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手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吞咽障碍20例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bo25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脑卒中后遗症;吞咽障碍;电针疗法;手法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2-0201-02 中图分类号:R 743.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2.048
  
  吞咽困难是一种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临床症状表现为: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的过程发生障碍。脑卒中后遗症吞咽障碍一般系指脑神经系统损伤后引起的吞咽困难,除了口、咽、食管、延髓病变,还有假性延髓麻痹。治疗吞咽困难的目的是预防吸入性肺炎、重建吞咽功能及避免饮食摄取不足。我们自2008年1月至今,运用电针配合手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吞咽困难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40例患者均为脑卒中急性期后,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治疗组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6岁,平均60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49岁,平均63岁。两组间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40例患者均经CT确诊,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中的脑卒中后遗症吞咽障碍的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西医对症治疗加电针配合手法治疗。①取穴: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取印堂、人中、地仓、廉泉、承浆等穴位,同时在两侧咬肌、舌下肌各取一个阿是穴。常规消毒穴位,用一寸28号毫针斜刺以上穴位,注意毫针不能刺透口腔内膜,然后在阿是穴咬肌,舌下肌两侧各直刺一针,并加电刺激(用断续波刺激)15~20 min。刺激强度以引起咬肌和舌下肌肌肉收缩明显,患者表情舒适为宜。②手法治疗:一般取仰卧位或坐位。Ⅰ.口腔按摩:用推揉的手法轻揉舌下肌、咬肌、口周肌肉,用压舌板压舌前1/3,并做水平震颤,震颤运动的幅度应小,至舌后跟抬高后1/3,压舌板在口中不应超过5 s,然后嘱患者吸气,左右交替鼓腮,使气体保持在颊部,最后嘱患者上下,左右运动舌部,每次15~25个为宜,每日2次。Ⅱ.冷刺激:将冰冻的棉棍轻轻刺激软腭,腭弓、舌跟、咽后壁,各处分别缓慢刺激20次。若流涎过多,可对面部唾液腺处行冷按摩,3次/日,10 min/次,至皮肤稍发红。Ⅲ.直接摄食训练:开始取30°仰卧,颈部前倾的体位,从小量(1~4 ml)流食开始,逐步增加,同时训练患者空吞咽、交互吞咽、点头样吞咽、侧方吞咽及屏气吞咽,每次10~15个,每日3次, 15~3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对照组:采用西医对症治疗加手法治疗。
  3.疗效标准 通过观察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变评价疗效。治愈:吞咽功能正常,食物入口能正常咽下而无堵塞或呛咳;好转:吞咽功能有所改善,食物入口能部分咽下或全部咽下伴有呛咳;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
  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间疗效评价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果
  治疗组治愈18例(90.0%),好转2例(10.0%),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治愈病例时间最短需2个疗程,最长6个疗程,平均4个疗程。对照组治愈10例(50.0%),好转2例(10.0%),无效8例(40.0%),总有效率为60.0%。经χ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656,P<0.01),治疗组疗效较好。
  
  讨论
  
  在脑卒中的急性期吞咽困难的发生率高达40%~50%,随着疾病的好转,多数患者吞咽功能可逐渐恢复,但是约10%的患者,其吞咽困难不能自行缓解,需要进行专门的康复治疗[2],其根源为脑实质岀血或缺血、缺氧、充血和水肿,直接或间接导致吞咽、迷走、舌下等神经功能障碍,出现假性球麻痹[3]。手法康复过程中,有康复师陪伴,使病人不感觉孤单,感觉受到重视。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使病人增强了信心,消除焦虑、抑郁、烦躁、恐惧、绝望等不良情绪[4]。电针加手法刺激吞咽功能相关的肌肉能有效调节其协调性和精确性,增加吞咽功能相关肌肉的肌力,从而改善和(或)恢复吞咽功能及关节的被动活动。本法易于操作,疗效显著,但施术者必须熟悉局部解剖,针刺时注意斜刺,勿让针头穿透口腔内膜。冷刺激不宜长时间置于同一个部位,以免损伤舌肌。据我们近两年来的观察,该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吞咽困难取得较好的疗效,特别是脑卒中急性期后生命体征平稳时,治疗效果更佳。脑卒中偏瘫患者从发病后数天即可开始恢复部分功能,并于1~3个月内恢复至最大限度,3个月后常因各种继发性功能障碍导致恢复速度减慢,故康复治疗应尽早介入[5]。为此提倡脑卒中伴随吞咽障碍的患者及时进行中医康复治疗。在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辅以电针,是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治疗较理想的方法[6]。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传兴编译.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02.
  [2]卓大宏.康复治疗处方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7.
  [3]房晓宇,唐 勇,王中铎,等.针刺太溪穴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2):75-76.
  [4]王淑君.手法康复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J].家庭护理,2008,2(6):486-487.
  [5]沐 榕,李 菁.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2):128.
  [6]潘 洁.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4):230-231.
  (收稿日期:2009-12-29 编辑:潘明志)
其他文献
【关键词】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病变;病毒负荷量;致癌机制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5-0641-03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50    在妇女肿瘤的发病率中,宫颈癌位居第二位。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作为性传播因子之一,与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冠心病;生物标志物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363-04 中图分类号:R 54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53    生物标志物是指可客观评估或评价一个生理或病理或治疗过程中的某种特征性的生化指标,对它的测定可以获知机体当前所处的生物学进程[1]。检测某种疾病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对该
目的评价急性肺损伤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干预改善肺呼吸功能,降低病死率的作用。方法76例急性肺损伤(ALI)患者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对照组n=37)和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干
【摘要】 目的 系统分析123例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中巨核细胞的数量及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  方法 对123例确诊为血液病患者及10例健康者抽取骨髓进行涂片,做形态学检查,计数1000个非红系细胞,计算出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及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的检出率。结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巨核细胞数高于正常组和其他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低于正常组
急性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俗称“风疹块”,又称“鬼风疙瘩”,起病急,病情严重时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单纯性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以提高早期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单纯性支气管结核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变位于主气管2例占9
分析了软土地区填筑段堤防实施混凝土板式护坡的运行特点及破损原因,提出了采用加肋混凝土护坡结构.简述了其设计、施工要点,并列举了具体应用实例.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41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手术组46例,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7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效果和两组存活者21 d,30 d评定Barthel指数。结果 微创手术组治疗7 d神经功能缺损得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 ;微创治疗组显
【关键词】 产前超声检查;胎儿畸形;诊断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2-0202-01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2.049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已渐成为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重要方法,在优生优育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胎儿出生缺陷干预的有效手段之一。胎儿畸形是围生期胎儿死
1999年野树山水库遭受“9.4”特大洪灾袭击,副坝冲垮、主坝迎水面出现滑坡面再次成为危险水库。描述了滑坡形状和滑坡成因,以及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并已经过2000年汛期考验,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