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传媒伦理与法规》课堂教学改革之探索

来源 :教学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zh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达到中国教育部对新闻传播院系学生职业道德法律教育工作的建设目标,高校《传媒伦理与法规》课程在课堂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传媒素养和守法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启发式案例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关注热点传媒事件是课堂教学的独特之处,随机课堂辩论是教学中培养思辨的有效途径,国外传媒伦理课程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借鉴。
  关键词:传媒伦理与法规;教学方法;启发式案例教学;随机课堂辩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04-0020-02
  中国教育部于2014年明确提出了我国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学生职业道德法律教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建设目标。至此,我国新闻传播专业类学生的职业道德法律教育工作开始纳入重要发展议程。高校的《传媒伦理与法规》课程是高等院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发展这一目标的有效落实,这门课的前身是《新闻道德与法规》,很明显课程名称的改变是为了适应传媒大背景下的广义新闻传播专业,面向的学生已经从单一的新闻学科,逐渐扩大到网络、新媒体与传播学等多个专业领域的学生。
  在《传媒伦理与法规》课程中,横向可以分为传媒伦理与传媒法规两部分,纵向可以涉及媒体的名誉侵权、隐私侵权、著作权侵权、网络传播侵权、媒介审判、隐性采访等很多专题研究。从知识的涵盖面来讲较为广阔,一方面我国没有专门的新闻传播法,涉及的传媒法规问题散见于我国的《宪法》《民法》等法规中。另一方面,狭义的传媒伦理与法规涉及媒体机构和新闻从业者的侵权与维权两方面,广义的传媒伦理与法规,可以涵盖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与新媒体、出版、广告等不同领域,还涉及到网络传播中个人的侵权问题,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公民、记者涉及的一些问题也纳入了此门课程的教学中。鉴于以上分析,从笔者对于这门课程近十年的授课经验来看,《传媒伦理与法规》课程对于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来讲是必需的,从部分学生的毕业反馈来看,这门课程可以有助于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专业领域的法规与道德问题的判断,对专业领域的完善和普通公民个人的维权,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那么,《传媒伦理与法规》课堂教学改革应该着重从哪几方面展开呢?如何能够顺利达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多获益呢?笔者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试从五个方面展开。
  一、传媒素养和守法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普通公民应该享有传媒素养,很早就被学者提倡过。有学者认为,作为现代人整体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大众传媒素养不是单一内容物,而是多层复合体。构成传媒素养的基础要素是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因此,大众传媒素养既需要一般文化知识,还需要一定的传媒专业知识。(陈先元:《大众传媒素养的基本理论问题》,载于《探索与争鸣》2005年第8期,第40页)那么,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在专业领域的学习中注重专业传媒素养的培养,体现出对于新闻从业专业领域问题的价值追求和知识底蕴,然而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笔者建议将传媒素养与守法意识始终贯穿于《传媒伦理与法规》的课堂教学中。事实上,《传媒伦理与法规》课程设置的目的之一就是使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即未来的新闻从业者掌握专业领域的法律及伦理问题,但在讲授很多问题时必然要连带讲出普通公民个人的守法问题。比如在讲授隐性采访专题时,“3·15”晚会大部分场面是新闻记者采用偷拍暗访的方式得以曝光的,这就涉及到这种偷拍暗访行为是否侵权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为了更大的公共利益问题,记者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那么转而问及为了得到证据,在自家和别人家中安装摄像头用作偷拍证据在法庭上使用是否可以?分别得出可以和不可以的结论。因为使用偷拍偷录的前提是不能侵犯国家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类似于这样问题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同时,思考为何记者可以有这样的特权?这样的特权行使有无限制?由此可见,为了把这个偷拍暗访问题讲清楚讲全面,就涉及到了新闻从业者和普通公民个人的问题,而这其实是新闻从业者的法律道德素养和普通公民个人的守法意识问题,这两方面是不能分割的。因此,课堂教学要始终灌输这两方面内容,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才会让学生无论做普通公民还是新闻专业者都能很好地用法律和职业素养为自己保驾护航,培养出法律和新闻传播实务的复合型人才。
