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数学游戏 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一环,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目前的小学计算教学面临着老师的“教”轰轰烈烈走过场、学生的“学”不假思索随意来、课后的“练”模式单一没动力的困境。作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可以借力数学游戏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以“24点游戏”为例,从设计游戏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灵活游戏形式、注重游戏连贯等四个维度,阐述借力数学游戏开展计算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游戏;24点游戏;运算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严肃、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缺乏了语文学科的抒情,欠缺英语学科的活泼,对比图音体的自由灵动更是望尘莫及。因此,学起来会显得比较枯燥、乏味,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学生不断地重复着机械性的练习,久而久之,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可能出现事倍功半的反效果。但是,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学习数学的各个环节中,几乎都离不开运算,运算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各个学段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更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提高学生运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计算教学目前面临的困境
  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规律正确进行运算的能力,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的计算,更是比计算能力还要更高一个层次的能力。而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还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創造力、开拓数学逻辑思维。但是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我们就经常陷入这样的困境:明明看似很简单的计算,学生计算时老是出错,准确率未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归根结底,其实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出现了问题:
  1.老师的“教”轰轰烈烈走过场。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了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本身是很好的,尤其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解题能力很有帮助,但是有的老师光在多样化教学上花功夫,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平均用力,没有在多样化教学的基础上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筛选,结果到最后,学生看似学到了很多种方法,其实没一种是掌握到位的。
  2.学生的“学”不假思索随意来。计算,更多时候是运算法则的运用,学生计算的出错,往往是因为他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理解某些计算法则的算理,最终导致整个运算的错误。
  3.课后的“练”模式单一没动力。目前大多数的计算练习还是以笔头训练为主,单一的练习模式让本就枯燥无味的计算更显无趣,根本就无法提升学生自动自发进行巩固练习的动力。
  二、借力数学游戏开展计算教学的优势
  正如美国数学家马丁·加德纳所说:“唤醒学生的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悖论、打油诗或那些呆板的老师认为无意义而避开的其他东西。”为了打破计算教学的这一僵局,笔者尝试在数学计算教学中适时引入数学游戏,例如,在进行一年级“10的加减”教学、二年级“乘法口诀”教学时,我加入不同形式的“对口令”游戏;在进行三年级两步计算和四年级运算律中引入“24点游戏”……笔者发现:这些数学游戏的加入,使计算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符合心理需求,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的呈现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毫无抵抗力的。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加入“游戏”的元素,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接受”成“主动学习”。
  2.老师寓教于乐,加大参与动力。游戏的加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鲜活起来,学生不再把老师所讲的教学内容当成一个学习任务来完成,而是把它当成了一个挑战,这样更符合小学生的口味,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会随之提升。
  3.利用竞争意识,提升学习收益。游戏之所以吸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游戏往往和竞争捆绑在一起,不管是“闯关升级”,还是“与人对抗”,最重要的目的都是加大游戏的刺激度,将游戏的收益最大化。在学习中引入游戏的目的亦是如此,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最大限度地提升学习的收益。
  三、借力数学游戏开展计算教学的策略
  既然数学游戏有如此多的优势,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用好数学游戏,使游戏为我所用,并借此帮助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呢?下面以“24点游戏”为例,谈谈如何借力数学游戏提升运算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游戏内容
  老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明确“数学游戏”是为了辅助(下转第36版)(上接第35版)教学,其最根本最重要的目的还是“教学”。因此,我们在设计游戏内容时就必须依纲靠本,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游戏,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要让游戏服务于教学。例如,在一年级学习凑十法时,可以设计一个“找朋友”的小游戏,老师出一张数学卡片,学生找出能与之凑成10的数字伙伴。在二年级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可以设计“凑数”游戏,每人每轮抽一张牌,由参与者决定将牌放在哪个数位,凑好数后比较两人所凑数的大小,数大为赢。四年级学习运算律时,可以设计“24点”游戏,每人抽取数字牌,看看谁能最快凑成24……其实,游戏内容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是:游戏内容要符合学习目标,否则就不是一个好的数学游戏。
  2.明确游戏规则,激发学习兴趣
  在组织数学游戏前,要先和学生明确游戏规则,否则就会出现满堂闹哄哄、而学习成效大打折扣的现象。游戏规则的制定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什么可变化的,如24点游戏,这类型的游戏规则可由老师直接呈现,以简单易懂为原则;另一种则是可以变化的,如,“找朋友”的游戏,既可以两个数凑成10,也可以两个数凑成8……这时,老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一起制定游戏规则,学生参与制定的规则,更能吸引学生全情投入游戏当中。
  3.灵活游戏形式,提升运算能力
  既然是游戏教学,在组织形式上就可以更加的灵活多变。
  ①集体与个人的调整。在组织游戏时,教师作为主导者,应根据游戏的情况,对参与角色进行调度,如:有的游戏让男生与女生进行对抗,有的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有的游戏适合同桌间进行,有的则以个人名义进行参与……又或者在同一个游戏当中进行阶段时的调整,挑战者的改变也能直接影响参与者的兴奋度,甚至将一个游戏推向高潮。   ②课内与课外的延伸。我们常说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还有其它的学习任务,游戏毕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我们不可能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游戏,因此,很多游戏往往需要课内先尝试、课外再延伸。笔者在开展“24点”游戏教学时,先在课堂上和学生明确了游戏的规则,组织学生开展了几轮的游戏,然后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寻找对手进行挑战,这样就可以将课上的数学游戏,延伸至课外,既保证了教学时间不受影响,也能让孩子活学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大大提升了游戏效益。不仅如此,晚上还布置家庭主题作业:与父母一起玩“24点”的游戏,将课外的游戏延伸到家里,提升运算能力的同时拉近亲子关系。
  ③活动与练习的变化。
