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1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有效开展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依据乡村学校受场地、器材、教师储备、人文环境等影响,乡村小学体育课堂大多呈现“放羊式”教学,正常的体育课堂难以开展等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澄泰乡中心学校体育课堂现状,提出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升课堂参与度;发扬先进、鼓励后进,因材施教,保障学生从小树立锻炼意识、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乡村小学 体育课堂 澄泰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A-0153-02
  广西上林县澄泰乡中心学校是澄泰乡办学规模最大、教学设备齐全、办学经验较为丰富的乡镇学校,学段涵盖1—6年级共1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07人、教师45人,留守儿童约占50%,其家长常年在外务工维持生计,家里儿童均由家中老人、同村亲戚监护。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疏于管教,学生大多性格顽劣、桀骜不驯,明辨是非能力弱,纪律意识淡薄。学生由于年纪小,對体育课没有形成良好的认识观念,认为上体育课就是“放飞自我”、任意妄为、我行我素的课堂。学校体育课专任教师仅有1名,其余均为非体育专业教师兼任,非体育专职教师由于没有参加过体育专业知识培训,导致在指导学生运用体育器材、场地安全考虑、体育训练项目安排等方面感到十分棘手。
  在澄泰乡支教的一年多时间里,笔者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探究发现,教师若能转换角色,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优化课堂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课堂教学就能有效地组织起来,进而推动乡村小学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乡村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锻炼意识不强,意志品质薄弱
  随着各种电子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过早接触网络,层出不穷的网络游戏及社交软件让学生沉迷其中,内容往往良莠不齐,学生却尤为喜爱,明辨是非能力弱,不能很好地控制娱乐时间。大量的课余时间花在虚拟的网络冲浪之中,忽略了体育锻炼身体和与他人沟通交流,长此以往,惰性和肥胖随之而来。此时,学生心里开始抵触体育活动,兴趣降低,他们会想尽办法逃避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堂,运动量稍大的体育活动更加不愿尝试。
  (二)对体育认识片面,尚未引起重视
  大多数家长仍然只操心孩子的成绩,他们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会影响学习成绩,这样的思想根深蒂固,对成绩期望过高,给孩子的精神压力越大。学校也会压缩体育课堂或课外活动时间,甚至占用体育课堂,学生能够锻炼的机会逐渐减少,导致身体素质普遍下降,不利于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一直以来,体育活动是与文化学习相辅相成,家长改变固有传统观念十分重要,体育技能并非短时间内可以掌握,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样也需要日积月累。
  (三)上课内容单调枯燥,缺乏趣味驱动力
  在体育课堂常规要求下,教师均要求学生在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四个步骤中开展一堂体育课,对体育课内容的设计也都依据教学大纲里的要求,最常见的体育课堂内容是“绕圈跑”“折返跑”“深蹲”“蛙跳”等身体素质练习,机械重复,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活动的选择普遍偏向于游戏化,这导致常规体育课堂的内容教学是以命令式要求学生完成,进而忽略学生的个体感受,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与教师授课方式产生矛盾,学生以抵抗、应付的心理反馈给授课教师,严重影响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小学不同学龄段的划分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和知识需求。笔者根据学生特点,由低至高将学生划分为水平一阶段、水平二阶段、水平三阶段学生。
  (一)低年级学生以培养运动兴趣为主
  水平一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偏小、自控能力差、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运动技能水平掌握尚不熟练,此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好玩的趣味游戏,比如盲人摸象、蜻蜓点水、丢手绢、击鼓传球、撒网捕鱼、踩线抓人、障碍突破、翻山越岭、“一二三”木头人、投毽入篮等小游戏,首先介绍小游戏规则,让学生在规则范围内通过团结协作获取比赛的胜利,有了兴趣作为体育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积极性高,玩了几个小游戏,他们日常的体育活动锻炼量也就达标了。
  (二)中年级学生规范运动技能,提高运动素养
  水平二阶段的学生自我主观意识开始增强,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男生主要爱好球类运动,女生则偏好灵巧性运动项目。结合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详细介绍各种球类运动的场地划分、竞赛规则、参赛人数等,规范学生的运动意识,让学生不仅仅只会打球,还要熟知竞赛规则和方法。教师应经常加入和融入学生的课堂竞赛分组中,在运动中传授正确的运动技能与方法。通过一些简单的体育竞赛,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与乐趣,明白了想要获胜必须全力以赴、团结协作。有了运动的氛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自然而然提高了。
  (三)高年级学生应时刻关注个体差异性
  水平三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体育课堂中指导学生合理运动和饮食,注重运动技术的前后衔接,以培养兴趣为主,设计合理新颖的辅助练习,保证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全面锻炼和提高身体素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不同的难度层次,考虑性别差异,对女生的锻炼要求可适当降低。在分组比赛时,应保证参赛组与组之间运动水平均衡相当,防止差距过大。对技能的学习应考虑个体差异,创设不同的情景,促使“潜力生”体验成功的感觉。教师设置有梯度的训练方法,变化教学分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提高学生学与练的积极性以及合作交往能力。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巧设问题,引导思维拓展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新的教学模式提倡改变学生被动式的技能习得,以小组合作自主创新,在运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教授“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讲解并示范准确的投篮动作技能之后,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在投篮过程中,发力的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老师投出的球是带着后旋转的,这样旋转有什么作用呢?”“将球投出以后,我们的手需要做随球的伸引吗?”此时学生回答:“发力的顺序应该由下至上,从脚蹬地开始”“球后旋转是因为出手的瞬间老师翻腕拨指,这样能提高命中率。”在这一系列的互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观察,结合已有经验产生联想与思考,发现“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不仅仅是手在投篮,下肢的蹬地伸展发力、全身协调用力同样非常关键。通过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发散思维,学生对运动技能的习得更为牢固,课堂氛围更为欢乐、和谐。   (二)滲透德育,提高体育综合素养
  以澄泰乡中心校学生为例,对于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所教授的运动技能,学生常常出现“挑食”的现象,对喜欢的运动或者容易完成的动作表现出极高的兴趣,相反一些类似“跨越式跳高”“跳马”“双手向上垫球”等需要灵巧和专注度的运动,在面对难度系数较大的授课内容时,学生往往出现退缩心理,甚至不愿意尝试,进而排斥这类运动。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价值观念,对体育技能有积极乐观的认知态度。“为什么会觉得难?是因为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同学们没有仔细听讲,忽略了关键的技术动作步骤,还是在运动过程中心有杂念,注意力不专注导致不成功呢?”教师用亲切的口吻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课堂听讲进行评价,也对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态度进行引导。“由于这项运动充满挑战,我们更应该认真专注地去完成它,对吗?”教师的循循善诱,让学生明白无论学习怎样的运动技能,都要有一颗敢于拼搏的心。
