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子工艺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贯彻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重要举措,结合我校电子工艺实验室近年来在学生培养方面的经验总结和教学方式的不断探索,对电子工艺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构建了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其创新能力为教学理念,以实践教学、科研生产、科技创新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电子工艺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43-02
1.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实践项目单一,呈现落后趋势
目前高校中电子工艺实习面向全校绝大多数工科专业,根据各个学科专业对电子类知识的掌握情况,工程学科可分为三种类型,教学内容也相应地有所不同。
1.2教学方法单一造成学生积极性不够
传统的电子工艺实验教学中,许多高校课堂教学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以老师为中心,教材为主线,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老师将实验中的每一个元器件的使用方法及要点进行逐一讲解,学生不经思考的被动接受,并最终一步一步照做完成实验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抹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爱好,更无法达到卓越工程师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电子工艺教学模式的改革
2.1“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
早在1737年,德国著名学者格斯纳(J.M.Gesner)首次将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引入大学课堂。20世纪初,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在美国知名大学普遍采用,并带来了美国大学教育的根本性变化。目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实践环节中,都引入了这种教学模式。在大班教学中教师将授课内容统一讲解,而小班研讨课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把更多的实践留给学生思考和分析。将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入电子工艺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再是一味地为他们灌输,而是抛出问题,启迪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让他们在调试过程中,经历各种尝试与失败后再思考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2.2共建联合实验室
高校培养人才是为了丰富社会人力资源,更好的服务社会。在电子行业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高校要突破封闭式的人才培养过程,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学生对电子类产品的设计或开发的兴趣发现及培养,都是通过实践的方式进行。因此,积极构建高度开放、深度融合的联合实验室是大势所趋。这样开放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能力训练、科研创新、素质拓展以及合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共享“多元化”的教学资源
电子工艺教材编制不仅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更要结合每年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更新。另外,现代化的网络教学中心可以有效地整合校内外各个重点实验室的各类办学资源。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是强化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基本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训练的结合,兴趣爱好得到很大的提升。另外,实验室要积极拓展校外的企业需求,来自共建企业的研究课题和项目不仅给学生的课程创新设计、毕业设计带来了价值无数的选题,也为相关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课题资源,折让学生的实践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学生设计、老师指导、社会实践检验,这一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实战中锻炼专业技能。
4.教学成果评估改革
高等教育阶段,我们把知识、能力、素质等的协调发展作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依据。电子工艺实践考核,在知识要求方面,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在校期间能学到的知识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学生是否已经开始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否具备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电子版图的设计能力,所以理论知识考核中逐渐增加了主观思考题目的比例。
电子类产品实践教学最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考核中,增设研讨方案环节。学生在现代化的电子实验平台上针对某个主题进行思考并探讨后,以分组答辩的形式阐述自己克服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培养了他们克服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5.结束语
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为契机,重点分析了当前电子工艺教学的不足之处,并采取了有效措施使之完善,使学生在电子工艺的学习中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掌握了运用理论知识克服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大地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为企业输送了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也逐步改革了电子工艺的教学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卓越计划的要求,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实践、创新教学基地。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电子工艺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43-02
1.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实践项目单一,呈现落后趋势
目前高校中电子工艺实习面向全校绝大多数工科专业,根据各个学科专业对电子类知识的掌握情况,工程学科可分为三种类型,教学内容也相应地有所不同。
1.2教学方法单一造成学生积极性不够
传统的电子工艺实验教学中,许多高校课堂教学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以老师为中心,教材为主线,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老师将实验中的每一个元器件的使用方法及要点进行逐一讲解,学生不经思考的被动接受,并最终一步一步照做完成实验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抹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爱好,更无法达到卓越工程师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电子工艺教学模式的改革
2.1“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
早在1737年,德国著名学者格斯纳(J.M.Gesner)首次将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引入大学课堂。20世纪初,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在美国知名大学普遍采用,并带来了美国大学教育的根本性变化。目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实践环节中,都引入了这种教学模式。在大班教学中教师将授课内容统一讲解,而小班研讨课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把更多的实践留给学生思考和分析。将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入电子工艺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再是一味地为他们灌输,而是抛出问题,启迪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让他们在调试过程中,经历各种尝试与失败后再思考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2.2共建联合实验室
高校培养人才是为了丰富社会人力资源,更好的服务社会。在电子行业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高校要突破封闭式的人才培养过程,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学生对电子类产品的设计或开发的兴趣发现及培养,都是通过实践的方式进行。因此,积极构建高度开放、深度融合的联合实验室是大势所趋。这样开放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能力训练、科研创新、素质拓展以及合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共享“多元化”的教学资源
电子工艺教材编制不仅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更要结合每年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更新。另外,现代化的网络教学中心可以有效地整合校内外各个重点实验室的各类办学资源。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是强化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基本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训练的结合,兴趣爱好得到很大的提升。另外,实验室要积极拓展校外的企业需求,来自共建企业的研究课题和项目不仅给学生的课程创新设计、毕业设计带来了价值无数的选题,也为相关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课题资源,折让学生的实践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学生设计、老师指导、社会实践检验,这一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实战中锻炼专业技能。
4.教学成果评估改革
高等教育阶段,我们把知识、能力、素质等的协调发展作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依据。电子工艺实践考核,在知识要求方面,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在校期间能学到的知识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学生是否已经开始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否具备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电子版图的设计能力,所以理论知识考核中逐渐增加了主观思考题目的比例。
电子类产品实践教学最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考核中,增设研讨方案环节。学生在现代化的电子实验平台上针对某个主题进行思考并探讨后,以分组答辩的形式阐述自己克服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培养了他们克服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5.结束语
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为契机,重点分析了当前电子工艺教学的不足之处,并采取了有效措施使之完善,使学生在电子工艺的学习中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掌握了运用理论知识克服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大地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为企业输送了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也逐步改革了电子工艺的教学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卓越计划的要求,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实践、创新教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