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你好”“我不需要”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hong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有这种相似的经历,父母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都是为你好。”话虽然这样说,可是我们往往感受不到其中的“好”,事情也并不全是“好”的结果。
  其实,我们内心大多数时候还是能够理解父母的,可以理解他们出发点是好的,只是这样方式让人不容易接受。而且,最重要的问题还在于,父母是否真的理解自己的孩子想要做什么,喜欢什么吗?
  心理问诊
  为什么会出现交流困难
  生活中,很多同学都表示“和父母交流有困难”。最近,一项针对中学生群体的调查显示,“当代青少年与父母之间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约有69%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其中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有63%的学生认为心里话只能和同学说,与父母说的只占21.9%。
  有人认为,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高中生,面对高考压力和父母对学习成绩的严格要求,很容易出现沟通障碍,而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都已趋近或达到成熟,与父母交流理应比高中生顺畅。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即使到了大学,许多大学生仍然对父母有一种或抵触或敬畏的情绪,他们大都反感父母的教育方式。看来,大学生与父母的交流困难,是在高中时期就“打下了基础”。
  那么,我们和父母之间为什么会出现交流困难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是基于自己的认知和需求,对于父母而言,他们更优先考虑的是“保护后代”——不然人类早灭绝了。所以当作为孩子的你规划了一条道路的时候,你的父母会更多的考虑你将会遇到的所有风险,内心的担忧使得他们无意识的放大这些风险,其次才会考虑你的收益——可他们又体会不到你的感受,甚至还会担心你的收益远远挽回不了你奋斗过沉中所积累的压抑,这种心态侧面加重了他们对你“过分保护”的心理。
  当你意识到这点,是不是就能对父母多一些理解了呢?他们对你的规划做出的评估,界定线往往会划得过于保守,因为他们不是你,并且他们可能和当下你所处的环境脱节,所以无法对你的境遇和思想感同身受,而你只要正确认识到当下按自己的想法走下去会有怎样的趋势,和父母一起做好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的评估,就有可能做到修正他们的想法。
  Psychological story
  案例1
  亦非:我的小姨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她有着很多表达的话语——笼统来说也不过是一些心灵鸡汤。无非就是一些“姜还是老的辣”、“父母都是为你好,你要多体谅他们”、“你要听你的父母的话,看他们为了你多辛苦”、“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你还小,不懂事”……我总是听她不停地说这些,表面上我点着头,可事实上有些话我并不赞同。这并不是说我不孝顺我的父母,有些事情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我很敬重他们,但同时我也很困惑。
  父母说的就都是对的吗?难道我没有选择和反对的权利吗?每当我用婉转的语言和父母表达不同的意见时,他们每每会露出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甚至是大发脾气,斥责我,说我没大没小,目无尊长。实在不行,就会抬出我的这位小姨,她站在长辈的制高点对我评头论足,用语重心长的语气来教导我,说实在的,久了我真是有点烦,但又不得不忍着,说到底,这是个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导。
