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行为习惯源于正确的常规引导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和日常生活管理中,规则是必不可少的,在统一的规则制约下,教师对幼儿常规的要求才能相对稳定,从而达到一致性、一贯性的教育。建立合理必要的规则,才可以对幼儿的行为实行外部制约,使之趋于规范,这也是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手段。
  然而,由于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好动、好奇、好模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注意力易转移,自制力差,易反复,生活经验少,判别是非能力差等特点造成幼儿在遵守常规及与同伴交往时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当幼儿出现“不听话”的情况时,批评、惩罚和恐吓似乎是教师们常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因为这样可以让孩子产生惧怕心理,以后再也不敢造次。这样做,对孩子的“常规”培养固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否可以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让幼儿获得认同感,自觉、自发地变常规为自身行为?笔者将结合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儿童哲学观,儿童的社会交往,相关教育方法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从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来说
  
  在整个幼儿期,幼儿的认知活动都是具体的。思维是认知活动的核心,在思维活动中,小班幼儿主要依靠行动进行思维,中班幼儿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及对表象的联想进行思维,在大班才开始抽象逻辑思维。认知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只能按具体形象、生活习惯、实际逻辑进行思维,而不能按某一概念和规律去进行概括和思维。根据儿童的这些特点,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让幼儿理解遵守纪律的必要性,自觉养成常规要求的好习惯:
  (一)示范讲解以身作则
  幼儿对自己直接目睹的行为易于理解,能较长时间保持在记忆中,故老师向幼儿提出行为规则时,应自己先做示范,并作出表率。
  (二)故事启发法
  通过故事生动形象的人物、故事情节让幼儿感同身受,受到启发和警醒。如对于吃饭不专心的孩子,给他们讲《大公鸡和漏嘴巴》;对于不听指挥的孩子,给他们讲《不听话的小鸡》;对于不讲卫生的孩子,给他们讲《小猪变干净了》等等。
  (三)比较发现法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不同行为产生的不同效果,获得对良好行为的认同感。如为让孩子养成东西放整齐的好习惯,特意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东西乱七八糟,和东西放整齐两种情况,让孩子自己发现东西放整齐的必要。
  (四)行为练习法
  行为练习的目的在于强化幼儿正确的行为,使幼儿正确行为转化为良好的习惯。行为练习可以分为两种:自然生活环境中的行为练习与特意创设环境中的行为练习。如小班初期,为了培养幼儿听音乐进活动室的习惯,教师可带领幼儿反复练习“课间时”在外面玩,音乐响时,快快回位置坐好。后期,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己叠被子,就在每天起床时让幼儿练习,偶尔也在活动室设计一个起床的情境,让幼儿进行练习。
  (五)及时补强法
  补强法是美国的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森提出的。他认为,“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多伯森认为,如果要让补强发挥最大的效用,就应该在令人满意结果出现后的短暂时间内提供奖励或表扬,如果时间拖得太久,补强的作用会随之淡化、减弱或消失。所以在幼儿表现出良好行为时,请及时地奖励他。如班里总有个吃饭很慢的小朋友,偶尔有次吃得快了,我都会表扬他,夸他有进步,渐渐地,他吃饭的速度也快了。某天有个小朋友喜滋滋地跑来跟我说:“老师,刚才王健摔到地上,我扶她起来。”我马上表扬他是互相帮助的好孩子,并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奖给他一个红苹果,要求小朋友向他学习。
  (六)树立榜样
  幼儿掌握行为准则是从模仿周围人们的行为和听到人们对行为的评价开始的。榜样示范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方法,就是运用正面或反面的榜样为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寓浅显的道理于榜样、事件之中,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范例,引起幼儿模仿。除了解放军叔叔、故事里的小动物,等常用的榜样,我还会从孩子身边树立榜样。如“小朋友坐得要像老师一样端正。”“恒凯小朋友吃得又快又干净,小朋友都像他这样,好不好?”“蔓婷小朋友上课认真听讲,回答问题声音又响亮,老师最喜欢这样的小朋友。”
  (七)泛灵论
  “哲学中有一种‘万物有灵论’,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具有灵魂和思想。而儿童就是万物有灵论者,他们的心灵世界便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一切都具有灵魂,一切都具有生命,一切都是活的,有感情,有思想,和他自己一样。”
  根据儿童的这种哲学观,其实只要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多一点童话色彩,就会让孩子更好地接受。孩子总欢喜大声高叫,而他们又最喜欢小白兔;找准时机,在孩子开始想喧哗高叫时,连忙“嘘”一声,并悄悄地说:“小朋友,不要叫这么大声,吵醒了山那边的大灰狼,会来吃小白兔的。”孩子们果然安静下来了。后来在他们这一行为出现反复的时候就急忙说:“哎呀,大灰狼就要醒啦!”如此下来,尖声大叫的现象果然少了。这方法在饭桌,椅旁,收拾玩具,各方面都适用,如:看到孩子们吃饭弄脏桌子,踩上椅子时说:“我听到××的桌子(椅子)说不高兴了,不想跟××做朋友了,因为他弄得它好脏。”看到孩子不收拾玩具时说:“小玩具要哭了,因为他没回到家。”这些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符合儿童的感知特点,孩子能够理解接受,其教育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技能
  
  社会行为技能是指在与人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从幼儿发展角度看,幼儿园是幼儿通过与其他幼儿和教师共同生活以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奠定一生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态度和能力的地方。幼儿园里的许多常规都是针对幼儿的社会交往所提出的,如对人有礼貌,互相帮助,不能争抢玩具,不能打架,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等。
