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我国学前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针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幼儿园园本化教研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随着互联网的自然介入,它不仅改革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教育与学习的方法,尤其对幼儿园的教学、教研的模式、方法与过程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小议网络环境对我园的教研文化建设的作用与具体措施。
关键字
网络环境 园本教研 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以园为本教研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挥的重要途径,是幼儿园科学发展的需求。
当前全面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将园本教研的工作重心从“以事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园本教研文化不仅仅是教学研究工作,里面应该包含深刻的人文内涵,包括教师开放的心态、共享的意识、反思的习惯、和谐的关系、多赢共进的追求。教师传统的“单打独斗”式的研究方法已经不再符合教育的发展需要,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让老师在合作研讨、互动交流中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知识与技能,效果会更佳。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运用,给现代的幼儿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也为幼儿教育打开了一扇神奇的信息之门。由于网络跨时空交流的特性,突破了专家、领导、教师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教研组织形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全员能在宽松的氛围里随时地交流,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并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鉴于网络所具备的此种优势,我园逐渐运用起网络功能为教研活动搭建新的平台,创建新型的教研组织形式。如何改变传统教研的种种问题,营建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新模式?如何解决局域网的种种问题,利用教研的力量建设好局域网?我园从自身优势出发,做出了一系列的尝试,以下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尝试及再思考。
二、本园现有条件分析
(一)硬件设施:作为一所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达到了一定水准,幼儿园网络不仅仅具备幼儿园局域网的功能,同时连通internet,保证网络畅通。建立了幼儿园网站,内容包括:走进红幼、信息铃、班级专列、亲子乐园、平安校园、与我们互动等多个栏目,在资源中心可以提供教学软件及资源的上传与下载,每个班级都开通班级博客和互动空间。幼儿园充分发挥了网络速度快、信息发布及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透明度、参与面与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最大限度的为幼儿园管理与教科研服务。
(二)软环境方面:加强管理,提高操作水平。在本学期初,我们进行了网站的重建,园领导重视教师在操作技能上的实效性管理,请专人给教师作photoshop使用、flash制作、网络知识运用的普及与网站具体操作上的培训,帮助一些年纪较长的老师学会简单的技能。幼儿园充分发挥博客、论坛的作用,每位教师开通班级博客,在BBS上开通互动空间,让教师们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幼儿园经常举行自制课件、多媒体信息活动评比,通过评比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让每位教师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整体提高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研究的水平,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三、主要实践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 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我园的网络教研活动处在起步阶段时,由于广大教师对这种活动不是很了解,我们通过网络发布通知和预知通告等方式,发布举办某一专题网络教研活动的通知,让教师知晓并积极参与到网络教研活动中来。在每一次网络教研活动中,我们一般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活动的时间,使参与者在指定的时间内进入网络教研中心。 二是明确本次活动的中心发言人。 三是明确研讨的内容或专题,是集体备课,是看课评课,还是专题交流,或是教学解疑。 四是明确活动的要求,或事先认真观看课例记下听课感受以便进行网上评课,或准备某一方面专题的资料与他人进行研究。我们尽量将工作做细做实,建立有效、务实的管理机制。
(二)教研形式多样,积极引导教师参与
1. 畅所欲言的论坛博客。
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以来,教师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特别是经常把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经验、反思、困惑等发表到论坛里,与同行们共同分享,共同切磋,共同成长。
每个班级都在论坛上开辟了“互动空间”专栏,这个空间主要是利用我们幼儿园这个网络平台,成为连接班级与班级、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纽带。在这里,一方面老师结合“幼儿教育”中的互动话题,把它们发布在BBS上,请教师、家长来发表评论,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提出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寻求有经验老师们的帮助。BBS的及时性、互动性为教师们解决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也让家长们更好地读懂孩子们的语言。