  二、启发式案例教學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启发式教学源于中国古代儒家的教育思想,是孔子倡导的施教原则。“启发”一词出自孔子的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关于“愤”和“悱”,朱熹给以这样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03。转载自:杨丽:《启发式教学与对话式教学辨析》,载于《教育探索》2011年第2期,第51页)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启发式课堂教学逐步替代填鸭式课堂教学,案例式教学逐步融入到呆板的单纯理论教学,鉴于《传媒法规与伦理》课程的学科交叉的复合性质,笔者建议引入“启发式案例教学方法”。首先,启发式教学从引入学生深入思考的角度来讲,通过教师采用多种方式逐步地对学生开导,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目的,来引发学生的看法。这是包括《传媒伦理与法规》等很多课堂在内都需要提倡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注重过程和引发的结果,教学效果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其次,涉及法律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是很有裨益的,原因是法律仅仅是规定,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是丰富多彩的,采用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把法律规定运用到实践案例的分析上。笔者主张的“启发式案例教学方法”,则是汲取了两种教学方法的特点,能够在《传媒伦理与法规》的课堂上很好地发挥作用。比如,在讲授“实现新闻自由与保障个人隐私的合理平衡”专题时,给出一系列媒体侵犯隐私权的案例,通过递进式的引领式提问:结合案例找出媒体侵犯隐私权的情形?如何实现新闻自由?如何看待隐私权的被侵犯?怎样才能在新闻自由与个人隐私之间实现合理平衡?有何启示?等等问题的设置,既引入生动鲜明的案例,又通过案例中启发式设问的方式,达到了这一专题学习的目的,案例和启发设问符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三、关注传媒热点事件是课堂教学的独特之处
  关注传媒热点事件是《传媒伦理与法规》课堂的一大特色。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要时刻保持对传媒热点事件的关注,随时用法律伦理的视角加以评析。比如针对2014年底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分析媒体对遇难者报道时涉及详细的个人信息是否合适;又如2015年初的歌手姚贝娜死亡事件,记者冒充医生混进室内拍摄是否欠妥?再比如,今年4月份发生的“魏则西死亡事件”,这一热点问题涉及百度搜索推广是否被界定为广告的问题。无论从广告是传媒的一部分,还是网络作为媒介传播的一种形式,这一事件都可以纳入广义的《传媒伦理与法规》的课堂中来,事实证明,通过学生对此事件的关注,对百度搜索推广性质的分析,很好地思考了网络搜索引擎与搜索商事推广的不同,思考了互联网广告的相关问题,不仅学生的关注是持续的和受益的,而且事实上这一问题亦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时至今日,国家网信办公布了关于互联网搜索内容的相关规定,国家工商总局亦出台了互联网广告监督管理办法。这些对于传媒热点事件的及时关注和敏锐思考,逐步培养了日后媒体从业者对于事件的把握能力,又把热点事件融入知识的学习,效果良好。通过对传媒热点事件的关注,培养了对于热点事件的敏锐观察力,提升了全面分析问题的层次,引发了学生在思考中学知识的兴趣。
  四、随机课堂辩论是教学中培养思辨的有效途径
  当辩论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时,它具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的作用。思维能力包含了比较、归纳、演绎、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的技能。只有通过包含这些技能的思维,才能发现自己和别人的观点所存在的缺陷、漏洞甚至错误。(沈晓敏:《提升课堂辩论深度的教学策略一一以社会学科课堂教学为例》,载于《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1月第34卷第1期)在《传媒伦理与法规》的课堂上,不仅要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思考,更要注重学生的逻辑表达,因为良好地表达是媒体从业者最基本的素养。学生课堂发言应注重逻辑思维和语言的表达,不仅如此,一学期的课程,我会随机设置几次10至20分钟左右的随堂课堂辩论,比如在讲完传媒伦理的专题后,我为学生设置了“传媒伦理与人文价值”的辩题,自愿选择是正方还是反方,各自畅所欲言,理论或案例举证,有辩有驳,同时还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通过随机课堂辩论,有的同学意犹未尽,课下和我讨论不同观点。这就是将课堂教学手法的多样化引领到课下学生的兴趣思考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国外传媒伦理课程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借鉴
