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陷进“爱情错觉”的泥沼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up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非常沮丧的小伙子,断断续续地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情感故事:
  “我叫小伟,读高二。一年前,我在一个英语辅导班里认识了小丽,她是一个甜甜的女孩,对每位同学都很热情,我也很喜欢她,更重要的是她的英语很棒,我经常问她问题,就这样我们交往起来。开始,我们多是讨论学习问题,慢慢地就无话不谈了,后来还一起看电影,一起散步。每周两次的辅导班学习是我最快乐的时间。
  “半年后,我发现我对她的感情已经不仅仅是友谊了,因为我总想见到她,上课时常常心不在焉,头脑里不断浮现出她的音容笑貌,经常回忆我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我甚至还想到了未来我们在一起生活的幸福情景。终于有一天,在我们一起回家的岔路口,我将一封苦思冥想的求爱信塞给了她。没过几天,她就让别的同学转给我一封信,我兴奋地打开,信里只有一句话:‘对不起,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事儿,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我们只能做一般朋友’。我一下子掉进了冰窟里,爱情的甜蜜没有尝到,却深深体会到了失望、沮丧、尴尬的滋味。
  “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她为什么不答应我?如果她不喜欢我,为什么要对我那么好?我怎么也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老师,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是呀,为什么小伟射出的“丘比特之箭”,小丽不接呢?
  “因为小丽根本就不曾爱上你!以为小丽对自己有意,只不过是你的‘爱情错觉’,正是这种‘爱情错觉’,使你信心十足地追求小丽,却遭到小丽友谊‘盾牌’的阻挡,反而伤了自己敏感易碎的心”。我直截了当地告诉小伟。
  我为小伟分析道:“所谓‘爱情错觉’是指我们在是否爱别人、是否被人爱,或者感情的深厚等爱情问题上作出的错误知觉和判断。例如,我们在与异性的亲密交往中,常常会问自己:‘我是不是爱上她(他)了?’‘他(她)是不是爱上我了?’对这类问题的错误判断就属于‘爱情错觉’。‘爱情错觉’会导致错误的行为,使双方产生不应有的苦恼,影响双方的正常关系,甚至因此损害彼此深厚的友谊。
  “青少年容易产生‘爱情错觉’,这与下列因素有关:
  “首先,青少年在性心理上正处在性意识发展的‘爱慕期’,具有强烈的与异性接近的欲望,他们向往那种热烈而甜蜜的爱情,与异性的交往变得十分热情、冲动和敏感,特别是自己钟情的异性,会经常不自觉地注意、猜测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和感情,这样就很容易在异性关系上产生误解,造成‘爱情错觉’。
  “其次,与青少年缺乏社会经历,尚未真正成熟有关。青少年虽然对异性有着强烈的亲近欲望,但他们缺乏爱情的真实体验,对爱情的理解和认识还十分肤浅,对爱情的判断具有简单化、感性化、主观化的倾向,常常感情用事,这样也就容易出现错觉,把热情当爱情,把友谊当恋爱。
  “第三,是自我心理暗示的结果。当年轻人对某位异性产生感情,往往再带着这种感情色彩去观察对方的语言、行为、态度,处处把它们跟‘爱’联系起来,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以为是在传递爱的信息,越看越觉得对方对自己‘也有那个意思’。自作多情的人总是宁愿相信对方对自己有感情,避免形成‘挫折感’,并给自己信心和勇气。像你一样,正是因为‘自我心理暗示’给了你信心和勇气,结果碰了钉子。
  “第四,与对方的性格、态度有关。有些青少年活泼大方,性格开朗,与异性相处不太顾忌,特别是对自己喜欢的异性,在说话、行为和态度上常常会表现得很亲密,这就容易给那些本来就‘想入非非’的异性以误解。像小丽,对每位同学都友好,这是她的性格,对你更好,是因为她珍惜与你的友谊,而这恰恰导致了你对她的错觉。”
  “原来如此,是我自己陷入了‘爱情错觉’的泥沼。”在听了我的上述分析后,小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位感觉,解除了心理困惑。
  “那么,以后我该如何避免呢?”小伟接着问道。
  于是,我提了这么几点意见:
  一、不要与单个异性“亲密接触”。与异性单独频繁的交往无疑会增加“爱情错觉”产生的可能。反之,如果与许多异性都能友好、平和地相处,就不会产生爱情想象,自然也就不会出现错觉。
  二、树立正确的观念,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男女之间存在纯真的友谊;相信对方对自己的感情只是一种友情,绝非其他;相信自己对对方的感情还远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这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有效地阻止毫无意义的想入非非。
  三、不要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在异性交往中,热情的态度、亲热的举动甚至亲昵的动作,都可能是对方的性格所致,也可能是友爱的表现,甚至是出于一定目的。不要被对方的行为、假象所迷惑,在判断异性关系上增强理性,减少感情用事和冲动行为。
  “当然,对于中学生来说,即使不是错觉,而是真实的爱情的感觉,最好也不要捅破那层纸。不妨把它小心翼翼地珍藏在内心深处,待将来学业有成时再去品尝这坛‘陈年老酒’,一定会更加醇厚,更加香浓!”最后,我又叮嘱了小伟几句。
其他文献
