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技法解析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x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是继唐代张旭、怀素之后的又一座草书巅峰。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纸本,纵32.5厘米,横1822厘米,美国纽约大都會博物馆藏。卷尾无书写纪年和史款,约书于绍圣二年(1095年)。下面从笔法、字法和章法的角度对该帖进行分析。
  笔法
  1.中锋为主,辅以侧锋
  ①中锋是书法的根本笔法,黄庭坚的草书九成以上都是中锋。用中锋写出的笔画给人以圆润含蓄之感。行笔过程中贵有迟涩绞转之意,也就是书论中常说的“篆籀气”。高二适曾如是评论王羲之的笔法:“今观王右军之笔迹,无论《兰亭序》、《十七帖》、《澄清堂帖》、《淳化阁帖》诸刻,其笔法均一近于隶,而王羲之存篆籀古隶之于其草书者,尤未可悉数。”“篆隶遗韵”是篆书和隶书书体所呈现出的高古、朴拙、厚重、苍茫、大气的精神美,在黄庭坚草书中也是有着淋漓尽致的表现。
  ②侧锋。侧锋给人以险绝俊美之感。“正以取势、侧以取妍”。当然,在运笔过程中,要保持中锋用笔,也要避免偏锋,偏锋是因为笔锋极端偏侧而出现的,在线条出现粗细变化时,往往多会涉及到侧锋的使用,如下图:
  2. 方圆藏露互用
  黄庭坚的起笔露为主,藏为辅,方圆并施,而不同用笔方法,给人不同的艺术效果,切锋给人以险劲之感,回锋给人以含蓄秀劲之感,顺锋入笔则有率意随性之感。汤临初《书指》中说:“右军书于发笔处最深留意。”和楷书一样,草书的入笔方法有三种,即顺锋入笔、回锋入笔,以及切锋入笔,以下是三种入笔方式的字例:
  顺锋入笔                        回锋入笔                   切锋入笔
  黄庭坚的草书采用切笔较多,并且基本每笔入笔方式都不同,所以在临写的时候要注意入锋的角度变化,不可千篇一律,如下图:
  3.绞转的篆籀之气(圆转的使用,目的是线质多变丰富)
  绞转其实是行笔过程中对中锋的一种丰富,它要求书家多使用锋面,使得线质多变,书写的节奏跌宕起伏,这对于控笔能力的要求极高。以下是绞转的一些图例:
   除了要注意绞转之外,在临摹学习过程中,我们在下笔时要合乎笔势与收起笔的笔画规律,细细体味黄庭坚追求书法天趣的纯熟笑意,开阔法度,掌握适度,刻苦钻研。黄庭坚的收笔多用露锋,以纵其神、神情外露、点画呼应、给人以生动之感,用回锋之处,使得首尾呼应、笔画含蓄沉实。
  字法
  1.大小正侧,善于造险
  黄庭坚善于通过疏密、高低、聚散、大小和正侧等造险欹使得结体变化丰富。正简单地来讲,就是字结中字势“欹”与“正”的配合,是指部分偏旁部首或整个字作倾斜、欹侧处理,又在不平衡中寻求平衡,平中寓奇。
  如上图,黄庭坚的欹正常常是以字为单位,字中的偏旁间,往往没有欹正变化,欹正结体原则还表现在打破单字原本平稳的结构,使重心偏移,险中求胜,不平衡中求平衡,给人以动感字势之意。常用方法是在笔画与笔画、部首与部首之间形成欹侧。
  2.事无定则,随机生发
  同字异形是指在一个内容中,出现两个以上相同字时,一般避免雷同的写法,而是要从结构、笔画上给于变化,使相同的字的表现方式丰富多采。黄庭坚草书中同字异形的字比较多,如“赵”等字,下面每字选取几个形体进行对比:仔细对比,会发现这些“赵”字会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因而在大小、长短、线条粗细等方面都有不同。
  章法
  1.穿插错落,匠心独运
  黄庭坚草书属于大草,其章法上多种矛盾和谐统一,总体上呈“中和”的态势。
  黄庭坚草书基本上是字字独立,上下少用牵丝,没有造作的线条,气势恢宏。在单体上或在字形内部作了较大的调整,往往以字大小、笔画的粗细、起讫的不同来变化和区别每个点画、字形的视觉效果。
  如图,此行整体呈反“s”型,有开合之势,字形明确且多变,呈现一种“雄放而又从容”的气韵。黄庭坚的草书行气较强,这是因为行间距较宽,左右的影响较小。这一行中须要关注的除了上文提到的大小和体势变化之外,还要关注字间的呼应关系,这一行中各字都有特点,但最妙的是“和”字,就单字而言右边两点因为校散而使得整个字濒临解体,但将这个字放在一行的结束却可以与“乃”字遥相呼应,并且统摄整行。
  2.疏密虚实,神完气足
