研究集中体现在对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将创新环境作为其中的一个构成指标来进行能力的综合评价。在这些文献中,创新环境并未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独立出来,而只是作为其中一个指标,来进行评价或对比。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2009年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居全国第19位,成为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最多的地区之一。而河北省的创新环境指标不升反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说明创新环境还没有成为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因此,如何根据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的关系,结合河北省的具体情况和数据深入挖掘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的贡献测度不仅可以完善有关理论,还可为河北省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一、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贡献测度的理论概述
(一)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说法,主流的区域创新能力界定属于中观经济的范畴,可以高度概括为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要素运用创新资源、推动创新活动、实现创新绩效的能力,并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特点。因此,本文将区域创新能力定义为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为目标,将区域内各种创新资源结合在一起,在创新活动过程中使得区域内的创新资源配置合理化,持续地将知识和信息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一种创新资源投入产出循环往复的能力。
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国内外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指标评价体系,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进行了分析。由伯特尔教授和斯特恩教授探讨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研究,是较早涉猎定量评价的典型代表。而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报告》和国际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对各国科技竞争力的评价具备较高权威。作为连续的年度报告,为各国之间的创新能力比较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依据和方法。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宫建成的创新能力绩效评价、何亚琼等的CRR模型和BCC模型的适用性比较和周立的创新集群现象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方面,以柳卸林为组长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从2001年开始每年出版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是其中的代表性研究。该报告以中国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从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五个方面建立了评价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通过多年形成的评价方法,利用大量统计数据。对各省的创新能力取值和排名进行了合理的、动态的分析。鉴于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完整性和数据的权威性,本文在进行实证分析时以此评价体系为依据,以此数据为来源进行探讨。
(二)创新环境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对于区域创新环境的构成,仍采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的研究成果,将区域创新环境划分为经济基础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市场环境、创业水平和人文环境五个组成部分。这五个组成部分也即区域创新环境的五个要素层,设计为五个一级指标。其中经济基础环境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反映了创新所需的资金和动力支持,衡量经济基础环境的指标有人均GDP、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等;基础设施环境是区域创新各要素流动的载体,也是创新的硬环境,此类指标选取较具代表性的每百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每万人国际互联网络用户数、平均公路拥有量、交通运输业货运量总计等通讯、交通设施硬环境指标,并采用相对值以提高地区间的可比性;市场的开放和活跃影响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为创新提供压力和动力,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可选取进出口差额、人均固定投资额、公共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水平这四个指标来反映市场的成熟度;创业水平的高低是地区企业创新带动力与活力的重要衡量标志,判断地区创业水平一般采用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占总就业数的比重、高新技术企业数、地方创业创新基金匹配额和企业技术开发平均获得金融机构贷款额等指标;人文环境,是创新的软环境,影响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效果。鉴于数据可获得性,作为软性要素的人文环境则主要体现在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指标。
总之,对区域创新环境的评价可以根据综合性、代表性的原则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首先包括五个一级要素层,即区域创新环境的五大构成要素。其次根据每个要素的代表性指标将这五个要素层划分为20个二级指标层(见表1)。
(三)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环境的关系
由于区域创新环境是由不同要素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也可以细化为创新环境各个组成要素对创新能力影响的整合与协同。首先创新离不开市场,高效、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是创新的场所。一般来说市场越成熟越有利于创新。而真正的创新活动源于创新软环境与硬环境的结合。软环境包括教育水平的提高、创新人才的涌现和良好的创业氛围,硬环境离不开强劲的经济基础所提供的资金支持和交通设施、网络系统的完善。通畅的信息、充足的资金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创新效率。创业水平的提高又可以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进行,深化创新活动。因此,在创新活动中只有将创新环境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效的整合才能真正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创新能力,反之则会阻碍甚至降低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区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也利于创新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对技术创新投入的不断增大,以及创新产业化、市场化能力的不断提高,会充分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形成一定的创新效应,进而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经济实力、活跃市场环境、刺激创业活动、优化人文环境等途径,进一步反作用于创新环境(见图1)。
二、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贡献测度的实证分析
(一)方法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说明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