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

来源 :颂雅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让我们的阅读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由传统的纸质阅读向电子阅读转变,由单一的文字阅读向音频阅读转变,我们的阅读视野变得越来越宽,阅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阅读体验得到了有效提升。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的网民群体在进一步扩大,这对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产生了一些影响,虽然让我们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书籍,但是网络书籍质量良莠不齐,对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与体验产生了不利影响,人们在追求新鲜事物的同时忽视了对汉语言经典的深入挖掘,对于经典阅读的深度有所降低,这是不利于传统文化传承的。
  关键词:网络时代 汉语言文学 经典阅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了解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电子阅读受到人们的青睐。我们应该辩证看待网络时代和汉语言文学之间的关系,既要对经典文学进行传承,更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渗透到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找准网络时代和汉语言文学的契合点,提升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与体验效果。
  一、网络时代和汉语言文学的关系
  (一)表现形式上的对立关系
  网络时代主要是依靠手机、电脑、自媒体、APP软件等来进行信息的拓展;汉语言文学主要是依赖纸质书籍来进行信息的传递,二者在信息传播上存在着不同。此外网络时代文学主要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主、很多都是文章篇幅比较短、哲理比较浅显的文章;汉语言文学作品虽然篇幅也不算太长,但是却言简意赅,蕴含着深邃的哲理。例如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全书大概有50多万字,却记录了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用语比较严谨,是我国史书界的里程碑之作。网络文学利用碎片时间就可以进行阅读,坐公交的路上、逛街排队的间隙等,当下言情小说、电竞游戏类小说、新闻八卦等最受网民的喜爱,大多数人不喜欢阅读晦涩难懂、篇幅较长的汉语言文学经典。
  (二)互补互利的关系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阅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以往人们智能通过阅读纸质书籍来获取知识,主要是通过图书馆、报纸等来进行阅读,网络时代让人们摆脱了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利用手机来开展阅读。汉语言文学作品也可以融入到网络时代的大潮中,利用当下流行的电子书,让人们在手机上就可以进行阅读,利用浏览器、读书软件等来阅读,扩大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渠道。此外,很多商家和作者为了博眼球,上传了一些毫无营养的口水文章、低俗文章,这些文章是不利于提升国民素质的,我们可以利用汉语言文学作品来净化网络环境,弘扬传统文化,抵制低俗文化的入侵,构建学习型社会,提升国民阅读素养。
  二、提升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与体验策略
  (一)运用阅读APP软件,拓展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阅读渠道
  当下手机智能化阅读软件已经成为了人们阅读的主要途径,汉语言文学也要跟上时代步伐,运用阅读APP软件,编创汉语言经典作品电子文件,让读者通过各大阅读软件来下载阅读。阅读软件可以让汉语言文学作品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利用学习、工作中的闲暇时间就可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汉语言文学。阅读软件可以让汉字“活起来”,读者可以自主设计阅读速度、文字大小等,创新阅读的方式,加快提升国民阅读素养,这也是全民阅读活动的要求。
  (二)运用互联网资源,宣传经典文学作品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的阅读平台,我们可以创新汉语言文学经典文学作品的宣传渠道。例如利用互联网的听说软件,例如喜马拉雅读书、蜻蜓FM等平台,上传一些汉语言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是音频、视频等,创新汉语言文学的宣传渠道,让文字转化为生动的音频、视频,带给读者听觉、视觉上的享受,加深读者对汉语言文学经典的了解深度,了解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文化传统,有效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培养国民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结合网络新媒体,让汉语言文学走入大众视野
  电视媒体可以说是我国受众最广泛的传播平台,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电视媒体节目,拓展汉语言文学的宣传渠道,让汉语言文学经典走入大众视野。例如央视最近几年推出的《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栏目,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民众推荐一些优质书籍,邀请一些家喻戶晓的名人来推荐书籍,扩大阅读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到阅读,重新拿起书本,细细品味书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提升民众的文学素养,这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结语
  总之,汉语言文学经典需要阅读者静下心来,潜心阅读,逐字逐句地阅读,体会古代汉语蕴含的文化传统,对于读者的启发性比较大。汉语言文学应该紧密结合时代潮流,结合网络时代特征,拓展宣传、阅读渠道,让阅读深入人心,爱上阅读,爱上汉语言文学,守住中华文化的根。
  参考文献:
  [1]尹顺民.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的阅读与体验[J].中国报业,2019(02):93-94.
  [2]拓新.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方法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1):198-199.
