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奇的当代回响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ong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贵祥的长篇小说《英雄山》,于2020年8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延续了“英雄主义”的精神内核,以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全新的人物形象、前所未有的战争视角,再塑了军事文学长篇小说的新高峰。
  《英雄山》出版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半年销售四万册,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度20大好书”等多个图书榜单,也获得了众多读者和评论家的盛赞。
  今天,我们在此分享作家西元为《英雄山》写的精彩评论文章,与大家一起跟随专业作家的视角来解读作品,领略《英雄山》的独特魅力。
  ——编者
  读徐贵祥长篇小说《英雄山》(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就像在登一座大山。读罢上部《穿插》,你觉得自己已经到达山顶,但作者说,现在还为时过早,站在这儿,只能看到这座大山的半边风景。登上顶峰的路有两条,你只走了东面的一条。如果要饱览全部景色,还必须随我下山,从头爬一趟西面的那条山路,也就是说,把下部《伏击》读完才行。于是你半是怀疑,又半是有所期待地随作者从西线再一次登上顶峰……站在峰顶回望来路,回望连绵起伏的群山,你会发现那千沟万壑被浓浓的红色所浸染,如初升的朝阳。《英雄山》继承着红色经典的血脉,续写着《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传奇故事的韵律,或可称为红色传奇在当代的回响。
  “如果不出意外,我将永远沉默。可是,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情,使我不得不开口说话了。”这是整部长篇小说最开始的话,带着些沧桑、悬疑和自信。这也奠定了《英雄山》的总体基调,你会发现,这个小说永远都在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你总是在一边读,一边回忆着过往的某些线索,并且猜测着将要发生的结果,疑问虽然被暂时解答,但下一个困惑接踵而来。
  《英雄山》创造了一种类似于山形的结构方式。如果说,小说所要反映的那段历史是一座大山,作者首先选择了两条登上顶峰的主路,一条是红军指挥员凌云峰,另一条是国军长官楚大楚。作者又把这座大山一劈两半,颇有“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味道。但是,大山被劈开,两条主路却时常交织在一起,更不用说,还有无数山间小路也是如此。作者先领着你走一条路,先带你看整座大山的这边风景,但还有无数条小路通向山的那一边。每条路的尽头都蕴藏着一个秘密。比如,当凌云峰成为楚大楚之后,红军那边竟然又出了个凌云峰,甚至比凌云峰更像凌云峰。这是怎么回事呢?作者卖了个大关子,仿佛在说,别着急,第一次爬山时先不告诉你,再随我爬一次,你自然就知道了。所以,《英雄山》的叙事奥秘在于“先讲一半,再讲一半”。
  当然,这种山形结构不仅是一种叙事策略,同时还承载着作者形而上的哲思。作者借用“英雄山”这个宏阔的意象,来展示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所展示的不屈与血性。
  《英雄山》的上部名叫《穿插》,本为军事用语,但同时也是对历史、命运、人生态度的概括。本是红军指挥员的凌云峰因战事失败,无奈之下暂寄国军,变身为楚大楚,在全民族抗战的大背景下继续贡献自己的军事才能。但他同时也“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断努力恢复与党的联系。在险恶的战斗中,他总是在穿插中夺取战斗的主动权以及最终的胜利。同时,“穿插”也是他命运的写照以及他面对命运时所采取的态度。他虽然处于逆境,但一再以壮烈而又奋勇向前的姿态发起进攻。
  《英雄山》的下部名为《伏击》,同样既为军事用语,又上升为哲思。易晓岚本为国军特务,奉命打入八路军内部,暗杀我高级军事首长。但在与八路军接触之中,他的精神受到触动,情感不自觉地发生转向。他在关键时刻保护了高级首长。最终,他以“凌云峰”名义当上著名的穿山甲团团长,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据说作者最初想把下一部命名为《迂回》,考虑到全书的完整性,才以“伏击”作为终结。我倒是觉得,把易晓岚的人生经历概括为“迂回”似乎更贴切一些,因为在历史潮流中,有的顺应,有的观望,有的盲从,有的主动争取,有的碌碌无为,有的甚至会逆流而动。但有良心、有眼光且不甘于沉沦的人,仍会以“迂回”的方式走上正路。


  其实,无论是以“穿插”的方式,还是以“迂回”的方式登上“英雄山”,登山者的心中都有对那座大山的体认。大山代表着一段历史,代表着历史深处涌动着的洪流。凌云峰虽然成了“楚大楚”,可他仍然渴望回到八路军中去;易晓岚本是执行任务,可他受到感化,成了比凌云峰还凌云峰的八路军指挥员。共产党的军队信仰坚定、绝处求生,而国民党的军队信仰滑坡、贪污腐化。两相比较,高下立判。所以说,“穿插”和“迂回”都是顺历史潮流而动的抉择和行动。
  无论是凌云峰无可奈何地成为“楚大楚”,还是易晓岚阴差阳错地成了“凌云峰”,他们的人生经历都充满了传奇性。这在历史中极少概率发生,读者却把他们作为一个真实故事接受。这是为什么呢?概而言之,就在于“偶然中的必然”。说偶然,在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却也增加了閱读兴趣,适合进一步加工成为文学作品。说必然,在于这些故事的内在逻辑符合历史潮流发展的大趋势,是普遍性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带有特殊性的小浪花。徐贵祥的故乡皖西,是中国武装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他深爱着这片土地,多年来深入挖掘那些尘封在历史记忆深处的人和事。《英雄山》在观念、方法上都有新的建树。正如作者所说:“哪怕只有一毫米的超越,也要挣扎向上。”