住旧楼时,与老哈,不,那时叫小哈,是隔了三个楼梯口的远邻。小哈著名,是因为他的脾性酷似他的姓:“多嘴”,张家长李家短,搅得那个单元六家战事频仍,硝烟弥漫。“单打”发展到“双打”(夫妻参战),后来爆发“围歼”,小哈成了众矢之的,有些臭不可闻。  我的下属如此,不仅有辱他的名誉,也有损我的脸面。那天,我特地将他召到办公室,一进门他就嚷嚷:“主任呀,我委屈。”接着,痛说众人欺他是没地位的倒班工人,罗列大
期刊
台阶怎么给,圆场怎么打,很多人并不熟悉其中的技巧,下文介绍的是几种常用小策略。    调侃自嘲 自寻台阶    如果因自己失误而造成窘况,一旦意识到,最得体的办法是:多些调侃,少些解释;多些自嘲,少些掩饰。比如:多年不见的老同学,交谈中有些话题可能比较敏感,若不慎触及“雷区”,则可以自嘲的方式转移话题,便可轻松地找到台阶。有时给自己找一个台阶并不难,主要是选择一个巧妙的角度来改变被动的局面。  
期刊
5月是花开的季节,令人不禁联想到孩子们那花朵般盛开的笑脸。可是,漫步在大街上、校园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那些“行色匆匆”的幼小身躯,就不难发现,他们天真的笑脸背后有着无法掩饰的世故沧桑,稚嫩的双肩所背负的与其说是沉甸甸的书包,还不如说是父母和社会所寄予的无限期望。  心理学上有一个重要的实验发现,叫做“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革马利翁效应”,说的是他人的期望对一个人行为表现的影响。这个概念被应用于教
期刊
一对年青伴侣满怀豪情,充满着期望,扬起“家庭号”的风帆,向着远大的目标,开始了伟大的航程。  一个小生命在航船上诞生了。  年轻的父亲无比激动地对孩子说:“我们要把你带到人世间最美最美的地方去!”  年轻的母亲无限深情地对孩子说:“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到达最美最美的地方。宝宝,你要努力,为爸爸妈妈争气啊!”  从此,孩子背负起了“要做最优秀的人”的殷切期望。起初,孩子一点没有让父母失望,他与小伙伴们
期刊
如今的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个最严峻的问题是离异家庭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很大,甚至有人把单亲家庭的孩子简单地称为“问题儿童”。这显然是不客观的、不公正的。笔者认为,子女教育的关键在于家长的素质而不完全是家庭的类型,家长的素质和责任心,才是孩子成长的土壤。  女儿的同学华华,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父母在她上幼儿园时就离婚了,她跟了母亲。华华的母亲是公务员,尽管工作很忙,但她一刻也没有忘记
期刊
生活中,总会遇到失败的挫折和意外的打击:由于粗心答错了考题而高考落榜;由于误会而遭到他人无端的猜疑;由于说错了一句话而使朋友反目等等。当这些挫折发生后,人往往会产生不愉快的体验。这种体验在心理学中称为消极不良情绪。对这种不良情绪,许多人郁积在心,耿耿于怀,总是越想越懊悔,越想越遗憾,使自己无法控制,难以自拔。  笔者认为,避开这种消极不良情绪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忘记过去。为过去忧伤,为过去懊悔,为过
期刊
编者按:培养孩子是家长永远的主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亲的感情可能发生变化、裂痕甚至分道扬镳。父母关系的脱离不是其与孩子感情疏远的理由,因为孩子是年幼而无辜的,他们最容易受到伤害。单亲家庭中承担抚育责任的一方,或者是走进单亲家庭的继父(母),他们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呢?  为人父母本不容易,何况继母!孩子纯洁无邪的心是一面镜子,如果我的爱心已经激起孩子心中九十九度的温情,那么,她最后需要的就
期刊
笔者受本刊编辑部的委托,写一篇关于子女教育的报道,了解今日父母在孩子身上承载着多少期望。于是,笔者选了本市一所重点中学采访。对校长说明来意后,校长对我说:“正巧,今天晚上学校要召开初中部学生家长会,你可以学生家长的身份参加,既可以采访,又可以亲身体验一下现代学生家长的感受。”  家长会准时开始。先播放校长的讲话,然后各班班主任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请家长座谈。班主任强调,座谈内容要明确,围
期刊
编者按:本期的“婚恋心曲”来自一位正在服刑的犯人的亲身经历。这也是我刊首次刊登在押犯人的文章。阅后,我们不能不感谢那些始终关爱着“劣势群体”的工作者,是他们在用“心”和“情”支撑着那些几乎要自暴自弃的人们,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阴霾,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在此,我们特向文中提到的监狱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致敬!并衷心地祝愿青松今后走好。    “爱”,能使枯枝重发新芽,能身处寒冬而备感温暖,能让失望甚
期刊
婚变无须说出更多的理由,仅性格不合就可以选择分手。如果这个家庭有孩子,那父母离婚意味着一个完整的家庭不复存在,这样一种变化会不会导致孩子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呢?  这些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甚至成为一个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有关心理学家分析,这些儿童常出现以下一些心理障碍。  一、心理自卑而敏感。按照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离婚总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很多父母离异的子女总是感到没脸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