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情况,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分析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现状,找出原因,总结改善方法。结果:流动儿童不能按时接种疫苗,漏种、误种、不接种的现象时常发生。结论:在社区开展流动儿童计划免疫调查,加大宣传力度及预防接种疫苗信息服务管理系统的进度,鼓楼自觉接种疫苗,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流动儿童的接种率。
关键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接种率;管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流动儿童也不断的增多,这些人群居住场所不固定,流动性大,对接种疫苗的认识程度不高、家长的文化程度、信息缺乏、对接种疫苗不了解等原因,导致这部分流动儿童不能按时接种疫苗,漏种、未种、等现象时常发生[1-1]。预防接种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2]。儿童及婴幼儿最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因此,定期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是儿童保健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国儿童接种的疫苗以乙肝、脊髓灰质炎、百白破、麻风、麻腮风等为主。城市接种主要集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的接种门诊。为了提高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保护流动儿童身心健康,要做到每个流动儿童都能及时预防接种。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加强对流动儿童接种的管理。
一、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现状
(一)流动儿童的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认识不足及知识的缺乏,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平时都忙于打工、挣钱,受文化水平、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预防接种还没有足够的重视,有大部分家长只知道有病看病,接不接种无所谓,而不知道无病早预防、计划免疫接种是预防孩子得传染病的重要途径,致使这部分儿童不能按时接种疫苗,漏种、误种、不接种的现象时常发生。
(二)社区卫生健康宣教不到位、宣传方法欠妥。因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比较繁杂,大多居无定所,居住条件环境差,大多早出晚归,宣传资料和计划免疫接种提示一般都张贴在卫生服务站以及辖区的小区周围,因此这部分人员平时无法看到、更不去留意,还有的家长联系电话经常变换,所以常规的宣传方式存在盲区、不到位。
(三)预防接种责任意识较弱。有些从事计划免疫工作的人员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使一部分流动儿童未能及时建卡和免疫接种,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歧视,认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
二、管理措施
(一)领导重视从行政上、业务上狠抓落实,促使社区计划免疫工作人員积极主动,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搜索随迁进城务工人员儿童信息,减少免疫空白点。
(二)切实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按照卫生局和教委转发的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 、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向托幼机构和学校提交接种门诊开具的“入托、入学儿童阶段/全程预防接种合格证明”和“入托、入学儿童禁种/缓种证明”,发现流动儿童未接种者,要进行登记补种后方可入托入学。
(三)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与派出所、计划生育、乡镇、居委会等部门密切配合,发挥进城务工人员人口流动管理部门职责,随时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的人数,尽可能使流动人员到相应管理部门登记,摸清随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状况。
(四)社区接种门诊对流动儿童做到随到随建卡、随接种、随录入系统。
(五)建立横向网络。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之间要建立计划免疫横向网络,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一旦发现,应及时建卡和转卡、补种,各社区服务站之间要协调统一、互通信息、及时联系,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尽量能在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计划免疫接种[3]。
(六)针对流动儿童的流动规律,接种门诊要利用流动儿童相对集中性和节假日相对流动性,在流动儿童较集中的地方对流动儿童摸底并宣传。
(七)广泛宣传。开展多渠道,多途径,多钟方法对流动儿童家长及监护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普及免疫知识,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宣传单、标语、接种证、电话、QQ等多种形式,多方位地反复开展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教育,调动他们自觉参与计免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利用“4.25”预防接种宣传日发放宣传手册及相关知识宣教。提高流动人口的疾病预防控制知识,使流动儿童计免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鲍文娴.外来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4):58-59
[2]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5年9月20日
[3]李红.影响社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因素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3,45(5):397-398
关键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接种率;管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流动儿童也不断的增多,这些人群居住场所不固定,流动性大,对接种疫苗的认识程度不高、家长的文化程度、信息缺乏、对接种疫苗不了解等原因,导致这部分流动儿童不能按时接种疫苗,漏种、未种、等现象时常发生[1-1]。预防接种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2]。儿童及婴幼儿最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因此,定期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是儿童保健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国儿童接种的疫苗以乙肝、脊髓灰质炎、百白破、麻风、麻腮风等为主。城市接种主要集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的接种门诊。为了提高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保护流动儿童身心健康,要做到每个流动儿童都能及时预防接种。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加强对流动儿童接种的管理。
一、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现状
(一)流动儿童的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认识不足及知识的缺乏,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平时都忙于打工、挣钱,受文化水平、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预防接种还没有足够的重视,有大部分家长只知道有病看病,接不接种无所谓,而不知道无病早预防、计划免疫接种是预防孩子得传染病的重要途径,致使这部分儿童不能按时接种疫苗,漏种、误种、不接种的现象时常发生。
(二)社区卫生健康宣教不到位、宣传方法欠妥。因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比较繁杂,大多居无定所,居住条件环境差,大多早出晚归,宣传资料和计划免疫接种提示一般都张贴在卫生服务站以及辖区的小区周围,因此这部分人员平时无法看到、更不去留意,还有的家长联系电话经常变换,所以常规的宣传方式存在盲区、不到位。
(三)预防接种责任意识较弱。有些从事计划免疫工作的人员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使一部分流动儿童未能及时建卡和免疫接种,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歧视,认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
二、管理措施
(一)领导重视从行政上、业务上狠抓落实,促使社区计划免疫工作人員积极主动,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搜索随迁进城务工人员儿童信息,减少免疫空白点。
(二)切实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按照卫生局和教委转发的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 、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向托幼机构和学校提交接种门诊开具的“入托、入学儿童阶段/全程预防接种合格证明”和“入托、入学儿童禁种/缓种证明”,发现流动儿童未接种者,要进行登记补种后方可入托入学。
(三)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与派出所、计划生育、乡镇、居委会等部门密切配合,发挥进城务工人员人口流动管理部门职责,随时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的人数,尽可能使流动人员到相应管理部门登记,摸清随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状况。
(四)社区接种门诊对流动儿童做到随到随建卡、随接种、随录入系统。
(五)建立横向网络。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之间要建立计划免疫横向网络,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一旦发现,应及时建卡和转卡、补种,各社区服务站之间要协调统一、互通信息、及时联系,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尽量能在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计划免疫接种[3]。
(六)针对流动儿童的流动规律,接种门诊要利用流动儿童相对集中性和节假日相对流动性,在流动儿童较集中的地方对流动儿童摸底并宣传。
(七)广泛宣传。开展多渠道,多途径,多钟方法对流动儿童家长及监护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普及免疫知识,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宣传单、标语、接种证、电话、QQ等多种形式,多方位地反复开展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教育,调动他们自觉参与计免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利用“4.25”预防接种宣传日发放宣传手册及相关知识宣教。提高流动人口的疾病预防控制知识,使流动儿童计免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鲍文娴.外来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4):58-59
[2]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5年9月20日
[3]李红.影响社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因素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3,45(5):397-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