  (作者系解放军某文工团创作室作家)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在这个越来越实用主义的时代,真正沉醉于阅读的人,确乎是越来越少了。所以,台湾诗人痖弦在《寂寞》中感叹:“一队队的书籍们/从书斋里跳出来/抖一抖身上的灰尘/自己吟哦给自己听起来了。”这些“书籍”显然多是“无用”之书,故而不被青睐,只能寂寞自语。事实上,忙于阅读的人向来不少,或为升学,或为考证,或为求职,焚膏继晷,孜孜不倦,当然,也头晕脑胀、苦不堪言……像这样怀有强烈功利性的阅读,已经成为社会常态,却
期刊
人人都知道开卷有益,阅读对人生帮助良多,可选择书籍该从何下手呢?走进书店,书海茫茫;电商网站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各大媒体和出版机构定期推荐的书单数目庞大,随机挑中一本,没准儿觉得乏味。阅读推广人麦小麦在《你离更好的生活只差阅读这件事》中提供的选书法可能会对你有一些帮助。  首先,可以使用跟随他人法。关注喜欢的书评人和阅读推广人,根据他们的书评和书单选书,是比较省力的方法。这些人接触的书籍多,对书的判
期刊
一千多年前,韦庄曾写下“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的诗句。趁着花开的季节走向杏林,风乍起,杏花便飘落在游人的发髻上了。  在古代,时令鲜花除了“主动”飘落在发髻外,还可能会被人们争着插在头发或帽檐上,从枝头落入人间,从宫廷佩戴走向民间小巷,点缀着古人头上的一年风景。  将花插在头上又被称为簪花(可簪之花既有生花,也有像生花。生花即鲜花,像生花就是仿造花形做的假花,本文谈论的为生花)。  在汉代,簪花风气
期刊
4月23日,在2021全国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暨“多彩贵州书香高原”全民阅读活动中,来自中央和贵州省各级宣传部门、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的代表参观了娄山关的红色农家书屋,并参加了红色农家书屋结对阅读志愿服务示范活动暨娄山关读书会成立仪式。  娄山关红色农家书屋是贵州省第一个红色农家书屋试点,从硬件设施到阅读志愿服务都有鲜明特色,极具创新性。  硬件设施方面,书屋运用“互联网+书屋”方法,推动农家书
期刊
今天,齐老板要请我吃大餐。  齐老板是我们这个小城的千万富翁,按说和我一个教书匠是没啥关系的。但富人也有求穷人的时候,齐老板的儿子小豆子刚上初三,成绩很一般。  为迎接中考,齐老板请我去当家教,给小豆子补习作文。昨天他在电话里说:“明天是您第一次上门,就在我家吃顿便饭吧。”  送我出门时,妻子打趣说:“咱家八竿子也打不着一个富贵亲友,这次到有钱人家做客,可别嘴馋吃坏了肚子。”我哈哈一笑,“那是当然
期刊
老子曾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世间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正所谓静水流深,人,亦是如此,到达一个境界,便懂得沉默的智慧。经历的越多;越是成熟,越是成熟,越是沉默。  成熟的人,话不多;沉默的人,格局大  《道德经》中讲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聪明的智者从不多言,反之,越是无知的人越是喜欢到处说长论短。  晚清重臣曾国藩在岳麓书院读书时,遇到一位脾气暴躁的书友,不仅经常骂东骂西,还爱针对他。
期刊
时下大多中国人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大体不外乎是通过一些很刚性的指标,比如身份、地位,职业、收入,房子、车子,孩子的教育、本人的游历等等,似乎一旦拥有这些也就可以称之为成功了。  在国外评价一个人是用“有趣”來界定,如果被人说“没趣”,那将是很失败的。为此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无趣。  无趣是有历史源渊的:上一辈人经历了一个灰色年代的洗礼,看世界的眼光是阶级斗争是非观,有趣的含义基本等同
期刊
提到《三字经》,你可能会想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但是你知道吗?清华大学校友周坚出了一份《新三字经》。  让我们来看看,《新三字经》都说了些什么吧。  总则  人之初性本善  到老年求平安  世间事难万全  别失落顺自然  窗外事淡如烟  无欲求潇洒点  莫比攀化恩怨  快乐过每一天  从呱呱坠地到耄耋之年,人的心态、心境都在不停变化。  曾经执着拥有的,回头看看,只会默默微笑。  
期刊
1977年的一个秋日,得知“大笔杆子”要调到县里工作。我向生产队请了一天假,急匆匆地赶回家送他。他深感意外,“没想到你还专程从队里赶来送我。”他扔掉半截香烟,双手紧握着我,笑出了少见的灿烂。  他的热情唤醒了我的歉疚。插队务农一年多了,我很少离队,偶尔回家一次,也是蜻蜓点水,扑腾几下,旋即匆匆飞回乡下,没看见过他一次,也未曾想过主动去看看他。他依旧面色苍白,却精神了些,穿的还是那件中山装,插的还是
期刊
唐僧师徒四众连带白马,合称“五圣”。这五圣,很多人已经看出来了,暗中与五行相对应。《西游记》虽然写了取经故事,作者对佛学,似乎只有一点点常识,骨子里还是个道徒,对于道家的养性修真、内丹外丹那一套,实际功夫如何不得而知,说起来很是头头是道。孙悟空是金,唐僧是火,八戒是木,回目中已明说了,小白龙自然是水,而毫不起眼的沙和尚,却占了五行体系中作为核心的土。  从相克的一面来看:虽说是靠了手中有紧箍咒,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