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凸显的中美欧战略三角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当今竞争激烈的国际战略格局中,主要大国纵横捭阖。本刊特择取其中主要几组三角关系进行深入割析,以飨读者。
  进入21世纪,中美欧关系不断演变,互动频繁,推动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随着中国崛起并日益成为重大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者,一个中美欧各执一边的新战略三角正逐步形成,三边的平衡性有所增强。中美欧三角是国际格局中最复杂、最重要的战略三角,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较长时期全球格局走势。
  
  美国是影响中美欧关系演变的最重要力量,中国则日益成为最活跃的牵动因素
  
  美国无论从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而言,较长时期以来一直在中美欧三角互动中占主导地位,美国政策调整牵动着中欧神经,这在21世纪之初的几年表现得尤为明显。美国在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引起法德等“老欧洲”国家不满。欧盟为牵制美国单边行动,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希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全面对话与合作,并把对华军售解禁问题提上双方政治议程。此后,中美欧战略三角处于一种复杂、胶着的状态。
  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提高,中国逐步成为调动中美欧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中国快速发展引起美欧警惕并有意联手遏制。美欧于2005年建立了应对中国崛起问题的战略对话机制。欧盟在2006年大幅调整对华政策,对中国认知进行重新定位,对华贸易政策趋于强硬,意识形态色彩增多,对中国国家核心利益横加干涉。美欧在西藏、奥运等问题上制造事端,渲染“中国经济、能源、环境、产品安全威胁论”。另一方面,美欧开始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将是影响世界新格局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在战略上有求于中国,加强借重的同时将中国纳入由其主导的全球治理机制的意愿明显上升。由于战略互需,中美欧三角关系合作面有所增强。
  
  三角关系的平衡性在逐渐增强,竞争与合作的着力点增多
  
  一方面,中美欧实力对比更趋均衡,相互依存加深。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是15%,美国是22%--23%,欧盟是20%--23%。且三方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之一。这三个政治实体在全球所拥有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以及政治影响日益增大。总体来看。中美欧关系已由过去的“二对一”或不对称、局部性、不明晰的三边关系发展为初步成型的“三角关系”——不简单以意识形态划线,而是维护国家利益基础上既合作又竞争,既借重又牵制的关系,双边互动都会带有一定的第三方指向,一方动作也将引发其他两方反应。
  另一方面,中美欧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的着力点已不仅局限于传统安全、地缘政治和经济等领域,在反恐、防扩散、核裁军、气候变化、能源环保、地区热点、维和与安全、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世界秩序等方面的协调已不可或缺。在这些领域,中国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并参与解决越来越多的问题。美欧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正积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中美欧三角互动涉及国际政治经济各方面,对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越来越具有全局性影响。
  
  中美欧任何一组双边关系都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三角关系的良性互动
  
  中欧都反对单极霸权,希望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因此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美国对此一直心存芥蒂,对中欧在多极化进程中加强合作的意图和行动十分警觉。与此同时,面对中国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持续上升,美欧在转嫁危机、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遏制中国崛起等方面有共同的利益。欧盟对中美关系不断提升较为警惕,同时还有一些嫉妒心理。欧盟认为中国更重视美而非欧洲,中美在全球扩大合作将威胁欧盟的既得利益,因此决定重新考虑对华关系。中美“G2”论就在欧洲引起很大不满,有欧洲学者建议应该加上欧盟,构筑“G3”模式。应该说,中美欧三方都充分地认识到这组三角结构的力量,任何两边的分歧和矛盾都为第三方利用“杠杆”力量创造了客观条件,中美欧三边相互依存会比任何双边依存都更加安全。
  但总体来看,美欧矛盾虽此起彼伏,但双方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上有共性,战略安全方面拥有整体利益,其军事同盟关系的性质一时难以改变。近年来美欧对华政策虽然时常有分歧,但联手施压的倾向也在不断增强,中国仍是中美欧三角关系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一方。
  
  中美欧竞争仍将是未来世界的主要矛盾之一,不乏“零和”色彩
  
  中美欧在经济、科技、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既有合作不断深入的一面,同时也有竞争不断上升的一面。因为三方都想在国际体系改革、国际秩序重建过程中取得最大的影响力和最有利的战略态势。长期以来,三方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层面都有一些结构性矛盾。中美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东亚安全、社会制度、价值观和经贸等方面。中欧在意识形态方面一直存在分歧,近年来,除了民主、人权问题,欧洲还利用西藏、新疆等中国的民族问题发难,意识形态之争有所升温。此外,中欧在现实利益方面也面临不少问题。奥巴马总统上台后着力改善美欧关系,美欧之间互动更加积极,但双方在国际体系改革、国际条约和国际机制、反恐、改造中东等问题上存在根本性立场差异,欧洲并未放弃成为独立—极的目标,双方的立场分岐是长期的。
  随着金融危机“逐渐见底”,世界经济迈入复苏进程,中美欧已开始把着眼点放在“后危机时代”,积极争夺各领域的战略制高权。金融危机后,全球化有加速向深层次发展的趋势,通过“全球标准”进行“全球治理”是一个长期进程,中美欧在这一进程中产生的冲突可能从金融、经济领域向政治、安全及社会领域延展,能够多赢还是“零合”,仍是—个未知数。
  
