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习题的启示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j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圆的周长后,我给学生安排了教材上的一些练习,另外增加了一道题(如下图):一只圆柱形油桶的底面半径是0.2米,与墙相距31.6米。如果把油桶滚到墙边,至少要滚几圈?
  
  没想到全班学生48人,仅有5人做对,正确率为10.4%。大部分学生认为滚动的路程就是31.6米,即31.6÷(2×3.14×0.2)=31.6÷1.256≈25(圈)。
  这不由得引起了我的思考:怎样的练习是学生发展所必需的?怎样设计和组织课堂练习,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
  随后,我增加了一节练习课,安排了如下练习题:
  1.把一只圆柱形油桶从东墙边挪到西墙边,已知东、西墙之间的距离是63.2米,油桶的底面半径是0.2米。如果把油桶滚过去,至少要滚几圈?
  我让学生亲自滚一滚,通过操作,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油桶滚动的距离应是油桶开始时底面圆心到靠近西墙面时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这个油桶应滚动(63.2-0.2×2)÷(2×3.14×0.2)=62.8÷1.256=50(圈)。
  2.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内有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小圆,这个圆在正方形内沿正方形的周长滚动一周,滚动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3.将两个1元硬币正面朝上平放在桌上,使两个“1”头对头地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如图1),将左边一个按住不动,右边一个紧贴左边硬币滚动一周。仔细观察:右边这个滚动的硬币本身转了几圈?
  
  我们将两个硬币用两个圆来代替(如图2),即圆①固定,圆②绕圆①转一圈。许多学生认为圆②经过的路程就是它圆周上的点绕圆①的长度,即圆①的周长,所以圆②自身转动一圈。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圆②转了两圈。事实上,圆②真正经过的路程并不是圆①的周长,而是它的圆心绕圆①经过的路程(如图3中的虚线图)。因此,假设圆的直径为d,则虚线圆的直径为2d,所以圆②自身转动2圈。通过操作,学生较好地理解完成了本题。
  4.如果两个圆的半径之比是1∶2,那么小圆绕大圆一周自身转了几圈?
  反思: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有效载体。因此,数学课堂有效的练习设计是有效教学管理理念下教师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设计呢?
  1.设计的课堂练习应该与生活贴近。
  小学数学内容,大多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多考虑从实际问题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情感,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2.设计的课堂练习应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价值,创造性地将其拓展,通过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习题去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习题的含金量。
  练习设计要有坡度,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可先设计一些模仿性的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并适时增加一些富有变化和发展性的练习,防止产生思维定势。
  3.设计的课堂练习应该注重实践性。
  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动手操作符合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原理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倡导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知识。
其他文献
片断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四幅PPT图片,一幅是景宁东坑镇中心小学、一幅是母校北仑区九峰小学、一幅是开国大典、一幅是福娃五兄弟。(学生从这些图片中的时间,可以读懂今天要学习“年、月、日”的数学信息)  师:今天,福娃五兄弟也跟我们一起来学习,你们说好不好?  生:好!  片断二:认识大月、小月  师:刚才同学们说一年有12个月,那你们知道每个月有多少天吗?(生答略)  活动(一):动一动,动出合作意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课堂中出现纷繁肤浅且无益低效的教学问题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当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的“24时计时法”一课后,使我顿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悟。黄老师那朴实的数学语言、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技巧,赢得了全场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现撷取其中几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共享。  片断一:  师: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老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目。  (播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因此,苏教版教材设计了大量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有卡通漫画、动物故事、生活场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教材是一种“文本”,要转化成教学行为,需要对文本进行再加工与再处理,进而把虚拟的、静态的学习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和富有研究价值的学习活动。
生活中,许多儿童青少年具有偏侧咀嚼的习惯,偏侧咀嚼对牙齿有害,主要表现在:如果经常用一侧牙齿吃饭,该侧面部肌肉发育过度,而另一侧则无法得到正常锻炼,时间久了两边面孔看起来就不一样了,这种影响对儿童来说尤其明显。口腔科医生就经常遇到习惯“偏侧咀嚼”的患者,这种坏习惯不仅会导致口腔问题,严重的可致“毁容”。  假期中,有名10多岁的女孩到口腔正畸科,希望医生能帮她纠正一下“歪脸”,原来女孩颜面部发育不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2.学生经历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操作、观察、归纳、概括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
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是学生探索、思考的产物,它的出现和利用能使课堂精彩纷呈。但怎样才能利用课堂上灵动生成的资源,把练习课也上得精彩起来呢?我在执教“乘法分配律”之后,专门安排了一节 “乘法运算律”的练习课,下面结合本节课的三个教学片断,谈谈自己在练习课上如何促进和利用生成,从而彰显练习课的精彩。  一、精心预设,巧妙生成  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之前必须进行有效的预设。为改变练习课因重复讲
艾丽莎是一个独立而天真的小女孩,她跟着单亲妈妈搬进了一栋老旧的公寓。妈妈因为工作忙,对她疏于照顾。晚上睡不着的时候,艾丽莎会“砰砰”地拍篮球。除此之外,她还喜欢提各种各样童稚的問题。  艾丽莎家的楼下住了一位脾气古怪的独居爷爷,因为晚上常能听到艾丽莎拍篮球的声音,他感到烦躁。一天,独居爷爷走在街上,发现艾丽莎独自坐在餐厅里等妈妈。爷爷看她可怜,便带她回家等妈妈下班。艾丽莎好奇地参观爷爷的房间,发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9页“比一比”是关于平均数的教学内容。查阅平均数有关资料,发现平均数有以下要义:(1)算术平均数可以将各数量的具体差异平均化,用以反映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一般水平;(2)算术平均数可以对比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地区间以及实际与计划间的一般水平;(3)算术平均数可以对比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状况,以说明现象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4)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众数,可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并联系生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认知特点以直观感知、形象思维占优势,本节课我以“数学活动”引领全课,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操作,在操作中体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基础是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已经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然后进行教学。本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要关注学生的“学”。如何才能真正落实这一新理念,已成为当前课改的热门话题。笔者通过尝试实践“毫米、分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沉淀了一些感悟和思考,现介绍如下,以期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第一次实践]    一、复习引入  通过“猜身高”的游戏复习“米和厘米”的知识,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与1厘米各有多长。    二、学习新知  (一)认识分米  1.出示一根长10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