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频电磁场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保护时间窗的影响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uw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极低频电磁场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保护时间窗的影响.方法 522只雄性SD大鼠建立侧向液压打击模型后,分别置于无电磁场中和频率为15HZ强度为1G、3G、5G的电磁场中[分别为N-EMF组、EMF-1G (15 Hz)组、EMF-3G (15 Hz)组、EMF-5G (15 Hz)组],时间分别为0.5h、1h、6h、12h、18h、24 h、30h,然后腹腔注射海人酸诱导海马部位神经元凋亡模拟颅脑损伤后的二次损伤.应用水迷宫实验观察二次损伤后各组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部位神经元凋亡情况,脑组织含水量检测大鼠脑水肿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MF-1G (15 Hz)组、EMF-3G (15 Hz)组、EMF-5G (15Hz)组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保护窗口时间(损伤后1~12 h)与N-EMF组(损伤后1~6h)相比明显延长.在神经保护时间窗内(1 h、6h、12h),EMF-1G (15 Hz)组、EMF-3G (15 Hz)组、EMF-5G (15 Hz)组大鼠到达高台所需时间比N-EMF组相对时间点明显缩短,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数目明显少于N-EMF组相对时间点,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N-EMF组相应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MF-1G (15 Hz)组、EMF-3G (15 Hz)组、EMF-5G (15 Hz)组侧向液压打击后12h、18h、24 h注射海人酸后,HIF-1α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N-EMF组相应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磁场照射可以明显延长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的神经保护时间窗,并加强神经保护时间窗内的保护强度.
其他文献
患儿 女,1岁7月,因头颅CT发现左额叶占位病变于2011年1月12日入院.患儿4d前因被撞伤行头颅CT检查发现左额叶占位性病变,无不适表现.入院体检: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术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一种神经外科急症,约占所有脑血管意外的5%,年发生率在9/10万人左右,且好发于壮年(平均年龄为55岁),具有
目的 探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共6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
目的 分析胶原海绵人工脑膜用于癫痫Ⅱ期手术防治脑脊液漏时的不同使用方法和疗效.方法 收集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上海仁济医院癫痫诊疗中心接受侵袭性颅内电极监测及Ⅱ
目的 初步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发生与脑白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对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自2007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在脑卒中发病14d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进行脑卒中后抑郁的诊断,其中60例(35.7%)患者发生脑卒中后抑郁(脑卒中后抑郁组),剩余患者中随机选取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60例脑卒
目的 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不同临床分期非脱髓鞘神经损害与脑脊液、血清相关蛋白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组正常人外周静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蛋白表达和活性水平,为后续研究神经变性病尤其是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体内的SOD1表达做出前期的方法探索和数
目的 分析脱髓鞘型(HMSN 1型)腓骨肌萎缩症的神经电生理表现,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检查依据.方法 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62例HMSN 1型腓骨
目的 建立一个相对完美的颅底中央区三维模型,帮助医生形象、动态地掌握颅底中央区的解剖特点.方法 应用冷冻铣切技术,完成一成人头颅断层标本的制作,通过计算机对头颅冠状薄
目的 探讨T细胞亚群Th17细胞是否参与帕金森病(PD)的神经炎症过程.方法 C57BL/6小鼠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PD动物模型,用免疫荧光双染分别标记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