  作者单位: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其他文献
摘要:青年导演毕赣因为电影《路边野餐》声名鹊起。这部成本不过百万的文艺电影,以不可阻挡之势斩获了众多电影大奖。一时间其导演的作品独特的风格样式、镜头语汇、诗性表达等成为众多电影研究者的研究话题。本文将对电影《路边野餐》中极具诗性的叙事进行的分析,试图从中找到中国现阶段文艺片寻求突破的可供参考的途径。  关键词:诗性叙事 路边野餐 毕赣  电影《路边野餐》原名《惶然录》,是取自费尔南多·佩索阿的同名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AR交互技术的不断开发为艺术创作领域带来了曙光,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AR交互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针对AR交互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AR交互技术 数字媒体艺术 应用探究  福楼拜曾经说过,“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互联网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形式
期刊
摘要: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其中蕴含着属于自己独特的意境美。意境美与普通的审美存在着一定的不同,意境美是一种境界。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传统诗词有着一定的相似性,都能够给人以深远静谧之感。很多人认为书法的意境在于形式,其实不然,不同的书法艺术作品有着属于其自身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作品中发现不同的意境美。为了对中国书法艺术作品中的意境美进行深入了解,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国书法 艺术作品
期刊
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影响上层建筑以来,便事事有了联系。艺术作为上层建筑中重要一部分更是与众多相关联,形成了其自律性与他律性的发展特点。随着对艺术的了解和对王宏建老师《艺术概论》的学习,更多艺术现象得以归因。  艺术由于其社会本质,使得在生活中不离其踪,无论是作为精神欣赏还是物质生产。最初就有艺术源于巫术的说法,人们通过唱跳施法以敬贡神灵,并勾画现实绘在墙壁,当时艺术并无具体划分。再到之后的
期刊
摘要:川剧演出的过程中,司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司鼓对于川剧在表演过程中,引导指挥川剧的演出节奏。戏剧演员根据司鼓的声音来控制演出过程中的情感色彩。随着现代川剧的发展以及进步,川剧音乐种类以及内容更加丰富,川剧表演过程中司鼓者作为其中的引导者,必须顺应新时代的潮流,符合川剧的节奏,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其现实的重要作用,并且能够让川剧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  关键词:川剧 司鼓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与以往相比具有较大的变化:室内不再是单纯的居住场所,而是身心放松的主要场地,承载着用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审美观的改变,使得室内装饰以及环境设计成为一种潮流。这就需要室内设计师不仅要注重环境的设计、更要注重装饰的创新。本文主要针对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装饰创新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装饰创新 探究  对于设计师来说,在设计中要注重装饰
期刊
摘要:社会发展的脚步一直向前,随着人们鉴赏水平的提升,工艺品也成为人们收藏和保护的对象。民间工艺美术是艺术发展的典型代表,浓缩了艺术的精华,在历史长河中始终散发着璀璨的光芒。人们对其不断地研究和触摸,可以感受不同社会社会制度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从中挖掘他们的内在,对于历史的高度还原以及美术工艺的发展研究意义非凡。本文以某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为例,对其内在美进行了阐述和鉴赏,以供参考,旨在保护民间工艺美术
期刊
摘要:本文以文旅融合为研究视角,从基层文化站的建设发展出发,结合基层文化站实践经验,遵循文旅融合发展的总要求,因地制宜、尊重规律、鼓励创新、稳中求进,尝试思考和探索基层文化站未来建设发展路径。  关键词:文旅融合 文化站 文化 旅游  基层文化站的建设是人民群众文化知识再教育和文化素养提升的关键之基,是改变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的关键之策。文旅融合是一个老话题、新命题,如何在文旅融合的视角下,立足缙云县
期刊
摘要:动画效果的呈现大多是由线条的多变而组成的。线条是表现动画的基本元素,线条应用是否合理,关系到动画运动的流畅效果。鉴于动画效果中的线条重要性,为能够展现线条的美感,本文从动画中线条应用的三个方面切入,对线条的美感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线条 二维动画 运用  “線”的定义,简而言之,指的是作者创作时用以勾勒事物的线条,线条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同时又带有强烈的动感、质感、速度感等特性。其
期刊
如果说,剧本是戏剧之本,音乐是戏剧之魂,那么舞台灯光的呈现则是将观众带入戏剧情境、语境、心境的无声语言,是直观的、渗透的、包容的舞台表现艺术。舞台灯光是在运用以技术为手段来为舞台照明,创造全新的视觉空间。舞台灯光所表达的是剧本的内在精神,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提供人物生活的感情基础。  原创大型淮北梆子戏《永远的大别山》舞台灯光的布局我认为应该是诗化的格局,在中国传统戏曲美学写实、写意手法的基础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