  数学游戏多数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个时候往往是不需要学生用动手的,但是归根到底数学游戏是服务于教学的,所以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在组织了数学游戏后,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也对游戏的规则变得熟悉了,这时,我们就可以适当将活动的形式向。我在组织“24点”游戏时是这样操作的:一开始是利用数字卡片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在开展了几轮比赛后,学生逐渐掌握了计算24点的规则,并培养起了一定的数感,这时的学生对24点的游戏活动形式也开始有点审美疲劳了,于是我适时对形式进行了调整,对学生说“现在同学们的计算能力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我们增加难度,你能闯过这关吗?”这时适时将以活动为主的24点游戏改成了以“习题计算”的方式进行呈现,不仅顺利地由具象过渡到抽象,更是让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4.线下与线上的结合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翻转课堂”不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课堂可以翻转,那计算练习可以“翻转”吗?确实,网络或手机上也有很多的电子资源可以利用,这些电子资源以其亮丽的色彩、图文并茂的特点吸引着学生,而且通过查找发现:网络上也有各种类型的数学小游戏,这些线上的游戏具有题量丰富、快速判断的优点,这是老师人工所不及的。于是在组织开展“24点游戏”的时候,我引入了网上的电子益智游戏资源,同时也找到了一些关于24点的app方便学生练习。练下练习与线上游戏的相结合,既提升了學生练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练习的量,还解放了老师。
  四、结合学段特点,加强游戏连贯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尤其是计算教学,几乎贯穿所有年级,数学游戏的设计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独立设计,也可以根据学段特点稍作修改、贯穿始终。例如,“24点游戏”的游戏规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因此更适合中年级的学生,那是不是低年级的计算教学就用不上呢?其实不然,数学是相通的,尤其是计算,数学经常强调要“变式练习”,其实数学游戏也可以进行“变身”。例如,在教学一年级20以内的加减计算时,我将游戏设计成“老狼老狼几点钟”,即要求每人一张牌,计算两人的和与差。在教学100以内加减法时,就将游戏升级为每人两张牌凑成两位数后,计算和与差。在二年级教学乘法时,又将游戏调整为每人一张牌,计算两数积。这样,在三年级学习了混合运算后,再逐渐开展24点游戏时,一切就变得如此顺其自然。
  数学游戏犹如魔术师手中的道具,教师就是魔术师,就看魔术师如何发挥智慧为手中的“道具”变身,相信只要用好数学游戏这一道具,一定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能吸引学生与你一道奔跑在学习数学的路上。
  参考文献:
  [1]学周刊.浅谈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行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4.
  [2]陆霞.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误区[OL].考试周刊编辑部,201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逐步推广和深入发展,我国对各个地区的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是学生第一次接受正式性的教育,对学生以后的思维发展和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现行的教育体制范围内,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本文旨在研究小学英语课堂的提问技巧,希望能够推动英语学科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提问;技巧  一个充满张力、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不仅应该具有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
【摘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3-6岁的幼儿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如何让他们把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想法表达出来,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和实践的课题。为了让幼儿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以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为切入点,围绕语言环境的创设、丰富幼儿读物、丰富幼儿的词汇、提升幼儿语言交流能力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字】语言环境;幼儿读物;交流能力;语言表达  当代社会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儿
【摘要】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较为低效。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优化小学科学教学。  【关键词】实验教学;低效性;小学科学;对策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这种素养主要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得的。在这种探究活动中,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实验教学也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
改革开放、素质教育和互联网的发展,给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生活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国内外反华势力和分裂主义分子亡我之心依然不死,一些反动、腐化、有害的信息以及社会丑恶现象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传播、渗透,给学校和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学校教育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有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实践;重“崇洋媚外”轻爱国主义情怀教育;一些学生表现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
【摘要】学习潜能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源泉。本文结合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实例,谈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潜能。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潜能;学习能力;学习效能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在40分钟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效率,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只要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就能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数
【摘要】2012年公布的《人教版語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语文教学则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
【摘要】中职学生专业实践环节作为职教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核心——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新时代中职生的个性特点、中职校实践教学存在的弊端,必须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改善现状。通过对6S现场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运用,不仅能提升各实训场地的管理内涵,还能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更好地实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目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教育的改革,学生的德育教育受到社会及家长的广泛关注,政府、教育部门也加大了教育的投资建设,如何有效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是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研究对象。班主任是班級的核心,其主要工作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主阵地,全面创设良好的班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班主任教师肩负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本文对德育教育在小学班
【摘要】本文立足于我国高中阶段化学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生学科学习与发展潜力的具体策略,希望对此理论的研究,可以对实际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自主学习;学科发展潜力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以及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学生发展需求,要求广大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勇于打破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桎梏,积极探索一条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彰显学生主体地
【摘要】根据学校特有的课程安排和规章制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利用独特的课堂管理办法实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小学课程设置中,信息技术学科只在四、五、六年级开设,而且每个星期只安排一节课时,加上信息技术课通常不是质量抽测科目,且担任信息技术的任课老师通常还要兼职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因此,教师面向的学生多但接触的时间却很有限。如何高效地上好信息技术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