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nqin274385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课程实践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在纷纭复杂的变革面前常会迷茫。为此,我们广大教师应明确教育目标,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与心灵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学法,同时教师教学也要有艺术性,以求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民族性 学习方法 艺术性
  当今,教育改革风风火火,新课程实践遍布全国,教材编订日新月异,为了迎接这步步紧逼的种种变革,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谓日日翻新:名目繁多的新模式,似是而非的新理念,眩目震耳的多媒体,是非莫辩的多元解读……看似可称经典,可又让人难以为据。于是更多的人在迷茫中苦寻出路,有的死抠词句,名为夯实基础;有的拾语修逻,号为疏通体系;有的抛开文本天马行空,还美其名曰“人文关怀”……语文教学陷入了个性化泛滥的“无政府”状态,这样下去当然走不上语文改革的正途。
  在这种几近混乱的求新求变的形式下,语文教师尤其要保持冷静与清醒。拨开遮蔽望眼的重重浮云,以一颗平常心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将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我想如今社会无论发展得如何迅猛,它都需要具有诚信、善良、勤劳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势必要在完成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的能力之外,还要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人格。目标确定下来、方向找准以后,广大的语文老师就应该心中有数,从容地安排自己的教学计划,自如地实践自己的教学设想。此时,当我们在各种革新面前犹豫不决时,不妨反观传统的语文教学,其中许多优秀的经验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守护。
  一、思想性教育任重而道远
  首先我要做一点解释,思想性应该偏指民族性,语文教学要突出中华民族的情感和美德,这一点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尤其是在商业性充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物欲高度膨胀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已成了一个个家庭甚至家族的至宝。无论家庭还是社会更多地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对他们思想和人格教育往往却忽略,那么这些孩子走上社会以后将会怎样发展呢?如今,社会上类似这样的论调越来越多:中国新生代狭隘、自私、狂妄自大又易挫败,不善团结、缺乏凝聚力……在指责与批评之前,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孩子身上的这些问题本可以避免,是教育的缺失造成他们的所有的问题,因为“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
  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在其中蕴藏着古老的智慧、不变的伦常和永恒的真理。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和立身处世的黄金法则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它要求我们对人对事尽心尽力地去对待去践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论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有至高境界,“淡化个人,推己及人”(《论语》)的群体态度,“修齐治平、经邦济世”(《论语》)的人生追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的奋发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的忧患意识,“孝”“忠”“信”的道德规范,“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待”(《论语》)的个性色彩,“宁静致远,从容恬淡”(《戒子篇》)的高洁风骨,“舍生取义,慷慨赴难”(《孟子》)的凛然正气……这些闪光的文字应该成为滋养一代又一代人心灵的不竭的甘泉。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将这些智慧的种子播种在孩子们心灵的沃土中,促进他们精神的成长和心灵的提升。
  二、堪称经典的学习方法不能舍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向来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手段。诵读是一种“历练”。儒家讲求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存养玩味,着实履行。朱熹的读书方法,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至今仍不失其魅力。我国古代书院的学规对此也有详细的描述:“读书必专一,必正心肃容,计遍数。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须成诵,遍数未足,必满遍数。”那些功底深厚的国学大师们无不得益于青少年时代的苦心诵读。历练应该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只有经过反复历练,才能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才能获得运用语文的诸多技能。高中语文五册必修加大古文与诗歌的选编,还有一册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些经典诗文的选择不能不说是对中学生的传统美德与情操的要求,同时这些诗文存在于课本中恰恰是给了学生诵读历练的机会。
  三、语文教学要讲求艺术性
  传统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有问的艺术,有导的艺术。“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学记》)这是问的艺术;“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学记》)这是问的艺术所引出的学习结果;“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这是导的艺术;“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智。”(《学记》)这是导的艺术所产生的影响。当代语文课程改革要科学合理地继承这些朴素的教学艺术。课堂实践中许多优秀的教师也在践行着这些教学艺术。他们以艺术的眼光营造着当代语文教学的理想之境。