  从儿童的交往特点看,儿童在入园前交往的对象往往是双亲,而入园以后,交往的重心就由父母转移到同伴与老师身上。他们对社会行为及如何与他人相处的许多知识,不是由父母传递的,而是通过与同伴老师的交往习得的。幼儿入园以后,才从自我中心阶段转向与其他幼儿交往,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一些简单的交往规则,产生助人、分享、合作的行为。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良行为,如争抢、攻击性行为等。又因为5岁前幼儿的思维具有特有的自我中心化特点,这种思维方式使幼儿考虑问题时总以自己的感觉特点出发,而不善于站在别人的观点和立场上想问题。因此,此年龄阶段的幼儿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不能理解别人的心情。他们在相互的交往过程中易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而认知发展的局限性又影响了他们掌握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如不会用相互帮助、友好协商、共同交谈等手段来解决彼此间的矛盾,故而“告状”就成了幼儿生活里的常见现象。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技能,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正确认识、对待幼儿的告状,教幼儿学会交往
  小朋友们相互告状既是幼儿寻求心理平衡的表现,也是幼儿力求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方式。但不管告状的性质和动机如何,告状的内容是什么,儿童经常性的“告状”会导致不友好的同伴关系。“告状”的幼儿会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被“告状”的幼儿则感到受了侮辱,对“告状”者怀有怨恨之心。频繁的告状还影响班级常规工作的开展,而对幼儿来说,长此以往,不仅使他们从小失去了学习协商与合作的机会,还养成了他们事事依赖成人,一有事情就以告状解决问题的不良习惯。因此不能简单轻率地对待幼儿的告状,而应以此为契机,教给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及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如:讨论、协商、分配、交换、轮流、合作、谦让、宽容、互谅等。让幼儿自己做小老师,学习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请老师帮忙。如:当小朋友来告状,说××小朋友不把玩具给自己玩时,就教他要有礼貌地去问;当小朋友不小心弄哭其他小朋友时,教他去道歉,补偿自己的过失。同时也教育来告状的小朋友不要一有事情就来告状,可以主动教导或原谅不小心犯了错的小朋友。
  (二)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幼儿由于年幼,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又好模仿,但多从自己兴趣出发,故容易养成一些不良习惯。教师就应教会幼儿识别好与坏,知道哪些行为是对的,受人欢迎的;哪些行为是错的,被人讨厌的。不断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促使幼儿在行为和认知上保持统一,从而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如:当遇到责备C小朋友为什么打B小朋友时,小朋友说:“因为他打A小朋友。”这种情况,就应及时教育C小朋友:“B小朋友打人不对,你想阻止他是对的,但不能打他,因为小朋友互相友爱,不打架。你拉住他,告诉他不许打就行了。可不能学他那样去打人。”在幼儿发生争执时,可请旁边的小朋友或全班小朋友讨论,让小朋友获得共识。
  (三)移情训练
  掌握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才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创设精神环境的要素,也是促使幼儿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必要条件。为此,除了可以借鉴前面所提到的一些方法外,还可以通过移情训练法让幼儿了解掌握社会交往技能的重要性,自觉形成作出有利于他人的行为的好习惯。
  “移情”亦称情感移入或情感转移,它是指对他人在某一特殊情境中情绪、情感体验的理解和分享,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能识别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其次,能感受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移情对于自私、任性、霸道的孩子特别适用,如我班就有这样一个男孩子叫杨俊,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当有小朋友被他弄伤时,我就把他们两个拉出来,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跟他说:“你看,你将××伤成这样子,小朋友说,××痛不痛?”“痛!”“是啊,老师看到都心痛极了,杨俊,如果其他小朋友也这样打你,你会怎么样呢?你痛不痛?会不会哭?”他不吭声了,我不再责备他,只忙着照顾受伤的小朋友。感觉他有所触动了,才说:“你先坐回位置,以后别再欺负小朋友,要不,小朋友们不和你一起玩儿了。”
  除了这样设身体会,也让幼儿学习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如当小朋友们互相帮助时,请受帮助的小朋友说出被帮助的感觉,也请帮助别人的小朋友说说自己帮助小朋友后的心情。同时在活动室开设心情区,让幼儿通过多种途径,互相交流彼此的心情。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讲述、情境表演、角色游戏等形式让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实际生活中主动地、“习惯性”地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类似的情绪、情感体验。学习体谅别人,学会调整自己的交往方式,养成与人交往时所必需的好品质。
  固然,批评和惩罚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但不应是常用的手段,并且在使用批评和惩罚时,一定要弄清事实确定应批评或惩罚,同时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受到批评或惩罚,因为对孩子的强迫和不容分说的后果是非常糟糕的,它使孩子的理性蒙上阴云,是他们判断力失常的根源。
  要使好的行为成为孩子一生的习惯,必须有正确的引导,让幼儿从内心里认识到那是约束自己的纪律,并要从小抓紧,始终如一。弗洛依德个性发展的人格发展理论指出:童年早期的经验对未来发展有极其重大的影响。蒙台梭利曾说:“真正的幼儿教育,应该以活动为中心,观察孩子的天性,激发儿童的天性,发展儿童的天性,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意义所在。”人之初,性本善。结合幼儿的天性,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发展儿童的天性,为其一生奠定必要的品质基础是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的。因为“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原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作为幼儿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不断地开阔幼儿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打破时空限制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笔者长期从事幼儿语言教学活动,在培养幼儿想象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根据年龄特点,培养幼儿读图能力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提供给他们看的书多是图文并茂,并且是年龄越小,图画越多越精美,文  字却越少越大,作为幼
