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下都瓦当纹饰的艺术特征对于当代设计的影响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设计领域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设计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取向。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蔓延,我们要做的是不但要吸收和接纳新的文化,而且我们更应该去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让我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知。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根基,从华夏文明到秦汉王朝再到唐宋元明清,期间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文化,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在燕国的中心燕下都文化之中,燕下都瓦当代表燕国文化之一。我们对它进行探索和研究,发现燕下都瓦当对于我国当代设计有一定意义的影响。燕下都瓦当的纹饰特征需要我们去研究与分析,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当代设计之中,形成我国独特的设计魅力风格。
  关键词:燕下都瓦当;纹饰;当代艺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6-0005-03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我们熟知的千古名句,其是荆轲刺秦所留名句,展现了当时燕国人的英雄气概与爱国情怀。其中最具代表的都城为燕下都,是考古研究的重点地点。燕下都遗址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遗址,坐落于今河北省易县县城东南部,遗址形状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达4公里,现今是发现的已知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建于战国末期燕昭王时代(公元前311年)。分布在平原上,两易水河成为天然屏障,燕下都其历史文化价值影响深远,同时对于我国的考古研究具有跨越性的重要意义。
  燕下都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是当时燕国人活動的中心,燕下都作为都城长达300余年之久,其中以“武阳台”为中心向四周分布,这里出土了数以千计的文物,如建筑构件:陶水管、陶井圈、陶瓦;兵器:剑、矛、戟等,这让我们对于燕国考古的探究有了有利的条件和证据。其中瓦当的出土,引起了学术界的探究和对艺术特征的思考,燕下都瓦当折射出丰富和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被学术界认为是打开燕国历史之门和燕文化研究之门的一把钥匙。在了解与探究燕下都遗址对于当代设计的的影像中了解到瓦当纹饰图案的造型特征,给当代的设计领域带来更多的启发与艺术创想,不但对于艺术行业有很深远的影响,同样对于设计的帮助也显而易见。燕下都瓦当对于当代设计中的图案设计、形式美感、标志设计、服装设计等,都有值得我们设计师去学习和探究的非凡意义,我们应该去发现与探索燕下都瓦当的艺术美,从而把传统文化应用到现在设计中,使我国的设计在不断的创新与继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与发展。让我们的文化走出去,被世界所认知与欣赏。
  1 瓦当的纹饰分类以及设计特点
  1.1 瓦当的定义以及意义
  瓦当为精致的艺术品,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瓦当是古代建筑使用于檐前的一种装饰构件,早期的瓦当是素面展现,没有图案设计,到后来才出现了图案,其瓦当的图案设计,是当时人们对于审美需求的一大进步。瓦当的作用是以当面不同的形状和纹样风格对建筑物起到装饰和美化的作用。考古资料表明,瓦当最早出土于西周中晚期陕西扶风召陈和岐山凤雏宫殿建筑遗址,其纹饰多为“重环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社会崇拜与社会风气,瓦当在春秋战国时期繁荣发展,到秦汉达到顶峰。都城是一个国家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而宫殿的建筑与风格更是代表了统治者的权利的最高象征,瓦当的出土,复原了当时燕国都城的繁华与燕国的社会风貌。燕下都瓦当在燕国延续了400多年的历史,是当时燕国的标志象征。
  1.2 瓦当的分类
  在20世纪30年代《易县志稿》中,详细记载了对于燕下都瓦当的出土情况,表明燕下都瓦当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燕下都的瓦当分类主要分为10余种类别,其中包括饕餮纹、双龙纹、双龙双螭纹、独龙纹、勾云双兽纹、四兽纹、山云纹、树木卷云纹、草叶卷云纹、双凤纹、窗棂纹等。其瓦当的图案设计大多为抽象的概括和总结,这一现象也表明当时人们对于原始的崇拜的神秘色彩。在外形特点上,燕下都瓦当庞大、厚重;一般常见的在15—25厘米之间;其尺寸之大;花纹之复杂;制作之精巧都体现了当时燕国建筑物的宏伟与高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双龙文、独龙纹,其构图的巧妙、纹饰的造型生动、其点线面的结合更为精细,仔细研究,神态的逼真,比例大小的控制,形成一幅完美至极的艺术品来装点生活和发挥其价值。
  1.3 瓦当的特点