  与国内《传媒伦理与法规》课程相近似的国外相关课程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比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分校的媒介法较为成熟,分为媒介法与媒介伦理两大课程体系,媒介法相关课程包括:Introduction tn Media Law(媒介法基础)、The law 0fCyberspace(网络法)、Media Law for the Digital Age(数字时代的媒介法)、MediaLaw(媒介法通论)、SeminarinMediaLaw(媒介法讨论),这些课程统一每周两次,4学时,共计16个教学周,64学时。课程设计的目标就是使未来的职业传媒人明确他们在收集、制作、播报新闻和信息时的合法权利,从而免于侵权的法律风险。(感谢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分校访问学者、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路娟副教授提供的资料)在英国,对于传播学专业学生亦有《Technology and corrmaunications policy》(传播技术与政策)等课程的设置,课堂教学大纲注重Essential Reading(必要参考资料)和Further reading(深度参考资料)的布置。而且新闻传播类与法律专业学生的课程是可以无限制的联通,互选学分都被承认,注重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对比我国的《传媒伦理与法规》课程,首先,国外传媒法的课时有一定优势,我们可以考虑借鉴。国内《传媒伦理与法规》每周2课时,16周共32学时,广义传媒伦理与法规要涉及报纸、广播、電视、网络与新媒体、出版、广告等不同领域,既要涉及传媒伦理问题,还要涉及传媒法律知识的培养,所以可以考虑每周再增加1-2课时。其次,国外的课程注重事先资料阅读和课后资料的延展,而这在国内的课程中表现得不尽如意,可以考虑布置学生阅读资料,既可以让学生有的放矢,又可以根据自己理解加深延展阅读,消化吸收知识点。
  对于高校《传媒伦理与法规》课堂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探索,以上从五个方面结合课堂实际教学,加以展开论证,希望将教育部要求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法律教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目标细化,使学生真正受益。
其他文献
微信在2011年推出之后,就赢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但是在这一背景下,纸媒却出现了广告收入下滑、读者流失的问题,为了积极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需求,各个纸媒都开始建立起微信公
青年摄影艺术家史国威的照片给人以细腻且真实可感的直观体验,然而你却很难察觉到这些照片的色彩其实出自于他脑海中对真实世界的主观体验,“手工”上色便是他最为得心应手的
画长尾山雀步骤:长尾山雀。全长约14厘米。头与体圆而胖,尾羽较长,喙乌黑而短小。额头及胸腹部白色,头枕后两侧延伸至背中心为带状黑色,翅与背连接处淡棕色,翅翼、长尾及爪为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硅氧分子筛负载金属的催化材料、有机-无机杂化载体负载金属的催化材料、金属硅氧烷类的催化材料。前两者多
“天地生万物,万物皆灵气。”中国山水画历代得宠,既受帝王文人们垂爱,又受黎民百姓喜欢,其原因是山水画里包涵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精神,这种山水精神近乎于道。道,乃万物之规律。  蒙昧之初,喜祸降临,人们必然叩拜天地,祈求上苍。然天无言地无疆,唯高山、大河离天地最接近,于是先人们对自然山水崇敬之感,写下了不少诗文。我们说,山水是自然界性灵,山水画最贴近自然本性。  艺术源于自然,自然本是艺术。我们在自
纵观人类媒介技术的发展,从以报纸为主的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的传统视听媒体直到当下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手段,媒介话语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形态,但多形态的媒介话语带来的多样
徐生翁(1875-1964),浙江绍兴人。早年姓李,名徐,号生翁。中年署名李生翁,晚年复姓徐,仍号生翁。建国后曾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0世纪末,徐生翁从一个久不为人知的一方名
随着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公民记者”成为热点事件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一方面为热点事件贴上标签,另一方面作为新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其更容易挖掘出热点事件的新内容,
英国广播电视BBC作为世界公共广播电台的典范,始终以塑造、延展和巩固自身的品牌价值为发展主线。它以内容为王,将文化产品广泛销售到世界各地,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用全媒
2012年6月8日,由河南省农业厅、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组成的小麦专家组在我商丘市睢阳区路河镇岳庄村,对由商丘职业技术学院主持承担的1.3公顷“中新78”小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