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中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来源 :经济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jian_yo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产者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以其在社会分工和产业创新方面的独特作用,正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美国引导着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演进升级的潮流。在当前金融危机余波未散、经济仍然低迷的背景下,生产者服务业必定会在全球经济抵御危机、走出低谷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对于制造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至深、服务业尚不发达的中国而言,无疑也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产业结构;生产者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10-0071-05
  自20世纪90年代迄今,全球产业结构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和升级的趋势日益明显,据世界银行(IBRD)统计,1999—2008年间全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53.6%上升至67.6%,发达国家的经济主体已经从原来的制造业升级到服务业,服务业产值比重平均已超过60%,部分发达国家超过70%,美国则高达78%。同时,服务业吸收就业的比重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势头,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70%左右。①2008年全球服务业总体规模在43.2万亿美元左右,比2006年的36.8万亿美元增长了17.39%。②随着服务业比重的不断上升,全球服务型经济格局已经形成并不断巩固,不仅服务业自身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各种服务日益渗透到一国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农业和制造业对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依赖性不断增强,伴随以运行质量提高、内部结构成熟化和稳定化的产业结构升级趋势日渐明显。
  与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相伴随,作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投入的“生产者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由于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现代管理方法和经营方式而得以迅速发展,其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了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并带动了全球服务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目前,生产者服务业不仅在很多产业结构和整体经济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经济和国际竞争中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和支持力,其作为一种“软性”的生产资料被越来越多地投入到生产领域,对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点在美国体现得尤为明显。美国代表着世界服务业产业结构和服务贸易结构演变的潮流,并在生产者服务领域拥有强有力的竞争优势。这一竞争优势的获得是基于其国内相对先进的产业结构,即以服务经济特别是以生产者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在当前金融危机余波未散、经济仍然低迷的背景下,生产者服务业必定会成为美国经济的“黏合剂”、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的助推器,在抵御危机方面必然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于制造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至深、服务业尚不发达的中国而言,无疑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一、生产者服务业的概念界定和特征分析
  (一)生产者服务业的界定
  美国学者格林福尔德(Greenfield,1966)最早提出了生产者服务业这一概念,他认为生产者服务业是“企业、非盈利组织和政府主要向生产者,而不是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和劳动”[1]。后来,布朗宁和辛格曼对此概念做了进一步的界定,认为生产者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2],它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金融、保险、法律、会计审计、工商服务、经纪等为客户提供专门性服务的行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学者程大中(2005)对生产者服务业的定义是:在内涵上,它指的是市场化的非最终消费服务,即作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投入的服务;在外延上,生产者服务业是指相关的具体产业与贸易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主要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担保服务等)、专业服务(主要包括咨询、律师、会计、广告、企业管理服务等)、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主要包括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互联网信息、广播电视、计算机及相关服务、软件服务等)等部门,这些部门不仅在生产者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还代表着整个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主流和趋势,虽然在外延上不是生产者服务的全部,但都是极其重要的部门。因此,本文所讨论的问题也主要围绕着这几个部门进行分析。
  (二)现阶段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特点
