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672369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数学实验营造出一种“再创造”的学习氛围,在观察、测量、分类以及推理、验证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在互动交流中获得深刻的数学学习体验。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实验 体验 过程
  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育方式相比,数学实验摈弃了以往那种依赖书面形式的单一模仿和重复练习,凸顯了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地位,营造出一种“再创造”的学习氛围,在观察、测量、分类以及推理、验证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对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看得见、摸得着”,用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没有兴趣激发和维系的数学课堂,是对学生数学探究欲望的扼杀。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倾向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将原本抽象的数学学习内容融入到生动的实验演示过程中,以具体、形象的数学实验去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浓厚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实验中获得深刻的认知烙印。
  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将天平带入课堂,与初一的“等式性质”的学习一脉相承,让学生感觉好像见到了老朋友一样亲切。教师提问:怎样用天平来估测一颗螺母的质量?指名学生上前操作演示。当游码移动至刻度2g时,天平向左侧倾斜,得出x>2;将游码移动至刻度3g时,天平向右侧倾斜,同理可得:x<3。随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可不可以将两个不等式结合在一起,表示这颗螺母的质量呢?从而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这样的实验过程,让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概念看得见、摸得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盯得紧、抓得住”,用实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哈代曾说过:“数学家通常是先通过知觉来发现一个定理,然后通过锲而不舍的研究将它完善成型。”数学实验真正契合了这一要求,从学生的感觉刺激入手,开启了学生数学探究学习的大门。通过对数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使得学生有所感、有所想,指引他们独立或半独立地进行归纳和理解,在二次发现中去探寻数学实验中所蕴含的本质规律。
  如在教学“数轴”时,本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同时又是后继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师以温度计这一实物为载体,帮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数轴的本质规律。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温度计并思考以下问题:①温度计有刻度线(含零刻度线)吗?②刻度均匀吗?③这些刻度有它们的方向吗?④两条相邻的刻度线之间,可以添上更小的刻度吗?⑤温度计如果做得足够长,可以标上更多刻度吗?……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结合实例,在观察与思考中感受数轴的形象,加深对于数轴三要素的体验,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后继运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厘得清、想得透”,用实验推动学生深化理解
  推动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提升,是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水平、促进他们数学学习长效发展的关键。数学实验所提供的猜测、推理、验证等切身经历,为学生拓宽了思考和探索的空间,避免他们在数学探究过程中浮于表面、浅尝辄止。
  如在教学“无理数”的概念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确实存在却又难以琢磨的内容,教师布置学生带来剪刀、纸片和计算器,让他们用这些工具拼出面积为2的正方形,并思考:①拼出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②估一估边长大约是多少?能用分数表示吗?……从而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到,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不能用有理数表示。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计算器来计算探求边长,找到平方正好等于2的数字并对此展开探究。在学生经历了上述过程后,对于无理数存在性和合理性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说得通、争得过”,用实验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叶圣陶先生认为:“如能令学生上课时主动求知,主动学习,不徒坐听教师讲说,即为改进教学之道。”用数学实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展开积极的互动交流,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卷入到数学探究学习活动中来。
  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一把剪刀和三根竹签,提问:任意长度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用竹签首尾相连围一围;再将最短的一根剪去一部分,觀察会出现什么现象?通过测量与记录,组织学生讨论:三边长度的变化会对三角形的形状造成什么影响?有了实验操作的感性基础,学生的讨论较为深入,不但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并能主动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作为引证,使得结论更加稳固、可信。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数学实验,使得学生“看到了数学建造过程的脚手架,而不是简单的现成品。”从而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在互动交流中获得了深刻的数学学习体验,使得他们的数学道路越发坦荡!
  【参考文献】
  [1] 罗小伟. 中学数学教学论[M]. 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2] 许晶. 数学实验与素质教育[D]. 吉林大学,2014.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高新区实验初中)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初三面临毕业,学生分化严重,“边缘人”客观存在是我们教学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不利于高效教学,化学教师要对“边缘人”进行科学分类,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合理分组,注重小组合作;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把握导向,通过评价引领。  【关键词】边缘人 小组合作 个体差异 导向  合作学习是“学讲模式”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学进去和讲出来的重要途径。“小组讨论”是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
改革教育就是要不断对教育进行创新,让教育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价值理念,让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一堂有教育意义的课,无不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创新中展现光彩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并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努力给学生创设新颖、巧妙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把教学放在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掌握教育教学的主动权,才能让我们
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学任务主要是依靠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来完成的,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遭到严重扼杀。在新课改的春风下,人们更加强调课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日常教学环节中来,便成为重中之重。“共生教学”即老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老师带动学生,学生又反作用于老师,共同打造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本文中,笔者将从问题激活、任务激活、差异激活、
【内容摘要】自新课标课程改革之后,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已然成为了当代教学的趋势。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封闭式的教学课堂、应试型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束缚了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们物理素养的提升,违背了物理教学的宗旨。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开放性的教学课堂为主,引导学生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并提升物理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高中物理 物理素养 素质教育 
【内容摘要】在一个“素质教育”旗帜飘扬的现时代,语文教学很容易被架空,学生看似读了很多,但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与文字驾驭能力却没有提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着带领学生进行“咬文嚼字”,让他们品悟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提高对语文的兴趣,从最细微的地方着手,引领学生走建构语文学习的津梁,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咬文嚼字 品悟 津梁 素养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
群文阅读是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的探索性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方法、阅读兴趣与自主阅读的习惯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思想,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教学形态。  我认为群文阅读的关键是多样性,“读”的形式多样性,指导方法多样性,“文”也要多样性,无论是文学类作品,还是科普著作、实用文体、甚至枯燥的说明书、图表等,都应该有所涉猎。所以教师在选文时,除了从题材、体裁、表达形式、作品风格
【内容摘要】学生考试后总是会为失败找理由,因为有人比自己聪明。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因为“跑在前面”并不意味着“跑得就快”,而是因为别人已经深度学习了。同时那些你总认为是聪明的人往往“一步领先”又“步步领先”了,因为看不到也不大愿意承认他们往往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要让提前学习应该是一种学习习惯。  【关键词】考试成绩 笨鸟先飞 提前学习  每次考试过后,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样的心情,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级的学习氛围,班级风气等方面。要想创造一个好的供学生健康学习成长的空间,需要班主任很强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在管理中扮演着连接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的角色,只有班主任在管理中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才可能把班级管理好。  一、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不畅  班主任容易运用简单粗暴的语言训斥学生,造成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不顺利,学生
【内容摘要】构建“词库”对于语言的学习而言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学生积累自身的语言素材,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方式,在构建“词库”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学生对于有效的学习方法的一个探究过程,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结合上下文或者相关语境分析推理词汇含义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具备对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很有帮助。在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慢慢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词库”,要让学生掌握构建“词库”的一些基本方法,这会让学生
合唱最大的魅力在于她无所不知的美。作为一项团体音乐活动,既能培养团体协作精神,更能展示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合唱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是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它所展现的和谐之美,本质上来说取决于合唱队内成员们的全作效度。通常情况下,要想让一个合唱作品取得成功,就需要队内所有成员的心灵感应趋同且操作高度一致,才会达到完美的效果。  合唱讲究“没有个人的声音,只有大家的声音”。如果我们把世界上最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