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每个孩子共奔春天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pei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春风如至,势在必行(背景思考)
  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是每个人终身学习的底色。近年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落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如春风般吹拂着每一位小语从教者的心。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的认知,常局限于课本中的字词、课文、单元习作;对语文学习评价的理解,片面地等同于答题分数,形成了对语文学科的误解、学习上的被动。当新鲜的思想与滞后的学情发生碰撞,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感:春风如至,势在必行,我们需不断探索、实践,真正提供给学生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如春雨滋润幼苗茁壮生长。
  二、翻土犁地,观念革新(理念阐释)
  语文教育想要适合每个学生发展,首先要赢得每个学生的喜爱,然后因喜爱而使其产生学习动机。提供这样的语文教育,需从两方面着手改变:一要丰富语文学习内容,不囿于有限的课本;二要拓展评价的维度,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情趣,因材施教,不拘泥于单一的“优”“劣”标准,方能激发他们的潜能。
  三、深耕细作、收获可期(具体方法、实际效果)
  在延伸课堂的语文教育上,我选择以开展朗诵比赛、记周记的方式,激励学生达成语文学科中读与写的能力训练目标。
  (一)比赛促“读”
  为激发学生的朗诵热情,我推出了隔周一期的班级“好声音”系列朗诵比赛,贯穿整个学期。
  学期伊始,我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朗诵“海选”,并通过全员不记名投票推举出本季四位“导师”;再采取双向、自愿的选择方式和原则,完成“导师”与“学员”的组队,每队根据每期比赛的需要可进一步安排分组。
  1.给每个孩子提供成长的空间
  每期比赛均为全员参与、团队协作,每个“学员”都有相应且有限的朗诵内容,少则一两句,多至十数句。语句的有限更易于学生反复练习,因此“好声音”比赛中学生的朗读质量明显优于日常课堂。优质的呈现效果,使平时朗读较弱的孩子也拥有了在“好声音”舞台上脱颖而出的机会,学生的朗读自信受到激励,朗读热情得到鼓舞,并延续到日常课堂上,形成良性循环。
  班级“好声音”朗诵比赛,不仅使弱者成长,还要让强者更强。为了促成“导师”们的成长,我将其对麾下战队的决策权、指导权完全交到导师手上——为战队分组,编排组内合作的朗诵形式,对每位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朗读指导。我由帮扶到放手,使导师们真正成为了每个战队的灵魂。他们不再只是朗读上的佼佼者,更实现了文学审美鉴赏能力的飞跃。
  2.让每个孩子成为朗诵的“主人”
  在朗诵内容上,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学生的朗讀欲望被激活,他们为筛选素材而主动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
  3.为每个孩子争取“获奖”机会
  为鼓励更多的学生,我打破了单一的评价方式,为奖项设计出不同的梯度:有奖励最优的“优秀学员”奖、“最佳导师”奖,也有奖励进步的“最具潜力学员”奖,还有奖励面更广泛的“最受欢迎作品”奖。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孩子都能拿到至少一张朗诵奖状,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二)周记促“写”
  为帮助学生养成勤动笔、善观察的好习惯,我鼓励学生坚持记周记,让周记本成为学生的“心头爱”。
  1.还每个孩子写的自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关于周记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惊奇地瞪大了眼睛:“你要选择最喜欢的本子,你可以在上面绘画点缀,我的要求就是这些。”“老师,我们写什么?”“老师,最少写多少字?”孩子们纷纷提问。
  “没有任何要求,字数不限,写你想写的就好,但千万不要当作单元习作写哦!”这前所未有的要求让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更让他们在日后的周记中大放异彩——有的尝试“小说”创作,有的编就“童话”故事,有的探索“诗歌”体裁,有的将“散文”的情思写就得细腻入微……
  平时,我喜欢和学生分享自己的小创作,其中偶有诗词小令。这激发了热爱古典诗词的学生的兴趣,有个女生在周记中写下了“微风轻拂花间蕊,蝶戏柳花满院飞。盈盈轻笑,看燕去燕归”这样的小词。也有一些学生,虽然作文成绩不高,却在周记中发掘出自己的才能,收获了满满的自信。
  2.做每个孩子的“笔友”
  我相信“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我将评语打造成与学生心灵交流的阵地——或书写共鸣、感悟;或发表不同见解;或续写周记留白;或兴之所起,为周记作画涂鸦。我从不以写作技巧论周记的高下,而是用心发掘每个孩子笔下的闪光点,尊重他们的表达、感受,珍视他们独到的个人情趣。
  我曾阅读过一篇不足30字的周记——“下课铃声响了,老师还在拖堂,我无法去厕所。铃声响起,还要再忍节课。”它的“作者”是班中一个“蔫淘贪玩”、几乎毫无文笔可言的男孩子。他的两行字却使我不禁笑出了声,并惊喜不已——我从这看似“立意消极”的小文中嗅出了后现代诗的味道!我饶有兴趣地将它分行成诗:“下课铃声/响了/老师还在/拖堂/我无法去厕所/铃声响起/还要——/再忍节课”,并在评语中大赞语言的奇巧、诙谐。我的赏识让这个男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幽默的小种子开始在他的笔下发芽。
  3.为每个孩子搭建平台
  我为学生开设了“周记欣赏课”, 每周邀请部分小作者为大家宣读自己精彩的文章或片段。一学期下来,每个孩子都分享过自己的小作品,他们把周记视作展示的舞台,创作情绪也日渐高涨。
  学期末,我更为他们制作班级刊物——《文学会》。我让每个孩子都挑选自己最得意的几篇周记,然后根据内容整理、编辑出“爱的礼赞”“边走边唱”“思想之光”“诗性庄园”等诸多主题。此外,我精心绘制封皮、书写寄语、印刷成册,送给每个孩子。他们也都成为了这小小刊物的“撰稿人”。
  每当翻看我们的刊物,重温朗诵的视频,我都由心底对教育生出敬畏。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而富有光彩的小种子,当我们给予了广阔无垠的天地、不拘一格的赏识,他们的发芽生长会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在陪伴他们寻找春天的旅程中,每一天都那么值得期待。