  首先,全球生产者服务业发展迅速。在主要发达国家,生产者服务业已占全部服务业的1/2以上,在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变了传统服务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格鲁伯和沃克(1989)曾把生产者服务比作“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专家组”,因为在生产者服务业大部分是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因此它们的产出也更多地体现为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服务,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现代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日益深入,这种深入更多地表现为服务业向制造业的渗透,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直接服务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生产者服务部门是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商品生产部门的‘飞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生产者服务业构成了种种形式的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渠道。很多企业依托制造业拓展生产者服务业,信息、研发、营销、管理咨询、融资、培训、技术支持、物流服务等与生产过程的结合日益紧密,服务业与制造业进一步相互渗透融合。“通过生产者服务业这一途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积累、日益专业化与迂回生产表现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经济”。生产者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还使得世界服务贸易的内容和结构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传统服务转向了生产者服务,与生产过程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关数据显示,运输、旅游等服务行业在全部服务业中的比重正在下降,研发、通讯、金融、信息、物流等生产者服务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1999—2008年全球运输服务贸易年均增长率仅为2.4%,而金融、电信服务贸易增长率则高达7.8%。因此,“生产者服务并没有取代制造业而损害经济的增长,它们是现代知识经济发展的一种补充”。[3]
  其次,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使产业分工向纵深方向发展,而且还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服务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条和产业链条得到优化,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服务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大大提升,产业分工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整体经济的创新力与竞争力也大幅度提升。事实上,尽管农业、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都需要生产者服务业,但在工业化阶段,生产者服务业的主要服务对象还是制造业。这是因为工业化阶段是分工迅速深化的阶段,在微观层面上,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悄然兴起,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渐趋瓦解。企业的生产模式和业务流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品的生产环节与业务单元的模块化及外包趋势逐渐增强,生产程序微观层面的变革导致了中观层面新的产业分工的形成。这种新的产业分工不同于传统的“水平分工”或“垂直分工”模式,而是以“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为特征的分工形式。制造业企业用作重要投入的生产者服务不断出现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如技术开发、管理咨询、信息服务、营销服务、物流配送等,它们通过提供专业化的知识资源和技术服务,在生产过程中扮演着筛选、整合、协调、控制、计划和评估等重要角色,不仅为制造业生产的连续性提供了保障,还进一步提高了生产过程不同阶段的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是价值链条得以正常运转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生产日益分散化的国际分工新格局下,每个国家只是承担生产过程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阶段,或者只是提供链接生产过程的一个或几个服务链条。产业链条的运转更多地依赖于生产者服务业,这一趋势使得生产者服务业在产业链条中越来越具有主导性和支配性,许多生产部门要依赖会计、法律、研发等中介服务部门,导致许多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目标都围绕着“服务”这一核心展开。换句话说,生产者服务业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服务不是“边缘化的或者奢侈的经济活动”,[4]而应该位于经济的核心地带。D.Riddle(1986)在详细考察了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美国私人部门经济的发展特征后,强调了新兴服务业(包括金融、法律、教育、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电信、研发等生产者服务业)是服务和高科技与信息部门之间相互关系的核心。生产者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等其他产业形成良好的融合与互动,对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会产生渗透作用,进而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此,一个生产企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竞争地位的关键是保持“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阶段的服务优势。
  (三)生产者服务业成为经济创新体系中最为活跃和强劲的部分
  创新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灵魂,考察国家竞争力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看这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一般而言,产业上的创新很重要,是指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就本文考察的服务业本身的创新而言,相关的文献并没有单独的记载和说明。由于越来越多的服务业尤其是知识服务业本身的不断创新,要想清楚地区分制造业和服务业这两个创新之间的差别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关于服务业的创新融合在整个经济发展之中,要想完全区分哪部分是服务业创新也比较难。生产者服务业有力地推动着高技术的诞生和新产品的研发,能够对制造业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早在2000年,Gellatly和Peters就专门研究金融、通信和技术性商务服务业三大服务部门的创新行为,结果表明这三大服务部门进行技术创新的深度以及广度都与制造业部门相差无几。数据表明,这些企业或者引进了服务产品创新或流程创新,或者进行了组织创新。金融服务业企业的这一比例占到61.8%,通信服务业企业占45%,技术性商务服务业企业占42.6%。并且在这三大服务行业当中,相对于业务流程创新和组织创新而言,产品创新更加常见,再次验证了产品服务在整个服务创新中的重要程度。而且,OECD的报告还显示,服务业创新的频繁程度和密集程度都要高于其他行业,如表1所示。
