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他们的尊心,以情生趣;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该文从三个方面对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2-0108-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认为,激发学习兴趣是创造一种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他们在生活中就会时时、处处自觉地汲取语文知识和各种有用的知识,去进行各种语言训练。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发挥学生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1 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他们的尊心,以情生趣
現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师生相互合作,相互作用,共同劳动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体现了师生在认知上的交流合作,更体现了师生在情感上的交流合作。因此,师生间在教学活动中的沟通、引动、调节、深化等过程不仅能促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激发学生乐于学习,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不断促进学生对认知的深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造情感氛围,可使学生在课文和教师的情感感染中完成学习任务,陶冶情感。
一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现行教材选编了古今中外优秀的名家名篇,其中有许多文学大师的经典之作,文质兼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有意识地挖掘情感教育的素材,以情激情,悟情明理。通过挖掘作者之情,使学生把文中的精华艺术地展现出来,揣摩作者的抒情基调,挖掘作品的深层次情感,千方百计地使他们在阅读、分析、玩味、欣赏中领悟作者的艺术匠心,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
二要积极调动学生在课堂上情感表现。语文课堂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调动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首先要充分体现师生平等,通过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准确的词句对课文进行情趣盎然的描述,精辟入理的分析,恰到好处的点拨,不失时机的激励,使学生产生创新意识和成功意识。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情感的投入和专注,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关注每一个学生,肯定他们的每一个发现,以富于激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形成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2 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选择适合学生认知和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2.1 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注意某些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会产生一种优势兴奋中心,优势兴奋中心的转移,会引起注意力方向的改变。新课的导语设计,能否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并打开思维的门扉,就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环节。如在教《孔乙己》一文时,设计这样一个悬念:过去有人认为,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人们看了悲剧往往会流出同情的眼泪,而读了《孔乙己》,人们的眼泪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到内心刺痛,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又是什么 样的悲剧呢?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导语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文学习。
2.2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再现文章中的人或景,产生真实的感受,增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上作文课,教师故意迟到教室三分钟,给学生造成焦急的心理状态和紧张的课堂气氛。然后,教师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目《当老师上课迟到的时候》,要求学生如实而写。结果,学生较容易地进入写作状态,并且写出的作文充满了真情实感,文字通顺,比通常情况下的作文要好得多。这样创设出学生有真实感受的情境,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2.3 注重差异性教学。传统教育忽视学生个体在禀赋、兴趣、爱好、接受方式和程度上的差异性,不能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就要帮助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基础,对自己提出要求,安排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之间的互相激励,并及时抓住微小的进步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勇气。具体教学中,按照“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步骤,使学生学起来容易,做起来轻松,让他们在“参与-成功-快乐”的心理气氛中学习。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成立多种兴趣活动小组,把语文教学内容贯穿于活动中,培养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喜爱语文课的学习。
2.4 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使教学手段趋于全方位、多层次,创造了一个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开放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如在教《回忆我的母亲》时,播放有关老人的影像和歌曲《母亲》,学生在音像中思想受到强烈的感染,学习兴趣高涨。在教《背影》时,播放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横穿马路的情景,借此机会,引导学生产生联想,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了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3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语文教学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教育的重任,在这方面,应根据教学具体内容,联系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从身边故事入手,使学生在故事的回味中进入文本,从而达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的目的。如在教《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等课文时,列举学校刻苦学习、快乐学习的典型事例,学生既能产生听故事的兴趣,又能从同学的故事中体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对于掌握学习内容的重要作用,然后学习课文,学生受到了教育,教育效果明显。同时也要注意,在联系实际时应相机点拨,适时引导,如果牵强附会扯得太远,则会适得其反。
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愿望。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展示自己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不断增强他们对语文的强烈求知欲和学习自觉性。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2-0108-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认为,激发学习兴趣是创造一种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他们在生活中就会时时、处处自觉地汲取语文知识和各种有用的知识,去进行各种语言训练。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发挥学生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1 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他们的尊心,以情生趣
現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师生相互合作,相互作用,共同劳动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体现了师生在认知上的交流合作,更体现了师生在情感上的交流合作。因此,师生间在教学活动中的沟通、引动、调节、深化等过程不仅能促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激发学生乐于学习,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不断促进学生对认知的深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造情感氛围,可使学生在课文和教师的情感感染中完成学习任务,陶冶情感。
一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现行教材选编了古今中外优秀的名家名篇,其中有许多文学大师的经典之作,文质兼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有意识地挖掘情感教育的素材,以情激情,悟情明理。通过挖掘作者之情,使学生把文中的精华艺术地展现出来,揣摩作者的抒情基调,挖掘作品的深层次情感,千方百计地使他们在阅读、分析、玩味、欣赏中领悟作者的艺术匠心,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
二要积极调动学生在课堂上情感表现。语文课堂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调动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首先要充分体现师生平等,通过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准确的词句对课文进行情趣盎然的描述,精辟入理的分析,恰到好处的点拨,不失时机的激励,使学生产生创新意识和成功意识。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情感的投入和专注,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关注每一个学生,肯定他们的每一个发现,以富于激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形成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2 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选择适合学生认知和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2.1 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注意某些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会产生一种优势兴奋中心,优势兴奋中心的转移,会引起注意力方向的改变。新课的导语设计,能否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并打开思维的门扉,就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环节。如在教《孔乙己》一文时,设计这样一个悬念:过去有人认为,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人们看了悲剧往往会流出同情的眼泪,而读了《孔乙己》,人们的眼泪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到内心刺痛,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又是什么 样的悲剧呢?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导语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文学习。
2.2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再现文章中的人或景,产生真实的感受,增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上作文课,教师故意迟到教室三分钟,给学生造成焦急的心理状态和紧张的课堂气氛。然后,教师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目《当老师上课迟到的时候》,要求学生如实而写。结果,学生较容易地进入写作状态,并且写出的作文充满了真情实感,文字通顺,比通常情况下的作文要好得多。这样创设出学生有真实感受的情境,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2.3 注重差异性教学。传统教育忽视学生个体在禀赋、兴趣、爱好、接受方式和程度上的差异性,不能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就要帮助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基础,对自己提出要求,安排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之间的互相激励,并及时抓住微小的进步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勇气。具体教学中,按照“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步骤,使学生学起来容易,做起来轻松,让他们在“参与-成功-快乐”的心理气氛中学习。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成立多种兴趣活动小组,把语文教学内容贯穿于活动中,培养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喜爱语文课的学习。
2.4 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使教学手段趋于全方位、多层次,创造了一个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开放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如在教《回忆我的母亲》时,播放有关老人的影像和歌曲《母亲》,学生在音像中思想受到强烈的感染,学习兴趣高涨。在教《背影》时,播放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横穿马路的情景,借此机会,引导学生产生联想,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了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3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语文教学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教育的重任,在这方面,应根据教学具体内容,联系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从身边故事入手,使学生在故事的回味中进入文本,从而达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的目的。如在教《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等课文时,列举学校刻苦学习、快乐学习的典型事例,学生既能产生听故事的兴趣,又能从同学的故事中体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对于掌握学习内容的重要作用,然后学习课文,学生受到了教育,教育效果明显。同时也要注意,在联系实际时应相机点拨,适时引导,如果牵强附会扯得太远,则会适得其反。
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愿望。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展示自己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不断增强他们对语文的强烈求知欲和学习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