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史,了解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了解具有里程碑作用的数学成果及重大事件,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数学游戏,感受数学好玩、数学有用、数学是美的,是数学欣赏课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欣赏课 察数学之趣 悟数学之意 领数学之美 晓数学之愉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在高年级的数学课堂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问题提出来,学生明明会,却很少人举手,虽然教师很尽责地去兼顾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但很少看到数学课堂上孩子跃跃欲试地举手和热情洋溢的笑脸。为了改变现状,寻找原因,我对本班学生开展了如下问卷调查:
问题1:你喜欢数学吗?谈谈你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哪些数学课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或谈谈你比较喜欢的数学课是怎样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关于数学的那些知识是你比较喜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次问卷共发30张,回收30张,无废卷。
从第一题的调查分析中发现,68%的学生觉得数学计算比较多,认为比较枯燥、麻烦,甚至个别同学觉得学习困难。第二题的反馈情况:93%的同学对数学知识拓展的课印象深刻,尤其有十几位同学谈到:六年级第一学期时老师在上比的知识时,结合了名画《蒙娜丽莎》、金字塔,以及生活中的现象,告诉了他们黄金比的知识,使他们对数学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五年级教学圆时,老师让他们欣赏了生活中、宇宙中不同的圆,让他们觉得圆很美。关于问题3,83%的同学不同程度地表示喜欢数学故事或典故,或很喜欢解数学趣题,或喜欢用数学知识给生活中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中我们分析得出,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体会到蕴含于数学之中的奇趣。怎样才能让孩子领略到数学之中的奇趣和美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参阅了小学开设音乐欣赏和美术鉴赏课的优点后,我们突发奇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何不在我们农村小学的数学课堂上开设数学欣赏课呢?让孩子通过听、看、触、想、说等形式欣赏各类有关数学的历史、故事、趣闻、问题、图案、人物、笑话等知识,去感知体味生活中数学的美无处不在,并为最终达到孩子对数学知识的渴望而服务。
三、实践与思考
数学本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数学是空间,是图形,是语言,是游戏,是故事,是问题,是发现和发明,是科学,是历史,是一座艺术的宫殿。为此,了解数学发展史,了解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了解具有里程碑作用的数学成果及重大事件,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数学游戏,感受数学好玩、数学有用、数学是美的,是数学欣赏课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数学欣赏课的实施中做了以下实践。
(一)从“闻”中感知,察数学之趣。
“闻”是指数学中的趣闻异事,在数学欣赏课中,向孩子讲述一些有关数学的趣闻轶事,可以使他们逆发出数学的思维火花,从而迷恋数学。比如上面所提到的黄金分割,植物叶子中的黄金比让植物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人体中的黄金比,让人类具有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形体美;金字塔的高与底座的边长之比、艾菲尔铁塔最底两层的高与塔高之比均是0.618,这个比的存在使这两座建筑物闻名于世。如果在数学欣赏课中,我们的老师向学生讲述这样的一些数学趣闻,肯定会吸引每一个孩子的眼球,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了解什么叫比?什么叫黄金比?黄金比到底美在哪里?学生从中更加深了对比的理解。
(二)从“史”中触动,悟数学之意。
生动地讲述一些数学史,能使学生在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而深感自豪的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向往。例如,介绍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古巴比伦人遗留下来的平方数表;中国数学的世界之最;等等。这些数学史话讲解给学生听,会引起了他们对数学的极大兴趣。