其他文献
摘要:只学习而不思考,则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认为要引导学生在解题后要有所思考,要进行解题后的反思。解题后及时的反思,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题的效果。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地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反思  我有这样的困惑:讲了并讲了多次的类型题,学生还是不会做。我也常听到学生这样的抱怨:做了好几本辅导资料书,数学成绩还是没有提高。
期刊
2019年9月,道德与法治学科四、五年级部编版新教材在黑龙江地区正式投入使用,至今一年有余。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认真钻研、积极探究、坚持反思,一学期结束之际,回首总结,对于新教材的使用,有如下几点执教感悟。  一、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核心建构课堂  四、五年级上册新教材的内容呈现都是围绕着学习活动来设计的,单元是学习活动所指向的“问题域”,分别是四年级的“与班级共成长”
期刊
摘要:学校教育在每个人一生中所受到的教育是非常关键的。人们会在学校系统地学到各种知识,道德观念、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党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理性的选择,更是立足长远的考量。  关键词:学校教育立德树人  一、什么是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是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学校教育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能。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尽量以实际问题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以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数学教育活动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学活动与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的关系,它们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如何渗透使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数学教育更加有效和有趣,更加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通过实践总结如下:  一、在日常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产生运用数学来解
期刊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不能只是掌握书本当中的知识,还需要学会应用这些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就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起来。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场景结合起来,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现状  目前,在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过程当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及时地进行解决。很多学生没有充足的数学知
期刊
《数学课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精准运用多种课程资源,成为实施新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需要在理解新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而且更需要我们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多种课
期刊
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说:“我一向认为人才不是‘培养’出来,而是自己‘蹦’出来的。比如一个人对数学有兴趣,他就肯钻研,他就不怕吃苦,就可能出成果,如果他没有兴趣,钻不进去,你怎么去‘培养’恐怕也不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目标中,其中情感与态度方面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数学一向被学生认为枯燥无味、抽象无趣,再者部分学生学而无法,使越来越
期刊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革新和教学手段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已经慢慢走近了我们的课堂,并且凭借其强大的交互性、兼容性等特点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进行灵活的整合,使得课件制作的时间大大缩小。制作完的课件既方便保存,又可循环利用,使教学活动的准备过程化繁为简。它还可以直接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绘画、书写,弥补了其他多媒体课件不能直接在上面操作
期刊
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MathematicsforAll》(数学为大众)的报告。为此,“大众数学”的口号迅速传播并形成全球性动。  那么“大众数学”究竟为何物呢?“MathematicsforAll”除了译成大众数学外,也可译为“人人都要学的数学”。其词义有三:一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二是人人掌握数学。 三是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大众数学作为社会必然的产物,它要求数学教育必须从单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