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正致力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轮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以期推进更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变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轮以启动对外开放为核心。1980年中央将深圳开辟为经济特区,进而推动沿海开放、沿江开放、沿边开放,再到以加入WTO为标志的全方位开放,实施的是梯度推进式的区域开放战略。差别性政策待遇、地缘优势及改革与开放的良性互动,使得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区域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先行地带。
非均衡性区域政策实施成功的同时也造成了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后的保经济增长政策,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等“大区域”型的第二轮区域战略。客观地说,该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明显改善,尤其是部分省区经济增长的明显加速就是佐证,因而,不能简单化地定性为西部“开”而不“发”、中部“崛”而不“起”、东北“振”而不“兴”。但这种“大区域”、“板块型”战略,毕竟面过宽,政策的针对性不强。
从2005年起,中国开始谋略新一轮“点带面”、“都市圈”、“经济带”等多类型、全方位布局的区域发展战略。迄今为止,已批复15个国家级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其中2009年相继批复9个,后续的在设计、论证和待批过程中,将形成星罗棋布、各具特色、全面拓展的区域发展格局。
新的区域规划涉及政治平衡、防御安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开放质量提升、社会结构转型等深层次重大发展问题,各规划有明确定位和发展目标。例如,不仅是进一步启动和推进东南沿海局部地区的发展,而且致力于在深层次上加强“两岸三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联系,在港、澳、台邻近地带,密集批复了4个国家级区域开发规划。
“横琴战略”(珠海市横琴岛)致力于建成粤港澳紧密合作的一个新的平台;“海西战略”(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目的是将海峡西岸建成与台湾经济紧密联系的经济带;深圳从“经济特区”提升到“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中包括将深圳打造成“粤港澳合作先导区”的建设目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进一步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合作,到2020年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成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诸如此类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目的是进一步加强“两岸三地”经济联系,携手发展。
过去的30年,香港在大陆改革开放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当然,与内地的融合也为香港经济的转型和应对各种冲击提供了条件。在新阶段的全球化进程中和大陆新的区域战略布局构架中,香港的经济如何定位,香港是否被“边缘化”?这是值得关注的重大命题。本期刊发的包括彭清华先生、曾荫权先生在内的几位对香港绝对具有发言权的重量级人士的思考,目的是使这一命题的讨论更深入。
我要特别感谢强世功教授,不仅向本刊奉献了“碳政治”、“中非关系”等深度分析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佳作,而且为访谈彭清华主任、曾荫权先生等付出了辛劳。
当各位收到本期之时,正好是欢度虎年新春佳节之际,以此作为礼物呈递给您,祝您在虎年收获更多的幸福!祝愿“两岸三地”的经济携手,虎虎生威!
第一轮以启动对外开放为核心。1980年中央将深圳开辟为经济特区,进而推动沿海开放、沿江开放、沿边开放,再到以加入WTO为标志的全方位开放,实施的是梯度推进式的区域开放战略。差别性政策待遇、地缘优势及改革与开放的良性互动,使得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区域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先行地带。
非均衡性区域政策实施成功的同时也造成了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后的保经济增长政策,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等“大区域”型的第二轮区域战略。客观地说,该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明显改善,尤其是部分省区经济增长的明显加速就是佐证,因而,不能简单化地定性为西部“开”而不“发”、中部“崛”而不“起”、东北“振”而不“兴”。但这种“大区域”、“板块型”战略,毕竟面过宽,政策的针对性不强。
从2005年起,中国开始谋略新一轮“点带面”、“都市圈”、“经济带”等多类型、全方位布局的区域发展战略。迄今为止,已批复15个国家级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其中2009年相继批复9个,后续的在设计、论证和待批过程中,将形成星罗棋布、各具特色、全面拓展的区域发展格局。
新的区域规划涉及政治平衡、防御安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开放质量提升、社会结构转型等深层次重大发展问题,各规划有明确定位和发展目标。例如,不仅是进一步启动和推进东南沿海局部地区的发展,而且致力于在深层次上加强“两岸三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联系,在港、澳、台邻近地带,密集批复了4个国家级区域开发规划。
“横琴战略”(珠海市横琴岛)致力于建成粤港澳紧密合作的一个新的平台;“海西战略”(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目的是将海峡西岸建成与台湾经济紧密联系的经济带;深圳从“经济特区”提升到“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中包括将深圳打造成“粤港澳合作先导区”的建设目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进一步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合作,到2020年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成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诸如此类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目的是进一步加强“两岸三地”经济联系,携手发展。
过去的30年,香港在大陆改革开放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当然,与内地的融合也为香港经济的转型和应对各种冲击提供了条件。在新阶段的全球化进程中和大陆新的区域战略布局构架中,香港的经济如何定位,香港是否被“边缘化”?这是值得关注的重大命题。本期刊发的包括彭清华先生、曾荫权先生在内的几位对香港绝对具有发言权的重量级人士的思考,目的是使这一命题的讨论更深入。
我要特别感谢强世功教授,不仅向本刊奉献了“碳政治”、“中非关系”等深度分析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佳作,而且为访谈彭清华主任、曾荫权先生等付出了辛劳。
当各位收到本期之时,正好是欢度虎年新春佳节之际,以此作为礼物呈递给您,祝您在虎年收获更多的幸福!祝愿“两岸三地”的经济携手,虎虎生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