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真正的教育都应该包含德育.德育只有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2011年3月笔者参加了上海市物理创新大赛,比赛的课题是《热机》.在备战这节课的过程中,对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在力求创新的基础上,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
1 引入环节中的“人文教育价值”的渗透
1.1 科学发展史的有效渗透——蒸汽机的发展史介绍
在引入环节用两段视频来替代原先的两幅静态图片,“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更能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自然地渗透科学发展史,比如:蒸汽机是如何发展到内燃机的,蒸气机的发明、改进和使用对于工业革命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为热机的引出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发展史的有效渗透能起到启迪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开拓知识视野的作用,也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消化课堂中所传授的新知识.
1.2 科学家故事的有效渗透——瓦特的介绍
教师通过介绍视频中热机的速度告诉学生,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不记伟大的科学家——瓦特,这位对改写人类热机历史有着极其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通过学生自己的讲述加上老师的补充,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个真实的科学家的一面,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家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
2 新课讲授环节中的“科学教育价值”的渗透
2.1 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的创新意识——实验装置改进
通过观察“加热试管中的火柴”这一演示实验,教师随即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燃气重复对塞子做功,这个实验装置能实现吗?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有效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师生最终共同归纳出了四个有待解决的问题:(1)如何重复加燃料? (2)燃料如何内部点燃?(3)塞子如何反复飞出去再回来?(4)废气如何排出?在做了几番尝试之后,笔者尝试了全新的教学思路: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设计他们认为可行的办法,没想到学生的设计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比如:有位钱同学说,为了使活塞能够飞出去再回来,我们可以在活塞处加一个橡皮筋,并用一个支架固定住.这时立即有同学提出了质疑说,燃料在燃烧的时候会不会使橡皮筋熔化呢?钱同学所在的小组进行了补充:我们可以将橡皮筋放在试管外.对于如何重复加燃料,赵同学说:老师,刚刚我们在试管底部钻了一个洞,那我们可不可以在靠近试管底部的地方再钻一个洞,直接将燃料从这里重复“送”进去?关于排气的问题,有同学说,直接在活塞上开一个洞即可,我说当然可以.就在我准备将同学们的解决方案进行整理的时候,叶同学突然举手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还可以进行再改进,如果我们在排出废气的同时,用我们化学上的“止水夹”将进气口夹住,这样燃料不是可以燃烧得更充分了吗?”听到这样的回答,我简直是惊呆了,没想到看似枯燥的“热机”经过这样的创新,学生们的思维竟如此的开阔,大大出乎了我的预料.从这一环节崭新的设计,懂得了作为老师,我们平时可能就是担心、顾虑太多,导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充分发挥,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多说一点,多动一点,要相信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其实学生在得到成长的同时,我们自身的教学形式也会“绚丽多彩”的.
2.2 及时肯定,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完善装置改进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对自己充满信心的,我还记得在课堂上,从有些学生的眼神中,能看出他们在设计出自己的方案后,对自己的能力开始持怀疑态度了,这时候老师就要能及时地给予他们鼓励与赞扬,我随即说了一句:“只要有梦想就会有奇迹” 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给学生以自信心.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对学生来说可能会因为及时鼓励,就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学生在这样的肯定之下,一遍又一遍地完善装置的改进设计.整个设计环节虽然做了很多次修改,但看得出来学生是有收获的,于是我见缝插针告诉学生,每一项重大发明和物理规律的得出都要进行反复的验证,这就需要我们有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还记得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创意时的那份自豪,得到同伴、老师肯定后的喜悦,这是在传统的讲授课上永远也收获不到的成功.特别是当他们的创意和科学家设计出来的模型不谋而合时,学生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长久这样训练下去,学生的兴趣能不提高吗?
2.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模拟体验汽油机工作过程
在学生讨论得出汽油机的雏形之后,我给每组学生都准备了一个汽油机的小模型来模拟体验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在讨论过程中组内同学之间会互相补充进一步完善,最终较完整地描述出了汽油机的工作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了动手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仅让学生懂得了物理的有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 总结提升环节中“科学教育价值”与“人文教育价值”的统一
其实科学与人文并不是孤立的,只有将科学与人文融合,求真与求善统一,才能形成美的人格.在总结环节很多学生在谈热机未来的时候,都能和环境保护相联系,他们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比如:希望能制造出更多的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热机,用清洁的能源等,由此可见很多学生已经有了自己好的想法,同时我适时地教育学生要知道凡事都有两面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热机在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这是我们需要尽量改进的地方.这中间其实无形中已经渗透了物理学的发展与人类发展的紧密关系,同时我趁机对学生进行了鼓励,激励他们好好学习,用所学的知识为人类造福.
