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新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质量是重要的物理概念,掌握好这一概念对学生的后续学习非常重要。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质量测量;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3-0045-03
  测量需要仪器,学生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测量的基本方法,学生能够对一些现象作简单解释。但托盘天平是学生第一次使用的较为精密的仪器,教学时应让学生亲自体验,感知天平的设计和结构原理。另外,使用托盘天平则是学生动手操作的好时机,七年级学生比较好动,接受能力强,通过动手能进一步促进其对天平构造的理解,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测量质量的工具;
  (2)了解托盘天平的设计过程;
  (3)学会规范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托盘天平结构和设计思路的了解,提高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的能力,让学生体会科学就在身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和发现科学规律;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还原托盘天平的结构及设计过程。
  三、教学难点
  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过程
  (一)引课
  出示一张看起来质量差别很大的甲、乙两位同学的照片。
  问题一:你能比较两位同学的质量大小吗?
  生(笑笑):甲同学的质量肯定大于乙同学的质量。
  师: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1:因为甲同学比乙同学高。
  生2:因为甲同学的体积比乙同学的体积大。(学生发笑)
  生3:我认为他们说的不完整,应该是甲同学比乙同学强壮。(全班大笑)
  生4:看上去甲同学所含的物质明显比乙同学多嘛!
  [设计思路:通过身边的同学引入课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起到了复习之效。正如布卢姆所说的,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师:同学们都凭借感官来判断,但往往这种判断是不可靠的。同学们能否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一步加以比较?
  生:能,我玩过跷跷板,只要一端向下,就表明向下的一端的同学质量大,反之,向上跷的一端的同学质量就小。
  师:不错。如图1,甲同学和乙同学一起在玩跷跷板,你能判断他们的质量大小吗?这又该如何解释?
  [设计思路:引入跷跷板,符合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规律;再通过经验与想象,使他们对原有知识的认知产生冲突,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生1:甲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生2:不会的;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会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生3:因为她俩所在位置到中点的距离不一样。
  生4:是的,小学已经学过。玩跷跷板时,两边的人离中点是一样的,现在甲同学坐在离中点近一些的位置,表明甲同学的质量大些。
  师:很好;要想比较质量的大小,应该将物体放在离跷跷板中心等距离处。
  [设计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知识,还原天平是等臂杠杆的设计原理;还为引导学生了解天平的结构创设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愿学、想学、乐学。]
  (二)展开
  课题一:实验室里,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是如何设计的?
  师:如果在离跷跷板的中心等距离的位置上,放两个其他物体也能比较出它们质量的大小吗?
  生:可以。
  师:那我们能否用这种方法比较一些质量小的物体的质量?
  生1:可以。
  生2:不可以,质量小的物体可能无法引起跷跷板明显的变化。
  生3:可用一短小的硬棒代替跷跷板(如图2)。
  [设计思路:运用类比法促进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交流。]
  师:但是这样短的硬棒两边就不容易放上物体了,那怎么办?
  生:只要在两边各放一个盘子就好了。
  师:这个方法不错的。那我们给它们起什么的名称呢?
  生:短棒叫横杆,盘子叫托盘。
  师:好的。右图3就是按照大家的思路,画出来的。如何更准确地呈现两边物体的质量?
  生:在中间加一个指针。
  师:嗯,好的。那么加上的指针又如何反映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
  生:只要指针刚好在中间就表明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如图4。
  师:由于肉眼的局限,怎样才能更加精确地知道兩边物体的质量刚好相等?
  生1:指针可以自由摆动,不好确定。
  生2:只要再增加一个结构,作为参考就好了。
  生3:可以增设一个像刻度尺一样的刻度。
  生4:增加分度盘。(这时学生会很快从教材中获取答案,但通过刚才的讨论,清楚了分度盘的功能,学生也能初步感知天平的结构和功能)
  [设计思路: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如图5,如果指针不指在分度盘的中间,发生了偏转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了两边物体的质量是不一样的。   生2:如果指针偏向了左边,就表明了左边物体的质量大于右边物体的质量。指针偏向右边,就表明右边物体的质量大。
  师:如果指针没有指在分度盘的中间,应该如何调整?
