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乾——永不疲倦的老人

来源 :书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zhang_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萧乾先生不通音讯已快两年了。近日听说他患病住院治疗,遥望云天,曷胜想念之至。萧老不但是作家、翻译家,而且还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以记者身份,直接参与不少重大历史事件的采访,足迹遍及欧洲各地。在此之前,他又曾在大公报担任《文艺》副刊编辑达七年之久。所以他常常自称为"文学保姆"。1990年6月,他来上海主持《新编文史笔记丛书》的座谈会,我与他在饭桌上第一次相遇,从此他给解放日报《朝花》副刊寄来大量稿件,对我无微不至的提携、照拂,使我看到前辈风范,学到不少东西。记得他寄
其他文献
如何看待政治家的性丑闻,我以为有两个值得注意的个案。一个是略过半数的美国居民的态度: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表示拥护总统先生的民意指数却不降反升,力主弹
果园里果实累累,五彩缤纷: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鸭梨,还有紫莹莹的葡萄……果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原来是农民伯伯、阿姨们边采摘水果边聊天呢!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快乐的笑容。
期刊
学生大都抱着一套不言而喻的"知识论",是他们在漫长的学校岁月里层层积淀而成的:知识不外是一系列的正确答案,而对任何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果真如此么? 教与学的怪圈一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想象力的最重要途径。在书本诞生之前,知识是通过口授来传承的;书本诞生之后,知识通过文字,超越所有时代,进入所有心灵。十五世纪之前,《圣经》被书写
人们一般都以为自己最了解自己,任何别人总是要差一截。"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常常就充作这一见解的证明。不过,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丈夫不如妻子那样了解自己的例子。话说美
我对自杀好像有了一些新的看法,至少不把它当成一个附带有价值判断的事物来看。我们从迪尔凯姆那儿知道自杀是一种人人都能干,而且是有很强个性的活动。不过还好,我们同样知
我着手研究"自由"的俩种涵义。我认为,由于它们回答的是两类不同的问题,所以它们的涵义是不同的;不过(尽管它们词源相同)在我看来,它们并不抵触——对一种涵义的回答并不一定
黑客们不再是完美程序的高尚追求者,这些深谙bit奥秘的少年天才,已经执"改变世界秩序"的牛耳在手!"哇!"--别嚷嚷,好戏这就要开场了:第一幕千万别让凯文·米特尼克掌握键
我自小在天主教办的学校念书,又是一个热心的信徒。每逢圣诞,自然少不了参与搭马槽、造圣景的工程。有一回,我负责制作几个人物的塑像。与小朋友们辛苦了半天之后(当然也非常
怀旧并不新鲜。只要明白了"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或者体悟到"逝者如斯夫",人就会几乎本能地回头看过去。特别是这三四百年来,"现代"的幽灵降临,"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