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古代后宫女子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uedong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民间一直把皇帝拥有的女性称做“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在红墙黄瓦的内宫中,这些后宫女子在我们今天看来,生活最为五彩缤纷,个个丽人如朵朵出水芙蓉,亭亭玉立,迎风招展。然而,她们的真实生活真的如我们想象得这般美好吗?
  大多数宫女的人生冷落悲惨
  在古代的皇宫内,有头有面的后妃不过是少数,在下面还有成千上万的宫女。
  宫女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除了民间选美外,还有罚没的罪人妻女。宫女须接受宫廷教育,以熟悉各种礼仪和技艺。北魏君主让她们学习写字和算术;唐玄宗对她们着重进行音乐、舞蹈的训练;金章宗请宫教(宫廷教师)教她们读书,授课时,宫教和宫女间以青纱隔开,若有不懂处,宫女把字贴在纱上,宫教在外面解说。
  宫女没有正式的名分,她们既非小妾,也不是姘妇,和君主构成了无夫妻名义但合法的奇特性关系。对于众多的宫女,君主是应接不暇的,她们只有在偶然的机会里才可能得到临幸。若君主心血来潮,去和一个宫女交欢,会由太监记下时间。倘若有孕,以便核对。
  宫女入宫,除了极个别能被皇帝看上而升迁外,大多数只是听使唤、干各类活计的丫环。有些朝代将她们终生系于宫中,有些朝代在老君主驾崩后放出一批,清宫则规定入宫满十年者才能放出宫自由嫁人。然而大多数宫女是冷落悲惨的,白居易曾同情地说:“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
  行于内外的女官
  在几乎都是男人沉浮的宦海中,竟然还有一些数量少得可怜的女官。她们全都集中在宫廷里,陪伴在君王的周围。她们身份特殊,有奇异的二重性,一重类似正常官员,担任某项宫内职务;一重几同嫔妃,可被君主随时占有。
  女官一般具有嫔妃的身份,只要君主有闲情逸致,可以和她们任意交欢。宋朝李宸妃初入宫时职任司寝,在为真宗铺床叠被时,被拥入绡帐。明朝纪太后早先任女史,旋主管内藏库,宪宗偶去视察,见纪氏应对如流,当即与之“龙凤呈祥”。
  凡有文才的女官,常被任命负责内宫教育。刘宋时的韩兰英上献《中兴赋》,被召入宫任博士,教宫人书学。她因学问渊博,且年高有德,受到大家的尊重,被敬称为“韩公”。
  女官一般不容许抛头露面,但才华横溢者能被准许破除此例。唐中期的宋若莘、宋若昭、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五姐妹以才学蜚声于当世,被德宗召入禁中,授以官职。德宗喜诗,每与诗臣唱和,必召五人前来共尽雅兴。德宗给了她们极大的体面,不以妾相待,一直呼为学士。其中宋若昭历仕三朝,人皆称先生,后妃、亲王、公主相见都行以师礼。
  门第的时运
  君主在册立皇后及高级嫔妃时对其门第要加以充分考虑,但在招纳一般嫔妃及宫女时则不拘一格。不过这只是通常现象,若仔细加以观察,便会发现在不同的社會形势下,君主对门当户对的准则有不同的态度,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承平之世与乱世的区别。
  承平之世,君主恪守着政治联姻的原则,其具体表现就是门当户对地选择主要配偶。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晋朝,士族成为垄断政权的特殊阶层,为了让自己的统治得到他们的支持,君主将皇后的位置几乎全给了门阀的千金。
  在社会不宁的乱世,新起君主的婚姻多转向中下层社会,与上层联姻比较少见。究其原因,是他们的行为冲击了旧有秩序,利益受损的士族和旧官僚很难采取合作态度;另外,他们需要新兴势力的支持与帮助,换言之,也就是需要希望实现权力与利益再分配的中下层社会力量的合作。新起君主大多是崛起于中下层社会的豪杰与枭雄,行事潇洒、落拓不羁,蔑视门第之见,故在婚姻大事上也不拘一格,娶贫家平民者有之,甚至娶娼妓者也有之。
  正如聘门阀之女是两晋的特色,将凤冠戴在低贱者头上则是曹魏的特色。开此风气之先的不是别人,正是无天子之名而实胜天子的曹操(被追谥为武帝),他封魏王后,所拜的王后是曾堕入烟花的卞氏(被追谥为皇后)。曹丕建立魏朝,先以袁绍子袁熙之妻甄氏为后,复又册出身小吏之家的郭氏为后。曹魏对立后之法的改弦易辙,具有排斥旧势力、开创新局面的政治意义。
  立低贱者为后,毕竟是一定形势下的权宜之计,为正统舆论所不容,承受着很大的社会压力。
  宋仁宗欲册立富商女陈氏为皇后,命大臣宋绶草诏,他拒不受命,反而竭力批驳说:“陛下欲以贱者正位中宫,是出尔反尔,与选后宗旨不符!”在群臣的压力下,仁宗被迫收回成命。
其他文献
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派大将军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攻打楚国。然而,由于主帅李信轻敌中了楚军的埋伏,秦军损兵折将,铩羽而归。    秦王嬴政哪肯善罷甘休,决定启用久经沙场的老将王翦为主帅,率兵再次攻打楚国。王翦对秦王说:“让我率兵攻打楚国可以,但至少要给我六十万的将士。”秦王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答应了王翦的要求。  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西出咸阳,秦王嬴政亲自到灞桥给王翦饯行。秦王赐御酒给王翦,王翦