  我希望的是我能和父母及长辈们友善和气地沟通交流,不只是以长辈和晚辈的名义,更是以朋友的身份。同时,他们某些不恰当的做法,当我婉转地指出的时候,他们也能心平气和地接受。
  心理急诊室
  雅言:父母长辈们说“我们还不都是为了你好?”基本都是真心的,但他们的动机很好并不意味着方法正确。好的动机从来就不意味着一定有好的结果。父母有时候所谓的“为你好”只是他们所自以为的“好”,并不一定真的适合自己的孩子。往往这种“为你好”还是带有强迫性质的,慢慢就变成了“不这样你就不会好”。孩子处于无奈,往往会屈从于父母的意见。这样让父母高兴了,可是孩子却难受了。面对着自己不喜欢的选择,必然不会心甘情愿去做。时间久了,再好的事情,如果自己不喜欢也不会做得很好。
  其实,由于大多数父母缺少时间和耐心,很少认真学习和钻研教育本质,对孩子的教育都是凭自我经验和知识,当和孩子的分歧无法解决时就只好说“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一出口,父母的无能和无奈就已经一览无余了。
  建议当你听到父母这句话时,首先要接纳父母好的动机,要知道他们已经开始力不从心没什么招了,准备摆家长的架子或晒家长的苦心了。这时你最好及时打住停止争论(后面再争论只能偏离主题了),对父母说“你们为我好我毫不怀疑,但你们现在的方法我还没全想通,我会认真想想和琢磨一下你们的话,你们也想想有没有更好地方法能让我理解你们的道理。”停止争执是不让对立情绪恶化的有效方法。
  等父母情绪平静下来的时候,你可以建议父母好好回忆回忆,在他们自己年少时听到父母同样的话会服气吗?让彼此之间多一些耐心和信心,少一些苦心和焦虑。
  案例2
  阳阳:我的父母都是很强势的人,从小就安排我学这学那,做这做那,从不询问我的意见。有时候想和他们好好谈谈,说说自己的想法,可往往没说两句,我就忍不住和他们吵起来,父母嫌我不懂事,我觉得他们不关心我内心的感受,根本无法沟通。而当事情结果并没有达到父母所期望的“好”的时候,他们的各种唠叨又开始继续了。而这时,我如果选择反驳,父母一定会给上一句:“你不喜欢干吗非要选这个,我们当时只是提个意见,你这么大了,连自己想什么都不知道吗?现在才知道不行了,当初干什么去了?就会埋怨父母!”,听到这些话,我简直要被气疯掉。不知道有多少人的父母是像我父母这样的,这样的对白我经历过很多次,从中学到大学,我们之间各种类似的对话就没有停止过。
  我理解父母的心情,也理解他们的想法,却真的不喜欢他们这样的方式。仿佛只要打着 “为你好”的旗号,就可以强迫孩子按父母的意愿去做事情。我当然知道父母是真的想为我好,但我也真的希望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做一些自己的决定。   心理急诊室
  雅言:许多孩子因为习惯被安排,“往往缺乏承担后果的胆识和勇气,”真的要奋力一搏追梦时却很迟疑。而坚持自己的人生选择,有时就得背负“自私、只顾自己兴趣,不管父母辛苦”的指责。前《中国时报》的记者黄哲斌在Facebook上分享,他高中时立志读新闻,而医生爸爸希望他念医或法律。高二时父子“每周必吵,甚至绕着客厅追打”,有次他被盛怒的父亲用烟灰缸砸中脚踝,血流不止,之后父亲才不再阻止。后来,黄哲斌如愿做了新闻,每次回家,都看到“客厅透明桌垫下,母亲整整齐齐夹着我写过的特稿剪报”,让他万分感动又感激。
  担心孩子走冤枉路或走错路,父母“为你好”之类的保守做法,有时候绑住了孩子,甚至成为孩子的负担。每一次选择就像在森林里寻宝,面对未知,是一种冒险。有能力选择代表着认识自己,愿意为后果负责,但大部分孩子不被允许做选择。不选择、被决定的人生,常常不快乐、缺乏自信。
  成长过程中愈早选择,代价愈低,父母最好能让这样的选择提早发生。很多父母并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为孩子好。为孩子好就要帮助他们养成独立的人格和能力,能够脱离父母独立的生活。人生总是充满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成长的过程。很多父母所谓“为你好”只是包办代办,实质上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压抑了孩子的人格,阻碍了孩子的进步。这样的父母又有什么资格反过来指责孩子的不成熟,没有担当呢?