博客论坛,凝聚了一群热爱教育教学研究的志同道合者。“教海宝典”里老师们互相学习,彼此激励,乐此不疲,每一个教育教学专题帖都会让老师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收获了学习研究的乐趣。老师们在网络教研平台上尝到了甜头,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理论水平和反思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2. 互摩互议的集体备课。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园历来把集体备课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前,各个教研组在进行集体备课教研时,会在某个中午,同一学科教师进行备课、议课、调整,一气呵成。采取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就大不相同,它从内容、形式、对象等方面都赋予新的内涵。教师集体网上备课,跨越了时间、空间甚至学科的限制,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进行专题研究。
当教师将教学设想以及对设想的解读按时上传幼儿园局域网“年级组集体备课”专门文件夹,组内其他教师围绕她的教学构想网上展开两至三天讨论,教师们可以随时吸纳和整合别人的意见,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而当大家完成教学之后,组内教师共享“教学反思”,利用网络平台交流教学得失。利用网络教师不仅有教案的存档,还有调整过程的存档,为教师下一轮教学提供了很全面的借鉴资料。
3. 优化即时的教学研究。
开展教学研究是优化教学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园有十七个班级,三十几名教师,以往进行教学活动研究时,为确保数十个观摩活动在计划时间内正常完成,听课老师不能交头接耳、现场评议,评课必须另找时间、地点。由于不能即时评价,教师只能凭文字记录和印象笼统进行评课,更谈不上对教学进行研究了。课例的利用率不够充分,研究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研究价值大打折扣。为了改变现状,我们尝试了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研究,可一改传统的听课评课,实现教学研究即时化。我们主要采用教学录像的研讨形式进行,如,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展示时,我园运用幼儿园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组织的活动全程录像,组织教师边看录像边评课,通过录像定格、播放、回放,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若干个教学情境,或突出地针对教学中具有某些代表性的一个或几个情境,如活动的导入、教师的课堂驾驭、师幼的互动等环节作针对性的评价与诊断。这样即时的定格研究,将教育理论与教学行为有机融合,将教学理想预设与教学实践效果紧密结合,将评价教学与改进教学和谐联动,有效地提高研究质量。教师们通过网络回看过程,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组织活动的全过程,能更明确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因此,这也是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好形式。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文化建设具有丰富的资源、方便的参与方式、开阔的视野,是传统的教研活动所无法比拟的。网络不只是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辅助条件,它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研究模式。我们坚信,只要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环境,它必定会为我园园本教研文化的建设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我国学前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针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幼儿园园本化教研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随着互联网的自然介入,它不仅改革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教育与学习的方法,尤其对幼儿园的教学、教研的模式、方法与过程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小议网络环境对我园的教研文化建设的作用与具体措施。
关键字
网络环境 园本教研 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以园为本教研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挥的重要途径,是幼儿园科学发展的需求。
当前全面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将园本教研的工作重心从“以事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园本教研文化不仅仅是教学研究工作,里面应该包含深刻的人文内涵,包括教师开放的心态、共享的意识、反思的习惯、和谐的关系、多赢共进的追求。教师传统的“单打独斗”式的研究方法已经不再符合教育的发展需要,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让老师在合作研讨、互动交流中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知识与技能,效果会更佳。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运用,给现代的幼儿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也为幼儿教育打开了一扇神奇的信息之门。由于网络跨时空交流的特性,突破了专家、领导、教师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教研组织形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全员能在宽松的氛围里随时地交流,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并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鉴于网络所具备的此种优势,我园逐渐运用起网络功能为教研活动搭建新的平台,创建新型的教研组织形式。如何改变传统教研的种种问题,营建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新模式?如何解决局域网的种种问题,利用教研的力量建设好局域网?我园从自身优势出发,做出了一系列的尝试,以下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尝试及再思考。
二、本园现有条件分析
(一)硬件设施:作为一所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达到了一定水准,幼儿园网络不仅仅具备幼儿园局域网的功能,同时连通internet,保证网络畅通。建立了幼儿园网站,内容包括:走进红幼、信息铃、班级专列、亲子乐园、平安校园、与我们互动等多个栏目,在资源中心可以提供教学软件及资源的上传与下载,每个班级都开通班级博客和互动空间。幼儿园充分发挥了网络速度快、信息发布及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透明度、参与面与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最大限度的为幼儿园管理与教科研服务。
