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四个维度分析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之中,屡次表现出了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问题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指出了语文学科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基本特点,所以实践能力如何,越来越被认为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这个部分的教学目标得到突显,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语文材料、生活实践、艺术享受的机会,使之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进步,而非用专业性和系统性的语文知识束缚学生。在这种认知前提下,我们非常有必要做好语言、文化、思维等维度的教学思路调整。
  一、语言基础是保证核心素养形成的前提
  语言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先行内容,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生应当得到语言及文字方面的科学系统训练,像在低年级时,基本的字词基础教学便必不可少,从而满足语言建构的初步要求。而在小学的整个教育阶段内,教师同样需要以大量的精力应对这部分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深度感受及体验要求。
  例如在学习至《台湾的蝴蝶谷》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便需要让学生注意到本文的生字,且使之首先得以利用这部分生字组词,在此基础上尝试理解气候温暖、花草茂盛、水源充足等短语的含义和使用方法。这些可以说均属于语文核心素养之中的语言基础应用内容。在此过程中,应当引起留意的一点在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里面的语言基础应用目标是分层次提升的,而并非保持不变的状态,像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拼音及简单汉字是其掌握的目标,在中高学段借助工具理解文本,对词汇和句子的感情色彩加以分析等目标则需要提到日程上来,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知识接受能力给予区别对待。
  二、思维调整是确保核心素养巩固的要点
  出于完善学生核心素养的考虑,教师理应注意到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发展之间的关系,通常来讲,语文教学以文章为载体,而学生核心素养之下的思维发展即要看其在文本阅读方面的体会效果。为此,教师应当注意到学生联想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借助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互动,以及有效的情境对话等表现方式,带动学生由已知走向未知,提升核心素养之下思维能力的建构速度。在此过程中,保证学生得以从既有文本理解经验出发,做出有效的反思,形成独属于自我个体的观点。
  以《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为例,它的教学目标重点包括下述几项,即一、学习生字、理解生词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渺”等;二、可以流利并带感情地对课文进行朗读、背诵重点段落;三、大致体会由总至分的篇章结构;四、理解文章的内容及爱国情感。在教学过程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未能注意到学生在此时已经拥有了足够自主学习识字的能力,花很多无谓的时间,帮助学生研习字词读音、意思,使得学生思维得不到及时训练。本文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由总至分的篇章结构,且使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为了改变这种教学误区,教师应当积极调整课堂目標重点,把教学精力放在南沙群岛的景色及物产介绍上,而非罔顾学生思维习惯的刻板知识讲解。
  三、艺术审美是拔高核心素养水平的措施
  在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关注的过程之中,教师非常容易把艺术审美鉴赏方面的内容遗落过去,事实上,艺术审美鉴赏同上面提到的思维调整一样,都可以说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性内容,对于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帮助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换个角度来分析,因为语文学科同时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基本特点,但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却只重工具而轻人文,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新课程标准之中指出:需要让学生在审美情趣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所以,教师应当依语文学科基本特点,做好艺术审美鉴赏的强化工作,并有机协调到平时教学过程中去。
  四、文化传承是保证核心素养深度的源泉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强调文化传统,同样是一种呼应核心素养的积极做法,它从广义上接受了人类历史各个发展过程中,各类丰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具体可以有思想方面的、文艺方面的、科技方面的等内容。教师把这些内容提供到学生面前,可以说是一种关注人文性的前瞻性做法。基于语文学科的实用性考虑,该做法亦值得提倡。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非常有必要以基本的教材文本内容为出发点,为世界各地的文化尤其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加以适当阐释,从而展现出这些内容的深厚文化底蕴,发挥出它们的传承价值。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照顾到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提供特别的关注处理,比如要增加神话传说、节庆、民俗等方面的引入力度,既使课堂呈现出历史的意境,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如介绍《西游记》的时候,“猴王出世”是其中一个经典段落,若是教师把课堂设计重点放在文章阅读指导上,则很难说尽到了文化传承使命,这样做只会使学生止步于认识石猴形象的粗浅层次,而无法分析石猴在性格方面的特点。可很明显的是,在这个段落里面,石猴所具有的勇敢精神却是一种值得传承的民族文化精神,是应当让学生深入把握的。