  就生产者服务和创新活动的关系而言,一方面,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紧紧依赖于各种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的应用,创新对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对这一点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各国普遍对生产者服务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大。以美国为例,其研发投入占世界研发投入的45%,成为世界上研发投入最多的国家。其中软件行业的投入居多,研发投入前10家公司中有5家是软件公司和IT企业,③对银行、法律、管理咨询等生产者服务企业的投入居第二位,研发投入的大量增加极大地推动了生产者服务业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结果是产生了很多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成果,它们被应用到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进而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生产者服务业引领世界服务业发展方向:以美国为例
  当今生产者服务业在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分工国际化的大趋势下,生产者服务成为服务经济的重点内容,在美国尤其如此,运输、金融、保险、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利和特许经营以及各种专业服务业竞争力很强的行业,无一不属于生产者服务业的范畴。美国作为世界服务业产业结构和服务贸易结构演进潮流的先导者,在生产者服务领域也拥有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一)美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现状
  服务业是美国的主导产业,而生产者服务业作为其中核心,是决定美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目前,生产者服务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据相关数据统计,2006年美国的生产者服务业总量已有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服务业总量的70%,约占美国GDP的48%。④这里的生产者服务业包括运输物流、房地产服务、计算机和信息、金融、教育培训、专业服务等。其中,多数生产者服务业都保持快速增长,信息、金融、专业服务、商务服务和教育培训等主要行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80年的15.76%增至2006年的24.87%(见表2)。美国的信息服务业2000—2005年累计增长32.15%,是美国GDP增长率的两倍多,2006年美国信息服务业产值超过4 000亿美元,就业人数达320万人,1992—2006年间,美国金融服务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也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⑤由于广泛运用现代科技信息,充分运用人力资源优势,占据现代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环节,生产者服务业成为技术和人力资本双重密集的典型产业。但是,随着大规模生产的日益流行,依靠单一的制造过程创造的附加值逐年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更多地渗透生产过程的高端服务才能取得比较优势。
  (二)信息产业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由于信息业的大发展,20世纪90年代美国产业结构继续由第一、第二产业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升级,第三产业占美国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70%以上。据《美国总统经济报告》统计,1995—1998年美国1/3的经济增长来源于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在同期GDP增长4.1%的情况下,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的贡献率达1.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3%,其中信息产品进出口额平均每年增长11.8%,比重达到商品进出口总额的25%,1998年美国的技术贸易盈余为243亿美元,高于OECD中欧盟国家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贸易盈余226亿美元的水平。另据美国《商业周刊》提供的资料,1990—2000年,美国计算机软件业每年以12.5%的速度增长,比美国整个经济增长率高出数倍。电脑软件业在美国的产业排行榜上已经超过飞机制造业和医药产业,从1995年的第5位跃升为2000年的第3位,成为仅次于汽车和电子行业的美国第三大产业。2000年信息通讯产业产值约占美国GDP的8.3%,但是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达到了1/3。2003年美国GDP增长2.9%,其中的0.8%来自于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较2002年增长9.4%,到2004年这一数字为9.9%,增长主要集中在设备和软件投资,其增长幅度达到了13.6%。⑥可见,在其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趋于稳定甚至下降的情况下,信息设备和软件方面的投资增长,有力地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快速恢复。另外由于信息产业的价值链条长,产业关联度大,因此其就业倍增效应要高于传统产业,甚至也高于其他高新技术产业。从就业比重来看,美国制造业呈下降趋势,服务业却一直呈现上升态势,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就是信息技术产业。截至2005年,美国从事与信息相关的从业人员占总就业的人数已近半数。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以及由此导致的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正是美国能创造历时最长的经济扩张期的内在动因之一。目前,强化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复兴计划中的重要环节,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力图通过实施经济刺激方案给予力度较大的政府支持,设立国家级的首席信息官,将政府的决策层级向上提升,强化国家IT政策推动的执行力。
  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加速了传统服务业的升级,而且创造出大批新兴的服务部门,使众多的服务行业脱离了原来的生产活动,成为独立的产业部门和环节,同时也加速了服务业向制造业的全面渗透,产业之间的融合水平日益提高。原来为信息产业服务的大量服务行业,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电信服务等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新生力量,并且随着信息技术向其他领域的渗透和扩散,这些服务形态已经不再局限于为信息产业服务,而是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如全球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批网络服务与电子商务巨头,2006年在全球营业利润排名前10位的网络服务和电子商务企业中,美国占据了5位,而且google、eBay、yahoo位列前3名,营业利润比2005年同比分别增长了149.8%、36.1%和63.2%,⑦美国企业在网络服务和电子商务方面的优势尽显无遗。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数字化和编码技术成本的不断降低,许多任务可以从企业的主要业务活动中分离出来,同时也创造了在一项业务中产生大量新产品和新业务的潜力,这就使得跨国公司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监督其全球范围内的资产运营状况,广泛开展外包和协作,客观上为服务业的转移提供了条件。
