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于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如果按照一样的目标来要求学生,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适当的。因此分层教学也应运而生,分层教学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我到对应的教学进度与教学方式,收获到应有的知识与快乐。分层教学并不是要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比出高下,而是为了让不同学生得到与其水准相当的教学进度与方法,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平等对待;合理分组;教学层次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3-129
分层教学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却会发现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好,这其实是教师没有全面的考虑到各种情况的发生。面对分层教学,学生都会感到一定的不适应,这时候教师一定要平等的对待学生,安抚学生内心。并且分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更高,需要教师进行分层教学,这也就造成了分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极大的要求。在这篇文章中,我对分层教学与初中数学课堂的结合策略做出如下分析,希望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
一、平等对待学生差异
教师在分层教学中应该做到公平对待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力,当学生面对分层教学时,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十分慌乱的,他们害怕自己是被教师放弃的一个,教师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会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刻苦努力的学生。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现状,让学生明白现在不能代表将来,让他们意识到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更进一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例如,在进行讲解“扇形统计图”这一部分时,不同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学习进度有所不同,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可以很快的学会新知识,但是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却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完全掌握扇形统计图这一节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高层次的学生不仅要完全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而低层次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就是很大的进步了。但是无论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区分,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态度应该是相同的,不放弃每一个努力的学生,让学生明白通过努力也是会有所进步。由此可见,教师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以平等且理性的态度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尽全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收获相应的知识。
二、合理进行小组分组
小组分组其实也是分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个方法,将学生按照本身的数学基础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分为不同的小组。教师在分组时一定要注意每一组的学生学习能力不能有太大的差别,不然分组就是不合理的,至于如何进行分组,这需要教师结合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再做具体的决定。当然,这个分组并不是一直持续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练习,教师可以再次对小组的学生做出分组,认真努力并有所提高的学生可以上升到另一个小组,而不认真努力有所退步的学生总会下降一个到另一个小组。
例如,在进行讲解“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节内容时,我会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并对每个小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我会将其分到一组,我对这些学生的要求就是不仅要掌握代入消元法,还要会运用加减消元法,这两种方法都要灵活运用。其次对于稍弱一些的学生我会让其对两种方法都进行学习,但是以一种为主先进行练习,如果完全掌握一种解方程的方法再去练习另一种方法,我会给这些学生更多的时间,而对于那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也会有其他的安排。这样的分组方便我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都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进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由此可见,教师可以运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此使学生在分组制度的约束下摆正学习态度,从而在互帮互助中掌握所学知识,并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内容的层次化
教学内容的分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层次越高相应的教学目标也越难。第二则是教学过程的分层,这是最难操作的步骤,但也是最能体现分层教学理念的一部分,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是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难度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却又不会超出学生的掌握范围,让学生对课堂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
例如,在进行讲解“平行四边形”这一节内容时,我会提前设计好各种教学方法以及考虑到各种会出现的问题。比如我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我会首先说明平行四边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然后我会向高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通过这个性质,你们还会推导出其具有哪些性质?”我会将这种需要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交给程度较高的学生回答,而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我则会考验他们对课堂知识的背记情况,让这些同学进行基础的训练。通过这样不同层次的教学,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充足的发展,从而提升课堂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对教学对象与教学过程这两方面进行分层,对于教学对象教师应明确划分学生的学习程度,以此有针对性的帮助其设定学习目标;对于教学过程,教师则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划分教学问题的层次,使学生能够在与自己学习程度相对应的层次中有效理解知识内容。
总而言之,面对学生之间不同的差异,教师要对其有着正确的认知,在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某些学生学习能力差就对其口出恶言,并且应当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相对应的鼓励,使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分层教学旨在为不同的学生带来最适合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更多的状况,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徐陈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8):34-35.
[2]林炜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效果的策略探析[J].教育,2017(2):00245-00245.
[3]刘顺香.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J].教育:文摘版,2016(2):00110-00110.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平等对待;合理分组;教学层次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3-129
分层教学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却会发现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好,这其实是教师没有全面的考虑到各种情况的发生。面对分层教学,学生都会感到一定的不适应,这时候教师一定要平等的对待学生,安抚学生内心。并且分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更高,需要教师进行分层教学,这也就造成了分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极大的要求。在这篇文章中,我对分层教学与初中数学课堂的结合策略做出如下分析,希望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
一、平等对待学生差异
教师在分层教学中应该做到公平对待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力,当学生面对分层教学时,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十分慌乱的,他们害怕自己是被教师放弃的一个,教师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会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刻苦努力的学生。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现状,让学生明白现在不能代表将来,让他们意识到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更进一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例如,在进行讲解“扇形统计图”这一部分时,不同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学习进度有所不同,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可以很快的学会新知识,但是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却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完全掌握扇形统计图这一节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高层次的学生不仅要完全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而低层次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就是很大的进步了。但是无论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区分,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态度应该是相同的,不放弃每一个努力的学生,让学生明白通过努力也是会有所进步。由此可见,教师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以平等且理性的态度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尽全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收获相应的知识。
二、合理进行小组分组
小组分组其实也是分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个方法,将学生按照本身的数学基础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分为不同的小组。教师在分组时一定要注意每一组的学生学习能力不能有太大的差别,不然分组就是不合理的,至于如何进行分组,这需要教师结合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再做具体的决定。当然,这个分组并不是一直持续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练习,教师可以再次对小组的学生做出分组,认真努力并有所提高的学生可以上升到另一个小组,而不认真努力有所退步的学生总会下降一个到另一个小组。
例如,在进行讲解“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节内容时,我会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并对每个小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我会将其分到一组,我对这些学生的要求就是不仅要掌握代入消元法,还要会运用加减消元法,这两种方法都要灵活运用。其次对于稍弱一些的学生我会让其对两种方法都进行学习,但是以一种为主先进行练习,如果完全掌握一种解方程的方法再去练习另一种方法,我会给这些学生更多的时间,而对于那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也会有其他的安排。这样的分组方便我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都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进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由此可见,教师可以运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此使学生在分组制度的约束下摆正学习态度,从而在互帮互助中掌握所学知识,并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内容的层次化
教学内容的分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层次越高相应的教学目标也越难。第二则是教学过程的分层,这是最难操作的步骤,但也是最能体现分层教学理念的一部分,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是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难度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却又不会超出学生的掌握范围,让学生对课堂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
例如,在进行讲解“平行四边形”这一节内容时,我会提前设计好各种教学方法以及考虑到各种会出现的问题。比如我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我会首先说明平行四边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然后我会向高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通过这个性质,你们还会推导出其具有哪些性质?”我会将这种需要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交给程度较高的学生回答,而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我则会考验他们对课堂知识的背记情况,让这些同学进行基础的训练。通过这样不同层次的教学,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充足的发展,从而提升课堂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对教学对象与教学过程这两方面进行分层,对于教学对象教师应明确划分学生的学习程度,以此有针对性的帮助其设定学习目标;对于教学过程,教师则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划分教学问题的层次,使学生能够在与自己学习程度相对应的层次中有效理解知识内容。
总而言之,面对学生之间不同的差异,教师要对其有着正确的认知,在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某些学生学习能力差就对其口出恶言,并且应当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相对应的鼓励,使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分层教学旨在为不同的学生带来最适合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更多的状况,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徐陈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8):34-35.
[2]林炜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效果的策略探析[J].教育,2017(2):00245-00245.
[3]刘顺香.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J].教育:文摘版,2016(2):001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