  生1:增加物体。
  生2:不行,但是……
  生3:我认为加物体不可以,因为加物体后会使指针偏转的程度更明显。
  生4:可以考虑在横杆上加一个能微调的物体。
  生5:那就在横梁的两侧边缘各加螺母,可左右移动,从而达到目的,如图6。
  [设计思路:体现新课程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念,让学生在不断纠错、完善中提升创新能力,感受科技就在身边。]
  师:如果指针偏向左边,那么螺母怎么调整?
  生:指针偏向左边,表明左边的质量大了,那么螺母就向右边移动,直到指针刚好指在中间。
  师:很好,这时的天平就算是调平了,我们将这个螺母称为平衡螺母。
  (三)整合
  师生一起分析探讨解决称量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天平的结构和设计思路。
  师:请仔细观察图7,了解这种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生:现在的天平还少了横梁标尺、游码、砝码和镊子等。
  师: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
  生1:测量是与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砝码和游码应该就是这架天平的标准量。
  生2:游码可以在横梁标尺上左右移动。
  生3:将游码往右移,指针会向右偏。
  师:很好,这表明了什么?
  生4: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右盘加入一定质量的物体。
  师:根据这个现象,开始称量前,游码应该放在哪里?
  生5:应该移到最左边“0”刻度的位置上。
  师:既然有了游码,那么砝码又有什么作用?
  生6:横梁标尺上的刻度最大只有5克,也就是说游码的改变范围只有5克,无法称量质量大于5克的物体。
  生7:质量大于5克的物体,应通过加大小不同的砝码来实现。
  师:既然砝码和游码的作用相似,那么砝码要放在哪一边?
  生8:应该放在右盘。因为这样取放方便。
  生9:那么左盘就是放物体了。
  生10:我清楚了。左盘物体的质量就是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刻度值。
  [设计思路: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让学生理解“左物右码”。]
  师:镊子有什么作用?
  生:因为砝码和游码都是由金属制成的,易生锈,所以取放时都用镊子来完成。
  在整个比较过程中,学生已经清楚了称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操作流程。所以,教师只要提供一些物体,让学生“自由选择”想要称量的物体,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由学生选出代表,边演示边说出称量的基本步骤,并由学生加以评价和完善。
  [设计思路:学生在自由选择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
  (四)拓展
  课题三: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产生的新问题。
  表面上,学生已经掌握了使用天平的基本操作方法,但由于可以自由选取物体称量,学生在自由操作过程中更容易产生一些新问题,实际课堂中产生的问题如下。
  生1:为什么天平上标着的量程小于砝码盒里所有砝码之和?
  生2:砝码用镊子取放可防止生锈,但砝码盒里的砝码已经生锈了,会影响测量结果吗?
  生3:如果错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了,那物体的质量还能测出吗?
  生4:天平的左右托盘调换了可以吗?
  生5:称量时发现指针偏转,能否用平衡螺母来调节?
  生6:如果要称量12克食盐,应该怎么操作?
  生7:有了电子秤后,天平的使用显得很不方便,为什么还要学习?
  [设计思路:以上问题,有些是教师可以预设的,也有些是课堂生成的,教师将这些问题一起呈现出来,然后由全班学生讨论,再由学生自己选择探究,这样可以让优生对相关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讨论,关键时才点拨。1~5题应该是学生在称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第6、7两题,则表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将相关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学习科学的目的就是让知识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
  师:学习就是解决问题,又不断产生新问题的过程,让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有关质量的相关知识我们在下阶段还将继续研究。现将《质量的测量》的知识内容总结如下,如图8所示。
  五、《质量的测量》的内容框图
  六、作业布置
  (1~6必做题,7~9选做题)
  1.在使用天平之前,发现指针偏左,如何处理?