  选择,最重要的是愿意面对后果。建议事先和父母讲好规则,告诉父母自己最需要的是他们的鼓励和肯定,然后自己去经历,即使得到不如意的后果,自己才会知道,原来种豆得豆,既然不喜欢豆,下次会去种别的,但绝不要埋怨父母。“我们都无法想象未来世界的样子,但有了自信心和选择的能力,不管最终走到哪里,我都会对自己负责。”
  心链接
  给孩子的话
  学会和父母沟通 首先,要了解父母,知道父母怎么想,怎样处事,有什么兴趣爱好,是什么脾气秉性,对我们有什么期望,这样与他们沟通就有了预见性和主动权。当我们不理解父母、与父母冲突的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替他们想一想,了解他们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道理。这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其次,要尊重父母。与父母发生矛盾时,要耐心解释,不能任性;沟通不要走极端,要求同存异。两代人之间难免有不同的观点、动机和行为方式。正因为有分歧,所以才要沟通。这种沟通,不一定非要统一不可,而要求同存异。找到同,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和行动;保存异,就是保存对父母的尊重和理解。最后,要克服闭锁心理,向父母传递有关自己的信息和情况,表达自己的心情,说出自己的意见,让父母了解自己。
  学会自己做选择 高中生现在就可以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要过怎样的生活?我认为重要的是什么?父母无法替我们做所有的事情,而为选择承担结果的永远是我们自己。
  能力和尝试、探索有关。有投入才能学到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态度,为自己的兴趣付出一些行动和时间。此外,仔细思考:要去哪里学,自己搜集数据、比较得失,找出说服父母的理由。这样的决策过程可以培养学习投入的态度,加强和父母沟通的能力。
  给父母的话
  父母常受到一种叫“爱太多”的内在病毒感染而罹患一种“职业病”。症状是:眼光变狭窄、态度变保守,担心孩子吃苦、受挫、选错路。面对孩子选了一个“不太上道”的选择,父母不妨用问题引导,一方面了解孩子,另一方面孩子也因为你的提问能重新整理自己的想法──这就是跟孩子做练习。从小到大,可以这样一路陪孩子练习整理人生的各种选项。大选择植基于小选择,父母不能以为,孩子长大就自动会选择。生活中每个小环节都可以练习,陪伴孩子认识自己、学会选择,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将来就比较不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父母应该学会放下自己的面子、光环,包括来自亲戚朋友的外在压力。给孩子合理的期许,不会过高造成压力,也不会过低让他看轻自己。提高孩子人生的快乐度和满意度,没有人能预测自己的未来,但了解自己的能力、特性、特质、专长,就能按照自己的条件,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即使选错也没关系,因为孩子了解自己,知道要如何调整。父母不要拿自己的“好心”和“经验”盲目说教,毕竟时代是在不断发展的。多一些对父母之道的了解和学习,在和孩子争执时拿出点水平来,不让“都是为你好”这句苍白又无能的话脱口而出。生命有很多可能,让自己的爱与关心,陪伴孩子走过挫折,不要成为他们追梦的绊脚石。
其他文献
曾经有个科学家,他的一个秘密被人知道后,就受到了非人的待遇。如果你看过《模仿游戏》,你会知道他有多孤独。曾经有个荷兰画家因为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最后开枪身亡。 如果你读过欧文·斯通为他写过的传记《渴望生活》,你会知道他有多孤独。  这个科学是艾伦·图灵,而画家则是文森特·威廉·梵高。  就算是对艺术一无所知的人,也能一眼认出向日葵和那个好多好多疯狂星星的夜晚。所以当梵高在一部电影的预告片里
期刊
相信大多数同学都有每周追美剧的经历吧,那严谨的故事逻辑和高潮迭起的剧情,真是让我们喜欢的不要不要的。那么如果我们在娱乐之余还想要学点知识呢?相信这些电视剧能帮到你。  新闻传播学:《新闻编辑室》  在碎片化信息充斥手机屏幕的时代,传统的媒体精英该怎么办?《新闻编辑室》讲述了一个虚构电视台“ACN”台前幕后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每个角色都犹如堂吉诃德一样,充满了理想主义情怀,且思维敏捷、出口成章。本片探
