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自然地理精细化课堂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il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精细化体现于新课引入
  对一堂新课而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新课引入,不但会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地理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新课引入这一环节。
  “大气的受热状况和热力环流”这节内容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在引入新课时先与学生交流最近一段时间的天气。上课当天为阴天,学生感觉温度较低,然后让学生回忆前一天晚上的温度,学生感觉夜晚温度与白天相比差别不大。再让学生回忆军训时的天气,学生感受很深,天气非常热。然后给出两天的天气状况和气温,让学生比较晴天和阴天的昼夜温差有何不同,学生容易得出“晴天温差大、阴天温差小”的结论,继而设问“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新课标题。
  这样引入新课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天气话题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很快引起学生兴趣;第二,设问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另一方面为新课内容做铺垫,当学生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后再用所学原理解释上课前提出的问题,首尾遥相呼应。
  二、 精细化体现于课堂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大气的受热过程”是一个难点,整个教学过程须进行精心设计。新课引入首先提问:“为什么晴天昼夜温差大,阴天温差小?”接着用青藏高原旅行者的案例展开:旅行者举步维艰、气喘吁吁,引出青藏高原的特点“空气稀薄”。 旅行者被阳光照射的一半脸“火辣辣的烫”,照不到阳光的一半脸“冷冰冰的疼”,即出现“阴阳脸”。由“火辣辣”引导学生思考青藏高原为何太阳辐射强烈,通过分析得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这一原理。由“冷冰冰”引导学生思考青藏高原为什么寒冷,通过分析得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这一原理,而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少,所以大气温度低。通过青藏高原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大气的整个受热过程,联系实际生活,利于学生接受。在学生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之后,再请学生解释新课伊始提出的问题,前后呼应。最后请学生对月球昼夜温差进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这两个重要原理。
  三、 精细化体现于内容承转
  承转即课堂教学从一环节到另一环节或从一教学内容到另一教学内容之间的承接转换。不少教师每讲完一个问题之后,总是千篇一律地说:“接下来讲第二个问题(或内容)”,这样使知识之间缺少联系而显得“琐碎”,整堂课也会给人以“拼盘”之感。有效的承转策略,在使教学浑然一体的同时,开启学生心智潜能,实现心理学家指出的“整体大于各部分总和”功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整体功能。
  在“大气的受热状况和热力环流”教学过程中,较为精彩的承转有以下两处。
  了解“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这一原理后,转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时可这样承转:“地面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但如果在夜晚,地面吸收不到太阳辐射,同时又要向大气传递热量,地面温度应变得越来越低,但事实并非如此。那么在夜晚,地面靠什么维持它的温度?”从而自然地引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讨论完“大气的受热过程”,转到“热力环流”这一内容时可这样承转:“新课引入时已经了解,军训这一天常熟城市的最高温度达35℃,而同一天常熟郊区的最高温度为33℃,城市和郊区之间存在如此温度差异对大气运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可做一个实验:热水代表温度高的城市,冰块代表温度低的郊区,点一束香,香的烟雾模拟大气运动,看看温度存在差异的城市和郊区之间大气会如何运动。”
  四、 精细化体现于学生活动
  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地理教学需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对地理现象的关注度、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兴趣,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这就从根本上决定地理教学不能照本宣科,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引领学生在地理科学的探究中深入学习。学生活动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活动的有效性作为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
  “热力环流”这部分内容逻辑性较强,难度不是很大,通过各种活动方式,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主动学习之目的。“热力环流”通过实验引入,在实验过程中请学生观察玻璃缸内烟雾的运动状况,两名学生近距离观察并描述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然后请学生在学案上画出烟雾(即气流)运动示意图(培养学生绘图能力)。画完示意图后请学生就刚才看到的实验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能力),有学生提出“为什么玻璃缸内的气流会作环流运动”,也有学生提出更细致的问题“为什么热水上方气流上升、冰块上方气流下沉”。针对所做实验,教师综合学生提问共设计四个小问题,请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实验中气流运动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讨论结束后请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其中“垂直运动使水平方向空气密度和气压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问题,请学生代表走上讲台,对照热力环流示意图,尝试为学生讲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之后,请一名学生走上讲台写板书,对热力环流过程进行总结(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再将热力环流进行实际应用,讨论城郊热力环流和海陆热力环流时,请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画出示意图,并上讲台画板图(培养学生应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在“热力环流”教学过程中,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包括实验观察、绘图、提出问题、讨论、讲解、板书板画等,可培养学生方面能力,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感受探究乐趣。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形式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并加以应用,学习效果明显。
  五、 精细化体现于多媒体选用
  巴甫洛夫曾说过,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器官参加,就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多媒体是一种集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和文字等功能于一体的技术,它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和鲜明的教学特点,备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正确处理好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之间的关系。