  (三)专业服务业的发展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持力量
  专业服务业属于知识和人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是指在某些专业或商业领域获得营业执照、学位证书或技术职称等执业资格认证的专业人员,根据委托人的要求调查、研究和预测等知识活动,从而提供可靠的数据、公正的法律依据、科学的论证和专业性建议的服务。[5]多数专业性服务都属于生产者服务业,一般包括法律服务、会计服务、税收服务、咨询服务和管理服务等类别。根据北美工业分类体系(NAICS)的分类,美国统计局把法律、会计、咨询和市场研究服务归属于“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这一大类体系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美国会计、咨询和广告服务业的市场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据美国统计局201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09年美国会计服务业的营业收入为1 122.3亿美元,较2008年下降了4.7个百分点,2005—2009年美国会计服务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2009年美国管理与营销咨询服务业的营业收入为1 069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了5.9%;2009年美国的广告服务业的营业收入为337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了9.9%,但即使如此,美国的会计和管理与营销咨询专业服务业仍然保持了年复合增长率为正的业绩。
  美国的法律服务业很发达,虽然金融危机对其有一定影响,但2009年美国法律服务业的营业收入仍较2008年微涨了0.5%。在美国特殊的政治与法律制度框架下,律师向政府机关、私人公司、公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律师与政治领域的活动、市场领域的金融贸易和商品流通,以及社会领域的诸多方面都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提供的法律服务已经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和方面。以上原因使得美国法律服务市场长期以来一直占据世界法律服务市场的最大份额,2009年美国法律服务业营业收入占世界法律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例约为47.3%,而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则分别为30.4%和10.4%。
  三、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正在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主体正由原来的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以信息、金融、研发、咨询、技术支持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并在发达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新增长点。
  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2010》最新数据表明,2008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了69%,部分发达国家超过75%。近年来全球经济中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远远超出了服务业的平均水平,特别是发达国家,生产者服务占绝对主体地位,其生产性服务已经占到服务业增加值的70%左右。
  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中的金融、信息、物流、咨询、研发及科技服务等生产者服务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等特点,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代表着服务业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另外,金融、信息和专业服务等信息密集型的生产者服务业,具有很强的聚集效应。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产业结构调整迅速,其中的生产者服务业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正在成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美国以通信、金融、物流、咨询、法律等专业服务等为主体的生产者服务业已成为全部服务业的主导力量,为企业提供从产品立项到产品营销与服务的全方位支持,从而提高了美国经济的整体绩效。由于生产者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美国引导着服务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并且使服务贸易结构从一般的劳动力密集型向新兴的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
  反观中国,目前中国的服务业多集中于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劳动密集程度高,金融、物流、保险、咨询和信息等技术含量高的现代生产者服务业比重偏低,该领域还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特别是发展知识技术型服务业,推动服务业结构的升级,提升服务产业竞争力,是提高中国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化解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的重要途径。
  
  注释:
  ①世界银行集团统计数据,http://www.worldbank.org.cn。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政策研究室,http://zys.mofcom.gov.cn。
  ③北京科学技术委员会网站,http://www.bjkw.gov.cn。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政策研究室,http://zys.mofgov.cn。
  ⑤上海服务业官方网站,http://www.ssfcn.com。
  ⑥金融界财经频道网站,http://finance1.jrj.com.cn。
  ⑦科技资讯网,http://www.cnetnews.com.cn。
  
  参考文献:
  [1]Greenfield, H., Manpower and the Growth of Producer Services[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6.
