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的限制与反限制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著作权的限制与反限制是对著作权人、传播者以及使用者三者利益平衡的一种机制。本文拟从著作权限制和反限制的概念、出现缘由以及应遵循的原则,论证其正当性。
  一、著作权的限制与反限制概念
  1.著作权限制概述
  著作权限制,就是法律规定著作权人对某部作品享有充分权利的同时,在作品的利用方面对社会必须履行的义务。著作权限制实质上就是对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许可权或者报酬权予以适当的限制。
  2.著作权反限制概述
  著作权的反限制,是指著作权人的义务过重,导致著作权人较多的合法权利受损,极大地损害了作品创作者的积极性,因而需要扩大著作权人的权能,减少著作权限制的制度。
  二、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出现的缘由
  (一)著作权限制出现的缘由
  1.著作权限制制度的法理学缘由。
  从法理上讲,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著作权不是绝对的,权利人在行使权利时也应为社会承担一份义务。著作权人为社会承担义务在著作权立法上就表现为对其享有的专有权予以适当限制,以使社会能分享创作者的智力劳动成果。
  2.著作权限制制度的经济学缘由。
  著作权限制具有经济学上的效益性,适当限制是提高著作权人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手段。就作者而言,利益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它驱使作者不断创造出优秀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就社会而言,社会以较低的成本对著作权的专有权利予以有限度的承认和保护,取得了社会效益。
  3.著作权限制制度的文化基础
  著作权人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吸收前人的劳动成果,在其作品完成后,也应为社会所利用。,使公众能在合理的范围内也能够分享前人的知识经验,享受到著作权人的文化创作成果,并使公众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进行创作完善。
  二、著作权反限制出现的缘由
  1.科学技术的推动
  随着新科技,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出现,利益分配发生显著变化,著作权法作为利益关系的调节器,必须对新技术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利益分配的变化作出反映,重新进行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随着世界各国反限制的呼声日渐高涨,许多国家的著作权法及世界公约也减少了对著作权人的限制,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它极大的促进了著作权反限制制度的出现。
  2.对合理使用的滥用
  《著作权法》第 22 条第 2 款规定“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 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未明确对使用主体、范围做具体界定,在实际生活中,易使著作权受到侵害。故不能一味地对著作权予以限制,也需要对著作权进行反限制的研究,维持各方利益的均衡,实现著作权法的价值追求。
  三、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应遵循的原则—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通过对《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第2讲,马粪争夺案的学习,我们可以对该案进行深思:应该鼓励人们创造财富,还是鼓励对财富做标志?只有鼓励人们创造财富,社会才会越来越好。对著作权加以保护,以及对著作权的反限制都会激发作者的创作热情,使之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增加社会精神财富,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而对著作权过多的限制,会增加许多拿来主义的行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平背后是效率的考量,效率是整个社会长远发展的效率,两者是一体的。我们讲公正时,其背后的含义是它是符合效率的。对著作权进行限制也是因为创作者对作品进行垄断,损害了传播者和使用者的利益,为了符合效率,使作品能得到有效的传播与使用,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效率决定公平,只有让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积极去积累财富的规则,让社会能够存活下来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故我们应努力提高效率,增加社会精神财富,把“蛋 糕”做大,才能更合理地分配“蛋糕”,实现高层次的公平。
  四、結语
  在分析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问题时,我们通过分析著作权法限制与反限制的概念、出现的缘由等,不难看出:过低的限制会强化著作权人对作品的垄断权,削弱公众对作品的使用权;过高的限制则剥夺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打击其创作积极性,不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合理的限制不仅能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又能保护公众使用作品的权利,促进整个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
  合理地分配和协调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是著作权法的永恒使命。我们要兼顾公平和效率,尤其是效率,并依照国情,从客观实际出发,对著作权加以保护。
  参考文献
  [1] 胡开忠.《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的法哲学基础研究》[ J].中南政法学院报.法学论坛.1996(1).
  [2] 芦保成.《著作权的限制与反限制》[ J].法制与社会报.2009(8).
  [3] 顾媛媛.《论著作权的限制与反限制》[J].网络财富·法治时空,2008(06).
  [4] 班秀萍.论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的理论和社会基础[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1(4).
  [5] 吴汉东.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律价值分析[J].法律科学,1996(3).
