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 主动谋划 以新工科建设引领教学改革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1986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工科是高等工程教育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经济背景下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与部署。新工科强调应对变化和塑造未来,需要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助与共享,没有统一的建设模式,高校各自发展情况不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不同。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航空航天新工科专业教育;以产业需求为基本导向,积极推动专业的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以多方协同为重点,构建航空航天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以跨学科为平台,探索航空航天人才培养新模式的一系列举措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新工科建设。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新经济;新工科;教学改革
  新工科是高等工程教育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经济背景下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与部署。新经济对高校工科建设和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面向未来布局新兴工科专业,要求培养的工科人才必须具备更高的创新能力和跨界整合的能力,要求建立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新工科强调应对变化和塑造未来,需要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助与共享,没有统一的建设模式,高校各自发展情况不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不同。为此,高校要立足实际,认清新工科建设的形势和任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因航空而生,伴航空而长,依航空而强,是一所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工科优势高校。目前,学校共有52个专业,其中工科类专业33个;学校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每年近三分之一的本科生到航空航天民航系统就业,其中航空航天类专业的毕业生到国防单位工作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为此,学校的新工科建设明确定位要从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出发,以结合多年办学的特色及优势为基础,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培养具有“责任意识、科学素养、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的创新型领军人才,力争在航空航天民航相关行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引领行业产业发展上发挥核心作用。学校明确了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航空航天民航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全面落实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聚焦国家发展战略,面向特色行业培养工程专业人才,研究新工科,规划学校新工科建设的施工图。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航空航天新工科专业教育
  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学校结合航空航天特色和国防特色,秉承“航空报国”“献身国防”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专业归属感、行业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国防使命感。积极探索以“徐川思政工作法”为核心,主渠道引领与常态化渗透相融合的思政教育教学新方法,发扬“川流不息”思政教育优势,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航空航天新工科专业教育。学校探索构建以“家国情怀”为引领的航空航天新工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建设高标准严要求的核心通识教育主干课程,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力点,形成一批类别齐全、内容丰富、规模适中的通识课程,特别是加强传统文化类、中国特色和世界比较类、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建设,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粹,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以产业需求为基本导向,积极推动专业的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
  一是专业的存量调整,即推动传统专业的转型升级改造。近年来,国家航空航天事业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对航空航天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传统工科专业亟待根据产业需求,不断拓展、调整专业的内涵和建设重点,为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数控机床、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需求和武器装备研制提供人才支撑,切实提升服务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能力。二是专业的增量优化,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专业,学校按照“预测未来人才市场需求—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同步进行”的指导思想,以“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学科群为依托,建设“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大类专业。建设飞行器总体与气动、飞行器结构与动力学、航空航天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航空航天动力工程、航空航天制造工程、飞行器信息感知、控制与电气、飞行器一体化技术等学科交叉、航空航天特色鲜明的新型工科专业。服务国家国防重大需求,为我国新型直升机、无人作战飞机、舰载机、宽体客机、空间飞行器、高推比发动机、组合发动机等先进航空航天装备研制培养工科人才。
  以多方协同为重点,构建航空航天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
  新工科建设强调推进政校合作、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科教结合、国际合作等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改革,强调建立信息融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校企协同机制,形成行业产业与学校之间共同创新、系统育人的生态环境。学校探索建立与产业部门及国内外产业领先企业的合作,分析研究国内外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经验和典型做法,以作为“G7联盟”(工信部所属7所高校联盟)校企协同机制牵头单位为契机,发挥与行业产业联系紧密的优势,建立国防军工集团—南航创新人才培养联盟,加强与国防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研究重点难点问题,扩大合作领域,提升协作层次,强化和激活行业产业资源融入人才培养,建立适应新经济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与协同创新需求的校企协同机制。在直升机、发动机、无人机、材料与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进一步加强与行业部门、军工集团的深度协同,构建一批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工程领导力、战略意识和国际视野等工程核心能力和素质。
  以跨学科为平台,探索航空航天人才培养新模式
  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产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工程教育改革拓展到多学科交叉领域、提升到国家战略和未来发展的高度,按照这种新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和新的工程教育改革內涵,继续深入实施“卓越计划”,强势打造“卓越计划”的升级版。按照航空航天新工科学科专业设置,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目标、标准、方案、模式以及课程和教学内容等,保证所培养的工程科技人才不会滞后而是超前于国家和产业发展对新工科人才的要求。制定多学科交融、柔性化的专业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建设新工科学院“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根据产业需求和技术发展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以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鼓励教师跨学科专业、跨院系的合作与融合。深入开展产学合作和国际化培养,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突破传统的院系利益格局,鼓励学科之间融合,强调教育与科研资源共享。
  新工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学校不断总结和完善。目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了新工科研究和实践项目三级实施体系。在国家层面,有“多学科交叉复合的航空航天特色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等三项被认定为国家级新工科研究和实践项目;在省级层面,有“航空航天特色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重中之重)等三项课题入选江苏省教改课题;在学校层面,学校设立了新工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专项,分层分类对新工科建设进行研究。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于 洋]
其他文献
现 象  近年来,延迟退休政策出台,不少中小学校的一些年满五十五周岁、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教师,提出延迟退休的申请。  评析:中小学教师延迟退休,是好事还是坏事,要视教师个体和教师整体情况而定,不能简单地统一评判。  对于工作年限长、力不从心、难以继续胜任教学的老教师,延迟退休不是好事。  第一,过多的老教师延迟退休,不利于学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老教师退休、年轻教师入职,有利于改善教师年龄结构,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本文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选择、职业途径,职业发展三方面来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设计。全面分析了作为新时期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新时期;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251  一、职业选择  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职业选择需要从工作角度和个人情况两方面综合分析。  职业选择需要适
@ 周晔(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说起“人才流动”的“爱恨情愁”,第一感受就是“人才流动”真是一个“猴皮筋儿”,引进的那头被抻得傲娇欢喜,流失的那头儿被弹得懊恼堪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才流动”的关键在于“合理”,否则就是“流失”。这是不可逾矩的客观规律。“人才流动”有微观、中观和宏观之分,而宏观人才流动讲的是各类人才依据其产业、系统、部门、专业等类别,在全国乃至世界范筹内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林天强撰文《试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文交所发展与规范》谈到,“文交所”是文化产权交易所和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统称,是文化要素和文化产品集中、规范和网络化交易的特殊公开
期刊
摘 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今后一段时间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与“双一流”建设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在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需要我们强化创新意识,转变高校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勇于改革实践,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合作水平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国际合作  党的十九大报
“绿色成长教育”是学校建校11年来全体师生一直追求的教育理想。绿色充满生机与活力,代表着健康自然、愉悦持久,而这正是我们对积极健康的生命成长状态的期待。我们认为,只有教师拥有绿色成长的体验,学生的绿色成长才能真正实现,才能“让每一个生命自然、自主、可持续成长”。学校教师队伍年轻有活力、学历高,接受新信息快,但缺少教育教学经验。为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在“绿色成长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们从以下四个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