  [2]Browning, H. , Singelmann, J. The Emergence of a Service Society: Demographic and Sociological Aspects of the Sector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bor Force in the USA[M]. Springfield, VA: 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1975.
  [3]格鲁伯·沃克. 服务业的增长:原因与影响[M]. 上海:三联书店,1993.
  [4]Riddle, D. Service-led Growth: The Role of the Service Sector in the World Development[M].Praeger Publishers, 1986.
  [5]John,T.Producer Services Industries: Why are They Growing so Rapidly?[J]. Labor Review, 1987,(12).
  责任编辑、校对:关 华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使用PVAR方法控制变量之间的内生性相互影响,分析检验FDI和研发投入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对产业结构优化有显著地直接促进作用,此外通过促进国内研发投入,对产业结构优化也有间接促进作用。我国应根据各地经济发展不同状况制定不同的引资政策;同时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FDI;研发投入;PVAR  中图分类号:F121.3
期刊
摘要: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一直是国际商务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在企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成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为并购投资进入模式提供了启示:明确企业在选择并购投资时的优势和目标,了解目标市场的环境,积极进行并购后的整合。得出并购投资进入模式在实际运用中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并购投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企业国际化
期刊
摘要:经济学数学化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同时也让经济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学要使用数学,但要坚持方法的多元化,数学只是其中之一,如此经济学才能向经济学本身回归。  关键词:经济学;数学化;哲学思考;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F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2-0074-04    从近代科学诞生,数学方法首先在自然科学、而后在社会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逐渐成为一种权力
期刊
摘要:在建立无约束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边限检验方法对需求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需求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需求的不同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在长期,只有资本形成总额的影响显著,在短期内,需求各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增长;需求因素;无约束误差修正模型;边限检验
期刊
摘要: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研究表明,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之间具有长期的协整性,但城乡的协整关系不同。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城镇居民长期平均的边际消费倾向较稳定,而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则有较大变动。因此,应根据城乡居民的消费特征,采取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培育新的消费点,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等措施。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协整;误差修正模型;城镇
期刊
摘要:中国是世界第一蔬菜生产和出口大国。日本作为中国蔬菜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对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影响重大。近些年来,由于中国蔬菜在生产、出口方面的整体竞争力不高、信息渠道不畅,加之日本蔬菜市场瞬息万变、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提高等因素,中国蔬菜产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竞争态势。为促进中日两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应积极实施蔬菜标准化工程,推进中国标准向国际通用标准靠拢;强化公共信息的服务与交流,注重政府高
期刊
摘要:中韩自由贸易区(FTA)在给中国优势产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给劣势产业带来冲击。以中国钢铁产业为例,借鉴KIEP(2005)的敏感产品选择方法,确定出中韩FTA成立后中国钢铁产业的敏感品目,从微观角度定量分析中韩FTA的成立对中国钢铁产业的预期影响,结果表明:如果给予过渡安排,对整个钢铁行业的冲击可能会小得多,如果不给予过渡安排会对国内高附加值产品,对成长中的板材生产商的发展造成较大威胁
期刊
摘要: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起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然形成了的结构之内,它们与已经建立起来的、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处于竞争的状态,受到发达国家资本再生产的决定和限制。因此,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窒息了不发达国家民族资本的原始积累。  关键词:不发达国家;资本原始积累;发达国家资本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1
期刊
摘要: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竞争具有三种模式,社会责任与业务协同竞争的模式具有其特有的优势,诸多企业具有向该模式转型的必要。该模式的优势源于以该模式经营的企业的知识特点,其他企业可通过组织学习实现向该模式的转型。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竞争模式;组织学习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10-0024-05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  自1924年美国学者
期刊
摘要:从集中系数、离差系数指标以及经济产业结构三个角度来分析,可知华北五省(区)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差异性。在经济差异性的前提下,为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华北五省(区)市应不断加强对话,提升整体协作水平,完善区域合作机制,通过产业结构转移形成良好的经济梯度,建立合理的产业链,最终实现华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区域合作;产业转移;产业链;集中系数;离差系数  中图分类号:F06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