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老实实拍片子,追求票房要在良知层面取之有道——这些无论放到怎样的创作环境下,也都是颠扑不破的道理。
每隔一段时间,奥斯卡的评委阵容都会扩军,近几年华人艺人被邀的频次高了起来。最近的这次,较为瞩目的是导演委员会邀请了侯孝贤和温子仁(上一次则是导演《速度与激情》(3-6)的林诣彬,以及执导过《烟》《喜福会》《雪花秘扇》的王颖)。贾樟柯在这一次收到了编剧委员会的邀请。
内地影人和媒体一向有着强烈的奥斯卡情结。这情结一方面来自于曾受惠于那些获奖影片,一方面则来自于内地影坛近三十年一些人“向钱看”后,自以为的“与美国标准接轨”。所以这些年拿着不疼不痒的宣传性剧情片或情节苍白、目的单一的票房片,去申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闹剧一再上演。奥斯卡面向美国本土影片的奖项,通常都要求具有一定票房业绩,但最佳外语片更看重艺术性和思想深度,并不唯票房至上。可是在内地电影的票房大跃进潮流中,我们原本缺少的就是艺术性和思想深度,即便偶尔有几部,也很难被负责推荐的机构看上送到“申奥”名单里。
内地电影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之间这种意识上的全方位错位,直接导致了华语本土电影与奥斯卡的绝缘。不但绝缘,而且因为之前送的影片不符合要求,也多少败坏了奥斯卡外语片评选机构对中国电影的印象。所以短时期内,大家不要过分期待中国电影真有触碰奥斯卡奖项的机会,能有自己的影人被邀请进入人家的评委阵容,已经算是难得的缘分——而这,还要依托于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吸金力日益强大这个事实。
过去——我指的大约三十年前,当我们的一些电影还仅仅是属于“作品”的年代,内地乃至整个华语片中的杰出者,确实是能给中国以及全世界的华人群体带来荣耀和自豪的;近年——大约新世纪以来的这些年,伴随着我们的电影日益成为“产品”,几乎一半以上的获奖电影(多是小奖)得奖原因背后,无不带有世界对中国经济奇迹的关注与好奇——虽说这些影片也并没有很好地解答国外朋友和观众的这种好奇。
不管大家愿意不愿意,华语影视确乎已经进入到了靠国力备受关注的年代,国际影展上的贾樟柯、刁亦男们也好,《甄嬛传》《琅琊榜》《媳妇的美好生活》外销也好,所有“入场”的作品,都主动或被动承载着回应这些关注的任务。可惜的是,我们目前具备这种资质的影视,实在是太少了。哪怕是那些已经被奥斯卡各级委员会邀请加盟的影人,他们拍的佳作也依然是少到屈指可数。
无论什么影展,评委席其实也是各位评委所来自国家艺术实力的体现。拍过口碑佳作、拿过国际奖的评委,跟靠业内的熟脸当上的评委,其受尊重度终归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们的同胞历来不计较这些,且有着大半个世纪平庸人士毫无愧疚混迹于精英圈的露脸传统,但该交的答卷,迟早还是要交的。老老实实拍片子,追求票房要在良知层面取之有道——这些无论放到怎样的创作环境下,也都是颠扑不破的道理。
现任的奥斯卡华人评委们,还有未来的华人评委们,会成为业界的榜样吗?
每隔一段时间,奥斯卡的评委阵容都会扩军,近几年华人艺人被邀的频次高了起来。最近的这次,较为瞩目的是导演委员会邀请了侯孝贤和温子仁(上一次则是导演《速度与激情》(3-6)的林诣彬,以及执导过《烟》《喜福会》《雪花秘扇》的王颖)。贾樟柯在这一次收到了编剧委员会的邀请。
内地影人和媒体一向有着强烈的奥斯卡情结。这情结一方面来自于曾受惠于那些获奖影片,一方面则来自于内地影坛近三十年一些人“向钱看”后,自以为的“与美国标准接轨”。所以这些年拿着不疼不痒的宣传性剧情片或情节苍白、目的单一的票房片,去申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闹剧一再上演。奥斯卡面向美国本土影片的奖项,通常都要求具有一定票房业绩,但最佳外语片更看重艺术性和思想深度,并不唯票房至上。可是在内地电影的票房大跃进潮流中,我们原本缺少的就是艺术性和思想深度,即便偶尔有几部,也很难被负责推荐的机构看上送到“申奥”名单里。
内地电影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之间这种意识上的全方位错位,直接导致了华语本土电影与奥斯卡的绝缘。不但绝缘,而且因为之前送的影片不符合要求,也多少败坏了奥斯卡外语片评选机构对中国电影的印象。所以短时期内,大家不要过分期待中国电影真有触碰奥斯卡奖项的机会,能有自己的影人被邀请进入人家的评委阵容,已经算是难得的缘分——而这,还要依托于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吸金力日益强大这个事实。
过去——我指的大约三十年前,当我们的一些电影还仅仅是属于“作品”的年代,内地乃至整个华语片中的杰出者,确实是能给中国以及全世界的华人群体带来荣耀和自豪的;近年——大约新世纪以来的这些年,伴随着我们的电影日益成为“产品”,几乎一半以上的获奖电影(多是小奖)得奖原因背后,无不带有世界对中国经济奇迹的关注与好奇——虽说这些影片也并没有很好地解答国外朋友和观众的这种好奇。
不管大家愿意不愿意,华语影视确乎已经进入到了靠国力备受关注的年代,国际影展上的贾樟柯、刁亦男们也好,《甄嬛传》《琅琊榜》《媳妇的美好生活》外销也好,所有“入场”的作品,都主动或被动承载着回应这些关注的任务。可惜的是,我们目前具备这种资质的影视,实在是太少了。哪怕是那些已经被奥斯卡各级委员会邀请加盟的影人,他们拍的佳作也依然是少到屈指可数。
无论什么影展,评委席其实也是各位评委所来自国家艺术实力的体现。拍过口碑佳作、拿过国际奖的评委,跟靠业内的熟脸当上的评委,其受尊重度终归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们的同胞历来不计较这些,且有着大半个世纪平庸人士毫无愧疚混迹于精英圈的露脸传统,但该交的答卷,迟早还是要交的。老老实实拍片子,追求票房要在良知层面取之有道——这些无论放到怎样的创作环境下,也都是颠扑不破的道理。
现任的奥斯卡华人评委们,还有未来的华人评委们,会成为业界的榜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