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的作用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物理进行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物理的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小组合作教学对初中物理进行的作用以及有效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初中物理教学;作用;策略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老师可以通过这一教学方法,提高物理的教学水平,因此这一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的物理成绩得到提高,也培养了学生在小组内各自分工,相互合作的能力。
  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加强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初中的物理教学概念和定理较多,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程度也就比较差,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即使老师在讲课时将重、难点进行反复强调,依旧效果欠佳。小组合作看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破以往的一对多的互动模式,通过小组内的积极讨论交流,充分调动课堂积极性,学生们之间互相帮助提升,共同解决问题。
  (二)将物理的知识抽象化变为具体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吸收
  初中的物理比较抽象,一些定义、概念以及定理让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学生一个人学习很难理解。而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们创造出好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心理氛围,学生在组内一起分析老师讲的重点和难点,互相解决疑问,彼此增进友谊,取长补短,学习不再是一项枯燥的一个人的事情,学生自己有了主观意识愿意主动学习,教学效果会大幅提升[1]。遇到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高速老师,让老师进行指导,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也能让老师指导学生的知识吸收水平,有利于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做好异质分组,不可随机分组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的基础工作就是做好学生的分组,这决定了小组教学模式的成果,因此老师在分组时要确定组员的异质性,即每个组内各个学习水平、技能的学生都应该有,通过组内学习基础优秀的学生来带动中等和较差的学生,一起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小组讨论时,学习好的学生也会比较比较有权威,对于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物理知识和问题也能够及时的解答,相当于组长的角色。在分组时,应该将活泼和内向的学生分到一组,可以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教学的成果[2]。
  (二)老师要营造出合作的氛围,引导学生多进行提问
  要想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教学的效果,老师就需要营造一个平等交流、互相尊重的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另外在小组合作中,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提问题,让学生树立这种意识,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比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盒装的饮料,让学生用吸管喝饮料,会发现盒子也变瘪了,再让学生用手捏盒子,盒子也瘪了。这说明盒子受力会产生变形。老师可以提问:“是什么让盒子瘪了?”,让学生组内讨论,有的学生会说是吸管吸饮料的力量,有的会说是手的压力,这些答案是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老师应该经过鼓励。对于那些不敢问问题的学生,老师也要鼓励他们多提问,对于能够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好的问题的同学要充分地肯定,激发他们提问的热情。
  (三)抓住合作的契机,精心设计问题
  选择适合的合作学习内容,能够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小组教学,这就需要老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在备课时能够明确哪些是适合小组教学模式的,且为了其的顺利进行,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是老师在备课时应该做好的准备。题目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在学习《探究平而镜成像规律》时,需要用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老师可以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小组讨论老师的问题:“同学们可以猜一下,平面镜对物体所成像,它会比原来的物体大还是比原来的物体小?”,或者“平面镜成像中你能发现它有什么规律吗?”学生会将自己的经验在组内进行讨论,最后讨论总结学生会得出“平面镜距物体越远,对物体所成的像就越小。”的规律,但是经过老师的实验验证,这一规律是错误的,应该是其所成的像和原来的物体是一样大小的,经过老师正确的演示出规律后,可以让学生再进行组内讨论,老师可以提问,“比如一个物体在你眼前你会觉得很大,例如讲台,但是如果是在一段距离以外再看讲台,你还会觉得讲台大吗?远处的你会觉得讲台变小了,但是它的实际大小真的变小了吗?伴随着这样的解释,学生就会很容易明白,从而经过组内讨论,最终掌握这一知识,老师精心的设计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得到提高。
  结束语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和创造能力,老师也要注重对其的应用,不断创新,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海娟.如浅析“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2014.
  [2]叶建柱.论物理教学中提出问题的水平[J].物理教师.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中,创新教育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中采取创新教育,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此同时也侧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本文主要围绕初中数学教学,就其创新教育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教育;教师  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我国教育界实行了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新课程的理念贯彻进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重视学生的自主
期刊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教育是每个人踏进知识海洋的启蒙阶段,关系着一个人一生的前途命运。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小学数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对提高学生反应力、开发学生智力也有重要作用。万丈高楼平地起,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掌握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意义重大。  【关键词】重要性;创新思维;培养  一、创新重要作用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阶梯,是一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建立;学生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
期刊
【摘 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是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同时他们对外界知识的获取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更多的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获取新知识,为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们要把握好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组织活动内容和设计活动形式,为上好综合实践课创造条件,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热情,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自然科学;活动性;创新  引 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初
期刊
【摘 要】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能够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要运用好该种方法,还需要对应的策略手段。基于此,本文针对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关键要点展开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实现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手段,希望可以对初中物理教师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关键要点;策略手段  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许多知识点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理解
期刊
运用对称性解决物理问题
期刊
【摘 要】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着名学者柯鲁克先生曾一再主张把英语的大量阅读当作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用参考资料、工具书、网络等不同资源、渠道,推理、提取筛选、重组加工信息,解决各种问题。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形成阅读兴趣,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培养学生;能力  
期刊
【摘 要】静坐,静思是塞斯亚·赛人文价值教育(SSEHV)模型的一个基本成分,居姆赛(Jumsai,1997)用一个模型描述了静坐和创造性想象的作用,描绘了人的身体这一大循环和心智的三个水平:意识,超意识和潜意识。  【关键词】静思;静坐;活动模式;注意力;英语教学  一、理论背景及理论优势  在人类的五种感觉中,意识心智从环境中接收和处理信息并产生认识和理解。潜意识存储了我们经历过的所有事情的记
期刊
【摘 要】新课改中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进行科学、认真备课,注重构建课堂教学的实用性、有效性、高效性,充分利用多媒体、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兴趣性、主动性、高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不少的教学新思维、新方法、新流派,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是,无论如何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必须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认真备
期刊
【摘 要】后进生,俗名“差生”。教学中总会碰到一部分“后进生”。他们要么学习差,要么行为差,要么态度差,如此总总,总是让教师头痛不已。但是后进生是人,不是产品,不能当成次品或废品再回炉。教师转化一个后进生,实际上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善举,是给同样头疼的父母雪中送炭。那么,如何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尽善尽美地转化差生呢?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教育;教育策略  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