期刊
责任心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论、行动、等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积极性,自觉加强意志锻炼,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它是幼儿未来发展,立足社会的重要因素。新《纲要》的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心”。然而在今天,许多幼儿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切都有家长包办。久而久之,幼儿缺乏责任心的现象非常严重。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育的每个角落。但纵观多媒体教学的发展现状,其显著特征就是存在不平衡性,多媒体教学在中、东部幼儿课堂教学中运用非常普遍,而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幼儿园少之又少。但作为教育现代化重要手段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怎样才能适合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幼儿园使用,多媒体教学将对传统的幼儿教育产生何种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
期刊
今天的幼儿将是21世纪的主人,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学前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战。只有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可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培养自信心,能使幼儿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这对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反之,如果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如别人,成功感得不到满足,做什么
期刊
摘要 心理理论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探讨心理理论对儿童的发展和社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表明:同伴间积极的交往会促进个体心理理论的能力的发展。本文依据同伴关系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一定的教育对策,以便为我们更好地促进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心理理论 同伴关系 家庭规模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是指个体对自己或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体育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学、婴儿心理学等多角度探讨了动作对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可以发现,婴幼儿动作对心理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从而呼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展婴幼儿身体运动。  关键词 动作;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    婴幼儿时期是早期教育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很多专家都指出:婴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人一生的心理发展是关键期。抓住这一关键期进行合理的早期教
期刊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一个个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对幼儿进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一种非常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深受幼儿喜爱的教学形式。新《纲要》倡导对幼儿情感体验方面的培养,故事教学也同样很好的达到了这种效果。但是,我们传统故事教学里针对丰富幼儿词汇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是需要我们幼儿教师们坚持下去的,改革不是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撤换掉,而是应该取传统之精华,个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而习惯就应该从小培养。学前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佳期。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
期刊
幼儿教育中的自由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对于这种自由活动的质量评价具有双重性:既应当是幼儿愉快的活动,又应当是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寓教育于自由活动中,有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那么,如何指导幼儿进行自由活动呢?    一、设定目标,构建环境    美
期刊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这说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已成为幼儿教育的三大军。家长作为教师的合作者加入到教育者的一方,共同对受教育者——幼儿施教,有利于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所以,开发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搞好家园沟通、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作用,已成为我们教师工作的另一重点。这项工作做好可以优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