只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心去推敲每一个环节,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过程中努力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们学科教师要细心找寻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更要注重在有限的課堂上,让我们的学生领会更多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探究的精神,不致于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才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积极主动地为学生的智力与德行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 引入环节中的“人文教育价值”的渗透
1.1 科学发展史的有效渗透——蒸汽机的发展史介绍
在引入环节用两段视频来替代原先的两幅静态图片,“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更能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自然地渗透科学发展史,比如:蒸汽机是如何发展到内燃机的,蒸气机的发明、改进和使用对于工业革命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为热机的引出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发展史的有效渗透能起到启迪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开拓知识视野的作用,也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消化课堂中所传授的新知识.
1.2 科学家故事的有效渗透——瓦特的介绍
教师通过介绍视频中热机的速度告诉学生,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不记伟大的科学家——瓦特,这位对改写人类热机历史有着极其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通过学生自己的讲述加上老师的补充,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个真实的科学家的一面,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家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
2 新课讲授环节中的“科学教育价值”的渗透
2.1 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的创新意识——实验装置改进
通过观察“加热试管中的火柴”这一演示实验,教师随即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燃气重复对塞子做功,这个实验装置能实现吗?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有效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师生最终共同归纳出了四个有待解决的问题:(1)如何重复加燃料? (2)燃料如何内部点燃?(3)塞子如何反复飞出去再回来?(4)废气如何排出?在做了几番尝试之后,笔者尝试了全新的教学思路: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设计他们认为可行的办法,没想到学生的设计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比如:有位钱同学说,为了使活塞能够飞出去再回来,我们可以在活塞处加一个橡皮筋,并用一个支架固定住.这时立即有同学提出了质疑说,燃料在燃烧的时候会不会使橡皮筋熔化呢?钱同学所在的小组进行了补充:我们可以将橡皮筋放在试管外.对于如何重复加燃料,赵同学说:老师,刚刚我们在试管底部钻了一个洞,那我们可不可以在靠近试管底部的地方再钻一个洞,直接将燃料从这里重复“送”进去?关于排气的问题,有同学说,直接在活塞上开一个洞即可,我说当然可以.就在我准备将同学们的解决方案进行整理的时候,叶同学突然举手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还可以进行再改进,如果我们在排出废气的同时,用我们化学上的“止水夹”将进气口夹住,这样燃料不是可以燃烧得更充分了吗?”听到这样的回答,我简直是惊呆了,没想到看似枯燥的“热机”经过这样的创新,学生们的思维竟如此的开阔,大大出乎了我的预料.从这一环节崭新的设计,懂得了作为老师,我们平时可能就是担心、顾虑太多,导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充分发挥,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多说一点,多动一点,要相信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其实学生在得到成长的同时,我们自身的教学形式也会“绚丽多彩”的.
2.2 及时肯定,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完善装置改进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对自己充满信心的,我还记得在课堂上,从有些学生的眼神中,能看出他们在设计出自己的方案后,对自己的能力开始持怀疑态度了,这时候老师就要能及时地给予他们鼓励与赞扬,我随即说了一句:“只要有梦想就会有奇迹” 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给学生以自信心.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对学生来说可能会因为及时鼓励,就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学生在这样的肯定之下,一遍又一遍地完善装置的改进设计.整个设计环节虽然做了很多次修改,但看得出来学生是有收获的,于是我见缝插针告诉学生,每一项重大发明和物理规律的得出都要进行反复的验证,这就需要我们有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还记得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创意时的那份自豪,得到同伴、老师肯定后的喜悦,这是在传统的讲授课上永远也收获不到的成功.特别是当他们的创意和科学家设计出来的模型不谋而合时,学生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长久这样训练下去,学生的兴趣能不提高吗?
2.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模拟体验汽油机工作过程
在学生讨论得出汽油机的雏形之后,我给每组学生都准备了一个汽油机的小模型来模拟体验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在讨论过程中组内同学之间会互相补充进一步完善,最终较完整地描述出了汽油机的工作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了动手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仅让学生懂得了物理的有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 总结提升环节中“科学教育价值”与“人文教育价值”的统一
其实科学与人文并不是孤立的,只有将科学与人文融合,求真与求善统一,才能形成美的人格.在总结环节很多学生在谈热机未来的时候,都能和环境保护相联系,他们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比如:希望能制造出更多的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热机,用清洁的能源等,由此可见很多学生已经有了自己好的想法,同时我适时地教育学生要知道凡事都有两面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热机在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这是我们需要尽量改进的地方.这中间其实无形中已经渗透了物理学的发展与人类发展的紧密关系,同时我趁机对学生进行了鼓励,激励他们好好学习,用所学的知识为人类造福.
只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心去推敲每一个环节,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过程中努力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们学科教师要细心找寻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更要注重在有限的課堂上,让我们的学生领会更多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探究的精神,不致于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才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积极主动地为学生的智力与德行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