  作者简介
  龙慧(1993—),女,汉族,四川南充人,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学院2016级研究生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蕴藏着独特而又丰富的思想道德内涵。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的同时,利于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本文以阿坝羌区茂县为例,就民族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
期刊
摘 要:服装销售对服装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促进服装行业的发展,本文将以服装店铺的陈列设计为例,分析了国内外服装陈列卖场的现状,并以此为依据,试探究服装陈列设计对服装销售的影响。  关键词:服装;陈列;营销  一、国内外现状  陈列,需要你忘记产品和利润,考虑消费者的感受,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并将关注渗透到每一个细节当中。目前,我国服装品牌的陈列水平与国际大牌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庆幸的是许多人都
期刊
摘 要:从当代的观点来看,艺术与设计的界限已日渐模糊,未来的趋势是更偏于多元,互动的。但是,艺术家与设计师的界限却呈一个相反的趋势,越来越尖锐的话题随之而来。所以,本文旨在探讨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区别,灵魂人物——亚历山大麦昆,是艺术家而不设计师的核心论点,以及所引展出的一系列效应。  关键词:亚历山大麦昆;艺术家;设计师;当代艺术  我要提到的一个设计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就是,亚历山大·麦昆(Alex
期刊
摘 要:“一带一路”是目前全球跨度最长的经贸合作带,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贸合作带,始于中国,贯通亚洲及非洲和欧洲的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联欧洲经济体。本文从缩小东西部差距、过剩产能转出、保障能源稳定供给、交流渠道四个方面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意义,再谈到了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最后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风险。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意义;区域经济一体化;作用;风险
期刊
摘 要:在道德滑坡现象频发发生的现代社会,复兴传统文化是否是处理道德滑坡问题的最高效的措施,儒学真正的有效性在何处,本文从复兴儒家传统文化是否能解决当代社会的道德滑坡问题入手,浅谈儒家传统文化与道德现象的关系。  关键词:儒家;道德;传统文化;道德滑坡  一、复兴儒家传统文化能否解决道德滑坡问题  每当提起中国的道德和儒家传统文化,我们就会想到西方的道德和宗教,这样其实我们发现,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
期刊
摘 要:《白鹿原》这部作品通过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与叙述白鹿村的变迁,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当时农村生活的一系列影响,以及传统儒家文化的没落趋势,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反思。  关键词:白鹿原;传统儒家文化;祠堂  一、引言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作品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陕西白鹿原上一个被称之为“仁义村”的白鹿村,在这里主要生活着白、鹿两大家族的族人,作者详细描述了
期刊
摘 要:美学的诞生,无疑是给这个世界增加了更多的色彩。人们想要去深入的了解它,去弄清楚“美学”到底“美”在什么地方。美学之父鲍姆嘉通把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按字面意思翻译过来是“感性的科学”。光停留在艺术中的美学已经不能满足于艺术家对美学的追求,上升至对人和环境的影响问题也是必然结果。  关键词:感性;美学思想;社会;人与环境  一:美学中的美学思想  美学,又称感性学,是有比较强烈的主观意识,
期刊
解构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挑战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信仰,谴责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  解构主义是批判现代主义的正统原则和标准。传统基本设计原则(美学,力学,功能)的逻辑否定导致新的含义。用分解的概念,强调分解,叠加,重组,强调个体,组织本身,反对整体的统一,从而产生分裂和不确定的感觉。  解构主义设计的发展首先取决于对解构主义设计的理解,以及设计师对解构主义积极方向的严格思考和指
期刊
摘 要:文章阐释了后现代摄影对现代主义摄影的解构所显现出的嬗变轨迹。解构使后现代摄影去中心化、弥散化,形成了与现代主义摄影完全不同的艺术观念。成为了后现代摄影创作具有高层次的指导原则。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摄影  1.后现代主义的概述  华裔法籍哲学家高宣扬[1]在其著作《后现代论》中称:“后现代主义一方面从现代性中孕育出来,并有条件地肯定和发展现代性的成果,另一方面又批判,摧毁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赋予审计监督部门的职责愈加重要,审计基层部门中的日渐呈现出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同时由于农村经济的审计责任具有时效性强、要求高、任务重和难度大等特征,这就需要不断的提高经济审计的效率和质量。基于此,本文就主要对如何提高农村经济的审计效率和质量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农村经济;设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措施  前言  农村经济审计工作,主要指的是农村地区的经济部门,按照相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