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交流资料,有效提取信息
1. 课前同学们查阅了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资料,现在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
2. 学生简介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3. 李时珍要完成这么一部伟大的著作可不容易呀!今天,我们走近李时珍,一起来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自己搜集的资料,目的有二:一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到的鼓励学生搜集资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言简意赅的概括能力。
二、 顺学而导,整体感知
1.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问难)
2. 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想想李时珍为什么会夜宿古寺?在古寺中他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最后做了什么?
3. 李时珍为什么要去察访药材呢?他说的一句话能帮我们解答这个疑问,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谁能找出李时珍说的这句话。(“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4. 李时珍只是吃了点苦吗?究竟吃了哪些苦?请大家再细细读读课文,把有关的词句画下来,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中心句入手,以“吃点苦”这个词语为发散点,总揽全篇,上串下联,引导学生从“住得苦”“奔波苦”“吃得苦”“工作苦”四个方面借助理解关键词的意思并展开想象,感受到李时珍经历了很多辛苦,甚至有生命的危险,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1) 奔波苦。(第1~2自然段)抓住第1~2自然段的“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等词语,启发学生想象在山区赶路,不仅要翻山越岭,还要经受风吹雨淋和豺狼虎豹的威胁,的确是奔波得劳苦啊!
(2) 住得苦。(第4自然段)以读代讲,在读中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古寺的破败,感受住得苦。
(3) 吃得苦。(第5自然段)抓住“喝泉水”“啃干粮”,了解吃得简单。
(4) 工作苦。记录很辛苦:借着“皎洁的月光”,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可见条件之差,记录很辛苦;冒险尝草药: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一阵,各扯下一点放进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a. 从李时珍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什么?(李时珍研究态度严谨认真)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端详了一阵、嚼嚼)
b. “端详”和“看”一样吗?能否换成“看”?(不一样,“端详”是仔细地看,不仅“看”,而且在“想”)
c. 从放进嘴里“嚼嚼”,你能想到什么?(味道很苦、很难吃。“是药三分毒”,李时珍可能是冒着生命危险这么做的)
d. 明知有危险,为什么还要亲自尝呢?(李时珍为了分辨药性,如果不分辨清楚,用错了药,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李时珍想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病人的安危。)
e. 渲染情境,有感情地回读。
【设计意图】“冒险尝草药”这一细节描写,对体现李时珍的品格有很大的作用,是教学的重点。教师依照语文教学“重感悟”的特点,设计了六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态度”“比较品味”“联系想象”“换位思考”“渲染情境”和“回读传情”,由“浅”入“深”地受到情感熏陶和思维训练。
5. 面对这种种艰苦,李时珍觉得苦吗?俗话说,“言为心声”,让我们找找李时珍说的话,通过“察言观色”,去读懂他的内心。(从“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可以看出李时珍心甘情愿地吃苦,不怕吃苦。从“笑着问徒弟”可以看出李时珍并没有把所经历的艰苦放在心上,反而以苦为乐)
6. 究竟是什么信念支撑着李时珍不顾旅途劳苦、不顾餐风露宿,不怕各种危险,反而以苦为乐呢?(“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他是为了让“万民得福”。)
7. 是啊,李时珍凭着造福万民的信念,凭着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研究态度,历经30多年,走过1万多里,亲自察访药材,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先后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读他的话,来感受李时珍的伟大品格。(引读)“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设计意图】抓住中心句“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中“万民得福”这个关键词,将李时珍的伟大品格放大定格。先是“不怕吃苦的精神”再到“严谨的研究态度”最后到“造福万民”的信念,学生完成了对李时珍品格认识的层递性感悟。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教体局教研室)
1. 课前同学们查阅了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资料,现在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
2. 学生简介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3. 李时珍要完成这么一部伟大的著作可不容易呀!今天,我们走近李时珍,一起来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自己搜集的资料,目的有二:一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到的鼓励学生搜集资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言简意赅的概括能力。
二、 顺学而导,整体感知
1.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问难)
2. 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想想李时珍为什么会夜宿古寺?在古寺中他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最后做了什么?
3. 李时珍为什么要去察访药材呢?他说的一句话能帮我们解答这个疑问,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谁能找出李时珍说的这句话。(“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4. 李时珍只是吃了点苦吗?究竟吃了哪些苦?请大家再细细读读课文,把有关的词句画下来,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中心句入手,以“吃点苦”这个词语为发散点,总揽全篇,上串下联,引导学生从“住得苦”“奔波苦”“吃得苦”“工作苦”四个方面借助理解关键词的意思并展开想象,感受到李时珍经历了很多辛苦,甚至有生命的危险,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1) 奔波苦。(第1~2自然段)抓住第1~2自然段的“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等词语,启发学生想象在山区赶路,不仅要翻山越岭,还要经受风吹雨淋和豺狼虎豹的威胁,的确是奔波得劳苦啊!
(2) 住得苦。(第4自然段)以读代讲,在读中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古寺的破败,感受住得苦。
(3) 吃得苦。(第5自然段)抓住“喝泉水”“啃干粮”,了解吃得简单。
(4) 工作苦。记录很辛苦:借着“皎洁的月光”,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可见条件之差,记录很辛苦;冒险尝草药: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一阵,各扯下一点放进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a. 从李时珍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什么?(李时珍研究态度严谨认真)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端详了一阵、嚼嚼)
b. “端详”和“看”一样吗?能否换成“看”?(不一样,“端详”是仔细地看,不仅“看”,而且在“想”)
c. 从放进嘴里“嚼嚼”,你能想到什么?(味道很苦、很难吃。“是药三分毒”,李时珍可能是冒着生命危险这么做的)
d. 明知有危险,为什么还要亲自尝呢?(李时珍为了分辨药性,如果不分辨清楚,用错了药,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李时珍想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病人的安危。)
e. 渲染情境,有感情地回读。
【设计意图】“冒险尝草药”这一细节描写,对体现李时珍的品格有很大的作用,是教学的重点。教师依照语文教学“重感悟”的特点,设计了六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态度”“比较品味”“联系想象”“换位思考”“渲染情境”和“回读传情”,由“浅”入“深”地受到情感熏陶和思维训练。
5. 面对这种种艰苦,李时珍觉得苦吗?俗话说,“言为心声”,让我们找找李时珍说的话,通过“察言观色”,去读懂他的内心。(从“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可以看出李时珍心甘情愿地吃苦,不怕吃苦。从“笑着问徒弟”可以看出李时珍并没有把所经历的艰苦放在心上,反而以苦为乐)
6. 究竟是什么信念支撑着李时珍不顾旅途劳苦、不顾餐风露宿,不怕各种危险,反而以苦为乐呢?(“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他是为了让“万民得福”。)
7. 是啊,李时珍凭着造福万民的信念,凭着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研究态度,历经30多年,走过1万多里,亲自察访药材,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先后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读他的话,来感受李时珍的伟大品格。(引读)“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设计意图】抓住中心句“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中“万民得福”这个关键词,将李时珍的伟大品格放大定格。先是“不怕吃苦的精神”再到“严谨的研究态度”最后到“造福万民”的信念,学生完成了对李时珍品格认识的层递性感悟。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教体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