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体验 激活思维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ya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在学生对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成语,你猜一个数:
  半壁江山(),七上八下(),十拿九稳(),百里挑一()。
  这些都是什么数?你还能举一些分数的例子吗?
  2、师: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3、师:你还想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评析: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伊始就创设“猜谜语”这一情境,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好奇、新鲜等情感,使教学过程从开始就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并通过启发学生回忆旧知,激活他们的思维,促使学生产生探索新的数学问题的愿望。]
  二、出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一)单位“1”的认识。
  1、充分感知“1”。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数字“1”。
  师:这是几?能具体说说可以表示1个什么吗?
  学生回答:1个西瓜、一张白纸、一根绳子、一袋大米、一群人……
  师:对于数字1有如此丰富的意义,老师可以给它加上引号,起个名字叫作单位“1”。
  师:取出学具袋,拿出其中的学具,分一分,说一说,哪些能用单位“1”表示?(1张长方形纸、1个圆片、4个圆片、1根棉线、12个牙签、9张扑克牌、小立方体8个……)
  2、归纳单位“1”的概念。
  无论是一个物体还是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 “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3、你还能把什么看作单位“1”?
  (1)游戏:这名男同学是这个学习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作单位“1”?他是本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又把什么看作单位“1”?
  (2)多媒体出示:西瓜图……
  [评析:教学单位“1”,突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具体抽象的过程”, 然后顺势总结:以后我们还可以把“半个西瓜”、“1/4个西瓜”、“一条路”、“一项工程”等看作“1”。将数学知识前后联系起来,体现了用“发展的眼光”来学习数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后继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分数的意义
  师:用所学过的分数的知识,分分你手中的单位“1”,你能得到哪些分数?
  1、多媒体出示操作要求:
  分一分——选择1种学习材料,表示出你想要表示的分数。
   画一画——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这个分数。
   折一折、涂一涂——选择合适的学具,用折叠、涂色的方法表示这个分数。
  说一说——组内相互交流,说说这个分数。
  “你想要表示的分数是( ),把()看作“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
  2、 学生动手操作、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交流。
  3、汇报。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对不准确的地方要加以修正,尤其要强调“平均分”(多媒体展示)。
  [评析: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探究分数意义的数学活动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观察分析,进而引发思考,最后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将静态的结论性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探索性数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逐渐培养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方式和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又在不知不觉中为新知的构建架设了桥梁。]
  4、师生共同概括分数的意义。
  (1)师:什么叫分数呢?(生说,师板书。)
  (2)看书P74怎样说的。我们说的和书中说的有什么不同?
  (3)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表示什么意思?(挑其中的一个)
  (4)师:今天同学发言很积极,到现在为止有多少人发言了?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下面还有许多问题,等着你解决,你猜一猜这个分数哪一部分将发生变化?怎样变?你又发现了什么?
  (5)生活中人们常用分数来进行描述,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一个分数?
   [评析: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熏陶。在设计时,教者注意到学生自我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自学课本、相互交流,了解分数的有关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评】
  本节课设计,努力凸显了以下四个想法:
  1、激发兴趣,注重体验。课堂教学的伊始就创设“猜谜语”这一情境,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文本”,更是“体验”。本课教学中的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为学生提供了多维度、深层面的体验,学生感受到不是在机械地学习,而是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在学习时感到了乐趣,体验到了成就感,有利于激励他们更深入地学习与研究。
  2、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本课设计注意数学和生活的联系,用学生身边随时可取的素材(如长方形纸、圆片、棉线、牙签、扑克牌、立方体等),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这样学生既感到亲切,又易操作,有利于概念的形成。在学生建立好分数的意义概念后,又及时地回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由抽象到具体,由一般到特殊,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
  3、淡化形式,注重过程。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课设计淡化了形式,很注重过程,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大胆改革教材例题的呈现方式,“跳出教材教数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和表现的机会,不过分刻意地去体现数学教学的严谨性,但是整节课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性体现了教学的严谨性。
  4、以人为本,注重发展。新课标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由于学生的个体素质存在差异,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在探究分数的意义时,进行小组合作,大胆地进行分层次教学,即使是后进生,他们也都能用纸折出分数来,从而建立起分数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数概念的含义,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练习设计上精且极具层次性、开放性、挑战性,给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改革给美术课堂带来了生机,它不仅是课程内容、教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学理念发生了具大变化,教师的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由于美术学科一直处于学校的“冷三门”,是学生心目中的偏科。我们在学习全国的课改经验,以四川省高中新课改为契机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逐步建构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创造性地开展学生主体性“ 导师”教学,为学生创造了广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数学教学不是靠给学生“加压”,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推动力。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联系数学知识,抓住“热点、活点、趣点”,正确引导,“点穴”到位,挖掘开发数学知识的趣源,在教学中实施“趣教”,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营造和谐宽松、情深趣浓、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课堂氛围,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统一,用数学本身的魅
期刊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重大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的学生也深知其重要性,在学习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却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出现如此严重的两极分化呢?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严重分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步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就能逐步加深。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朗读训练不
期刊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语文考试中的半壁江山,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语文教学难,作文教学更难。从当前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两极趋势:大部分人兴趣不高,认为 是一种苦“差事”,惧怕作文,只有少部分人有浓厚的兴趣,视作文为快乐,以致于造成作文教学始终摆脱不了少(学生收获少)、慢(收效慢)、差(效果差)、费(时间浪费)的“尴尬”状态,令众多教师上下求索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为指导、以学生的质疑解疑为核心实施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一、学生自学思考  “自学”,即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法: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小组内交流,质疑、解疑  即在学生
期刊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它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关键。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思维,课堂才能走出“干、死、闷”的格局。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觉得政治课的内容离现实生活太遥远,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出现的能力参差不齐、教学进度无法统一的问题,根据分层导学法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分层教学尝试。“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或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其实质是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实现个别化教学的一种方
期刊
一、基本内涵  1、双自:  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2、双导:  教师引导发现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3、民主课堂: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具体表现为学生是课堂活动主体,学生是一切教学资源的所有者以及教学资源组织形式的最终决定者。教师服从、服务于学生,具体表现为:教师活动因学生需要而产生,因满足学生需要而结束。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监督者、调控者、评价者,而绝不能成为学生活动
期刊
一、让学生享受快乐  现代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与学习发生的情境紧密相连,学生的学习实质上就是借助学习情境的帮助,实现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因此,必须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情境,作为支撑研究性学习的有力保障。  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发扬民主,要有民主意识,善于尊重每位学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题地位,不包办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杜绝一切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言行;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