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王子:随着人潮,有时我们也能走很远,但更多时候,我们需要为自己找到一个方向,一个自己想要走的方向。也许这条路会是一条孤独的路,但因为热爱,即使是孤独,也变得有点可爱了。
高一被诊断为强迫症时,我心里最大的疑惑,是我的那些同学,面对暗无天日、严重缺乏乐趣的填鸭式学习生活,不感到厌倦吗?后来读了些书,知道心理疾病跟社会环境和生理遗传都有关。大家都在焦虑的火山口,被灼烧到摇摇欲坠的或许只有我。
高中时代也并非全无乐趣,比如很幸运的是,我在初中时就喜欢的姑娘,以几十分之一的概率与我分到了同一个班级。她一出现,仿佛全世界都染上了粉红色。现在回想,如果这段感情侥幸成功,我整个人不至于焦虑。现实却很残酷,女孩只把我当“朋友”。我感到被背叛,产生了巨大的愤怒。16岁的那个冬天,没人告诉我在情感方面并非付出就有回报;也没人告诉我,大家没理由一定要对你好。
老师和同学都不知道那时的我已经被强迫症折磨着。它是一种奇怪的病,带着焦虑的底子,比抑郁症更不被人了解。我总是机械地重复很多事,知道它们毫无意义却停不下来,感到十分沮丧和着急。再后来,强迫症衍生出疑病症。我开始忍不住地设想、怀疑直至坚信自己得了某些不治之症。
没有乐趣又缺乏目标的3年是难熬的,我在3年间一直保持着看得过去的成绩。但我在那3年里从来没有达成某件事的强烈想法。很多时候,我会思考3年的付出是否值得,我们学到头疼、失眠、眼睛充血,不是因为我们热爱什么,而是因为我们害怕——害怕学习不好就会有不好的人生,害怕被批评、被瞧不起,害怕自己一生只能生活在小县城。
这挺荒唐的。尽管我那时没有发现它的荒唐,但它确实说服不了我全身心投入,甚至加重了我的焦虑。事情发生转折大概是我的疑病症最严重时。那时我失眠、头疼、鼻子总流血,感到几乎绝望了,觉得自己很快就会死。接受了这个可怕的“事实”以后,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的人生只剩下几年,我该去干什么呢?答案竟只有一个:看尽可能大的世界。那时的我,一个未成年人,确确实实想在死之前看看潘帕斯一望無垠的草原,看看非洲大地上奔跑的动物;我也很好奇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吃什么、喝什么……
在最绝望时,我开始美美地想象这些,发现如果能实现愿望,生活好像也没什么可怕的。随后一切好了起来,我时常焦虑,但我开始有了期盼,期盼自由,自由到能支配自己。日常其实没有变化,我还是带着压力学习,但一些小的美好渐渐给了我支撑,比如一节体育课,一本有趣的课外书。然后高中生活就这样度过了。高考结束的那天下午,我身上的一切病痛突然消失了,焦虑荡然无存,好像从没有存在过。
时至今日,我大致做着想做的工作,见识了很多不同的人和事。这份生活可以追溯到我高中痛苦的三年,它以―种意外的方式为我补上了一课。我不想回忆,但应该感谢。当时也许真的糟糕透顶,但过上几年再回顾过去,我又想不起当时在怕什么。
我为什么如此健忘,自己也说不明白。大概人―生可以在乎很多事情,真正要紧的却只有那么几件。我曾经如此在意那个“粉红色”的女孩,高二分班后却再也没有收到过关于她的任何消息。后来我才明白,我真正在乎的不是她,而是别的东西。我精神崩溃前从未触及过这件东西,精神崩溃后反而拥有了它。
张愚摘自《读者·校园版》
高一被诊断为强迫症时,我心里最大的疑惑,是我的那些同学,面对暗无天日、严重缺乏乐趣的填鸭式学习生活,不感到厌倦吗?后来读了些书,知道心理疾病跟社会环境和生理遗传都有关。大家都在焦虑的火山口,被灼烧到摇摇欲坠的或许只有我。
高中时代也并非全无乐趣,比如很幸运的是,我在初中时就喜欢的姑娘,以几十分之一的概率与我分到了同一个班级。她一出现,仿佛全世界都染上了粉红色。现在回想,如果这段感情侥幸成功,我整个人不至于焦虑。现实却很残酷,女孩只把我当“朋友”。我感到被背叛,产生了巨大的愤怒。16岁的那个冬天,没人告诉我在情感方面并非付出就有回报;也没人告诉我,大家没理由一定要对你好。
老师和同学都不知道那时的我已经被强迫症折磨着。它是一种奇怪的病,带着焦虑的底子,比抑郁症更不被人了解。我总是机械地重复很多事,知道它们毫无意义却停不下来,感到十分沮丧和着急。再后来,强迫症衍生出疑病症。我开始忍不住地设想、怀疑直至坚信自己得了某些不治之症。
没有乐趣又缺乏目标的3年是难熬的,我在3年间一直保持着看得过去的成绩。但我在那3年里从来没有达成某件事的强烈想法。很多时候,我会思考3年的付出是否值得,我们学到头疼、失眠、眼睛充血,不是因为我们热爱什么,而是因为我们害怕——害怕学习不好就会有不好的人生,害怕被批评、被瞧不起,害怕自己一生只能生活在小县城。
这挺荒唐的。尽管我那时没有发现它的荒唐,但它确实说服不了我全身心投入,甚至加重了我的焦虑。事情发生转折大概是我的疑病症最严重时。那时我失眠、头疼、鼻子总流血,感到几乎绝望了,觉得自己很快就会死。接受了这个可怕的“事实”以后,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的人生只剩下几年,我该去干什么呢?答案竟只有一个:看尽可能大的世界。那时的我,一个未成年人,确确实实想在死之前看看潘帕斯一望無垠的草原,看看非洲大地上奔跑的动物;我也很好奇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吃什么、喝什么……
在最绝望时,我开始美美地想象这些,发现如果能实现愿望,生活好像也没什么可怕的。随后一切好了起来,我时常焦虑,但我开始有了期盼,期盼自由,自由到能支配自己。日常其实没有变化,我还是带着压力学习,但一些小的美好渐渐给了我支撑,比如一节体育课,一本有趣的课外书。然后高中生活就这样度过了。高考结束的那天下午,我身上的一切病痛突然消失了,焦虑荡然无存,好像从没有存在过。
时至今日,我大致做着想做的工作,见识了很多不同的人和事。这份生活可以追溯到我高中痛苦的三年,它以―种意外的方式为我补上了一课。我不想回忆,但应该感谢。当时也许真的糟糕透顶,但过上几年再回顾过去,我又想不起当时在怕什么。
我为什么如此健忘,自己也说不明白。大概人―生可以在乎很多事情,真正要紧的却只有那么几件。我曾经如此在意那个“粉红色”的女孩,高二分班后却再也没有收到过关于她的任何消息。后来我才明白,我真正在乎的不是她,而是别的东西。我精神崩溃前从未触及过这件东西,精神崩溃后反而拥有了它。
张愚摘自《读者·校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