期刊
每逢五一假期,心中都有一个问题,是出行还是宅?平时整日对着书本和手机的你,是时候换一种方式感悟生活啦。自行车有两个简朴的轮子,有轻巧简洁的身躯。在这个崇尚环保、绿色、健康生活的今天,一种新的出行方式成为大家眼中的时尚潮流——骑行。它使自行车这个古老的交通工具的价值得到了提升,并被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力。  贴上“高大上”标签的复古骑行  说起骑行,不得不提到英国。因为,在英国大街上随处可见骑行的人。这
期刊
每年的高考作文总是最受关注,而今年,新概念创新作文“高考之外”却先一步火了起来。说起来很有意思,为何火的总是作文呢,从没见过大家为高考数学卷子上的最后一道大题在网上争个热火朝天面红耳赤——这道题是否知识点过偏或超纲,对学生的思维、分析、逻辑、计算等能力的考察是否全面到位?其实岂止是高考作文,对任何一个热点现象来说,门槛够低都是必要条件之一。  说起新概念作文大赛,大多数人知道它还得归功于韩寒和小四
期刊
《梦中旅人》是一款国内的独立游戏,有着梦幻的画风,治愈系的音乐,有点音乐与跑酷结合的感觉。游戏剧情的大概就是一个软萌的小姑娘,身处如梦如幻的世界中,经历孤独、失落、悲伤、愉悦、惊喜等各种情绪,被音乐牵引着往前走。游戏画面是冷色调,静谧唯美,星星、月亮、光点、古堡都相当精致。  既然是一款跑酷和音乐结合的游戏,在游戏中你可以听到非常美妙的钢琴曲,囊括了不少世界名曲,游戏节奏将随着音乐有所变化,如果你
期刊
可穿戴设备的下一个爆点会是什么?一家名叫ShiftWear的公司,则打算从脚做起,为大家带来一款可以让鞋面不停变换显示图案的鞋子,这就是电子墨水球鞋。  简单地说,这种鞋的鞋面采用了电子墨水技术(E-Ink)。是的,和Kindle阅读器是同门,但ShiftWear采用的级别要更高一些,不管是通常步行导致的弯曲,还是下雨的时候跑到外面去野,都不会对它产生压力,甚至可以穿着它潜水,在5米的深度以内,它
期刊
在夜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影响睡眠,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常识了。但如果你实在难以摆脱手机的诱惑,最近问世的特殊墨镜Carbonshade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  电子设备之所以会影响睡眠,是因为它们的显示屏所发射的蓝光会影响人体产生褪黑素,而褪黑素正是一种帮助我们入睡的重要激素。在这种蓝光的照射下,我们的身体会认为现在是白天而非黑夜,从而引发昼夜节律的混乱。而Carbonshade的红色镜片可以过滤蓝光
期刊
穿行在尼加拉瓜瀑布下,在马来西亚骑水牛……这些令人惊叹的摄影作品都来自2016年索尼世界摄影奖,其中不少作者都是普通的摄影爱好者。  索尼世界摄影奖自2008年推出以来,一直致力于支持和培育摄影文化,比赛开放给所有级别的摄影师, 从业余爱好者到“不折不扣”的专业人士,共分为四个组别:专业组、公开组、学生组和青年组。作为国际大型摄影赛事之一,2016索尼世界摄影大赛自去年6月征稿以来,吸引了来自全球
期刊
从朋友圈解脱  开学那天,我和爸妈拖着箱子抱着纸袋走进寝室时,看到的是一个懒洋洋地伸着长腿看美剧的女孩,那就是尹小姐。看到有人来了,她暂停了视频迅速起身,喊了叔叔阿姨好,笑容却像融到一半的雪糕一样僵硬。  就这么相敬如宾地过了两个月,一天,我小心翼翼地问尹小姐,要不出去吃火锅吧。热气腾腾的火锅端了上来,袅袅的白气,新鲜的辣意,这些都是让人安心的存在,我随口提议说,我们来自拍,发朋友圈吧。  我举着
期刊
2015届高校毕业生创业率是否增加?毕业生“就业力”如何?从国内高校相继出炉的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就可以看出学子们的职业选择。  以清华大学为例,清华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广泛,约半数毕业生选择京外就业,约13%的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公共部门就业,就业去向遍及全国21个省。奔赴西部的毕业生中,航空航天、核工程、电子科技、医疗卫生为集中领域。另外,毕业生创业者增长17.7%,创业毕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