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以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挖掘历史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素材,运用新颖多变、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是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讲究导入,激发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导入,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重视每节课的导入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内容和贴近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头,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我在教学中,精设“悬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和民族融合》这一课时,我讲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候争霸,战争不绝,你们知道‘楚王问鼎’、‘卧薪尝胆’、‘围魏救赵’这几个成语的故事吗?”让学生简要回答后导入新课。 情景意境交融,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其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良好的开头,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一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巧设疑问,以题引趣
问题设计是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提供的空间,合理设置有思维含量的问题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要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或情境,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舞台,从而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如在讲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我这样设问让学生思考:清朝有些官员认为是林则徐禁烟引起了战争,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学生回答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英国也会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的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我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就战争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提高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这种提问方法不只是传授知识,也是通过师生之间直接性的对话,取得了心灵的沟通。
三、创新教学,出奇制胜
1.教学模式要灵活。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
(1) 充分利用成语典故、诗词对联、歌谣等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比如说关于楚汉战争,我们可结合鸿门宴,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等故事片段进行讲解;这样,学生脑海里留下的就是丰富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加强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再如在讲到四大家族对人民的掠夺时,具体可用“民国万岁(税),天下大平(贫)”来形容,通过对联、民谣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 通过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形象模拟、学生讲故事等方法再现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来参与教学的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形象模拟等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办法之一。在上《甲午中日战争》这课时,在课堂上就可把中日谈判时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对话展示给学生,由学生分组表演。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亲身模拟、表演,在表演中感悟历史人物的所想所思,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能在表演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提高了学生对事件的认知深度、水平,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教学气氛活跃,知识记忆简单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2.教学内容要更新。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中要增加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体现历史知识的时代性;要走在教材前面,关注现实热点问题,及时引入新观点;新鲜的史学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引导学生徜徉史海,探究历史奥妙。
例如,在讲二战后巴勒斯坦地区自治问题时,可联系当今的巴以冲突设计情景,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美国要偏袒以色列?中东和平进程的障碍是什么?你对中东和平问题有何展望?这样新、旧知识联系,引起学生的积极关注和思考。
在讲课中,如能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如在讲“天京变乱”一目时,为剖析天京变乱的内因,也为学生正确理解“农民由于受到阶级局限”这一难点,补充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定都天京之后如何严格封建等级制度,继承封建帝王的妃嫔制度,如何大兴土木,进取心减退,杨秀清如何居功骄傲,生活腐化,脱离群众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天京变乱发生的必然因素,也帮助学生理解“农民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局限不能求得自身解放”,诸如这些史实,颇受学生欢迎。
3.教学手段要变化。如今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历史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发挥历史学科丰富的、生动的资源优势,更直观展现历史事件的生动性、历史人物的鲜活感。,如讲二战历史伦敦保卫战时可根据《伦敦上空的鹰》这部影片来描述。讲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可让学生看《南京大屠杀》这部影片,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日本法西斯对南京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事实证明,课堂上引用一些有史料价值的文学作品和一些较好的影视作品,就能为学生描绘出更加具体的历史场景,再现历史人物风貌、历史事件,进而形成准确完整的历史表象和历史概念,从而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自觉地、持久地、主动地学习历史。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兴趣之树就会常青,历史教学的春天就会常在。
一、讲究导入,激发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导入,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重视每节课的导入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内容和贴近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头,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我在教学中,精设“悬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和民族融合》这一课时,我讲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候争霸,战争不绝,你们知道‘楚王问鼎’、‘卧薪尝胆’、‘围魏救赵’这几个成语的故事吗?”让学生简要回答后导入新课。 情景意境交融,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其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良好的开头,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一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巧设疑问,以题引趣
问题设计是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提供的空间,合理设置有思维含量的问题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要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或情境,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舞台,从而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如在讲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我这样设问让学生思考:清朝有些官员认为是林则徐禁烟引起了战争,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学生回答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英国也会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的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我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就战争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提高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这种提问方法不只是传授知识,也是通过师生之间直接性的对话,取得了心灵的沟通。
三、创新教学,出奇制胜
1.教学模式要灵活。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
(1) 充分利用成语典故、诗词对联、歌谣等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比如说关于楚汉战争,我们可结合鸿门宴,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等故事片段进行讲解;这样,学生脑海里留下的就是丰富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加强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再如在讲到四大家族对人民的掠夺时,具体可用“民国万岁(税),天下大平(贫)”来形容,通过对联、民谣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 通过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形象模拟、学生讲故事等方法再现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来参与教学的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形象模拟等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办法之一。在上《甲午中日战争》这课时,在课堂上就可把中日谈判时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对话展示给学生,由学生分组表演。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亲身模拟、表演,在表演中感悟历史人物的所想所思,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能在表演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提高了学生对事件的认知深度、水平,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教学气氛活跃,知识记忆简单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2.教学内容要更新。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中要增加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体现历史知识的时代性;要走在教材前面,关注现实热点问题,及时引入新观点;新鲜的史学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引导学生徜徉史海,探究历史奥妙。
例如,在讲二战后巴勒斯坦地区自治问题时,可联系当今的巴以冲突设计情景,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美国要偏袒以色列?中东和平进程的障碍是什么?你对中东和平问题有何展望?这样新、旧知识联系,引起学生的积极关注和思考。
在讲课中,如能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如在讲“天京变乱”一目时,为剖析天京变乱的内因,也为学生正确理解“农民由于受到阶级局限”这一难点,补充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定都天京之后如何严格封建等级制度,继承封建帝王的妃嫔制度,如何大兴土木,进取心减退,杨秀清如何居功骄傲,生活腐化,脱离群众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天京变乱发生的必然因素,也帮助学生理解“农民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局限不能求得自身解放”,诸如这些史实,颇受学生欢迎。
3.教学手段要变化。如今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历史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发挥历史学科丰富的、生动的资源优势,更直观展现历史事件的生动性、历史人物的鲜活感。,如讲二战历史伦敦保卫战时可根据《伦敦上空的鹰》这部影片来描述。讲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可让学生看《南京大屠杀》这部影片,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日本法西斯对南京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事实证明,课堂上引用一些有史料价值的文学作品和一些较好的影视作品,就能为学生描绘出更加具体的历史场景,再现历史人物风貌、历史事件,进而形成准确完整的历史表象和历史概念,从而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自觉地、持久地、主动地学习历史。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兴趣之树就会常青,历史教学的春天就会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