而数学家们的轶事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使他们从中学到数学家们的治学精神。陈景润一生的梦想与事业是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数学家哥德巴赫在研究中发现:大于6的偶数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的形式。如6=3 3,8=3 5,10=3 7,12=5 7,……人们验证了许许多多的偶数,结论都成立。但数字是无穷无尽的,对大偶数这个结论成立吗?陈景润用了一生去解决这个问题。遗憾的是,他也未能彻底给出证明,只能留给我们或我们的后辈去解决了。陈景润为攻克这个世界难题,草稿就写了好几麻袋,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勇攀高峰的精神。像这样古今中外的数学家的奇闻轶事可谓数不胜数,通过介绍,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初步让学生了解前人对数学所付出的努力、所收获的成果,让学生对数学有了重新的认识。
(三)从“图”中挖掘,领数学之美。
“图”就是数学图形,在我们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就存在着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五种平面图形和长方体、立方体、圆柱、圆锥四种立体图形,每种图形经过切、割、补、拼或者特殊处理后都能形成各种非常美丽的图案,比如上述所讲到的三种图形,经过简单拼合,就能拼出鹦鹉、公鸡、水鸟的图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数学欣赏课中,我们可以让孩子尽情地玩拼七巧板、拼图、涂方格等,从游戏中去体验数学图形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四)从“玩”中激趣,晓数学之愉。
数学是也是一种游戏,如“24点”是一种扑克牌智力数学游戏,如同象棋、围棋一样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24点”能极大限度地调动眼、脑、手、口、耳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和反应能力很有帮助。又如学完了倍数和因数后,我们就在五年级开设了一节数学欣赏课《找朋友》。让学生利用倍数因数的关系,从找电话号码,门牌号开始慢慢地一步一步找到自己的朋友,从而让学生在玩中体会到了数学带给自己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从“探”中联系,明数学之用。
让学生猜谜语,如用猜数学名词、猜名人、猜成语等不同形式,让学生知道数学与其他学科也是有联系的。我们还介绍了数学在艺术学、管理学、工业建筑等方面的应用,如麦比乌斯圈,把纸的一端扭转180°,再将一端的正面和背面粘在一起,这样就做成了只有一个面的纸圈儿。把这个圈一分为二,照理应得到两个圈儿,奇怪的是,剪开后竟是一个大圈儿。学生都为之惊叹。运用麦比乌斯圈原理我们可以建造立交桥和道路,避免车辆行人的拥堵。
在数学欣赏课中,我们带着孩子浏览数学概貌,欣赏数学之美,品味数学之趣,感受数学之妙,领略数学之奇,让数学博大精深的数学真正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世界,感悟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欣赏课 察数学之趣 悟数学之意 领数学之美 晓数学之愉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在高年级的数学课堂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问题提出来,学生明明会,却很少人举手,虽然教师很尽责地去兼顾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但很少看到数学课堂上孩子跃跃欲试地举手和热情洋溢的笑脸。为了改变现状,寻找原因,我对本班学生开展了如下问卷调查:
问题1:你喜欢数学吗?谈谈你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哪些数学课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或谈谈你比较喜欢的数学课是怎样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关于数学的那些知识是你比较喜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次问卷共发30张,回收30张,无废卷。
从第一题的调查分析中发现,68%的学生觉得数学计算比较多,认为比较枯燥、麻烦,甚至个别同学觉得学习困难。第二题的反馈情况:93%的同学对数学知识拓展的课印象深刻,尤其有十几位同学谈到:六年级第一学期时老师在上比的知识时,结合了名画《蒙娜丽莎》、金字塔,以及生活中的现象,告诉了他们黄金比的知识,使他们对数学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五年级教学圆时,老师让他们欣赏了生活中、宇宙中不同的圆,让他们觉得圆很美。关于问题3,83%的同学不同程度地表示喜欢数学故事或典故,或很喜欢解数学趣题,或喜欢用数学知识给生活中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中我们分析得出,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体会到蕴含于数学之中的奇趣。怎样才能让孩子领略到数学之中的奇趣和美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参阅了小学开设音乐欣赏和美术鉴赏课的优点后,我们突发奇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何不在我们农村小学的数学课堂上开设数学欣赏课呢?让孩子通过听、看、触、想、说等形式欣赏各类有关数学的历史、故事、趣闻、问题、图案、人物、笑话等知识,去感知体味生活中数学的美无处不在,并为最终达到孩子对数学知识的渴望而服务。