  以青藏高原旅行者案例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开始的课件中將旅行者在青藏高原上拍摄的“阴阳脸”照片和大气受热过程的动画分为两张幻灯片。后来修改中将两张合为一张,这样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青藏高原上大气的受热过程。做热力环流过程的幻灯片时,以动画形式使各个环节依次出现:因为冷热不均引起垂直运动,因为垂直运动引起水平方向气压差异,因为水平气压差异引起水平运动,使学生更深刻理解热力环流如何形成。由于水平方向出现气压差异,等压面要发生弯曲,将弯曲的等压面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归纳等压面的凸向与气压高低的关系。
  六、 精细化体现于原创题编制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堂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重视巩固练习的设计布置。一般情况下教师大多简单地采用现成试题作为课堂巩固练习,殊不知,优秀的巩固试题应融合整堂课的知识,系统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节课的结尾处设计了一道原创题,综合“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两部分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完整节内容后进行整体回顾。该题的第一问是请学生画出海洋和陆地在白天、夜晚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判断近地面风向,海陆风对海滨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第一问针对“热力环流”内容,第二问针对“大气的受热过程”内容,并将“热力环流”融合进来。问题如下:如果有云朵移到陆地上空,白天陆地的温度会如何变化(降低),海陆温差有什么变化(减小),海风有什么变化(减弱)。然后讨论夜晚的情况。这一问题可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以及海陆热力环流的知识,综合性极强,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很好的巩固。
其他文献
一、“内修”——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巧  1.“内修”之一:促使学生爱学、乐学  (1)深备教材、学生、教法。教师应对课标、教材了如指掌,所谓“课上一分钟,课下十日功”。记得刚参加工作,由于对教材不熟悉,又不善于向学生解释知识点,讲课基本采用“教教材”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笔者曾到一所重点学校听课,授课教师教学设计思路好,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效果很好。经验不足的我,照搬照抄运用到自己课
周小川:1948年1月生,江苏宜兴人。在职研究生学历,1985年在清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员。1968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出2010年度百名思想者,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位列第九位,原因是“警醒国际不应再倚赖美元”。这本知名的杂志说,周小川2010年3月大胆提出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取代美元作为
我  记得第一次看Titanic是1997年跟闺蜜S一起,那一年,哥哥还没有自杀,王菲还没嫁给李亚鹏,中国人还没听说过苏丹红、毒奶粉和地沟油,我也只是初中一年级,在我们那个小县城里还没有电影院,很小的时候有一个工人俱乐部,之后拆迁变成了商业街。还记得跟S淘回来光碟时候的兴奋,其实那时候我对这种大片没什么感觉,倒是S很喜悦,我也被她欣喜的期待所感染,190分钟的片子,画面很震撼,片中在那个年纪被称为
阎宝航,共产党隐蔽战线的传奇人物、战略情报家。他既是张学良的挚友,又是蒋介石及宋美龄身边的“红人”,更是周恩来单线联系的“特殊人物”。从隐蔽战线到外交战线,阎宝航演绎了传奇的一生。但很多年来,阎宝航的经历一直鲜为人知。    蒋介石 宋美龄 身边的“红人”    1949年12月16日,政务院第11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外交部所属机构工作人员任命名单。18日的《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这一任命名单。其中,4
2015年央视春晚歌曲《蜀绣》是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主题曲,其中不少歌词体现了地理方面的知识,也有不少歌词违背地理常识。  一、体现地理知识的歌词  1.歌名反映区域特色产业  蜀是四川的简称,蜀绣,又称川绣,是指出产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及其周边的刺绣品,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刺绣品种。蜀绣作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源远流长,早在汉晋时期就被视为“蜀中之宝”,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是中华工艺美术中一颗璀
《汉·曹操·对酒歌》中说:“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八十多岁,在一般人眼中,应是安享晚年的年纪,而他却没有放弃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体现,没有放下自己的创业之心,没有放下自己抗争命运之心。  11月5日,昔日“烟王”、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种植的“褚橙”在北京正式上市,此次合作首次尝试电商渠道,食品电商“本来生活网”获得北京市场独家在线销售权。  如果随机在街头询问过往行人,问问大家
沙尘暴的过  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在自然状态下,沙尘暴一般规模小。但由于人们乱垦草地和超载放牧,使大片草地变为荒地,加大了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沙尘暴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沙尘暴对人畜和建筑物的危害绝不亚于台风和龙卷风。1993年5月5日,我国西北4省曾
据统计,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有2/3蕴藏在沙漠底下,原油占1/3左右。沙漠真可谓是地球的油气库。按照国际惯例,具有1亿吨可采油量或1 000亿立方米天然气量的油气田,可称为世界级油田或大气田。目前,全世界已探明324个世界级大油气田,其中在沙漠中的大油气田就有108个;而且,名列前茅的几个世界级大油田都在沙漠区。  40多年前,地处阿拉伯半岛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还
美国教师维尔士发现,他任教的高中办了一暑期补习学校,报名数学的学生最多。他发现,很多小孩希望通过暑期补习学校,学会平时上课没明白过来的数学题。这个现象让作者思考:学校课程是否太超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达不到?不然,学校就可以学好,为什么要来补习?  近几年,美国从联邦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重视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教育,认为这方面的教育,能直接换算成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1997年到2
黑色,作为林国荣大学的“特色”或许早已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大学的发展前景也随着自己在全球范围内与日俱增的教育实力及知名度而愈加光明。    教育能够启迪人类思想并有着与生俱来的魅力。“这难道不是吗?”丹斯里林国荣说。“这不应该被视作无聊的事情,恰恰相反,而是应当鼓励人们努力将自己的生活装点得更加多姿多彩。”林国荣坐在办公室的黑色真皮沙发上,背后的陈列架上摆放着记录自己荣誉的纪念品及奖杯,这些都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