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格发展的视角看素质教育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iz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顺利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目标,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是其根本途径。而关于人格发展的本质,过程和人格资质的认识,是理解素质教育的基础。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人格的全面发展,以此推动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人格本质 素质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
  
  自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之后,①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便逐步得以倡导。《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更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②每年的教育规划纲要也都会重申这一重大的教育目标,由此可见现代教育的目标已不仅仅是为了适应和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重新确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呼吁下,在中国逐步提高其国际地位,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开始对世界产生影响并可左右世界秩序的时刻,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一任务更显的刻不容缓。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就是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1 人格发展的本质
  人格发展的本质就是个体掌握社会中形成的“人类的本质力量”。③所谓人类的本质力量就是在人类千百万年来的发展中积累起来的具有价值意义的科学文化。在人类发展的任何历史阶段都会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个性,并通过支撑其历史特色的生产、科学、技术、文化、生活方式等诸方面表现出来,而人类的智慧就在于能够用符号和秩序表征各方面的意义,并能够将具有价值意义的关于诸方面的概念、语言、步骤、理念等记录下来,形成人类本质能力的客体化的产物。人格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最有价值的社会的、政治的、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最宏伟的遗产之一。
  要实现人格的全面发展,掌握在社会中形成的“人类的本质力量”是其根本基础也是必要基础。人类的新生一代,就是在人类活动的成果中,并同业已发展的人类的本质能力的接触中,掌握此前的发展水准,并进而超越这一发展水准的。④人格的发展是其内化和外化的统一。人类不仅需要掌握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对适应和推动现代社会生活具有价值意义的科学、文化、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知识,而且人类需要根据自身的要求和可能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变革自然,创造社会环境。在这一能动的作用过程中,人类的能力特征和行为特征也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在人们的各种潜力和行为方式中体现出来的东西,都是经历人类数百千年的历史而形成起来的。生产、科学、技术、文化及生活方式的永恒不断的发展,形成了对新一世代提出新的要求的活动。由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条件及相应的各种活动,在社会中,首先在个人身上,形成了新的行为潜力与行为方式。每个个体的发展是受“先前时代及同时代的诸个人的历史”所制约的。⑤
  2 人格发展的过程
  人格发展的过程是在同个人的生活条件能动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人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刚生下的婴儿区别甚小,但随着年龄的长大,随着所接触的物质条件,人际环境的不同,而逐渐有了不同的性格,气质,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所以个人的生活条件包括:(1)个体能够接触到的物质条件和物质现象;(2)社会关系;(3)个体所属的集团的意识形态。在个人的生活条件中蕴含了对人格发展的要求和促进人格发展的条件,个体就是在同生活条件能动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人格发展的。⑥
  生活条件对人格发展的要求会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展现出来。个体需要参与活动,正在发展的人格的内部系统(知识体系、能力、行为特征)同活动的各方面的质交互作用,获得一定人格的发展。不同活动方式的质决定了人格发展的质,即组成活动方式的目标、对象、内容、意义、过程等的清晰性、明确性、可行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格发展的质。而不同的活动方式蕴含在一定的社会作用和教育作用之中,个体正是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获得人格发展的。人格发展的本质就是掌握人类发展的本质力量,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促进儿童对人类本质力量的掌握。社会作用和教育作用对人格的发展起着导向的作用,而教育作用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作用。社会生活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转化为教育现象即拥有教育力。⑦
  通过教育作用促进人格发展是人快速掌握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生存知识和技能,适应和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过程,儿童通过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能动的相互作用获得自身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某一课题会对儿童提出具有潜在发展可能性的操作能力或某些行为能力的要求,这些要求同儿童现有的操作能力和行为标准之间会产生矛盾,即产生外部矛盾。儿童自身会产生要掌握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并根据这种需要采取必须的活动,即产生内部矛盾。教育的作用正是以人格的能动性为媒介,以外部矛盾转化为内部矛盾而发生作用为心理机制,并借助内部条件即已有的知识系统、经验、能力与内部矛盾加以“折射”而生效的。
  3 人格发展的资质