期刊
1  南宋抗金名将很多,所谓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但如果单以抗金取得的效果和对金兵南下的重创,以及对宋金战局的影响力来看,抗金的将领中,有一个被我们忽视的重要人物—刘锜。    刘锜,将门之后,父亲曾为泸川军节度使,刘锜生得相貌堂堂,自小弓马娴熟,武艺超群,全然不似官二代那樣花天酒地,金玉其外。  刘锜饱读兵书,深晓韬略,尤其射得一手好箭,年少时跟随父亲征战,营门口立着一只贮水的大
期刊
公元1644年,农历甲申年,这一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军从西安一路杀来,几无波澜,顺顺利利地攻破千年古都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上吊,明朝灭亡;而后,大明辽东总兵吴三桂又冲冠一怒为红颜,接应满清入关;小皇帝福临在叔叔多尔衮的辅佐下,登上了紫禁城权力的顶峰。  如果翻开史书,仔细审视当年这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甚至有点阴差阳错的事件,人们会发现,当初李自成进京很可能只是一场偶然的误会。  进京之路,李
期刊
相传,金华同山镇上的酩酊山巅住着一位通晓天地玄机的酿酒仙人.叫海半仙。半仙每隔十年就会下山一次,可是,见过他的人在他离开后,却始终记不住他究竟长得什么模样……    一、山间奇遇  海半仙下山是为了一件事,就是去集市采购最上乘的酿酒原料和一些简单的生活必需品。  海半仙付了钱从不把东西带走,而是命人放在酩酊山脚的破庙里。临走前,他还喜欢给摊主算上一卦,并附赠化解之法,便如轻烟般悄然离去,只留下一句
期刊
北宋官员张杲卿在润州(今属江苏镇江)做县令的一天,一个老农慌慌张张地跑来报案,说在自家菜园的水井里发现了不明物体,张杲卿立即派人到现场察看。可由于井水太深,他们看了好久也判断不出里面的不明物体到底是什么,就准备先打捞上来。这时候,一个女子突然哭哭啼啼地跑到井边,对着深不可测的水井号啕大哭,嘴里念叨着:“老公,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呢,掉进了……”  张杲卿见状,心里顿生疑惑:“既然井水如此深,这个妇人为
期刊
一 发现奇石  清朝乾隆皇帝有一次南巡回京,归途中路过一座竹林寺,此时天色已晚,他就领着随从住进了寺庙的客房。  经历一天的劳顿,乾隆皇帝甚感疲惫,吃罢斋饭就回房了。身边的小太监小德子点亮了油灯,关门走了出去。乾隆皇帝顺手拿了一本《法华经》,借着灯光一页页地读了起来。  竹林寺外,遍生竹林,竹林内蛐蛐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吵得乾隆皇帝心烦意乱。他刚刚放下经书,就听见门外轻轻的敲门声,小德子站在门下台阶
期刊
道光八年,大学士长龄平定了叛乱,押着叛贼头子张格尔回朝。道光帝高兴,在保和殿宴请平叛有功的将军。这是道光朝历史上极少有的皇家宴会。  道光帝一生奉行节俭,简直是到了“抠门”的地步。他一个月才换一套衣服,衣服破了就打掌,也不怕跌分。打掌又叫“圆绸”,就是在衣服破洞处补绸缎。  道光帝一生仅请过两次客,一次是皇后生日,大臣们拜完寿后,他慷慨地留大家吃饭。端上来的“大餐”是打卤面,而且还是限量的—每人仅
期刊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登基大典通常是没什么看头的,因为新皇帝通常都是在老皇帝死后才能当皇帝的。国丧期间,民间尚要停止一切娱乐活动,更何况皇家自己呢?所以在新皇帝的登基大典上,那些黄钟大吕“陈而不作”,因为老皇帝刚死,现在是全国服丧期间,皇帝不哭着登基就是不孝。    但是嘉庆帝就没这个问题,因为乾隆帝这时候当太上皇了,所以他的登基大典是比较热闹的,至少是有音乐的,这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  从登基开
期刊
“不知书”者会成为笑柄  古代官员的选拔,是采取“学而优则仕”的入仕制度,没有若干年寒窗苦读、没有对儒家学问有一定积累,是不可能通过严格的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这样一来,习惯使然,有一点读书的天赋,后天又长期熏染于人文知识的气氛和训练,也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入仕以后也往往离不开书册。  据宋人孔平仲的《续世说》记载,后晋有个叫冯玉的人,他姐姐是皇后,借了这层裙带关系,尽管他识字不多,却不妨碍其步步高
期刊
浙江东阳县自古就是木雕之乡,清乾隆年间,东阳县更是出了位木雕高手,人们称赞他技艺高超,堪比明朝的微雕大师王叔远,所以得了个“赛叔远”的外号,真名实姓倒没人提起了。赛叔远家门口木雕的求购者络绎不绝,但赛叔远为人脾气古怪,要对买家进行甄别,认可的买家才能交易。如果是看不上的买家,不管身份何等高贵,出价何等大方,都不能从赛叔远家带走哪怕一块废料。    这天,赛叔远家门口来了一顶豪华的轿子,落地后下来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