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主要训练项目,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而教学必须重视对朗读的指导,加强朗读的训练。
关键词:小语教学 一年级 朗读指导
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主要训练项目,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我们提倡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和语文教学自身的基本规律。
一年级孩子刚脱离学前教育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最常见的要数读“望天书”和“唱读”这两种现象了。而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达到真正喜欢朗读,并在朗读中感悟,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加强朗读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在一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呢?
一、要把握好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
教师要正确把握一年级语文教学大纲,提炼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求。
一年级的课文是文字带拼音的小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指导孩子们在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反复练习朗读,做到不破词,不拖长音,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指导朗读时要体现层次性,每次朗读都要有不同要求。
在教学中,要重视范读的作用,遇到长句子和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二、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方法
(一)教师范读,引导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激发朗读兴趣
一年级的课文多为节奏感很强的儿歌、童谣、小短文等等,不仅结合生活实际,文境还很优美。而一年级的孩子认识的字不多,但记忆力特好,很容易出现合上书背得滚瓜烂熟,翻开书一字不识的“望天书”情形。因此老师的范读和教读尤为重要。教师通过范读,能帮助孩子们正音,培养孩子们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
例如,我在教《金木水火土》中,因为这是一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语句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美。教学时,我先以范读和带读,引导孩子们根据儿歌的节奏读正确,读流利,不唱读,不拖调;然后在听读、跟读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试着自己读一读,鼓励孩子们看清文字后,把每个字读准确;最后让孩子们以较慢的速度读,主要是以认读汉字为主,重点是读正确。
再如在教学识字1的第三课《口耳目》中,课文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展示了孩子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并以两句俗语“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告诉孩子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突出两点:
一是正确朗读俗语。“站”和“松”处于同一句,前者是翘舌音,后者是平舌音;“坐”和“钟”处于同一句,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翘舌音。这两处连起来读时孩子们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就多示范多带读,让孩子们在读中模仿,还要注意停连的读法。
二是读出韵味,体现含义。两句俗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通过带读,重点突出松、钟、风、弓”,让孩子们在读中感受到坐立行卧应有的精气神。
“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的确,有了语音,书面语言才有了活力,才有了跳跃着的生命,才能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慢慢内化成自己有序的语言。
(二)入情入境,提高孩子们的朗读能力
真正有感情的朗读,绝不会是“喊”着读,一定是入情入境的“美读”,是为了品味文章意蕴的轻声地读而去感悟文本,去感受言语的意趣和情境的美妙,达到“入境始与亲”的境地。
例如,我在教学课文《秋天》时,通过让孩子们看着动漫听范读,让孩子们感受课文中美丽的秋景,指导孩子们在听读中关注“凉了、黄了、叶子、来了”这几个词语中两个字前重后轻的变化,让孩子们感受轻声的读法,指导学生边读边配以轻重变化的击掌声;在读好轻声词语的基础上,将词语放入短语中,指导“天气凉了”“树叶黄了”“秋天来了”的连读和不唱读,体会这一类短语的节奏感;用对比读的方式指导读“一片片、一群大雁、一会儿、排成‘一’字”,读准“一”的变调,感受变调带来的音韵美。
在教《要下雨了》一课时,当我们读到小白兔边跑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快回家吧!”我看着学生喊:“孩子们,快回教室,要下雨了!”然后说那天要下大雨时,老师就是这样喊他们的。学生们都笑了,他们回忆起了这样的“说话环境”,再读课文的时候,也就能自觉地读出那种喊话的语气来,这就很顺利地把学生带入了语言描述的环境之中,轻松地完成了一年级学生要理解的程度,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读书兴趣。
(三)多样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孩子们朗读、点燃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激发孩子们的朗读感情、促进孩子们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慢读、反复读、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想象读、配乐读、录音朗读等等。
例如,在指导孩子们学习教学部编版课文《江南》中,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学习古诗,我让孩子们以认读汉字为主,用较慢的速度先试着自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去拼读,力求靠自己的能力把这首古诗读通读顺。
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引读、学生接读的方法,引导孩子們发现朗读中要做适当停顿。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诗句后面四句,孩子们对表示方位的词容易混淆,要引导孩子们发现这些方位词是按“东一西”“南一北”两组相对的形式进行排列的。朗读写方位的词时可以读得略重些,并让孩子们用手势表示这四种不同的方位,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时的情趣。
引导孩子们借助插图,通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盛夏时节荷塘莲叶如盘、莲花绽放、鱼儿嬉戏、姑娘采莲的江南风光。并让孩子们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达到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把诗句背诵下来。
(四)互动评读,提升孩子感情朗读的能力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
我在上《项链》时,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大海的美丽。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我说:“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沙滩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我评道:“呀,这个,我看到美丽的沙滩啦!大海,蓝蓝的。海滩,黄黄的。浪花,雪白雪白的,它们涌向沙滩,撒下了海螺和贝壳!”我特意把最能表现海滩美丽的语句按着学生的朗读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课堂上,我经常表扬读课文读得有感情的孩子,也表扬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孩子,还常鼓励孩子们互听互评,互教互助,鼓励读得不好的孩子说:读不好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会帮助你,所以,你要勇敢地站起来。在一次次的鼓励中,孩子们的朗读就会越来越好。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是方法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在读中不断加深理解,辅以教者的示范、指点,孩子们多读多练,在读的时候就能真挚自然,就会更好地运用朗读技巧,读出感情。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孩子们的刻苦练习,朗读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温儒敏 陈先云.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一年级 上册[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孔德勇 杨帅.课程标准教案 语文 一年级 上册.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G].2012
[3]惠林丽.浅谈小学生朗读指导.新课程(小学)[J].2014
关键词:小语教学 一年级 朗读指导
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主要训练项目,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我们提倡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和语文教学自身的基本规律。
一年级孩子刚脱离学前教育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最常见的要数读“望天书”和“唱读”这两种现象了。而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达到真正喜欢朗读,并在朗读中感悟,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加强朗读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在一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呢?
