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危机不会开启东亚冷战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ang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核和半岛问题的确对中美关系相当的影响,中国的有关政策也的确会牵动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对中国未来对外战略走势的观察,但归根结底,若真从假没的东亚冷战的角度来说,也只有美国才有力量启动这样的冷战,面不是中国。
  
  由于朝韩炮击事件,半岛几乎爆发热战,美国航母云集东亚,国际军事和战略评论家也各显神通,细读这些评论,不乏真知灼见,但正如鲁迅论红学,所谓“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另有一些高论颇令人莫测高深,如新加坡知名国际政治学者郑永年先生关于东亚“新冷战”的言论。郑先生文章论证丰富,但主旨是说,如中国不采取与美国“合作”,通过施压改变朝鲜行为的政策,就将冒战略上与美国全面对抗的危险,因而将开启东亚新冷战的局面。
  朝核问题牵动包括中美在内的大国关系,这是地缘战略和现实格局层面的常识,毋须详论,但东亚会不会有所谓新冷战,则需要首先对冷战有明确的定义。熟悉二战后美苏对抗历史的朋友当了解,冷战首先是基于意识形态的全面体系性对抗,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在美苏冷战期间,自1970年代中美和解以后,严格说,东亚已经基本摆脱了冷战框架,从而也使包括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在内的地区格局具有了不同于冷战的结构特点,这一特点复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后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获得新的内涵,即有关各国在经济上发展出一种高度依存的经济关系,同时,随着新型安全威胁的兴起及各种重大全球共同课题的出现,中美等大国共同利益的领域有了新的拓展。总体来说,这些历史和现实的新发展构成了塑造面向未来的大国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的新动力,在此意义上说,无论半岛危机如何发展,设若有人开启新冷战路线,那将不符合包括中美在内的相关国家利益,相信这也为大多数论者之共识。
  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和半岛无核化,这是中美没有分歧的地区战略目标,此为国际社会共知,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基本政策路径为坚持多边对话和谈判解决,反对使用武力,此既为中国一贯国际立场,亦是具有重大现实考量的手段思维:一则,二战后国际实践很清晰表明,即使在谈判缺少进展的情况下,战争也并非解决之道,远者如当年越南撤出柬埔寨和苏联撤出阿富汗的正面例证,近者则伊拉克、阿富汗乱局犹在;再则,半岛与中日韩地缘近密,东亚乃高度发达的经济地区,半岛战火必将对地区发展带来灾难性影响,此为有关各国难以承受之重,战争不论胜败结局如何,都将给地区稳定和发展带来根本挫折,考虑美国与本地区的多重经济联系,因此未必符合美国利益。总之,朝韩对峙为历史所铸造,半岛未来毕竟首先攸关的是南北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中美作为利益相关的大国,即使在处理上有不同意见,甚至因这些意见带来分歧,但要说美国及其欧洲盟国因此会怀疑中国的意识形态立场,进而掀起对华冷战,毋乃强人所难、言外之意太甚。
  中国作为垒球政治的新牌手日益崛起,这的确会带来国际权力格局的变化,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上,也会很自然地体现在安全、政治和地区格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没有完善、可靠的制度化的对话框架,中国的邻居以及欧美会有疑虑,在局部利益上甚至有较激烈的摩擦,这都是可以预期的,也是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但这些摩擦没有改变中国总体对外开放的大战略政策,换言之,在中国对欧美和世界保持开放的大环境下,设想会因为局部原因爆发冷战,并把冷战原因归咎于中国的具体政策,不得不说,此种思维和逻辑本身倒是太具有冷战色彩了。
  毋庸讳言,朝核和半岛问题的确对中美关系有相当的影响,中国的有关政策也的确会牵动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对中国未来对外战略走势的观察,但归根结底,若真从假设的东亚冷战的角度来说,也只有美国才有力量启动这样的冷战,而不是中国。中国在半岛问题上有合理且正当的国家利益,中国也具备保护这些利益的正当手段,最可能打破半岛僵局的也许并不是中国的对朝施压,而是美国摆脱冷战思维,正视朝鲜的安全需求,进而为半岛及地区局势缓和创造决定性的外部条件。至于美国及其盟友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国日渐丰满的国家力量,那应该更多地观察中国如何运用国家软硬力量的方式,如何保持对美欧的开放政策,而不是其他。
  此次半岛危机的确展示了地区安全爆炸性的前景,但这毕竟仍是半岛问题,由此就担心臆想中的东亚冷战,并且认为有迫在眉睫的危险,且这一危险系于中国政策,这未免过于杞人忧天,或者话里有话了。
其他文献