(二)软环境方面:加强管理,提高操作水平。在本学期初,我们进行了网站的重建,园领导重视教师在操作技能上的实效性管理,请专人给教师作photoshop使用、flash制作、网络知识运用的普及与网站具体操作上的培训,帮助一些年纪较长的老师学会简单的技能。幼儿园充分发挥博客、论坛的作用,每位教师开通班级博客,在BBS上开通互动空间,让教师们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幼儿园经常举行自制课件、多媒体信息活动评比,通过评比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让每位教师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整体提高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研究的水平,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三、主要实践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 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我园的网络教研活动处在起步阶段时,由于广大教师对这种活动不是很了解,我们通过网络发布通知和预知通告等方式,发布举办某一专题网络教研活动的通知,让教师知晓并积极参与到网络教研活动中来。在每一次网络教研活动中,我们一般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活动的时间,使参与者在指定的时间内进入网络教研中心。 二是明确本次活动的中心发言人。 三是明确研讨的内容或专题,是集体备课,是看课评课,还是专题交流,或是教学解疑。 四是明确活动的要求,或事先认真观看课例记下听课感受以便进行网上评课,或准备某一方面专题的资料与他人进行研究。我们尽量将工作做细做实,建立有效、务实的管理机制。
(二)教研形式多样,积极引导教师参与
1. 畅所欲言的论坛博客。
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以来,教师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特别是经常把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经验、反思、困惑等发表到论坛里,与同行们共同分享,共同切磋,共同成长。
每个班级都在论坛上开辟了“互动空间”专栏,这个空间主要是利用我们幼儿园这个网络平台,成为连接班级与班级、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纽带。在这里,一方面老师结合“幼儿教育”中的互动话题,把它们发布在BBS上,请教师、家长来发表评论,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提出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寻求有经验老师们的帮助。BBS的及时性、互动性为教师们解决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也让家长们更好地读懂孩子们的语言。
博客论坛,凝聚了一群热爱教育教学研究的志同道合者。“教海宝典”里老师们互相学习,彼此激励,乐此不疲,每一个教育教学专题帖都会让老师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收获了学习研究的乐趣。老师们在网络教研平台上尝到了甜头,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理论水平和反思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2. 互摩互议的集体备课。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园历来把集体备课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前,各个教研组在进行集体备课教研时,会在某个中午,同一学科教师进行备课、议课、调整,一气呵成。采取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就大不相同,它从内容、形式、对象等方面都赋予新的内涵。教师集体网上备课,跨越了时间、空间甚至学科的限制,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进行专题研究。
当教师将教学设想以及对设想的解读按时上传幼儿园局域网“年级组集体备课”专门文件夹,组内其他教师围绕她的教学构想网上展开两至三天讨论,教师们可以随时吸纳和整合别人的意见,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而当大家完成教学之后,组内教师共享“教学反思”,利用网络平台交流教学得失。利用网络教师不仅有教案的存档,还有调整过程的存档,为教师下一轮教学提供了很全面的借鉴资料。
3. 优化即时的教学研究。
开展教学研究是优化教学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园有十七个班级,三十几名教师,以往进行教学活动研究时,为确保数十个观摩活动在计划时间内正常完成,听课老师不能交头接耳、现场评议,评课必须另找时间、地点。由于不能即时评价,教师只能凭文字记录和印象笼统进行评课,更谈不上对教学进行研究了。课例的利用率不够充分,研究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研究价值大打折扣。为了改变现状,我们尝试了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研究,可一改传统的听课评课,实现教学研究即时化。我们主要采用教学录像的研讨形式进行,如,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展示时,我园运用幼儿园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组织的活动全程录像,组织教师边看录像边评课,通过录像定格、播放、回放,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若干个教学情境,或突出地针对教学中具有某些代表性的一个或几个情境,如活动的导入、教师的课堂驾驭、师幼的互动等环节作针对性的评价与诊断。这样即时的定格研究,将教育理论与教学行为有机融合,将教学理想预设与教学实践效果紧密结合,将评价教学与改进教学和谐联动,有效地提高研究质量。教师们通过网络回看过程,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组织活动的全过程,能更明确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因此,这也是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好形式。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文化建设具有丰富的资源、方便的参与方式、开阔的视野,是传统的教研活动所无法比拟的。网络不只是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辅助条件,它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研究模式。我们坚信,只要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环境,它必定会为我园园本教研文化的建设发挥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