一、要把握好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
教师要正确把握一年级语文教学大纲,提炼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求。
一年级的课文是文字带拼音的小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指导孩子们在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反复练习朗读,做到不破词,不拖长音,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指导朗读时要体现层次性,每次朗读都要有不同要求。
在教学中,要重视范读的作用,遇到长句子和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二、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方法
(一)教师范读,引导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激发朗读兴趣
一年级的课文多为节奏感很强的儿歌、童谣、小短文等等,不仅结合生活实际,文境还很优美。而一年级的孩子认识的字不多,但记忆力特好,很容易出现合上书背得滚瓜烂熟,翻开书一字不识的“望天书”情形。因此老师的范读和教读尤为重要。教师通过范读,能帮助孩子们正音,培养孩子们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
例如,我在教《金木水火土》中,因为这是一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语句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美。教学时,我先以范读和带读,引导孩子们根据儿歌的节奏读正确,读流利,不唱读,不拖调;然后在听读、跟读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试着自己读一读,鼓励孩子们看清文字后,把每个字读准确;最后让孩子们以较慢的速度读,主要是以认读汉字为主,重点是读正确。
再如在教学识字1的第三课《口耳目》中,课文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展示了孩子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并以两句俗语“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告诉孩子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突出两点:
一是正确朗读俗语。“站”和“松”处于同一句,前者是翘舌音,后者是平舌音;“坐”和“钟”处于同一句,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翘舌音。这两处连起来读时孩子们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就多示范多带读,让孩子们在读中模仿,还要注意停连的读法。
二是读出韵味,体现含义。两句俗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通过带读,重点突出松、钟、风、弓”,让孩子们在读中感受到坐立行卧应有的精气神。
“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的确,有了语音,书面语言才有了活力,才有了跳跃着的生命,才能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慢慢内化成自己有序的语言。
(二)入情入境,提高孩子们的朗读能力
真正有感情的朗读,绝不会是“喊”着读,一定是入情入境的“美读”,是为了品味文章意蕴的轻声地读而去感悟文本,去感受言语的意趣和情境的美妙,达到“入境始与亲”的境地。
例如,我在教学课文《秋天》时,通过让孩子们看着动漫听范读,让孩子们感受课文中美丽的秋景,指导孩子们在听读中关注“凉了、黄了、叶子、来了”这几个词语中两个字前重后轻的变化,让孩子们感受轻声的读法,指导学生边读边配以轻重变化的击掌声;在读好轻声词语的基础上,将词语放入短语中,指导“天气凉了”“树叶黄了”“秋天来了”的连读和不唱读,体会这一类短语的节奏感;用对比读的方式指导读“一片片、一群大雁、一会儿、排成‘一’字”,读准“一”的变调,感受变调带来的音韵美。
在教《要下雨了》一课时,当我们读到小白兔边跑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快回家吧!”我看着学生喊:“孩子们,快回教室,要下雨了!”然后说那天要下大雨时,老师就是这样喊他们的。学生们都笑了,他们回忆起了这样的“说话环境”,再读课文的时候,也就能自觉地读出那种喊话的语气来,这就很顺利地把学生带入了语言描述的环境之中,轻松地完成了一年级学生要理解的程度,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读书兴趣。
(三)多样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孩子们朗读、点燃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激发孩子们的朗读感情、促进孩子们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慢读、反复读、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想象读、配乐读、录音朗读等等。
例如,在指导孩子们学习教学部编版课文《江南》中,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学习古诗,我让孩子们以认读汉字为主,用较慢的速度先试着自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去拼读,力求靠自己的能力把这首古诗读通读顺。
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引读、学生接读的方法,引导孩子們发现朗读中要做适当停顿。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诗句后面四句,孩子们对表示方位的词容易混淆,要引导孩子们发现这些方位词是按“东一西”“南一北”两组相对的形式进行排列的。朗读写方位的词时可以读得略重些,并让孩子们用手势表示这四种不同的方位,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时的情趣。
引导孩子们借助插图,通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盛夏时节荷塘莲叶如盘、莲花绽放、鱼儿嬉戏、姑娘采莲的江南风光。并让孩子们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达到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把诗句背诵下来。
(四)互动评读,提升孩子感情朗读的能力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
我在上《项链》时,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大海的美丽。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我说:“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沙滩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我评道:“呀,这个,我看到美丽的沙滩啦!大海,蓝蓝的。海滩,黄黄的。浪花,雪白雪白的,它们涌向沙滩,撒下了海螺和贝壳!”我特意把最能表现海滩美丽的语句按着学生的朗读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课堂上,我经常表扬读课文读得有感情的孩子,也表扬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孩子,还常鼓励孩子们互听互评,互教互助,鼓励读得不好的孩子说:读不好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会帮助你,所以,你要勇敢地站起来。在一次次的鼓励中,孩子们的朗读就会越来越好。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是方法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在读中不断加深理解,辅以教者的示范、指点,孩子们多读多练,在读的时候就能真挚自然,就会更好地运用朗读技巧,读出感情。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孩子们的刻苦练习,朗读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温儒敏 陈先云.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一年级 上册[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孔德勇 杨帅.课程标准教案 语文 一年级 上册.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G].2012
[3]惠林丽.浅谈小学生朗读指导.新课程(小学)[J].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