在日本,任何一位想驾驶F-15战斗机在蓝天翱翔的人,部首先必须通过飞行教育航空队的“试炼”。  新田原空军基地是日本航空自卫队下属的一个非常独特的基地,它位于日本本土四岛最南端的九州岛。九州岛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一直以来都是日本新婚夫妇蜜月旅行的热门旅游地点。  九州岛良好的气候也为飞行训练提供了绝佳的条件。1957年,也就是日本航空自卫队刚刚成立三年之时,日本防卫厅就在新田原空军基地建立了第3驾
期刊
1804年2月16日,美国海军军官迪凯特率领“无畏号”突袭了的黎波里港,炸毁了被海盗俘虏的“费城”号战舰,写下了美军海军史上最英勇的一章。  19世纪初,由于美国商船在北非海岸屡遭海盗抢劫,海上贸易受到严重冲击,为了生存,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与北非海岸几个穆斯林领主之间爆发一系列海上冲突。1803年秋,美国海军准将爱德华·普雷波尔乘坐旗舰“宪法”号指挥第三地中海战队远涉重洋,出征利比亚的黎波里。在他
期刊
今天马来西亚的国防工业在军用突击步枪、小口径武器弹药、军用无人机(UAV)、水面巡逻艇、信息与通信技术以及军用传动装置等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然而,马来西亚国防工业在全面完全满足本国陆军部队所需,并且成为一个主要军火出口国之前依然还有一段非常漫长的路要走。  马来西亚国防工业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的政府极力主张要建立起属于自己国家的武器装备兵工。接着在上世纪80年代和1190年代间,
期刊
自1968年11月正式成军以来,新加坡装甲部队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42个年头。新加坡装甲部队成立初期只装备了轻型装甲车辆,缺少主战坦克等重型装备。新加坡首支装甲部队是第41装甲营,其装备为葡萄牙制造的V-2D0型4×4轮式装甲车。  1969年成立的新加坡第40装甲营开始编入了轻型坦克,配备了从法国引进的AMX-13型坦克。此后随着新加坡经济的蓬勃发展,装甲部队的规模也迅速扩大。1970年原有的装甲
期刊
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城市小国,其国土面积虽然狭小,但却长期保持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军费开支也在地区中独占鳖头。这样的一个小国为何需要强大的军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两位外国专家的分析,从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新加坡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继续生存到可见的未来大概没有疑问。但是当她于1965年8月9日宣布独立时,生死存亡都是未知数。新生的新加坡面临着一系列棘手的地缘政治实际问题,例如国土缺乏天然资源,
期刊
1958年春天,除了沈阳的飞机设计室在设计东风104、东风106和东风107超音速歼击机外,在全国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在“大跃进”浪潮的推动下,国内其他飞机制造厂甚至不少航空学校也都纷纷开始设计制造飞机。  这期间试制出来的飞机型号繁多,1958年也成为了中国航空史上飞机上天试飞最多的一年。其中北京航空学院研制了“北京一号”双发活塞式轻型多用途旅客机,这是“大跃进”时期国内航空学校设计制造的第一种
期刊
台军“军闻社”报道称,大规模的台军联合防空导弹实弹操演,2010年12月6日在屏东九鹏基地结束。美军评估小组也进驻基地全程参与观察,并参加了相关研讨会。台军将领宣称,这次导弹实弹试射是验证所有导弹部队全天候和全战备的作战能力,与目前东北亚局势或是美、日、韩军演无关。而与此同时,外媒2010年12月31日报道称,五角大楼近日同意向台湾出售新型战术导弹及配套设备。对此,岛内媒体分析认为,美国的所作所为
期刊
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上,盟国领导人制定了一个大胆的对纳粹德国实施战略轰炸的新模式一一“穿梭轰炸”,或称为“钟摆轰炸”。具体而言是指美国陆军航空队将飞往纳粹占领的领土或东欧内地深处实施打击。驻英国和意大利的美国重型轰炸机利用英国、意大利的空军基地起飞,对德国和德国占领下的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境内的目标实施轰炸,然后到北非或苏联的基地降落,在那里加油、装填弹药或维修,在回程中遂行新一轮的攻击,最后
期刊
1958年3月的一天,沈阳飞机制造厂角落的一排小平房里有一群人正在热烈讨论着,这里就是当时刚刚组建才一年多的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飞机设计室(当时也称为第一设计室)的所在地。飞机设计室此前不久才完成了歼教-1喷气式初级教练机的设计图纸并开始由工厂投入试制,这也是设计室成立以来设计出的第一种飞机,现在他们又开始着手酝酿下一个目标,向研制超音速歼击机迈进。    初次尝试超音速    1958年
期刊
美国人有一套类似中国古代政治术语的修辞方式,一般称之为“政治正确”,比如,称黑色人种同胞为“非洲裔美国人”,因为种族歧视是政治不正确。与此类似的是,在冷战结束近20年的今天,虽然美国政军战略智库从未停止寻找和确定新敌人的努力,但为了避免减缓这些努力刺激对方,从而导致不符合美国计划和利益的局势发展,他们也采取了一套自有体系的政治正确话语。  军事霸权是美国在亚太和全球保持国际权力和谋求自身利益的主要
期刊