  2.使用天平时,取放砝码必须用镊子,其原因是( )。
  A.砝码不易弄脏生锈
  B.可以轻轻地将砝码放在托盘上,不易损坏天平
  C.传统的习惯
  D.上述原因都不是
  3.某同学用一架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一本书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上的砝码为:100克砝码一个,20克砝码两个,10克砝码一个,5克砝码一个,游码位置如图9所示。则这本书的质量为( )。
  A.153.8克 B。156.2克
  C.153.6克 D。156.8克
  4.小明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他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旋转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但忘了将游码归零,这样称出的物体质量比真实值(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不能确定
  5.某同学在称一小铁块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左,如何处理?指针偏右呢?
  6.一架天平的砝码由于使用不当而磨损了,用这架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其测量结果和物体的实际质量相比(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不能确定
  7.某同学称25克食盐的质量,发现指针偏右,如何处理?指针偏左呢?
  8.某同学在称一小铁块的过程中,当他在调节平衡前,游码指在了0.6克处,则当他称20克物体时,结果是多少?
  9.某同学在称一小铁块的过程中,错误地把物体放在了右盘,称得小铁块的质量为8.6克,则物体实际质量为多少?
  [设计思路:运用超市式作业,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既可以检测学习过程中未真正理解的知识,又可以让优生有机会拓展思维,培养能力,起到了自然分层的作用。]
  七、教学反思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及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反馈,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位置变化。本节内容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将原先位于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内容推至七年级上册第四章。这样的调整,为学习密度、比热等重要概念缩短了时间,更體现了知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
  (2)学情变化。笔者曾将质量的概念、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全部合为一课。从一些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这节内容不能很好理解。虽然能结合图片和器材知道天平的结构,但信息量比较大,无法真正的理解,还需要课外花时间加以强化识记。根据学生的学情,将质量的概念以及特征放在第一课时;而将测量仪器和使用方法放在第二课时上,围绕问题解决展开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会产生新的问题。这样的学习,学生热情更加高涨。
  (3)教法变化。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为基点,以学生已有的对“跷跷板”的经验为背景,设计和完善天平构造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又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责任编辑易志毅)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阶段对学生在小说学习方法上、理解能力上的要求不断增强。而小说教学中离不开对小说人物的分析,教学中紧扣人物的形象特征、心理变化和言行举止进行探究,可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究文本实质。  [关键词]人物形象;心理变化;文本实质;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3-0013-01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
公民社会的形成是现代慈善事业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有限政府和公民社会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形态,市场经济、有限政府和公民社会的根本制度基础是界定和保护产权
在近年的课改热潮中,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成效显著。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总结新一轮教改经验,展示全国各地最新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同时也为发掘教坛新秀,提携新人,扩大
[摘要]高中数学中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渗透著化归、换元、分离参数、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是历年数学高考的热点,也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解题策略,有助于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其综合解题能力.[关键词]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策略
[摘要]教学过程中,课堂环境会随时发生变化,让课堂提问呈现出灵活性和独特性的特点,教师教学时必须正确认识到课堂提问的作用和价值,精心设计、合理运用课堂提问,将课堂提问的灵活性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数学课堂 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2-0006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好的课堂提问
[摘要]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基本书面语形式,三千多年的时空距离,造成其与现代人的隔膜,学生学古诗文就像与陌生人交朋友,存在怕、厌的心理。因此只有拆除那道隔断千里的心理防线,才能让学生走近古诗文,学好古诗文。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多朗读、培育生命意识、让学生诉说情感体验、留给学生想象的余地等五个方面探析提高初中古诗文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古典美朗读教学效果方法  [中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创新能力往往是企业争取主动权,获取利润的重要因素.而我国企业在产权激励、政府扶持、企业自身和市场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
习题教学是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是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心脏”.教师不但要注重自己创设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而且更要重视学生“质疑——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摘要]作为高中语文的重要构成内容之一,文言文的难度相对较大,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致使学生在面对文言文时提不起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理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
科学史的研究证明,任何真理都不是一次完成的,任何原理都要经历一个循环往复的检验过程.凡是尚未经过实践验证的理论构想,都只能是假说.假说的被修正、检验的过程就是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