我们再举另外一个表现出文化传承特点的示例,也就是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民俗节日和语文学科的关联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比如当学习到《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文章的时候,完全可以从中引申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庆习俗内容,教师借此机会,向大家传递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让大家形成对这些民族节庆活动及春文化的深度认同感,利用视频欣赏、现场布置等手段,保证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接受知识的洗礼、文化的熏陶,从而让自己离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更近一步。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核心素养培养是一项不能不提的关键性任务,教师采取多种策略,让课堂教学得到理论与实践的妥善处理,从语言基础、思维发展、艺术审美、文化继承等维度,带领学生进入到更为积极有效的学习境界中去,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与反思所学往右内容,从而保证自身素养提升的全面性。
其他文献
语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处处都有“美丽”的影子,它的美在一个个具有人文背景的词句,这些词句可以使孩子们创造出梦想的诗篇。它的美还在于一篇篇饱含人生感悟的课文,这些课文可以使孩子们的思想如春意一般盎然。数学,也许我们的数学老师都很难肯定表述数学的“美”到底在哪里?除了“数”,就是“算式”,还有就是孩子们思维的流动。为此,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厌学现象较严重。要改变这种状态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培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会读书看报、习作和会说普通话。从语文课的特点来看语文课是读和写的结晶,语文课的表现形式就是字、词、句、段、篇;语文课的应用方式就是听、说、读、写;学习语文的方式就是理解和运用。语文教学要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学习,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意思,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的结合,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结合小学语文的
期刊
一、小学校长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  一个小学校长,由于他特殊的身份、地位和作用,其一言一行都直接左右着学校工作的思路和方向,一举一动都对全体师生产生着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校长的品质修养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校风、教风和学风,影响到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因此,良好的品质修养在校长的一切素质中居首要地位。  二、小学校长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观察事物、分析问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虽然没有直接写出“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但这种思想理念是有渗透于其中的。如《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第一点就提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其他学科也有同样的要求。  关键词:以人为本 师生平等 沟通交流 师生情感 鼓励促进  当前,仍有较多教师由于种种原因
期刊
阅读教学是传统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起着核心支撑作用。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对农村小学生阅读情况的问卷调
期刊
吾任教小学三年级语文,在进行每个单元的习作教学时,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任凭老师怎样买力地讲,学生还是一头雾水,似乎“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大部分学生都无动于衷,每次都以抄袭例文来应付。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便是老师一开始就对学生要求过高,学生缺乏习作的兴趣、技巧和深厚的词句功底。而三年级学生是习作的转折阶段,他们在写文章时不像高年级那样得心应手。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呢?吾认为可从以下几个
期刊
摘要:培养初中生语感能力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要求之一,教师不仅要在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能力形成过程,掌握语感训练的程序规律与原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语感训练的策略,而且要长期坚持深挖教材,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语感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 语感 培养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
期刊
我是中途接任三年级班主任,该班是一个普通班,纪律非常涣散,也没有一点良好的行为习惯,接一个这样的“放牛班”,我的心里很不踏实,甚至害怕,担心班主任的权威树不起来,压不住阵脚,下不来台。在政教赵主任的帮助下,我挑起了这个担子,但是我想:大不了,我跟班勤快点。结果从去年九月份以来,我不仅成功地拿下了这个班,班级还经常获得流动红旗。我不仅得到学生的喜欢,我还从学生那里得到许多快乐。现在,我的每一天都是轻
期刊
随着我区均衡发展的验收,上级领导给我们学校配备了“班班通”设备。“该设备集图文、动画和声音于一体,给过去生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数学教学中运用自制的课件进行教学,那生动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效果,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生动而有趣的学习氛围。通过课堂实践,谈谈我个人对“班班通”设备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期刊
“校本”即“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这里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阅读培养目标而选择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及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