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医经典名方的源流考证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_x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古族使用方剂历史悠久,共经历4个阶段,包括13世纪以前的萌芽和经验积累阶段、13-16世纪的理论形成阶段、17-20世纪中叶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到现在的跨越发展阶段.其中源自古代经典医籍或有代表性的古医籍,为各代蒙古族医学家长期使用,并沿用至今,其疗效确切、效果明显的蒙古族药经典名方不少.2008年在《关于印发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中,提出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经典名方挖掘开发,《中医药法》中界定中医经典名方的标准是“至今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古代中医典籍所记载的方剂”.该文阐述了蒙古族医经典名方历史形成和发展过程,形成发展中具有影响力的古书籍——《甘露四部》《医法之海》《蒙医药选编》《珊瑚验方》《观者之喜》等的介绍,蒙古族医经典名方文冠木四味汤、手掌参八味汤、姜黄四味汤等的源流.对蒙古族医经典名方的产生、发展历史、特点进行概述,为蒙古族医经典名方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分析菊花-麦冬药对治疗干眼的潜在机制和分子学途径.方法 BATMAN-TCM数据库中以“Score cutoff≥40,P<0.05”作为条件筛选出菊花-麦冬的有效活性成分,采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和人类孟德尔数据库(OMIM)筛选出疾病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疾病-药对-化合物-靶点”调控网络.利用String软件构建交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和条形图,分析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核心靶点.使用clusterProfilerR包对共同靶点进行G
运用MCI、Sephadex LH-20、硅胶、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并结合TLC法,从生姜水部位的丙酮溶解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并结合多种波谱学方法(1D-NMR、2D-NMR、MS等),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2E,6Z)-8-羟基-2,6-二甲基辛基-2,6-二烯-1-基-(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酯(1)、(2E,6E)-8-羟基-3,7-二甲基辛基-2,6-二烯酸(2)、(E)-1,8-二羟基-3,7-二甲基-2-辛烯酸(3)、linalyl-
动物胆汁作为药物应用防治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包括鸡、猪、蛇、牛、熊等的胆汁,而胆汁酸类成分是胆汁的重要活性成分.研究表明,胆汁酸类成分主要包括胆酸、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等,能通过肝肠循环与肠道微生物互相影响,在营养吸收和分配、代谢调节和动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胆汁中胆汁酸类成分具有保肝、利胆、溶胆结石、抗癌、保护肾脏、保护心脑组织、保护神经、镇咳、平喘、祛痰、治疗眼病、调节肠道功能、调节血糖等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为了更好地发挥胆汁酸的药用价值以及在产品开发中的应
药用植物内生菌对宿主的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该文对药用植物苍术内生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发现,苍术具有丰富多样的内生真菌、细菌和放线菌资源,其中的有益菌对苍术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苍术的挥发油与内生菌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不同内生菌对苍术挥发油的组成和含量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可能在苍术的品质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通过传统培养分离方法获得的苍术内生菌群信息不足以反映苍术内生菌的真实情况,而且有关不同化学型及不同产地的苍术内生菌群研究较少,不利于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4种天然有机土壤改良剂对三七品质及农残重金属的影响并筛选出4种土壤改良剂合适的用量配比,为三七无公害栽培提供新方向。试验所用4种天然有机土壤改良剂为基施宝、激活、腐毒净及全能营养素,由不同植物地上部分、生物废渣及生物炭等混合发酵产生。试验过程中三七不使用任何农药和肥料仅使用4种新型土壤改良剂,试验为4因素3水平,基施宝(A)、激活(B)、腐毒净(C)、全能营养素(D)均设有低、中、
运用正、反相硅胶色谱柱、SephadexLH-20、MCI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毛黄堇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学分析方法,结合文献数据,从毛黄堇乙酸乙酯部位鉴定了 18个单体化合物,包括17个已知生物碱和1个萜类,其中化合物1(tomentellaine A)为生物碱类新化合物,化合物2~5、7~14、16~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香薷是常用芳香中药,挥发油类成分是其主要药效成分,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但香薷挥发油具有一定刺激性和不稳定性,需要制备为特定剂型以供使用.该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薷挥发油,采用HPLC测定其中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111 9±0.001 0)、(0.235 4±0.004 7)mg·mL-1;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和表面活性剂复配法,筛选最适辅料(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得到香薷挥发油纳米乳,继而载入压力容器得到喷雾剂,并对其稳定性和抗菌活性进行评价.以澄明度、黏度、气味、体感等为
中药高剪切湿法制粒(HSWG)过程机制复杂、影响因素多.为总结不同物料在HSWG过程的可制造性,该文构建了由11种物料组成的小型物料库,包括4种中药浸膏粉和7种药用辅料,每种物料用22种物性参数进行描述.设计了具有不同流体力学性质的黏合剂,进行了密度、黏度和表面张力参数表征.结合经验约束条件和随机化原则,安排21次制粒试验和8次验证试验.采用偏最小二乘(PLS)算法建立了基于物料和黏合剂性质、接触参数和工艺参数预测颗粒中值粒径的过程模型.通过模型辨识了黏合剂的表面张力和密度,以及过程无量纲参数最大孔隙饱和
血小板功能检测已越来越多地用于辅助诊断血小板疾病、血栓前状态及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监测和个性化治疗.在光学比浊法测定的基础上,新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也陆续被研究和开发.目前我国在血小板功能快检仪器研发方面仍是空白.抗血小板中药有效成分大体上可以分为萜类、黄酮类、皂苷类、有机酸类、木脂素类、二酮类、挥发油、二苯乙烯类等.中药及其化合物抗血小板作用的量效关系结果显示,大部分的中药提取物或单体成分抗血小板的起效多在微摩尔浓度级(μmol·L-1),其中丹酚酸B和银杏内酯K、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A的抗血小板效应强度
印楝素是从印楝属植物印楝种子中提取的一种高度氧化的柠檬苦素类三萜化合物,是公认无害的植物源杀虫剂.在植物中含量很低,化学合成步骤繁琐,通过生物合成的方式来获取印楝素将对印楝素的商业用途提供很大的帮助,但生物合成途径未知限制了利用合成生物学进行外源合成.该研究在实验室优化过的甲羟戊酸途径(MVA)的代谢流的酿酒酵母菌株中,通过异源表达来自苦楝和印楝中的氧化鲨烯环化酶(OSCs)AiOSC1和MaOSC1基因,验证了上述2个OSC为苦楝素和印楝素合成的三萜骨架化合物.进一步将印楝氧化鲨烯环化酶基因(AiO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