三、实践与思考
数学本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数学是空间,是图形,是语言,是游戏,是故事,是问题,是发现和发明,是科学,是历史,是一座艺术的宫殿。为此,了解数学发展史,了解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了解具有里程碑作用的数学成果及重大事件,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数学游戏,感受数学好玩、数学有用、数学是美的,是数学欣赏课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数学欣赏课的实施中做了以下实践。
(一)从“闻”中感知,察数学之趣。
“闻”是指数学中的趣闻异事,在数学欣赏课中,向孩子讲述一些有关数学的趣闻轶事,可以使他们逆发出数学的思维火花,从而迷恋数学。比如上面所提到的黄金分割,植物叶子中的黄金比让植物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人体中的黄金比,让人类具有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形体美;金字塔的高与底座的边长之比、艾菲尔铁塔最底两层的高与塔高之比均是0.618,这个比的存在使这两座建筑物闻名于世。如果在数学欣赏课中,我们的老师向学生讲述这样的一些数学趣闻,肯定会吸引每一个孩子的眼球,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了解什么叫比?什么叫黄金比?黄金比到底美在哪里?学生从中更加深了对比的理解。
(二)从“史”中触动,悟数学之意。
生动地讲述一些数学史,能使学生在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而深感自豪的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向往。例如,介绍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古巴比伦人遗留下来的平方数表;中国数学的世界之最;等等。这些数学史话讲解给学生听,会引起了他们对数学的极大兴趣。
而数学家们的轶事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使他们从中学到数学家们的治学精神。陈景润一生的梦想与事业是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数学家哥德巴赫在研究中发现:大于6的偶数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的形式。如6=3 3,8=3 5,10=3 7,12=5 7,……人们验证了许许多多的偶数,结论都成立。但数字是无穷无尽的,对大偶数这个结论成立吗?陈景润用了一生去解决这个问题。遗憾的是,他也未能彻底给出证明,只能留给我们或我们的后辈去解决了。陈景润为攻克这个世界难题,草稿就写了好几麻袋,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勇攀高峰的精神。像这样古今中外的数学家的奇闻轶事可谓数不胜数,通过介绍,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初步让学生了解前人对数学所付出的努力、所收获的成果,让学生对数学有了重新的认识。
(三)从“图”中挖掘,领数学之美。
“图”就是数学图形,在我们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就存在着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五种平面图形和长方体、立方体、圆柱、圆锥四种立体图形,每种图形经过切、割、补、拼或者特殊处理后都能形成各种非常美丽的图案,比如上述所讲到的三种图形,经过简单拼合,就能拼出鹦鹉、公鸡、水鸟的图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数学欣赏课中,我们可以让孩子尽情地玩拼七巧板、拼图、涂方格等,从游戏中去体验数学图形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四)从“玩”中激趣,晓数学之愉。
数学是也是一种游戏,如“24点”是一种扑克牌智力数学游戏,如同象棋、围棋一样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24点”能极大限度地调动眼、脑、手、口、耳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和反应能力很有帮助。又如学完了倍数和因数后,我们就在五年级开设了一节数学欣赏课《找朋友》。让学生利用倍数因数的关系,从找电话号码,门牌号开始慢慢地一步一步找到自己的朋友,从而让学生在玩中体会到了数学带给自己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从“探”中联系,明数学之用。
让学生猜谜语,如用猜数学名词、猜名人、猜成语等不同形式,让学生知道数学与其他学科也是有联系的。我们还介绍了数学在艺术学、管理学、工业建筑等方面的应用,如麦比乌斯圈,把纸的一端扭转180°,再将一端的正面和背面粘在一起,这样就做成了只有一个面的纸圈儿。把这个圈一分为二,照理应得到两个圈儿,奇怪的是,剪开后竟是一个大圈儿。学生都为之惊叹。运用麦比乌斯圈原理我们可以建造立交桥和道路,避免车辆行人的拥堵。
在数学欣赏课中,我们带着孩子浏览数学概貌,欣赏数学之美,品味数学之趣,感受数学之妙,领略数学之奇,让数学博大精深的数学真正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世界,感悟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