   黄庭坚草书整体上前密后疏,前实后虚,但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既表现在整体有体现在局部的辨证关系。黄庭坚墨迹中字距、行距均处理的相对谨慎,字字照应,处处周密。研究章法的目的就是要把单个的字组成行,一行一行再连缀成篇。一字一字,一行一行,字行之间,揖让顾盼,有冲突但又能和睦共处,这便是“气”,也是行书章法布局成功的关键。我们在临习时要仔细揣摩,注重作品的气脉贯通。
  上图中,“乃”字字内空间极大,线条较细,一方面和“辞”字的密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也和最后的“固请”二字形成呼应,这一行五个字除“乃”字之外,其余字都紧缩字间距,这样的处理也使得变化进一步丰富。由此可以见,在章法的处理上,黄庭坚是极其的理性,这也是我们在学习草书时要充分注意的。
  巧妙的点画组合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这是黄庭坚书法的又一高度,想象力是不断创新的动力,也是黄庭坚书法与众不同的源泉。局部的“精装修“往往隐藏在点画的巧妙组合及字形搭配之中,是对想象力的进一步加工,直至达到视觉一新的效果,犹如诗中之“眼”,也好比城市中靓丽的风景线。
  不断变幻境像。刘熙载说“书者,如也”它是作者审美取向、品性修养在想象力的驱动下的综合体现。所以,它是根据场域、情感等语境的不同应时而变,美轮美奂。审阅黄庭坚各种传世作品就可得知其营造的各种不同的“书境”。
  总之,黄庭坚书法笔法精准,结构合理,在情绪的缓缓流淌中,清新地展露,没有夸饰系,没有视觉上的冲击,体现的是一种没有破坏性的和谐,虽有偶然的醒目“一笔”,但这“一笔”犹如情绪的微妙波动,细腻婉转,是整个作品一下子活络的清新剂,净化着周围污浊、嘈杂的氛围。所以,灵动闪现,使观者心动,学者忘返,无论结构因势而动,因时而变,业务部中规合矩,犹如鬼斧神工,使人耳目一新。那充满才情的线型组合,灵动的引带,无不使得作品灵动迭出,新意盎然。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首先就艺术学的形式和内容的概念和类型划分进行了描述,进而从政治的角度讲述了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最后从一般艺术学的角度来看,进而对艺术学内容和形式的具体关系进行更进一步的总结。  关键词:艺术学;内容;形式  一、艺术学的形式  对于艺术学来说,其形式主要是指结构、艺术语言、艺术手法、以及题材等,它可以概括为内容的外在,是艺术学内容的表现,通过外在的表现去进一步体现艺术作品的内容。其具体形式
期刊
中秋之念(2018年9月24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其一  又到中秋月明时,兄弟姐妹盼聚之。儿时父母兄妹全,围坐庭院赏月事。  时过境迁再难圆,各就四方梦相思。吾望皓月寄兄妹,幸福安康沐永世。  其二  中秋月圆盼儿女,月送他乡父母心。有心赏月思无奈,江水清风总不尽。  冬晴诸景(2018年12月16日)  晨霜如洁玉,朝日似羞女。凉雾沟峰绕,冷风信时聚。  午阳暖山野,冰霜汗入溪。日落复霜风
期刊
摘要:哲学上水本源说,描述水生万物,圣经里水清洗人的罪恶,佛经里代表空的性质平静宁静。道家把“水”与人的品格德性联系在一起,比喻圣人,是中国古代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马远和保罗西涅克,共同画下一系列水图。在构图与水的描绘都有极为相似的之处,曲线美感,环形构图共同呈现了画面构图美的原理。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水,构图,曲线美感  1.东西方关于水的描述:  佛经中,佛前供一杯水,水代表心
期刊
摘要:本文以音乐表演艺术的个性与共性问题,主要分析了音乐表演艺术个性及共性,旨在为音乐表演者能够演出更优秀的音乐作品,提供些许可参考性依据。  关键词:音乐表演 个性 共性  引言  同一部音乐作品,介于音乐表演者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表演效果,这主要源于每一位表演者对作品的理解偏差,及音乐表演个性,而表演者要在表演中有所建树,必须在注重艺术个性的基础上,注重音乐作品内涵的共性,并将两者相融,才