  语文课堂应该是锤炼语言、传承文化、涵养性情、启迪思想的场所,学习语文的过程,即人的文化成长和精神成长的过程。语文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优良的语文素养是人生幸福的基础。有了这个良好的素养,学生在以后的人生中才有能力自由地表达思想,与人和谐地交往。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帮助人实现幸福的过程,语文学习过程本身应充满着乐趣与幸福。语文课堂应是灵动的心灵之旅。在这快乐的学习之旅中,师生共同倾听先人留存下来的诗风琴韵,感悟先哲美丽的智慧人生。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体验到心灵的快乐,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应共同努力,把语文课堂建设成为师生心灵的诗意栖息之所。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探究性较强的理论学科,新课改要求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化学的精髓,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针对当前化学教学中化学思想的形成及培养策略加以分析总结。  【关键词】化学 化学思想 培养策略  化学是一门基本科学,与物理、生物、天文等学科相互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相互推动,共同发展。学科思想是学科发展的灵魂,化学
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教学中一大难题。很多教师不知从何教起,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学生写作,只是把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简单地说几句自认为准确无误的写法,而语文教材中单元作文教学缺乏循序渐进性,篇与篇之间没有写作水平内在上的联系。教师不知如何指导,学生更是不知该如何去写,学生抓耳挠腮半天凑了几百字交上来,下面就是教师们皱着眉头痛苦地改作文了,经常听到办公室的人在这叫苦连天,而评改时几句惯常的、枯涩的评语
【内容摘要】该文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依据杜威的教材观,探讨了教材二次开发的出发点、实现途径及教师权限等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材观 二次开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见,教师在备课中不但要备学生,备教案,更要备教材,即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二次开发。所谓教材的二次开发是指:“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
潘金莲、潘巧云和阎婆惜是《水浒传》中刻画比较成功的女性形象,她们作为水浒英雄好汉的妻妾嫂,由于自身的“淫乱”而惨遭好汉的杀害并“遗臭万年”。推究根源,与封建社会轻视女性,否定女性地位的流毒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礼记》规定:“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内”指家事、室事);“女子十年不出”(十岁以后就恒居内也);“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治丝茧,织紝组紃,学女事,以供衣服。观于祭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可以把这种“个性化阅读行为”理解为自主阅读的生成,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鉴赏、评价文本的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
中国古典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它承载了过多的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情感。一部中国诗歌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情感史。  古代诗歌的第一种情感类型就是悲情诗。由于封建帝制与政治腐败、科举制度与封建文化的束缚、名族冲突导致的战争等多重因素,在古典诗歌中,带有悲剧色彩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它们数量多,题材广,风格纷呈,很难作出规范而完整的分类,因此,学生在鉴赏时更觉得无从着手。故此,我们试从作品的题材和悲情的性质,将
【内容摘要】高中学生大多还处于青春期,大多已初具个性化审美能力,对于歌曲、画作等艺术都具有其独特的审美标准。而英语是高中学生必学的课程之一。本文以高中英语教学作为基本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英文歌曲欣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以及英文歌曲欣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使用策略。  【关键词】英文歌曲欣赏 高中英语 教学 价值 使用  一、前言  英语是高中阶段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学生高中阶段占有不可忽视
我们长时间生活在一种传统的教育氛围之中,教师在教室里用规定的时间教授已定的课文,传授高度浓缩了的语文知识;学生用同一规定的方式,听同一规定的分析,记同一规定的结论,得同一规定的答案。尤其是农村孩子,为了跳出农门,在学习上付出的努力,课堂上他们用心听讲,做笔记时,把老师的话一句句记录。原本应该丰富的语文学习生活被“同一规定”隔离开来,渐渐的学生心生厌倦。教学实践表明: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
自从《数学课程标准》推行以来,数学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新的课程和标准是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在新课标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把“为学生服务”作为确定教学的立足点。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把自身作用发挥到极至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体验动机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一年级学生是一个刚由幼儿转变为小学生
《汉家寨》一文与许多“独语体”散文一样,展示的是个体对生命、存在的一种思考和体验。在文章里,作者一人独骑穿行西北戈壁,一路静思默想,关注于自我微妙的感觉,潜心于自我世界的营造,有着浓郁的自我表现色彩和个人主观性。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意境,在作者内倾性地抒写中,了解并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就成了该篇散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关于意境,宗白华在他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有这样的表述: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