  (三)发扬先进,鼓励后进,实施因材施教
  乡村学校不乏个性张扬、活泼好动的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有的擅长精准投篮,有的擅长急速短跑等,在新授课堂当中,允许这些带有闪光点的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展示,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对于“潜力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练习的难度,让他们了解运动的每一项步骤。例如在双手投掷实心球课堂中,身材瘦弱的学生无法将实心球投掷出去,实心球过重影响投掷的发力顺序和动作,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写作业的草稿纸,将其揉成团,用透明胶密封代替实心球进行投掷练习,重量减轻了,更容易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以免学生对课堂产生畏难情绪。
  体育课堂教学需要不断创新,游戏是切入点,而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是推动力,教师要时刻牢记以学生为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重点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要选择合适的教材,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以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的发展;要贯彻落实一切行之有效的体育方针政策,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努力缩短城乡教育水平差距,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育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l]周洪权.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16)
  [2]杨万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7)
  [3]何正国.游戏教学法在海南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丛刊,2019(30)
  [4]陈寒林.小学体育教学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0(4)
  [5]王琮翔.小学体育智慧课堂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5)
  作者简介:苏伟森(1994— ),壮族,广西南宁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责编 杨 春)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角度,论述教育戏剧对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戏剧正从理论研究不断向实践探索推进,尤其是我国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理念的提出,使人们对教育戏剧的文献研究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关注教育戏剧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其理论的研究领域广泛且研究的根基深厚,促使教育戏剧在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教育戏剧 核心素养 文献综述  【中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两次执教《司马光》的教学实践为例,论述开展文言文教学的经验,建议教师要精准定位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清晰定位文言文的基本目标、扎实落实对字词的认知与理解,从而让学生学好文言文。  【关键词】文言文 基本目标 内容理解 精准定位 《司马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A-0101-02  部编版语文教材十分注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期刊
【摘要】本文以《友爱残疾人》“体验式”德育教学片段为例,论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体验式德育教学模式与学生生活相融合的策略,提出创设无声交流、闭眼翻课本、含笔写字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生活中”受到品德教育,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体验式 德育模式 《友爱残疾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A-010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为例,论述语用取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建议通过新知导入适应班级学情,以点拨启发实现知识建构,并通过实践运用促进学生能力迁移,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语用取向 阅读教学 设计 实践 《少年闰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A-0086-02  语用即主体在情境中运用所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一课的教学为例,论述培养学生言语实践意识的途径,提出引导学生在对比、关联、情境中想象的教学建议,从而为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 《四个太阳》 阅读教学 想象 言语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A-0084-02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主题学习的方法,提出教师应该明确课题目标、阅读方式,并认真考虑读物的教学建议,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主题学习 深层阅读 阅读能力 阅读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A-0040-03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阅读量少是阻碍语文教学乃至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为例,论述提高学生习作修改水平的策略,通过制订习作分项评价表,引导学生参照评价表自评;教师引领示范,掌握习作修改的方向、基本方法和要求;同伴互评互改、创办班报选登习作,以激发学生习作修改的兴趣。  【关键词】分项评价表 习作修改 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A-0118-02  《
期刊
【摘要】本文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通过充分暴露计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构建一般性算法、构建合理化算法和形成所有除法计算通法等教学过程,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A-0067-04  一直以来,在计算教学中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是非
期刊
【摘要】本文从习题的数量、认知水平、选材背景、呈现方式等四个方面对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小学教学教材进行比较,分析两个版本教材各自的特色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今后的习题质量提升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材分析 习题比较 比的认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A-0093-03  习题是教学上供练习用的题目,本文剖析的习题不包含课本
期刊
【摘要】本文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建议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帮助学生构建模型思想,促进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深度学习 乘法的初步认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A-0064-03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47、P48)的教学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