  (责任编辑:王栋)
其他文献
文化外交源于人类最古老的文化交流活动,但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外交,其内涵、形态以及对一国总体外交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早期传统外交的分工布局。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正赋予文化外交以全新的战略地位和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促成了文化外交的日渐崛起,不仅国家层面的文化外交正以崭新的姿态推动着中国与世界的交融,地方对外文化交流也呈现出了更符合总体外交要求的趋势特
2010年5月,我作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赵胜轩同志率领的中共友好代表团成员之一访问了老挝、越南两国,在切身感受老、越两国党和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深情厚谊的同时,亲眼目睹了老挝革新和越南革新开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两国纯朴的人民、独特的文化和美丽的风景,给我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感受传统友谊 追寻伟人遗风    老挝、越南都是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
近年来,全球突发事件频发,中国近期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级地震、“2008雪灾”、2003年的烈性传染病SARS,美国的“9·11”和“卡特里娜飓风”,印度洋的海啸……这些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使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和影响,也使得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Emergency Management,简写为EM)日益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所谓应急管理,是为了降低突发灾难性事件
田中首相带着恢复日中邦交的希望直飞北京    1972年9月25日,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为首的日本政府代表团乘坐日航DC-8型专机,于8时10分从东京羽田国际机场起飞,带着恢复日中邦交的希望,径直向远距3000多公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飞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日本首相首次访华。  1971年7月15日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和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华,在全世
那天就要离开拉萨了,好像时间过得特别快,近一个月“重走父辈进藏路”的西藏之行要结束了,站在宽阔的布达拉广场上,仰望布达拉宫那金色的宫顶,回看雄伟的“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蓝天白云之间,不知怎么搞的,总有点恋恋不舍,心里酸酸的,当列车驶出拉萨站,看着西郊、堆龙德庆等地闪过眼前时,眼眶中不禁充满了泪水,心里默默地念着:再见了,西藏!再见了,拉萨!古稀之年的我,还能再回来看你吗?毕竟在这里,度过了11年
从1955年万隆会议中非领导人执手相握,到2006年非洲各国首脑齐聚北京;从中国支持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走独立自强的道路,到非洲国家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中非建设者奋战丛林,用鲜血和汗水铺就坦赞铁路,到新世纪中非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累累硕果;从1956年4月第一个中国文化艺术团访非,到新时期中非文化交流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历史已经见证了中非友好合作的一座座里程碑。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为中国与东盟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合作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之上,必将面临着新的更大的机遇。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今后的正常运行,还将面临着新的考验,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呵护,还需要我们对一些问题进行冷静的、理性思考。    十年“修行”,终成“正果”    近10年来我们翘首以待的自贸区协议开始在中
文化外交与国际关系一样古老,它是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化外交是国家和民族间文化交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治化的产物,同时也是外交活动迈向成熟的标志。在现代意义上,源于人类古老文化交流活动的文化外交是对国家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的直接支持,其内涵、形态以及对一国总体外交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早期传统外交的分工布局。当下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正赋予文化外交全新的地位和价
这是一次对亚欧大陆和非洲热土的重要访问,这是一次友谊之旅、互信之旅、合作之旅。  应亚美尼亚共和党、罗马尼亚政府、斯洛文尼亚政府、肯尼亚政府、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的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2011年4月11日至24日对上述五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中联部部长王家瑞,中央外宣办主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文化部部长蔡武,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中宣部副部长翟卫华,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广电总局副局长张
2008年第四季度,十多个国家举行了大选或议会改选,芬兰、智利、捷克、莫桑比克、委内瑞拉等国还进行了全国性地方选举。总体看,国际金融危机对政党政治影响逐步显现,政党关注点向经济、民生领域集中,固有矛盾和问题依然难以消弥。    金融危机牵动新一轮党争    一是金融危机关乎选民切身利益和政党前途命运。金融危机引发民众担忧和不满情绪,惩罚性与期待性投票明显增加。金融危机成为美国共和党“软肋”和败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