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wwvfb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对青少年加强道德情操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在情感教育方面,语文教学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情感表达能力,就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积极创设情境,用情感打动人是语文教学的突出特征。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因素
  情感教育中,教师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朋友,让学生敬重你、亲近你。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后,教学过程就会成为师生共同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重要的是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学生眼中,教师应具有不容置疑的威信,是真、善、美的代言人,是学生可效仿的榜样。这样的老师,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这时,我们可以说,教师已经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施加了渗透性的情感影响。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就会乐学、好学,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使学生受益匪浅。情感是教学教程中头等重要的心理因素,教师应抓住情感,寓情于教,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研究教材,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诗言志”,志者,感情也,诗来自感情。由各类文章构成的语文教材是一个储满情感的仓库。语文课上必须进行情感教育,依据文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以“文章情”为基调,用“教师情”诱发、唤起“学生情”。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在熟悉教材内容的过程中,不但要弄清字、词、句,段落层次,文章主旨,写作特色,修辞手法,等等,而且细心体会和品位教材中表现出的情感。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这是一个鉴赏的过程。这就是说,教师在备课时,自己应先受到教材的感染,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作品反映出的情绪和情景,并把这种最初的感觉和冲动保持下来,这会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潜在力量。
  二、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情感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现代教学中,多媒体集图像、视频、文本、声音等信息于一体,图文并茂、声像结合,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由复杂到简单、变抽象为形象、化呆板为生动,丰富了教学内容,形象了教学情境,构建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预先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同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创设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先播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莺歌燕舞、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设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如此教学,能促使学生带着一种情感需求去学习课文,并在学习过程中满足这种情感需求。
  三、重视在朗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在教学中,我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奔放的,组、班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跟着录音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而戏剧文学,则分角色朗读。丰富多彩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活泼有序的语言活动中获得语言感受的快感。一篇课文运用多种方式读。掌握一定技巧,富有感情地朗读,能将学生引入意境,从而认识文章反映的客观现实而受到教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学生意会文章不可言传的入微之处,唤起激情,进入意境,就是凭借朗读加强情感体验,所以要求教师示范朗读。示范朗读时,教师的情感一定要与教材(作者)的情感保持一致,喜则声高气扬,怒则声疾气足,忧则声低气馁,爱则声柔气徐,这样融之以情,读出感情,才能激起学生感情。否则,教师朗读缺情寡味,学生听了如披冰雪,不知所以,哪还谈得上向学生传情并让学生从中深受感染呢?如教《钱塘湖春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诗中的美感,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录音,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美妙境界;可以由教师或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让学生在沉浸中受感染。为了使感情色彩更浓,还可以配乐朗读。这样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的意境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四、努力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
  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是朗读。古人非常重视朗读的作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仅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所谓的“涵泳”,就是沉浸其中,就是全身心地投入。朗读通过声音的媒介使文章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朗读通过声音触动心灵,引起心灵共振,达到理解的目的。好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极好的解释。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释放情感能量,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恰当的方法,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当好课堂情感的“调度员”,释放情感能量,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语文教学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审美过程,许多美文佳作都是作者精心构造出来的情感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把学生带入一个有血有肉的情感空间,领略作品丰富多彩的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目的。如《听潮》,此文着力突出海潮这部“伟大的乐章”之美,由恬静柔美的梦幻曲到明快悦耳的奏鸣曲,再到撼人心魄的交响曲,加之作者对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反复朗读,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形成对海潮完美艺术形象的体验与感受。
  参考文献:
  [1]王宜刚.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中学教学参考,2012(28).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在临床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应用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现实意义.方法:随机抽选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依照不同治疗方式分组.
摘 要: 哈耶克是二战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他在《通往奴役之路》这部使他闻名遐迩的著作中,强烈地批判了战后主流思想中的反德倾向。通过对近代以来德国思想渊源的分析,指出暗含其中的历史因素和时代特征。最后他在书中针对干预论导致的种种危害进行了深刻分析和诠释,强调了计划对经济生活的威胁最终会蔓延到社会其他领域,成为干预主义的温床。  关键词: 哈耶克 反计划 自由主义 政治哲学  作为二战后声名鹊
角膜疾病是目前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包括角膜瘢痕、变性、外伤、炎症在内的多种角膜疾病,都可能导致视力完全丧失。穿通性角膜移植术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开展的治疗某些顽固性角
摘要 目的:探究振动排痰护理对慢阻肺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慢阻肺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振动排痰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慢阻肺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h内的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4h内的排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014年6月7日11点30分学生满脸委屈从考场一出来,就质问老师:“老师,没有考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标点,考的全不是复习的内容,三年的积累,不是白耗时间吗!”“有点满意的就是名句默写和作文!”“老师说:学语文要多读多背多写。我读了,背了,写了。结果考试奈何不了A、B、C、D,叫人历尽辛苦而不得好报的臭语文。”  后来在网上有了这么一句话:“揣着希冀,怀着梦想,来到可以实现梦的地方;敬了他(她
期刊
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正风靡语文教学界。如何才是高效?怎样才能高效?下面我就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过程谈谈自己的反思。  1.优化教学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教师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发动者和学习空间的创造者。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动态过程,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实验、表演等,过去那种形式主义的教师“灌”学生“喝”的单向交流方式或者教师问学生答的双向交流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收治的186例自愿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9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手术室护理干预。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7.84%、79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90例患者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抽取
摘 要: 爱默生与孔子在人性观上有很大程度的契合。他们都重视人,承认人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他们有对人共同的期许,希望通过“君子”“美国学者”这样的理想人格教化他人,承担社会责任,建造和支撑他们的理想社会;他们同样拥有乐观坚定的信念,相信人本身是可教化、可提升的。相信这些思想将引发当代中国的教育者对教育目的思考,进一步深化对受教育主体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 艾默生 孔子 人性观 契合点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歌,作者大胆采用想象艺术表现手法,抒发一个小朋友要用神笔给小树阳光,给小鸟米粒,给不幸的西西一双好腿的强烈心愿,表现新一代儿童关爱他人、希望给人快乐的美好心灵。  片段一:  谈话导入,情感铺垫。  同学们,你们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看看马良用他的神笔画了什么?(课件出示动画片《神笔马良》的片段)  如果你有一枝神笔,你想画什么?  片段二:  1.学习第二小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