  燕下都的瓦当形状不同于其他时期的形状特征,其是半圆形的造型特点,这与其所属时期的文化、地域、观念、信仰等有直接的关系。燕下都的瓦当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以及艺术气息,让我们看到了当时辉煌气魄的燕国文化,也可联想到当时的宫殿建筑气势的雄伟壮观和气宇轩昂。其中瓦当的纹饰特点,离不开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影响,燕下都瓦当仍然保留其饕餮纹的特色,阐释了当时燕国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显现出燕国势力的弱小与国土位置的偏僻和文化的闭塞,造成了饕餮纹在燕国瓦当中的保留。其中饕餮纹样为早期祭祀的青铜器上所用,它代表身份的象征和宗教礼仪的文化,并且带有一定意义的神秘的色彩。研究表明在燕下都瓦当的纹饰构思上形成了对原始的崇拜与模拟自然相结合,同时反映了燕国对于现实生活的把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追求着造物里的对称美。在许多中国的文化国粹中,我们似乎都能看到对称元素的摄入,建筑、绘画、诗歌、瓷器、楹联、图章、书法等都讲究对称,反映着中国人独有的阴阳平衡概念。所谓对称,是以一个点或线为中心,中心两边的图形大小、高低、颜色是相同的,我们称之为对称之美。在世界中,同样也应用对称之美来建造了一些建筑,如金字塔、万神庙、罗马广场等。燕下都瓦当的构图最大的特点也是对称之美。我们发现,在燕下都半圆形瓦当中,图案与点线面的结合,最后展现出来的外观是对称的,其纹饰刻画的精准与生动,中心线两边的图案相同,也展现出了当时人们的工匠精神,在今天看来,我们更应该去学习当时人们的工匠精神,踏实和稳当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对称美的形成和中国的传统思想有关系。而现在,我们依然延续对称美,去制造更多的美的物品,供人们使用与享受。在设计之中,环境艺术表现当中,对于建筑物设计所追求的对称美;视觉传达中,对于海报、标志等设计所追求的对称美;服装设计中,对于服装设计说追求的对称美。对称美体现在设计大大小小领域之中,相辅相成。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教学体制也逐渐改变。新课标下,对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高中生物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影响教学质量。本文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3-0049
通过对松散煤体和过断层及破碎带等异常区域注马丽散进行加固,避免了片帮、冒顶事故的发生,保证了生产安全,提高了经济效益。
摘要: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一样,在跨文化交流中有着多种表现形式。本文从非言语沟通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来进行阐述,详细分析了不同语境下的非言语沟通的差异性。只有正视并了解差异,才能在不同语境的国度中,使跨文化交流进行得更加顺利。  关键词:非言语交流;跨文化;高低语境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5-0010-02  非言语沟通是指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
介绍了皖北矿区软底、煤层厚度变化大、大倾角、大角度俯采等复杂条件下的回采工作面应用柱塞式单体支柱情况,包括应用背景、新老支柱结构性能对比、应用实践、效果效益、存在
现代化矿井的建设必须以健全完善的地质测量保障体系为基础。新建和改扩建矿井建设中的地测保障体系的构建,应依靠高新技术和设备,提高地测工作的超前性和预见性,着力解决煤矿建设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对促进我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中国学者在面对文革时期以来文学是政治的工具这一社会背景下,以文学的审美性质为起点,提出了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观点。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既不同于别林斯基的形象特征论,也不同于俄国形式主义过于重视形式的观点,它所强调的是将审美与意识形态相结合。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的功利性,强烈的情感性与自觉性。  关键词:审美意识形态;本质;表现;文学性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莫奈的一生中可以说是对色彩的研究情有独钟,超越了自我,乃至于是一个人的信仰。从《野餐》到《睡莲》都无疑笼罩着色彩神秘的气息,这也无疑让他成为至今无人所超越的色彩大
“一带一路”政策是我国发起的全球性倡议,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平台。本文旨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缺乏的根源所在,以及如何利用“一带一路”创
王家卫的作品在我看来是最具有香港特色的,他的影像风格更是极具个人化、符号化。香港,这个有着特殊历史环境的繁华都市,在王家卫的重新建构下,描绘出一个具有感官形象、城市
摘要: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重,就业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一线教师,更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辅导员能否积极地帮助毕业生择业、就业,是关乎高校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应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这是做好高校就业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积极;导向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