期刊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企业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危机,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顺应社会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因此企业要想有更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制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本文研究了大数据背景之下企业管理模式目前存在的现状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管理;创新  一、大数据时代相关概述  (一)大数据时代定义  随着社会
期刊
摘要:元代,作为中国古典戏曲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类题材几乎都曾经被书写与演绎过,其中负心题材在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比重。因此,对于男子负心的成因与大团圆结局的成因有值得探索的地方。笔者在阅读戏曲原著和相关学术文章的基础之上,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做了总结和补充。  关键词:负心戏;书生负心;大团圆结局  一、男子负心的成因  (一)文人深受政治压迫  既然戏曲在元代如此辉煌,那我们在研究其原因时不得不去窥
期刊
摘要:自佛教传入中国后,信奉的人群越来越多,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至日用民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之际,南北朝君臣大多崇佛,佛教几成为当时的国教,对国计民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用。佛教发展中,寺院经济随之兴盛,成为中国中古封建经济的显著特点。伴随佛教而来的文艺和技艺,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音乐、诗词、绘画和建筑等,都曾受到佛教的长期影响。中国各地的大小寺院、丛林建筑
期刊
摘要:《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的语言词汇丰富、音调和谐,《诗经》的创作手法形象生动,《诗经》的故事真实感人,它引领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一代“风”范,提供了后世诗歌创作的典范源头。而位列《诗经》首位的《关雎》,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那么,这样一篇享有孔子独家点评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经典中的经典”究竟是为谁而作,为何而歌呢?本文的写作就是要探
期刊
一、空白的概念  “空白”作为一个重要的文艺理论范畴,在中国文艺美学领域有着显著的地位和独特的意义。中国画与中国文学是在数千年独立自存的文化系统中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民族艺术,但由于皆立足于共同的传统历史文化,所以二者的空白艺术在文化精神、艺术创作观与哲学渊源方面因共同的民族性而暗相契合,其审美特征与艺术表现也有着内在而天然的联系。  “空白”学说的明确提出是由西方当代文坛近几十年才完成的。波兰现象学
期刊
摘要:最初对老舍先生的了解应该是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上,从最开始的时候接触到的《趵突泉》、《猫》还有《济南的冬天》,到后来上了高年级学习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骆驼祥子》),直至今日的《茶馆》、《四世同堂》等等,读的时候的确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他的语言的独特性。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能谈一谈老舍先生的“京味儿小说”,来体会老舍笔下的北京语言和北京生活,来探索他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内涵与雅俗共赏的文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