  人格发展的行为资质和意识资质组成了(下转第18页)(上接第12页)人格的特征。人格的全面发展是其意识资质和行为资质的统一。人格的行为资质包括其固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偏向于实践层面,可通过对某一事物的具体操作而展现出来。人格的意识资质包括在人的行为中起指导作用的抽象层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格的全面发展是人格的和谐发展,是人格诸方面的统一发展,即在教育过程中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不可偏重,必须和谐统一。
  3.1 知识
  中国上下文化5000年,究竟哪些因素在怎样的条件下才会转化为教育的因素,才会具有教育力,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社会发展的状况,发展趋势,及由此产生的需要;儿童自身心理发展的逻辑顺序;学科知识本身的发展。综合以上三个因素,凡是纳入教育系统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诸方面的知识必定会有助于儿童将来能够顺利适应社会发展,并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系统推动社会积极向上的发展。
  3.2 能力
  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根据其不同的划分标准,能力所包括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比如根据其根源划分,有先天能力和后天能力;按照展现程度不同,有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按照作用性质划分,有体力和智力,按照主体划分,有个人能力和集体能力等等。⑧教育的作用就是通过儿童主观能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其各方面的能力综合发展。最大程度的挖掘其潜在能力,培养后天能力,最优化的发挥其现实能力和先天能力,同时培养其个人能力和合作能力。
  3.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是决定人格的质的决定因素,一个人会在保全自己,得到其基本需要的同时,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还是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也取决于此。仅仅提倡教育双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社会发展如此迅速和社会环境如此复杂的现代社会已远远不够,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已成为了必然,让儿童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参与活动过程,体验方法,促进其科学的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综上所述,教育过程就是通过让儿童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其人格的行为资质和意识资质和谐发展即人格全面发展的过程。
  4 通过人格发展看素质教育
  人格发展的本质就是掌握人类的本质力量,在教育过程中儿童通过与教学活动的相互作用除了要掌握人类本质力量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对人类的本质力量的掌握来促进其行为资质和意识资质的和谐发展,即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这不仅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民族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施行素质教育,促进人格的全面的发展是其根本途径。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人格的全面发展,以此推动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注释
  ①果孝文.素质教育总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4(3):28-30.
  ②于桂凤,王健.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 (2):20-21.
  ③④⑤⑥⑦钟启泉.现代学科教育学论析[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⑧亢安毅.“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界定[J].理论探讨,2003(5):40-41.
其他文献
笔墨造型好坏与否,不但涉及到水、纸、墨、笔这些物质的属性材料和工具的技巧及使用方法,而且也体现了笔墨所要表现的大自然和由此寄托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的深浅。笔墨造型的形
闽西龙岩龙崆洞风景区地下岩溶发育,6层水平溶洞与竖洞,斜洞纵模相接,总面积5.4×10^4m^2。景区有大小景点百余处,其成因以碳酸盐岩溶为主,兼有花岗岩山岳地貌及动植物景观。
基于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能实现最大风能追踪,首先建立了双馈感应发电机的三阶数学模型,在基于定子磁链定向的转子励磁控制策略基础上,提出在最大风能追踪的过程中,采用速度
中学和小学英语教学脱节现象在我国很多地区普遍存在,他们"自扫门前雪",自成一统,浪费了教育资源,影响了教学质量,阻碍了学生英语水平进一步的提高。本文以河南淇县为例,从影
笔者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上海大学经济学类本科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大学生社会经济现实了解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学类大学本科生对社会经济现象
“诗眼”就是集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是反映整首诗主题含义的精彩诗句。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学习诗歌所作的要求不高,但学生要真正读懂诗歌,把握
导游辞是导游人员在旅游过程中引导游客参观游览时的讲解词。导游员要在会背、会写导游辞的基础上即兴创作导游辞,即兴创作导游辞应做到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和因景
燃烧条件探究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是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两个演示实验.但教师在演示该实验时,往往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实现课堂高效教学,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对此进行了相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教材分析:  《如今家乡山连山》这首歌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出了农村儿童天真淳朴的感情,抒发了对家乡的爱。引子后的第1—8小节节奏张弛相间,旋律忽高忽低,十分贴切地描写了母子(女)俩的对话。第三乐句节奏紧缩,插入两个过门,表现出兴奋、热烈的情绪。第四乐句为二声部合唱,以断音唱出的爽朗笑声,充分抒发了两人幸福愉快的心情,最后八小节节奏拉宽,歌声柔和、连贯,使人感
习题多解是因为题目所构建的物理情景较复杂,或题设条件不明确,或物理过程多样等诸多因素形成的.该类问题具有训练分析物理现象,周密考查物理过程的功能.此类问题在分析解决中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