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一般地”的比较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xth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 两个研究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分别是:乘法公式中的“平方差公式”和概率中的“用频率估计概率”。这两个内容,前者是研究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乘法,属于代数的范畴;后者是从统计角度认识概率概念,属于概率的范畴。阅读教材时会发现,教材中关于两者的核心内容的叙述中都使用了“一般地”这三个字,即两个内容的呈现都涉及由“对特殊对象的认识”扩展到“对一般规律”的认识过程。
  这两个不同内容的教材中的“一般地”的意思是否完全相同呢?如果它们不完全相同的话,差异是什么?这个问题关系到在相应的教学中如何理解和把握教材中的“一般地”的含义,恰当地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一般规律。
  下面我们先分别讨论这两个“一般地”,然后再对它们进行比较。
  一、教材中平方差公式处的“一般地”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八(上)中,将平方差公式列为第一个乘法公式,教科书关于它的设计分为以下几步:
  1.概述乘法公式的作用:
  某些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可以写成公式形式,当遇到相同形式的多项式相乘时,就可以直接运用公式写出结果。
  2.提出“探究”问题:
  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你能发现什么規律?
  (1)(x+1)(x-1)= ;
  (2)(m+2)(m-2)= ;
  (3)(2x+1)(2x-1)= .
  3. 推导公式:
  4. 给出公式:
  一般地,我们有
  (?琢+b)(?琢-b)=?琢2-b2,
  即两数得和与这两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这个公式叫做平方差公式。
  5.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略)。
  我们知道,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是针对普通多项式而言的一般性运算法则,乘法公式是针对特殊形式的多项式而言的乘法法则,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是乘法公式的基础,乘法公式是在特殊条件下对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省略运算过程(合并同类项)后直接应用结果。因此,可以认为: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到乘法公式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二)教材中频率的稳定性处的“一般地”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上)教科书中,关于“用频率的稳定性定义概率”的设计分为以下几步:
  1.给出具体试验结果:历史上,有些人曾做过成千上万次抛掷硬币的实验,棣美弗、布丰、费勒、皮尔逊等的试验结果统计表(略)。
  2.提出思考题:
  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的变化趋势有何规律?
  3.归纳规律:
  可以发现,在重复抛掷一枚硬币时,“正面向上”的频率在0.5左右摆动。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一般地,频率呈现一定的稳定性:在0.5左右摆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这时,我们称“正面向上”的频率稳定于0.5。
  4.推广一般:
  实际上,在长期实践中,人们观察到,对一般的随机事件,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一个事件出现的频率,总在一个固定数的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
  5.引出定义: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A)=p
  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根据教科书的上述设计思路进行教学设计的。
  (三)两个“一般地”的区别
  从上的分析不难看出,上述两个“一般地”尽管表面相同,却存在如下的主要差异。
  1. 教材中,平方差公式处的“一般地”是经历先观察归纳、后演绎证明而得到的;频率的稳定性处的“一般地”是仅归纳了一些试验后而直接给出的。
  2. 平方差公式处的“一般地”是确定性结论,公式中的a,b可以被任何两数(或式)代换
  频率的稳定性处的“一般地”是从可能性角度下的结论,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一般情况下频率在某常数附近摆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但是,不能保证在某个试验中,试验次数越大频率一定越接近某个常数;也不能保证在某个试验中,当试验次数达到某个值后,频率摆动的幅度一定能控制在某个范围。我们只能说: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偏离某个常数(概率)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
  作为教师,通过了解上述两个“一般地”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认识研究确定性问题的数学和研究随机性问题的数学的区别,从而有利于面对不同的内容在教学中更好地贯彻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的原则。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的文化积累更多的还需要阅读来完成。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成学生良好阅读品质的养成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
期刊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对学生进行认真、严格的训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一、培养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
期刊
物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冰水是同种物质的不同存在状态,其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的不同,由于?籽水>?籽冰,就会使冰漂浮于水面上,这就是我们要讨论浮冰问题。下面我们从两个实际问题出发,对此论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问题一、(有关冰山一角的物理解释)一块体积为V的冰块漂浮在足够深的水面上,问浮在水面上的冰占总体积的多少?  得V总=V排,即将冰中所含物质取出之后同时放于水面上,水面高度不发生变化,冰熔化成水之后,
期刊
高效课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关注,也是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但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问题却层出不穷,教学目标不能顺利完成,经常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笔者认为,要想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必须通过科学的、系统的数学课堂规划来加以实现。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掌握知识转化,让学生爱学、好学、乐学,达到真正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果。  一、教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的写字部分的编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量少:全册汉字要求认的是400个,而要求写的字仅100个。学生每课的习字量只有3-4个汉字,且都是按字形规律编排的笔画简单的独体字。教材科学的编排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下面就谈几点关于写字教学方面的体会:  一、观察才能感知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
期刊
一、数学建模的重要作用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已渗透到科学、技术、工程、经济、管理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建模就是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创造性的分析解决来自实际中的问题,而且不受任何学科和领域的限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中去。近年来数学建模在高等教育中应用广泛,这一点我从多方面了解到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种时尚。网上有消息说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90
期刊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整个初中语文能力中的关键性能力。新课程改革,越来越趋向于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不被重视,学生没掌握阅读的方法和基本技能,不具备良好的阅读心理。针对此状,教师有责任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以有效的途径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成效,绝非一日之功,它具有一个从学习到应用,从知识到能力,从阅读到理
期刊
〔摘 要〕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建的课堂,师生共进的课堂。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教的主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关键词〕解析几何 几何方法 坐标法 课堂的主体 课堂的主导  笔者上了一节直线与椭圆方程的习题课,选用了以下两道典型的例题,例题摘要如下:  例1给出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研究平面解析几何解题的一般方法——坐标法,即把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通过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然
期刊
一、作文教学与想象力的关系  什么是想象?想象是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这种把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能力就是想象力。所以说,创造性是想象的突出特点。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活动。作文是思想内容和书面表达形式的统一体,是道德、智力、技能诸方面的综合锻炼和综合反映,是富于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而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
期刊
导学案的组成部分包括:知识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合作探究、自主尝试、精要点拨、方法宝典、当堂检测、自我评价等内容。  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启迪引领为主导,“传道、授业、解惑”,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重在“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去自学、去合作、去探究,我设计了小组竞赛,小组讨论,探究学习的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