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不论怎样改革,语文的本质属性——情感是不会变的。我们常说,教学生要先学会做人而后成才,而做人的标准是什么?那就是要做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具有丰富情感的人,学会感恩,珍爱生命,学会爱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利用课堂教学把各种情感传递给学生,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那么,怎样才能完成好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教育呢?
一、钻研教材,把握作者情
语文教材是情感传播的载体,凝聚着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善于把握作者的情感因素,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反思,这样,学生的心灵也必将随之震动,情感也必将随之勃发。
二、 斟酌关键词句,体味作者情
一篇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因情而生,作者的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教学时要认真理解关键词句中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如《项链》中“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这个感叹句正是作者对女主人公艰难人生足迹的深沉喟叹。我们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作者“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心态,教学时要善于指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揣摩。细细品味,从而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
三、启迪联想,触摸作者情
语言文字具有形象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联系实际生活去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把作者的情思化为学生可以触摸得到的真情实感。例如在讲《荷花淀》时,让学生分析水生嫂的高尚品格,就可以提问:在历史和现实中你能举出具有水生嫂那样高尚品格的人吗?一句话就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很快就举出了大量的人物,有的甚至还说到了自己的母亲。又如在讲《装在套子里的人》时,也可以发问:我们生活中有类似的人吗?一天到晚都在讲:“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学生一定会积极的讨论,举出生活中许多类似别里科夫的人来。启迪联想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使学生在积极快乐的思考中受到思想教育。
四、强化朗读,激发学生情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离范读课文已经越来越远,其实,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实践证明,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从听觉上感染学生,学生听中悟情,听中入情,听中动情,听中生情,已达到水乳交融和谐共振的效果。例如,在讲《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我以悲痛低沉哀婉缓慢的语调读完全文时,自己已是声音哽咽,热泪盈眶了,学生被深深地感染了,一个个泪眼模糊,此时,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完全共鸣了,大堰河那勤劳乐观,善良无私的形象已经深深铭刻在学生的心中,获得了“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
五、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情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课堂气氛,讲台就是舞台,尽可能多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大胆的去表演,尤其是记叙类文章和戏剧,让学生去想象人物的音容笑貌,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再现人物活动的场景。例如在讲《雷雨》时,放手让学生表演,同学们非常积极的争取各种角色的扮演,不仅四风、大海的角色抢着表演,就连周朴园的角色也要争一争,于是,讲台成了舞台,同学们激情的表演把我们带入到了那个沉闷的下午,就好像亲眼见证了周家这个大家庭的崩塌。并不专业的表演却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把心放进去,入其境而知其事,明其境而通其情。
总之,语文课教学在传递知识,训练能力的同时,应该紧紧抓住“情”字,向学生传递各种情感,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这种“情"更显珍贵。
一、钻研教材,把握作者情
语文教材是情感传播的载体,凝聚着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善于把握作者的情感因素,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反思,这样,学生的心灵也必将随之震动,情感也必将随之勃发。
二、 斟酌关键词句,体味作者情
一篇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因情而生,作者的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教学时要认真理解关键词句中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如《项链》中“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这个感叹句正是作者对女主人公艰难人生足迹的深沉喟叹。我们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作者“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心态,教学时要善于指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揣摩。细细品味,从而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
三、启迪联想,触摸作者情
语言文字具有形象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联系实际生活去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把作者的情思化为学生可以触摸得到的真情实感。例如在讲《荷花淀》时,让学生分析水生嫂的高尚品格,就可以提问:在历史和现实中你能举出具有水生嫂那样高尚品格的人吗?一句话就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很快就举出了大量的人物,有的甚至还说到了自己的母亲。又如在讲《装在套子里的人》时,也可以发问:我们生活中有类似的人吗?一天到晚都在讲:“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学生一定会积极的讨论,举出生活中许多类似别里科夫的人来。启迪联想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使学生在积极快乐的思考中受到思想教育。
四、强化朗读,激发学生情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离范读课文已经越来越远,其实,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实践证明,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从听觉上感染学生,学生听中悟情,听中入情,听中动情,听中生情,已达到水乳交融和谐共振的效果。例如,在讲《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我以悲痛低沉哀婉缓慢的语调读完全文时,自己已是声音哽咽,热泪盈眶了,学生被深深地感染了,一个个泪眼模糊,此时,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完全共鸣了,大堰河那勤劳乐观,善良无私的形象已经深深铭刻在学生的心中,获得了“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
五、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情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课堂气氛,讲台就是舞台,尽可能多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大胆的去表演,尤其是记叙类文章和戏剧,让学生去想象人物的音容笑貌,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再现人物活动的场景。例如在讲《雷雨》时,放手让学生表演,同学们非常积极的争取各种角色的扮演,不仅四风、大海的角色抢着表演,就连周朴园的角色也要争一争,于是,讲台成了舞台,同学们激情的表演把我们带入到了那个沉闷的下午,就好像亲眼见证了周家这个大家庭的崩塌。并不专业的表演却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把心放进去,入其境而知其事,明其境而通其情。
总之,语文课教学在传递知识,训练能力的同时,应该紧紧抓住“情”字,向学生传递各种情感,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这种“情"更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