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det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交流资料,有效提取信息
  
  1. 课前同学们查阅了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资料,现在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
  2. 学生简介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3. 李时珍要完成这么一部伟大的著作可不容易呀!今天,我们走近李时珍,一起来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自己搜集的资料,目的有二:一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到的鼓励学生搜集资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言简意赅的概括能力。
  
  二、 顺学而导,整体感知
  
  1.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问难)
  2. 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想想李时珍为什么会夜宿古寺?在古寺中他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最后做了什么?
  3. 李时珍为什么要去察访药材呢?他说的一句话能帮我们解答这个疑问,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谁能找出李时珍说的这句话。(“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4. 李时珍只是吃了点苦吗?究竟吃了哪些苦?请大家再细细读读课文,把有关的词句画下来,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中心句入手,以“吃点苦”这个词语为发散点,总揽全篇,上串下联,引导学生从“住得苦”“奔波苦”“吃得苦”“工作苦”四个方面借助理解关键词的意思并展开想象,感受到李时珍经历了很多辛苦,甚至有生命的危险,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1) 奔波苦。(第1~2自然段)抓住第1~2自然段的“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等词语,启发学生想象在山区赶路,不仅要翻山越岭,还要经受风吹雨淋和豺狼虎豹的威胁,的确是奔波得劳苦啊!
  (2) 住得苦。(第4自然段)以读代讲,在读中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古寺的破败,感受住得苦。
  (3) 吃得苦。(第5自然段)抓住“喝泉水”“啃干粮”,了解吃得简单。
  (4) 工作苦。记录很辛苦:借着“皎洁的月光”,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可见条件之差,记录很辛苦;冒险尝草药: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一阵,各扯下一点放进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a. 从李时珍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什么?(李时珍研究态度严谨认真)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端详了一阵、嚼嚼)
  b. “端详”和“看”一样吗?能否换成“看”?(不一样,“端详”是仔细地看,不仅“看”,而且在“想”)
  c. 从放进嘴里“嚼嚼”,你能想到什么?(味道很苦、很难吃。“是药三分毒”,李时珍可能是冒着生命危险这么做的)
  d. 明知有危险,为什么还要亲自尝呢?(李时珍为了分辨药性,如果不分辨清楚,用错了药,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李时珍想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病人的安危。)
  e. 渲染情境,有感情地回读。
  【设计意图】“冒险尝草药”这一细节描写,对体现李时珍的品格有很大的作用,是教学的重点。教师依照语文教学“重感悟”的特点,设计了六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态度”“比较品味”“联系想象”“换位思考”“渲染情境”和“回读传情”,由“浅”入“深”地受到情感熏陶和思维训练。
  5. 面对这种种艰苦,李时珍觉得苦吗?俗话说,“言为心声”,让我们找找李时珍说的话,通过“察言观色”,去读懂他的内心。(从“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可以看出李时珍心甘情愿地吃苦,不怕吃苦。从“笑着问徒弟”可以看出李时珍并没有把所经历的艰苦放在心上,反而以苦为乐)
  6. 究竟是什么信念支撑着李时珍不顾旅途劳苦、不顾餐风露宿,不怕各种危险,反而以苦为乐呢?(“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他是为了让“万民得福”。)
  7. 是啊,李时珍凭着造福万民的信念,凭着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研究态度,历经30多年,走过1万多里,亲自察访药材,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先后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读他的话,来感受李时珍的伟大品格。(引读)“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设计意图】抓住中心句“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中“万民得福”这个关键词,将李时珍的伟大品格放大定格。先是“不怕吃苦的精神”再到“严谨的研究态度”最后到“造福万民”的信念,学生完成了对李时珍品格认识的层递性感悟。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教体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感?经过实践研究,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 深情朗读,触发语感    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天性好动,因此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是十分必要的。  1. 范读激情。低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弱,在初学课文时,教师可将范读作为引领的一种手段,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动听的声音信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学生借助听觉形象
文本是教学的凭借,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与教材、教参及相关资料对话的过程。文本作为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与文本充分地对话呢?    一、 要与文本的写作背景对话    现行教材中的课文不少都是由文学作品节选、改编而来的,无论是作者、编者,都会在创作、改编、节选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渗透着个人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体验。因此,我们在阅读的时候,
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地促进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但要立足课本,更要走出课本,让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相互补充。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课外信息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的辅助功效。然而,课外信息的呈现,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师要善于把握好呈现的“度”,讲究分寸、合理性,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架起一座信息传导的桥梁,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充盈着美的气息。    一、 渗透学法指导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竭力避免孤立地讲技巧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读出感觉来,读出感受来,而是应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积极创设情感“场”,以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和兴趣。教师还要注意抓住文本的精彩点,引导学生感悟并朗读、美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美美地、投入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体会文本的情感,感受语言的精妙,想象文本的意境,陶冶美好的情操,以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使得语文阅读教学更有
翻开苏教版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课本,一股平实清新的墨香扑面而来。尤其是名家名篇的选择与编排,更是匠心独具,意韵深远。    一、 精彩纷呈的语言文字的典范    名家名篇,无疑是语言文字的典范,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语言能力的发展主要靠积累与模仿,靠内化和积淀。因此,提供平实、规范的文本语言就显得尤其重要。苏教版高年级的名家名篇的选定就非常注意这一点,编辑们披沙拣金,“将孩子最应该读的、最喜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得到进一步确立。于是,我们评价一节课时常常会听到这样两种声音:  “牵的痕迹太重了,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沦为老师上课的配角,没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怎么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呢?”  “教师的主导作用严重缺失,老师信马由缰,学生无所适从,课堂沦为‘牧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啊!”  为此,许多教师每逢上公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编者按]滕衍平,徐州市铜山县三堡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从教以来,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小学语文优秀青年教师、徐州市农村优秀园丁、徐州市青年骨干教师,荣获铜山县名教师、十佳教师的称号。2008年,获全国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    一、 字词导入,营根固本    1. 课文我们都熟读了,在学习课文之前,先看一看这些词语,能不能读好。媒体出示——  读准字音  刁难 择菜 左邻右舍 三伏盛夏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苏教版小学语文练习设计依据语文学习的规律,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的思想理念,有三大特点:rn一、练习设计的综合性rn练习设计的综合性指的是字词句篇的综合,听说读写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